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回到唐朝当王爷 >

第187部分

重生之回到唐朝当王爷-第187部分

小说: 重生之回到唐朝当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谨遵父皇旨意,儿臣定当想三哥学习讨教,决不辜负圣命。”

    唐王说道:“见到你们两兄弟能够心平气和的谈话聊天,朕便放心啦,兄弟之间有矛盾,打架互骂不过平常事,事后还是兄弟,你们身为朕的儿子,能够做到这一点,朕很开心。”

    “牧王,那****出手在先,无论是非缘由,皆由你来道歉,而今吴王在此,该如何做,还需朕来言明吗?”唐王说道。

    李牧尘点头会意,旋即走到吴王身边,也许处于本能的反应,吴王吓的后退了一步。

    却见李牧尘对着吴王鞠躬,道:“那日是王弟不懂事,气急之下打了三哥,还请三哥原谅!”

    吴王表情微笑,内心实则咒骂着他,看到他对自己,恨不能一闷棍打在他的头上,但他不能驳了唐王颜面,只能勉强保持着微笑。

    “十五弟年少不懂事,当哥哥的又怎会与弟弟计较,何况你我皆为父皇之子,手足情深,只盼来日你我兄弟二人联手,协助父皇,共同协理做好分内之事。”

    “三哥开明豁达,王弟实在汗颜,多写三哥原谅,既往不咎,日后还请三哥多多指教!!”李牧尘说道。

    “那是自然。”

    最后,两个人的手握在一起。

    唐王见之,传来他爽朗的笑声。

    “看到你们兄弟二人握手言欢,朕心里开心的很,比之食用蜂蜜还要甜。”唐王笑着说道。

    当然,唐王开心,吴王的心情也是不错,被唐王莫名的一顿夸赞,糟糕的心情总算有所好转。

    朝堂议事还未开始前发生的小插曲。

    “列位臣工,大家可有要事奏请上报?若是没有,今日早朝就此结束。”

    见之众人无人上报奏请,吴王刚要开口痛诉李牧尘那恶劣斑斑的行径,可是想到刚才,唐王让他们二人握手言欢,并大肆褒奖自己。

    此刻再若痛斥李牧尘,不等于活生生打了唐王的脸,唐王下不来台,自己脸上也是无光,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则在此时,李牧尘的嘴角,莫名扬起一抹诡谲的弧度,露出令人难以捉摸的笑容轨迹。

    吴王张口,欲言又止,只得憋下那口怨气,而无处宣泄,好转的心情再次变得郁闷起来。

    就在唐王准备宣布散朝之时,李牧尘突然站了出来,道:“父皇,儿臣有本要奏!”

    “何事?”

第263章 代天巡狩() 
“牧王!你的话可是当真?!”

    唐王神色大变,异常震怒,盛唐之下,繁荣昌盛,百姓们安居乐业,他最是痛恨朝臣们贪赃枉法。

    李牧尘躬身说道:“儿臣奏本在此,请父皇过目一观。”

    钱德发将奏本呈递圣前,李世民拿过奏本浏览之后,他更是震怒当场。

    将那奏本狠狠地摔在地上,唐王大发雷霆,引得众臣内心慌慌。

    唐王心情本来不错,今此这般,出乎所有人的意外,震怒道:“岂有此理,贪污赈灾银饷,屠戮知县满门,此等视大唐律法于无物者,乃是十恶不赦之大罪,诛杀九族都不能赎其过错。”

    唐王雷霆震怒,众臣莫敢抬头,沉默之中不言不语。

    “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朕不止一次说过,百姓乃社稷之根本,想要顺应天命,千秋万载,莫不是以百姓的利益为重,可是呢?!徽州定远县,从府尹到州府,从州府到徽州节度使,官官勾结,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竟然连朝廷赈灾的银饷都敢私吞,这种人该不该杀!!”

    李世民畅谈阔论,他斥责群臣,实则意有所指,怒斥贪官污吏,尽管如此,还是无形之中狠狠地打了臣子们的脸。

    谁又能真正的作保,朝堂之上所有大臣的手中会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如今定远县闹饥荒,庄稼地里颗粒无收,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其民怨之声沸腾,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听此情形,列为臣工们不觉熟悉吗?”

    看着台下众臣子们低着头,更像是做错事的孩子,等待着大人们的批评和训话。

    唐王那双可怕的眼神,透着凄冷的寒,道:“怎么都不说话?一个个都哑巴了?”

    随即唐王一声冷哼,道:“隋炀帝****无德,手下朝臣们中饱私囊,官商勾结,贪官污吏横行无偿,引得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要么起兵造反,要么占山为王,百姓生活流离失所,国不将国,家不是家。”

    “最后呢,朕率正义之师,顺天应命,除奸佞,斩恶霸,终于开创大唐盛世,万国来朝,四海臣服,这些是前朝做不到的。”

    “可是,前朝灭亡不过几十载,你们便是党羽勾结,贪官横行,鱼肉乡里,更甚者,屠戮朝廷命官满门上下,等同抄斩,如此恶行,与那前朝乱世又有什么区别?!”

    朝堂之下,李世民训斥群臣,更是越说越气,他腹中言语好似无穷无尽,不知不觉当中,已是说了很长时间。

    而他此番言论,指向更是明显,他暗讽吴王私下勾结党派,企图掌控朝廷。

    借此机会,亦是敲响警钟,使得吴王有所收敛,视若罔闻不代表可任由放纵不管。

    ……

    而后,李世民于朝堂之上,足足训话有大半个时辰之多,其中明言暗讽,不少人他们老脸通红,虽然唐王未点名道姓,但已经明白他们所说之人为何?

    “父皇,儿臣以为,大唐出现此等腐烂蛆虫,绝不能够手软姑息,应当彻查到底,将有罪之人定罪伏法。”

    首先站出来发声者,乃是吴王李恪,没想到他会是第一个说话之人,出乎李世民意料。

    为此,李世民甚是满意,说道:“吴王之言,恰是说到了朕的心坎,查出一人处理一人,无论他背后之人是谁!!”

    而这时,唐王将目光锁定在李牧尘身上,如今朝堂之上,两位亲王,吴王李恪已经表态立场,他身为奏请者,不说些什么反而不好。

    “牧王,难道你没有话要说?”唐王问道。

    自始至终,李牧尘除却呈递奏本所说的话,整个过程,他保持缄默,不曾言语,亦不发表任何观点。

    被唐王逼问,李牧尘无奈,只得说道:“儿臣也赞同吴王兄的说法。”

    “难得你兄弟二人契合,如此甚好。”唐王欣慰地

    说道。

    “徽州官府勾结,罪该当诛,朕决定派羽林军前往徽州,将所有贪官全部抓起来,当众斩首以平息民愤。”

    而这时,有人站出来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此事非同小可,涉及人员诸多,若就此论罪处置,事有不妥。”

    有臣子们站出来反对,而背后主使之人,自然便是吴王,于朝堂之上,唱着黑白脸,其用意明显。

    听到异样言论,唐王眉眼轻挑,皱了皱眉,“刺耳”的声音,使其略显凝重,心有些不悦,道:“贪官若不惩处,放任自流,如何能够对得起天下子民?如何平复天下为民一生清廉的好官?”

    唐王厉声斥责,显然对那人提出的异议心有不满。

    “陛下息怒,臣之所言绝对放任如此,而是……”

    “而是什么?!”

    “贪官污吏纵然可恶,可仅凭牧王殿下一人之言便是诛杀如此多的朝廷要员,是否太过草率。”那人跪在地上,继续说道:“此事尚在调查,就此不分青红皂白诛拿百官,陛下此番行为可是寒了天下臣子的心。”

    果不其然,经此一说,唐王脸上出现了动容,低沉的面色出现了缓和。

    李牧尘极少说话,然则那人方才之言,根本就是针对自己,吴王还真是狡猾的很,表面嬉笑逢迎,背后寒面冷刀,实乃无耻小人之行径。

    那人的话,使得唐王无听台阶可下,颜面之上自然挂不住,只听吴王恰到好处地站出来,道:“父皇,此事宋大人说的在理,贪官不能放过,好官也不能埋没,这件事需要从长计议,可是急不得。”

    话茬由吴王接过来,唐王脸色果有缓和,道:“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吴王淡然一笑,道:“派遣专人前往徽州定远县,彻查此事,若属实如此,无论牵扯何人,当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唐王沉思片刻,而后说道:“主意不错,可派遣何人前往徽州呢?”

    “父皇可能忘记了,上一任户部尚书刘政会,他便被父皇升任徽州节度使,由他出面彻查,想必事情一定会水落石出。”吴王说道。

    李牧尘心中冷笑,吴王铺垫如此之多,其真正目的原来在此。

    他能够想的明白,唐王如何又想不明白,吴王此番做法,无非为刘政会累计功德,借此之由,日后亦可返还长安,为党派增添力量。

    “父皇,刘大人追随于您征战天下,一辈子鞠躬尽瘁,他的为人您应该最清楚,这件事交给他,一定会圆满完成重任。”吴王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

    李世民本不想松口答应,他最是受不起外人拿老臣说事,而如今,随其征讨天下的老臣们多半已经离世,心中软肋便是如此。

    他刚要开口,李牧尘突然站出来,说道:“父皇,儿臣愿前往定远县,彻查此事!!”

    李牧尘一言,经他口中说出,吴王心头一愣,登时看着他,这种苦命差事,除非有人脑子坏了,否则谁会拦下这事。

    李牧尘的疯狂做法,出乎所有人预料,唐王问道:“此去徽州,路途遥远,不远千里之遥,途中可能遭遇山贼劫匪,可谓艰苦,牧王,你真的想好了吗?”

    “盛唐天下,岂送这些蛀虫败类坏我大唐社稷,别说定远县,就是天涯海角,儿臣也一定要去!!”

    李牧尘说的如此坚决,说的豪气云天,眼神之中不容许任何人质疑。

    唐王闻言,甚感欣慰,敢于迎难直上,主动请缨前往穷山恶水之地,绝非表面说的好听,定是心存竭力之心。

    “哈哈!不愧是朕的儿子,有胆量,够气魄。”

    被唐王当众夸赞,吴王心中醋意明显,心中冷哼。

    “朕赐你帝王令一块,可待天巡守,暂行帝王之职。”

    轰!!

第264章 帝王令() 
“帝王令?代天巡狩,暂行帝王之职!!”

    短短的一句话,包罗万象之言,其话可算用意颇深,他话中有话,意中更意,立选太子之心已是昭然。

    只见吴王脸色瞬间低沉万倍,如此恩德,唐王心中之意可谓明显。

    “陛下万万不可啊!”

    这时,有吴王党派站出来,跪倒在地,他们苦苦地哀劝,想要唐王收回圣命。

    唐王凛然,道:“为何不可?”

    “持帝王令者,唯有当朝天子,生死不能离身,若贸然赐予外人,于礼法不合,于常理不合,于形势不合啊。”

    难怪吴王派系之人强烈,“帝王令”意味着什么,许多人心中不言自喻,而“帝王令”则由唐王亲自掌管,于腰间挂着的令牌便是帝王令牌,持有此令牌,便是代理皇帝。

    有人替吴王说话,自然有人替牧王进言,只听得魏百策说:“张大人之言还真是荒谬,牧王乃是陛下的十五皇子,何谈外人之说?况且汝之所言,礼法?常理?形势?三者合一,试问触犯大唐律法哪一条?”

    “这……”

    那人一时语塞,魏百策“乘胜追击”,他继续说道:“何为礼法?礼法者,行天道也,牧王代天巡狩,惩奸除恶,便是圣王之道,行帝王之职,此为天道;何为常理?遵循自然,以民为重,这便是常理;所谓形势,非常之法当行非常之决策。”

    “如今各位大人们极力反对,说的比唱的好听,可是刚才呢?听说被派遣徽州查案,脖子恨不能缩进身体里面,难道牧王挺身站出来,你们却在此指手画脚,如此之行径,与那市井的无赖又有什么区别?”

    魏百策的一番激昂言论,使得在朝之人,各个老脸臊得慌,谁人不知他魏老狐狸说话向来蛮横,从不藏着掖着,面对唐王他都敢直面呵斥,何谈朝中臣子?

    众臣哑口无言,所有议论和吵闹声,在他说完后,皆哑然无声,偃旗息鼓。

    “魏大人说话实在过分,你怎能将我等老臣与那市井的无赖相提而论,我等皆为读书之高雅者,你的言论实在寒了众读书人的心。”又有人说道。

    唐王缄默,静静地看着他们在朝上争论不休,姑且让他们说个痛快,此等热议情境,已是少见。

    只听魏百策哈哈大笑,道:“好一个读书人,好一群高雅者;一群只懂得闭目苦读圣贤书的人,如何能够体会民间疾苦,何为高雅低贱,便是你们心中所谓的歧视。”

    “不懂民苦,却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