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沙漠风暴 >

第2部分

沙漠风暴-第2部分

小说: 沙漠风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近东地区是联接欧、亚、非三大陆的枢纽;在海上,则贯通印度洋和地中海。自古以来,这个地区就是东西方交汇的接触点——它一直保持着重要的东西方贸易的陆路和海上通道地位。远东的国家如中国声誉斐然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这一地区而同西方及非洲发生联系的。中近东即使没有石油,它的地缘位置也已经足以使得这个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之,整个19世纪英。法、俄等大国都力图在这一地区扩展各自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近东和中东半岛成为英、法的势力领地。例如,黎巴嫩和叙利亚是法国的委托统治地;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等地则是英国的委任统治地。沙特阿拉伯、也门和伊拉克分别在20世纪20至30年代挣脱了外国势力的统治而成为主权国家;其他地区则一直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分别独立,井以现在国家的形式出现。20世纪50年代蓬勃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迫使英、法放弃了直接的控制.从而又开始了美、苏两大强国在这一地区的角逐。苏联挥舞反殖民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两面旗帜,先后与埃及、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结盟;美国则以抵制苏联的扩张主义为借口,极力扶植约旦、黎巴嫩、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政权。两大强国的对峙,使中近东地区长时间处于动荡不安的态势之中。尤其是美国对以色列的大力庇护,又加剧了这一地区各种冲突的严重性。   
  60年代美国国防部制定的“90——1002”战略计划,当然并没有考虑到科威特的陷落和伊拉克的侵略扩张行径。当时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针对苏联对中近东地区的控制的。布什决定依照这一周详而缜密的计划的框架,向海湾调派自越战以后人员和规模都空前的美国军事力量。果然,第二天,法赫德国王即打来电话说:“接受布什总统的建议,愿意接纳美国部队驻扎在沙特,但条件必须是公开声明,海湾战争一经结束,美军立即全部撤离沙特阿拉伯。”布什派遣国防部长切尼火速前往利雅得洽谈具体接纳细节,在双方签订的一项秘密条约中,规定美国拥有永久使用在沙特的军事基地和设施的权利。当美国的第一架巨型A—141运输机降落在沙特阿拉伯机场、卸下成百吨的军火和战略物资时,世人谁也不会知道,美国国防部为这样的运输所制定的计划,是以美军至少出兵42万人为基线的。美国飞机每隔15分钟就飞抵沙特一架次。按军方的估计,全部战争前期准备工作须5—6个月才能完成。随后,布什总统让国务卿贝克将出兵计划以轻松的口吻通报给苏联人。接电话的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不高兴地问道:“是通知,还是让我们接受?”贝克笑答:“当然是通知。我想美国和苏联是可以在一起做些事情的!”苏联外长默然无语……   
  这期间,萨达姆·侯赛因总统几乎会见了世界各国所有的首脑和政府代表。他对赶大集似地纷纷前来巴格达游说的人们打哈哈道:“科威特对伊拉克的态度越来越蛮横了,我不得不教训它!”甚至,当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派来的特使普林马科夫对他说:“总统先生,如果您还坚持硬到底,美国人就要向您宣战了,而我们苏联将不会干预和阻止的。”萨达姆连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我已经知道了。”普林马科夫特使着急地对萨达姆说:“那您要失败的吧?”萨达姆看着特使先生,半天没有说话;最后,萨达姆·侯赛因很冷静地说:“很有可能吧!”   
  此后,人们每日便可从电视屏幕上看到这样交叠进行的两组画面:各国元首、总统、国王、总理、大臣等政要人物,携带着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一个又一个的倡议或方案,穿梭外交奔走呼吁去寻求那实质上并不存在的“和平”;美国政府迅即展开其气势恢宏的“沙漠盾牌”行动计划,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际联军驱动最现代化的飞机、坦克、装甲车、大炮、军舰纷纷集结于波斯湾海域和沙特境内的沙漠地带;其壮观场景既是从世界一隅向另一隅越洋移动了一座相当于中等城市规模的武器库,又是一次琳琅满目不暇观赏的现代化军事技术和新式武器装备的大展览。   
  似乎在做一场游戏——整个地球在和平与战争的秋千上荡了将近半年之久!   
  1991年回月9日,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同时瞄准了瑞士首都日内瓦的洲际酒店——坐落在日内瓦湖小山上的豪华雅致的楼宇——一脸严肃的美国国务卿贝克同面带笑容的伊拉克外交部长阿齐兹于此地举行了最初、同时也是最后一轮的美伊谈判。贝克国务卿专门带来了旨在展示以美英为首的国际联军驻防海湾的强大军事实力的录像带,再度向对方表明绝不仅仅是恫吓,战争已经一步步在逼近。然而,如同双方步入酒店一楼瑞士厅会议室后,贝克欠身在狭窄长方形谈判桌上方与阿齐兹作最短暂握手又迅即分开一样,这一举世关注的一天之内接连进行了三个回合长逾6小时27分的谈判,很快又宣告破裂。当贝克说:“部长先生,我已说完了我来这里要说的一切。我认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再谈下去了。”阿齐兹也当即回答:“我同意。我已没有更多的话可说。”他们都站起来,贝克指着仍然放在桌子上格外醒目的白宫的信封——布什总统致萨达姆·侯赛因的一封信,说:“你肯定不带走这封信吗?”“是的,”阿齐兹说,“我肯定。”于是,阿齐兹同伊拉克驻日内瓦的联合国事务大使、萨达姆总统的同父异母兄弟蒂克里蒂率先步出谈判会议厅。   
  1月12日,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肩负国际社会寻求和平的最后使命,行色匆匆飞抵巴格达会晤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结果,两个多小时的会晤因萨达姆只字不提撤军而导致流于空谈。秘书长以悲戚而忧伤的口吻告知世人“是和平还是战争,只有上帝才知道”。再以后,法国总统密特朗向联合国安理会紧急提出一项六点声明草案,“最后呼吁”和平解决海湾危机,但于1月15日上午遭到美国、英国、苏联的坚决反对。至此,通往地狱之门打开了!   
  ——美国:   
  众参两院分别以250票赞成对183票反对和52票赞成对47票反对的投票表决,完成了授权总统对伊拉克发动进攻的立法程序。布什警告伊拉克不能无视1月15日限期,并宣称:已经做好一切战争准备,随着最后限期的到来,他将不会让驻扎在沙特前线的士兵们等得太久。一项民意测验结果也表明,超过半数以上的美国公众支持布什总统立即开战。   
  ——伊拉克:   
  巴格达电台宣布从即日起由萨达姆总统直接指挥全国军队。同时宣布将服兵役的法定年龄从18岁降至17岁,所有年满17岁的男子都必须立即到征兵办公室报到,否则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总统则又一次扬言:“只要战争一爆发,美国军队必将被淹没在血泊之中!”伊拉克军报《卡迪西亚》则披露:已拥有一种“令人惊讶”的新式秘密武器,只要美军一靠近伊边境防线即将被化为灰烬。有消息称,萨达姆已于一周之前写下遗嘱同家人诀别,以示破釜沉舟拼死一战之决心;又有消息称,萨达姆的妻子萨吉达、儿子、女儿及几名政府高级官员的家属已搭乘两架伊拉克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北非洲的毛里塔尼亚避难;毛里塔尼亚政府新闻部长艾哈迈德当即予以否认。伊拉克全国1706.9万民众中,有近三分之一计500多万人群情激昂地走上街头游行,支持萨达姆总统,称颂其为“民族英雄”,并视1月15日为显示伊拉克人勇气的“神圣日子”。   
  ——约旦:   
  地理位置恰巧处于伊拉克西部、以色列东部两者夹缝之中的约旦国王侯赛因发出严正警告,不准许两边的邻居越过他国家的领土、领空去攻击对方,同时在约、以边境线上陈兵10万。自海湾危机爆发以来,已被不断涌入的难民潮折腾得叫苦不迭的约旦,早已全线关闭约伊边境。因为约旦现有的难民营只能容纳10万难民,而伊拉克境内的外国侨民尚有200余万之多,届时,它确实无力抵御那狂涛般汹涌而至的难民冲击波;而且,各国航空公司都在毫不犹豫地迅速地调整飞往海湾地区的航班,或减少航次、或干脆暂停飞行;这样,从伊拉克涌入约旦的难民照样无法插上翅膀返回各自的祖国,而只能滞留于此,且会越来越多——对于侯赛因国王来说,惧怕难民潮已甚于惧怕遭到空中飞弹的攻击!   
  ——以色列:   
  总理伊扎克·沙米尔宣告全国进入战时戒备状态,学校一律停课向全国公民预先发放防毒面罩,并要求居民的住宅门窗一律贴上封条,以防范伊拉克对其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沙米尔警告约旦说,一旦遭到来自伊拉克的攻击,以色列的空军将借用约旦和叙利亚的领空进行拦截,若约旦敢于借此向以色列发动进攻,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土耳其:   
  土耳其地处伊拉克之北。海湾危机爆发之后不惜以每年损失20亿美元收入的代价,率先关闭了伊拉克通过土耳其境内的两条石油输出管道,在国际社会联合对萨达姆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中起了带头作用。作为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保护的成员国之一,北约空军战斗部队早已应土耳其政府的一再邀请进驻土伊边境布防,严阵以待。   
  ——伊朗:   
  这是一个与伊拉克刚刚结束长达8年之久的战争、又极端仇视美国及西方军事介入海湾危机的具有5000年左右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伊朗是海湾大国,也是海湾危机中的最大受益者。伊拉克为了稳住和拉拢伊朗,怕伊朗趁机报复,迫不得已重新捡起被它自己撕毁了的于1975年同伊朗签订的、以阿拉伯河流中心线为两国边界的《阿尔及利亚条约》,主动宣布从两伊战争中占领的伊朗领土上撤军,致使伊朗不费一枪一弹就收复了失地。伊拉克还向伊朗许诺,准备赔偿战争损失,这等于向伊朗承认了自已是侵略者。伊朗地处伊拉克之东,在此非常时刻,它几乎倾全国军队之精锐布防在与伊拉克接壤的漫长边境线上,坐山观虎斗,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演化,宣布在即将爆发的海湾战争中严格恪守其中立原则。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说:“参加(海湾)战争,这对伊朗等于是自杀。”   
  ——沙特阿拉伯:   
  沙特是海湾地区最大的国家,大部分的阿拉伯半岛在该国国境内,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时,沙特还是伊斯兰教的发祥地,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城麦加(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于此地创立了伊斯兰教)就在沙特的中西部地区,是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中心。沙特地处伊拉克南端,并与科威特接壤,是此次海湾危机中国际社会期望借助强大武力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全部和无条件撤军的前哨阵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和阿拉伯共28个国家组成的国际联军集结于此。可谓“万里赴戎机”,“千军临大漠”,陈兵达68万之众,2000多架武装直升飞机、4000多辆坦克、3400门自行火炮和3600门重炮在茫茫沙漠纵横驰骋,枕戈待旦;与此遥相呼应的是昼夜游弋于波斯湾、阿曼湾、阿拉伯海湾、阿拉伯海北部、红海和地中海上的美国包括“罗斯福号”在内的6艘巨型航空母舰,以及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西方国家总共近200艘战舰。   
  萨达姆总统也不示弱,在他占领下的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边境总共驻扎了54.5万精锐之师(内含15万共和国卫队),以及4200辆坦克、2700辆装甲车、2500门自行火炮和1000多门重炮。百万大军对峙,战云密布,双方虎视眈眈,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英国:   
  联邦议会就英国政府在海湾危机问题上的政策进行表诀时,以534票赞成、57票反对通过了一项决议案,支持政府为迫使伊拉克撤军动用武力。   
  ——法国:   
  国民议会以523票赞成、43票反对,正式通过政府声明,即同意法国参与海湾军事行动。   
  ——意大利:   
  部长会议作出决定,意大利派往海湾地区的武装力量,在必要时配合多国部队执行联合国安理会678号决议。   
  也曾有一些善良天真的人们猜度萨达姆·侯赛因无非是在向国际社会开一个恶作剧式的玩笑,也许在离最后限期的1个小时或30分钟前,他会突然通过巴格达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从科威特撤军,弄得美国佬干瞪眼气歪了鼻子,最终也只好乖乖地借助于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将几十万大军及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