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学以致富[全集]-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美国钢铁公司的下跌为例,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995年时是500点,到了目前的四干多点,指数已涨了八倍,但美国钢铁的股价却跌了一半,其忠实股东已经涣散,只有在天堂等待美国钢铁重振往日辉煌荣耀。
这里有一个值得学习的功课,可免掉你日后的痛苦,那就是不管今天这个公司多大,或在市场多有主导地位,他不会永远停留在最巅峰状态。一个公司被称为“绩优股”(Blue…Chip)或“世界级经营”并不能挽救大势不再的情况,这个道理正如大英国并不因为有一个“大”字在名字前面,就保证她永远是世界最强盛的国家一样。
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东像英国人民一般,在英国已失去其世界领导及强权地位很久之后,英国人民仍沉浸在身为世界强国的假象里。
国际丰收者公司(InternationalHarvester),主宰美国农耕机器设备达半世纪之久,1年在达到顶峰后就好景不再,虽然公司后来力图振作,甚至将名字改为那维斯塔(Navistar),仍然无法挽回颓势。约翰?曼维尔(John…Manville)曾是绝缘材料业的翘楚,在19}}年达到高峰后即一路衰退;美国铝业公司(TheAlumnuspanyofAmerica),以阿科亚(Alcoa)之名名闻遐迩,当铝箔刚被发明时,铝被广泛使用,而其股票也非常吃香,在50年代阿科亚公司的股票在华尔街常是被追捧的对象;但到了1957年其股价攀到每股23元的高点后,股价一路下跌,直到1980年股价才再回到23元的价位。
通用汽车公司是全世界最具主导地位的汽车公司,也是汽车业中最大的绩优股,在1965年10月创下最辉煌的一页以后,30年来从未再创新高峰;今天通用仍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也是最早具有全产品线的汽车厂,然而他却比最赚钱的公司相差一大截。60年代时他就已显现出反应迟钝的迹象。
当时德国福斯汽车和BMW登陆美国大陆,而日本的丰田及三洋也在这时入侵,他们将目标瞄准底特律,但通用却迟迟没有反应,如果当时是一个年轻、战斗力旺盛的通用汽车,可能已经快速地迎向这个挑战,但是老大的通用只是用他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因应这个威胁。
因此,当小型车在美国已如火如荼地抢占市场时,通用仍然继续生产他的大型车,而当通用意识到这股潮流时,它开始翻修过时的工厂,翻修费用高达数亿美元。但就在工厂翻修完毕,并开始生产小型车时,市场的趋势却又转回追求舒适、豪华的大型车。
长达30年之久,美国大型工业都不是获利最好的公司,然而,如果在1965年正当通用处在巅峰状态时,你做如此推测,一般人宁愿相信猫王是用对嘴唱歌,也不会有人相信你。
其次是IBM公司,在60年代IBM公司就是一个已步入中年的公司,这大约是通用公司开始步入衰退的时期。从50年代早期,IBM就创造出惊人的表现,其股票也非常值得持有。IBM是一个超级品牌,也是一个品质的象征,IBM的公司商标就像可口可乐瓶罐一样知名。而其完善的管理,也为他赢得许多荣耀与奖励,许多其他公司开始学习IBM的管理方法。即年代末期,第一本有关IBM经营哲学的书,书名为《追求卓越》(InSearchofExcellence)问世,并成为畅销书。
几乎所有的证券经纪商都推荐IBM股票。对共同基金经理人来说,IBM是必然投资的选股标的;而如果你没有IBM的股票,你就是个特异独行的人。
尽管如此,发生在通用公司身上的事,同样也在IBM身上重蹈覆辙。投资人太沉湎于IBM过去优越的表现,而忽略其目前的市场发展。其实那时候,一般人已不再买大型主机个人电脑,这个市场已经没有成长空间,然而这却是IBM的核心事业,IBM的个人市场被周边竞争者以低价抢攻,导致其盈余和股价如云霄飞车般地往下滑落。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是什么理由,使这些规模大而应变迟缓的老企业仍具投资价值呢?原因在于:一、一般大型企业已经稳固,不容易有倒闭风险;二、发放股利的机率很高;三、大型企业一般都有些有价资产可获利变现。
事实上,我们随时随地可看到一些企业怪杰,他们不断投资各种有价资产,以期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而研究一个老企业,深入探究他的财务报告,就好像在有钱老姑妈的阁楼上翻箱倒柜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在哪个阴暗的角落里发现一些了不得的宝藏。不管土地、大楼、设备、存放在银行的股票和债券,或是并购小型企业,而这些被并购的企业,其实也具有实现未来万一清偿后的潜在利益。这些公司的股东就像是有钱老姑妈的亲戚一样,等着分到该得的一份遗产。
当然,老干也有可能发出新芽来,就像全录和美国运通过去几年来一直努力做改善,即是期望有朝一日能找到转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一个老公司开始摇摇欲坠时,可能得花上儿十年的时间去重新回归正常运作,当然,忍耐是美德,但当你持有夕阳产业的股票,你的任何忍耐是不会有回报的。
公司间的联姻与离婚
大大小小的公司之间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状况,如果仔细观看这些不停上演的事件,就像看一出很棒的连续剧般精彩。许多公司间不是“联姻”(即合并,(merger),就是“离婚”(通常指废除公司某一事业体,或裁撤某一部门),而在这些活动中最盛行的就是“并购”(takeover)。所谓并购,也就是一个公司吞并另一个公司,而这个被并购的公司并没有任何反抗,称之为“善意并购”;但当这个公司拒绝被并购,并试着用相对反并购等方式对坑,则通常称为“恶意并购”。。
其实真实状况并不像听起来这么恶劣,因为这种公司间的并购在金融界早已相当普遍。当一个公司已公开对外发行后,他很难完全掌控公司真正的股东,因此他需要竭尽所能地保护自己以免被别家公司吞并,然而没有任何人能保证永远不被并购;而由于每家公司都有权力去并购别家公司,因而当自己成为被并购的对象时,其管理阶层也不能太愤恨,因为他其实也有权去并购他想并购的公司。
不管是善意或恶意并购,被并购的公司都已不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主体,而是附属于并购他的公司的一个部门。卡夫(Kraft)公司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曾是一个独立公司,有自己的股票,且股票也被许多投资人、共同基金和退休基金所持有。接下来即是卡夫公司被菲利浦?摩里斯公司并购的经过。
并购的念头来自菲利浦?摩里斯的总裁,他决定将公司的业务由单纯的香烟扩展到多种不同领域,因此该公司很早就开始收购不同行业的公司,其中有米乐啤酒(MillerBrewingpany)威斯康辛面纸(WisconsinTissue)、七喜汽水,和通用食品(GeneralFoods)。在1年他们买下安德曼公司(Entenmann’s)正式进入甜甜圈事业,并在1988年收购了卡夫起司公司。
并购的过程是,菲利浦?摩里斯公司用高于市价的价钱,从数千位卡夫公司股东手中买下其所拥有的股票,一旦菲利浦?摩里斯掌握了卡夫公司51%的股权,并购即告完成,而同时菲利浦?摩里斯也掌握卡夫的经营权。这时候,菲利浦?摩里斯很容易就能说服股东把手中剩下的49%持股卖出。以便取得绝对的主导权。
善意并购的过程既短又没有冲突。因为如果有一个公司本身经营不好,他的股东会很希望透过善意并购改变公司的管理阶层,此时,通常股东会愿意卖出持股,因为并购公司一般会出比市价更高的价格收购他要并购的对象;而随着并购消息的公开,被并购公司股价常会在一夜之间飙涨二到三倍。
相反的,如果是一个同时有二或三家公司一起争夺一个公司的恶意并购案,这时并购公司可能并购失败,演变为对簿公堂或一场股价大战,通常这样的战争可能持续数月之久。虽然曾经有过小公司恶意并购大企业的例子,但通常恶意收购的案子,总是发生在财力较大的大企业并购小公司。
当一个大企业有多余资金存放在银行,却不知如何利用时,公司通常可以把这些资金当作特殊股利发放给股东;但一般经营阶层则认为与其把这些钱寄给股东,不如去寻找一个并购计划得刺激,而且不论他们想并购的公司是什么行业,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经营能力比现任经营阶层高明,也有自信可为目标公司带来更多利润。所以,并购本身不仅是金钱和财富的较劲,事实上,还攸关经营者的自我意识。
企业整合与企业结盟
最成功的收购,是这个收购案所涉及的各公司是在相同的行业或至少有某些程度的类似;在爱情上,我们称这种情况为“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伴”,而在商业上,一般则称这种因经过整合并购使企业产生更好利润的方式为“企业整合”(synergy)。
太平洋乔治亚(GeorgiaPacific)公司是伐木业的巨人,它藉由并购普吉圣纸浆木业公司(PugetSoundPulp&TimberCo.)和哈森纸浆纸业公司(HudsonPulp&Paper)来扩张他的事业,这是个典型的企业整合案例。因为这三家公司都同样经营木业,因此他们的合并将因为经营成本降低,而使彼此获利增加。
另外一个具代表性的整合例子发生在1960年,由贺喜巧克力糖公司与H.B.瑞诗花生酱糖果公司(H.B.ReeseCandies)两家知名企业所进行的策略联盟;在策略联盟之下,两家公司合作愉快,且也达到提高彼此产能的目的。
百事可乐在其多角化并购上做得非常好,该公司的并购企业包括肯德基炸鸡、塔克钟(TacoFell)和必胜客,它在这些并购的速食店餐厅里卖出相当多的百事可乐,这就是标准的由炸鸡到饮料的企业整合做法。
就菲利浦?摩里斯而言,一旦你了解到其所并购的企业全部是消费者非常熟悉的消费品牌,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它能从香烟、起司、啤酒、甜甜圈到面纸等,整合这么多完全不相关的行业,却又很赚钱。
这里有一个很讽刺的企业整合例子。汉斯并购了星骑士(StarKist)鲔鱼、欧伊达(Ore…Ida)洋芋和体重控制者(weightWatchers),这个整合让汉斯公司一边卖食品杂货,一边又卖减肥食品。一般人对体重控制者充满不屑,但汉斯公司却建立起该产品品牌来,而且在其行销通路上大卖,汉斯的成功由此可见一斑。
曾经以莎莉厨房而闻名的莎莉(Saralee)公司,在其收购豪华电器(Electrolux)而进入吸尘器行业以前,也曾疯狂收购过许多企业,它旗下有布斯渔业(BoothFisheries)、牛津化学(OxfordChemical),以及富乐刷子(FullerBrush),在那时,他一面卖蛋糕,一面卖扫蛋糕屑的吸尘器。但莎莉真正眼光独到的做法是并购了汉氏企业,汉氏“蕾丝丝袜”(L’eggs)风靡美国一半的女性,且从那时候起,莎莉企业开始真正成为成功的大企业。
当一个公司收购一连串与这个企业完全不同业别的公司后,一般称之为企业结盟(conglomerate)。企业结盟在三、四十年前很流行,但由于经理人普遍认为去管理别入的企业并不容易,以致这种企业结合的方式并不如预期成功,现在已经不再受欢迎。
美国应算是全世界企业结盟最多也最闻名的国家,各行各业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收购事件发生。西方高尔夫(Gulf&Western)公司的察尔斯?布勒东(CharlesBullhorn)是另一个企业结盟的冠军,他几乎没有不想收购的公司,在他收购许多公司后,西方高尔夫被戏称为饥不择食公司。由于收购太多公司,因此在他死后,西方高尔夫公司股价上涨,因为股东相信新任的管理阶层将卖出部分布勒东的收购企业,而使公司的获利增加,而股东预期的完全符合事实。之后,西方高尔夫公司成为派拉蒙通讯事业(Paramountmunications),一直到派拉蒙公司被威尔康(Via)公司并购为止。
此外是美国罐头公司,他所收购的公司从矿业公司到山姆?古狄(SamGoody)音乐城,之后又和史密斯?巴尼(SmithBarney)和商业信贷公司(mercialCreditpany)合并,合并后,公司名称改为普美利加(Primerica)。后来普美利加买下美国运通旗下的席尔森(Shearson)公司,并将该公司并入史密斯?巴尼公司。随后,普美利加又买下旅游者保险公司(TravelersInsurance),并把普美利加更名为旅游者企业集团。
最后要谈的是ITT电讯公司,该公司的“结婚”纪录比伊莉莎白?泰勒的纪录还高。从19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