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44部分

一品富贵-第44部分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也想交给朝廷。”

    “国家有私户冶铁炼钢,可这是新技术,国家怎能让私人掌控,我研发出来不交也得交了。人要知足的。”

    赵匡义一想就明白了,宋九有的话别听,听了也得想,大约他那个外国老师说过一些西方冶铁炼钢技术,当然说归说,做归做,想要将听的化为实际,还要试验,而那个桥与那个房子之所以能做起来,必须要大量好钢。正是因为这个,所以宋九苦恼了,不研发不行。想到此节,他终于大笑起来。这个赌打得好啊,不然怎能来的黑火药,以及未来的好铁好钢。就凭这三样,大哥这个赌约打得太值。不过看宋九愁眉苦脸的样子,估计很难。这个好,这个好。

    玉苹看他笑,也是一笑。

    赵匡义是第二次看到她,觉得这个少女温婉到了极点,拍拍宋九肩膀道:“不管未来你如何,要善待玉娘子。”

    但他也没有想一件事,宋九说好铁好钢,这次他居然没有怀疑。有得就有失,挖人家的祖坟是不大好,可想想三样好东西,挖就挖吧。跑到大槐树下,往石椅上一坐,在想如何挖人家的祖坟,得找一个合适的理由,不然麻烦会很大的。

    第一锅面包做上来,学子还好,也不敢抢,这些衙内背景太雄厚,衙内们不管,一边吃一边用纸包,往袖子里装。张博士急了:“你们不能这样,装可以,先让学子们吃饱吧。”

    未必能听得进去,但赵匡义坐在这里,不亚于一头老虎。第二锅才分给学生,赵匡义拿了一个吃,味道是不错。现在宋九又增加了一种食材,肉松。还有,黄油,果酱等等,时间来不及,也没有空,只弄出肉松。香滑润口,赵匡义居然吃出感觉,又拿第二个放在嘴中咀嚼。难怪这小子要开正店。不行啊,这一身才能不能想着发财大计,得逼他将才能放在国家上,于是赵匡义边吃边胡思乱想起来。正想着,宫中太监带着侍卫找他,赵匡义低声将事情经过一交待,让他回宫禀报。复杂的事太监也许不懂,但这件事比较简单,说道:“这是大宋之喜啊。”

    “恩,当时皇兄看到这个名字就说了一句,宋九,宋久,久啊,是好名字。”赵匡义低声说,不能让宋九听到,不然他会很蹭脸的。又道:“这几个果子不错,带给皇兄尝尝。”

    说完赵匡义神情复杂,这个宋九太胆大,敢情大哥想吃一个果子,还要靠自己偷拿过去。

    “是,”老太监飞快回宫报告喜讯。

    宋九在里面一锅一锅地做,但做了一锅出来,马上就消失不见。眼看太阳落山,一石多的中种都快烤完了,端到外面还是飞快不见。最后两锅,不能再消失下去,还要留一些给自己两个姐姐孩子吃呢。他跑了出来,问道:“你们是怎么吃的?”

    一石多中种,等于一百多斤优质面粉,两百个鸡子,好几斤肉松,以及其他食材与调料,就算有武松的肚子,也早喂饱了。

    学子不敢说话,几十个衙内窃笑。宋九扫了一眼他们的衣袖,甚至发现赵匡义衣袖也装得满满的,宋九无语地指着他们说道:“你们知道它以后会卖多少钱一个吗?”

    朱三问:“多少钱?”

    “差的五百文钱,好的一贯钱。”

    朱三一哆嗦,这一晚吃了多少钱?燕博士道:“宋九,你太黑心了吧。”

    都在装,连他也装了,只有一干学子害怕,仅吃了几个,不敢携带。

    “燕博士,它美味,你可知道它用了多少食材,并且还用了许多糖霜。”

    宋朝糖制品主要有五种,第一是糖水,将甘蔗运来,榨成汁出售,有季节性制约,甘蔗又是产自南方,非宋九选择糖品。还有唐朝从天竺带来的制糖技术,石蜜,那也不行,另外就是砂糖,也就是红糖,因为甘蔗产地一是吴越,一是后蜀,国与国的隔阂,北宋经济还不那么发达,好的砂糖很难看到,劣制砂糖会败面包的味,凑合也行,但会让面包档次下降,宋九也没有用。还有一种小吃,一文钱一个,饴糖,也就是麦芽糖,显然更不能用。最后就是糖霜,不是白色砂糖,而是一种落后的冰糖,制作工艺复杂,产量也低。但有一个优点,可以从色泽来区别质量好坏,然而好的糖霜太贵了,一块几斤重的上等紫色糖霜能售价几贯钱。一斤糖霜能买吕蒙正那所一平方米的豪宅!

    若全是上等糖霜,那是值这个价,但问题是能用多少糖霜?

    贵不贵,也没有人理他,一起使鄙视的眼神,随后笑咪咪地回去。

    ……

    来的人都有收获,人越多收获越大。

    收获最大的人去了皇宫,宋九不提技术要保密,赵匡义也想到了,难怪那个新房屋弄得如此奇怪。但问题是它终是要民用的,怎么办,宋九未想,这兄弟俩却要想。

    余下的收获就是一大堆面包。

    潘家来了三个人,收获不小,兴冲冲地回到家中,田夫人怒道:“你们兄弟俩出去厮混,还带着惟正不学好。”

    惟德急得用面包往母亲嘴中塞。

    儿子能带吃食回来,孝心也有的,田氏吃着面包,说:“这个果子味道不错,从哪儿买的。”

    弟兄三全部语塞,若能买到贵一点买就买吧,那怕少买几个,关健是现在宋九根本不可能卖,他说了价钱,多半是吓唬大家。就凭借他做出那个物事,前程似锦,还会靠卖面包度日?又不敢答,母亲最反对他们与宋九裹在一起。

    兄弟三齐声唱喏,丢下面包逃出客厅。出了客厅,潘怜儿又将他们堵上,问:“那个猴子后来怎么了?”

    兄弟三人一起无言以对,先打猎,后是火药,又回到宋九家等面包,那个猴子,早丢到爪哇岛了。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五十三章 比较(下)

    惟固说道:“不对。”

    “大哥,什么不对。”

    “小妹,你不要插话,二弟,你想一想,这小子河洲上的那些怪事,还有面包,还有猴子,还有其他古古怪怪的东西,所以他一喊,我们一起过去。我们是一起被他吊了胃口。”

    “是啊,这小子是一个坏人。”惟德说道。

    “那个猴子呢。”

    “小妹,我们带了一种果子,你快进客厅去吃吧,晚去了母亲会全部留给四弟。”

    潘怜儿进屋。

    惟正举拳头道:“下次我揍他。”

    “老三,你打不过他的,若打,我还差不多。”

    “二弟,不要瞎闹,我还是感觉不对。”

    “什么地方不对。”

    “二弟,你用宋九与张家小郎比较一下。”

    “凭什么比较他们。”

    “我们不提小妹的亲事,只说他们两人长短。首先比家世,宋九父亲是我父亲属下,张秉也是父亲的属下,不同之处张秉将军还活着,家世好。宋九父亲死了,所以家世一度中落。家世宋家不如张家。”

    “是啊,不然母亲大人怎么有意让小妹……”

    “二弟,莫急,家世是一部分,还要看个人,陛下以前家世也不大好……”潘惟固不敢往下说。赵匡胤青年时曾渡过一段苦日子,很苦很苦,父亲是小军官,但契丹人入京后虽未杀多少人,却大抢特抢,导致京城百姓生活越来越艰苦。赵匡胤长大,赵匡义出世,还有两个女儿,也许宋九体会不到这种感觉,但在这时代,家中子女多的,长子是最苦逼一个。父不会痛,母不会爱,动不动小妹还来教训几句,甚至以后赵匡胤做因城中传言点检做天子,那时候他是大将军了,想回家找点温暖,还让小妹用擀面仗撵出家门,喝道,大丈夫临决于事,当自决于胸怀,何回家吓唬女人!

    在家中无所事事,家人多,生活窘迫,老小排挤,赵匡胤逼得没办法,离家出走,先是投奔随州父亲好朋友董宗本,可赵匡胤能力让董宗本寝食不安,将他撵走。再投靠他父亲曾经的部下王彦超,王彦超十分爽快,吃了一顿饭,直接给了几贯钱,打发走人。所以这个好皇帝不好当的,赵匡胤心中想起这事肯定会恨,但必须还得用王彦超,用仇人,刘邦做过,李世民做过,只有朱元璋未做。

    天下之大,无处可去,赵匡胤整整在外面飘了一年,这一年时间有没有偷鸡摸狗,谁也不知道,只知道当时他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出现在郭威面前时,衣衫褴褛,面带菜色,让郭威都不相信他是官宦子弟。他父亲有恩的人一个未容赵匡胤,与他父亲仅一面之缘的郭威却立即收留了赵匡胤,并且用他做了亲兵。

    二十一岁之前的赵匡胤是如此的不起眼,甚至是无能,都不及十七岁以前的宋九。然而一发光,便开始让人眩目。

    潘惟固不是指宋九达到赵匡胤那样的高度,起点不同,一个是各项杂才,一个是直接的枪杆子,后者才能出政权,前者只能说会通达一条富贵之路。

    也足够了,难道指望张昭允以后做皇帝?

    弟兄俩细想,论文才,宋九是举子出身,却不喜欢掉文,张昭允是武将之后,未参加科举,却喜欢掉文。不能以自己喜好评价,得公平评价,各有优劣。

    论长相,张昭允在宋九之上,不过宋九长得魁梧结实,也不差。男人只有长相不差,就可以了,长得象潘安有什么作用?

    论职位,宋九不及张昭允,同样八品,性质天壤之别。再加上家世,乍一看,宋九远不及张昭允。

    然而不能这样看,现在宋九不及,可宋九升起来快,若让皇上评价,宋九可远比张昭允重要得多,还有,宋九缺点可真多,但有一点,人情味重,包括对河中百姓,对亲人,对朋友,对学生,与他相处,感到很舒服很开心,那怕是自己这些衙内,高门子弟。外面传说他色,似乎也不色,至今未碰那个美丽的倌人,用情比较专一。

    这样比较,宋九倒也是一个不错的妹夫候选人。

    惟固一拍大腿说道:“糟了,那个清倌人性格纯善,又走得勤,对宋九很好,绕指缠柔,天长日久,怎能不生情,上次她牵宋九的手,若是原来,宋九一定将她的手甩开给我小妹看,但没有啊。”

    “你们再说什么呀!”潘怜儿愤怒地拿着面包在背后说道。

    “我们什么也没说,”哥仨一哄而散。

    ……

    赵匡义更烦恼。这个得罪人的活不能让大哥出面,大哥的地位稳了,他的地位才能稳住。于是直接对群臣说了几条理由。国家想要结束五代动乱,由乱入治,必须要宏扬文治,重视人才,宋九说过什么最重要,人才,这让他记忆犹新,想要有人才必须重教育。不但要教育会做官员的人才,还要有一些能干的小吏与低级官员。朝廷必须要设一个大型的书院,专门培养这些人才。而学院设在京城,也利于国家权利集中,巩固统治。其次诸码头一起在城内,码头上船来船往,人员混杂,终非长远之计,必须迁于外城。朝廷用东水门外河洲修码头兴书院,那些坟必须要迁。

    效果不太理想,许多大臣纷纷反对。若是房屋还好办,迁坟太缺德了,柴荣那件事孰是孰非,至今仍在议论呢。致仕的老宰相范质不顾生病,找到赵匡义,说朝廷想修学院码头也不是不可以,河洲那么大,为什么不能容几座孤坟?

    一下子问到重点上。

    如果宋九现在有能力一年交十万缗钱给朝廷,不就是一千几百座坟,用钱砸也砸走了。关健是现在没有,就是未来,赵匡义仍不是很相信。那个赌约更不敢对这个方正老夫子泄露。

    赵匡义也有办法。

    他派人通知宋九,你有没有办法让那个黑火药威力发挥到最大的地步?

    宋九也让这个坟弄得烦恼无比,赵匡义既然用火药的威力做文章,索性来一次大的,回话说可以,让赵匡义指挥兵士在河洲上修建一道五丈长高一丈的城墙,城墙宽度仿照京城外城墙最宽的地方设计,并且城墙全部用青砖垒砌。

    赵匡义会意,会花不少钱,仅是迁坟有些得不偿失,但想看看火药最大威力,也能花。

    一切仿照最牢固的城墙来砌,并且打下两尺深的地基,仅是这一小截城墙,足足花了十几天时间才砌好,用掉了几千缗钱,这中间不还计人工成本。砖瓦太贵,一块民用砖能有好几文钱,城墙砖要求更严格,重达十八斤,一块好几十文钱。所以柴荣修开封外城墙,运来运汜水虎牢关的土筑城,层土层夯,只在一些关健地方与城门边用城墙砖。

    花得赵匡义有些肉痛,墙砌好了,派人通知宋九,你可准备好了?宋九写了一封长信,看到信后赵匡义通知赵匡胤。

    赵匡胤带着群臣浩浩荡荡来到河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