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289部分

一品富贵-第289部分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九呵呵一乐道:“我听说两大书院傲然于世俗,没有想到居然会有今天。”

    他是来找明起办事的,不过那也算是共赢,但对儒家宋九仍没有抱太大的好感。这种思想是基于宋明两朝文人胡搅乱缠造成的后果。

    明起徐徐说道:“非也,阁下是说太乙书院吧,这里与太乙书院不同,出了许多官员,并没有脱离世俗,况且儒家非是道家,讲究的就是入世,何来脱离世俗之说。太乙书院做法有过偏颇了,他们是朝廷扶持上去的,然高高在上,早晚必不如这个国破家亡的小国学书院。”

    宋九强势,明起只讲道理。

    “既入世,为何南唐国破?”

    “人主昏暗,奈何?若是国主有朝廷陛下一半英明,朝廷北有契丹之逼,想拿下南唐,未必那么轻松。”明起再次从容答道。

    “自汉以来,儒学独大,为何每一朝一代皆不能长久?”宋九又讥讽道。

    “盛极必衰,此乃天道也。”

    “此是道家之论吧。”

    “既为家,那一家没有立足的大道所在?儒学时至今天。又掺杂了多少道、释、法、名、纵横、阴阳、杂等诸家之论,为何不能提道家?”

    宋九觉得自己与明起磨嘴皮子。是在做一件很愚蠢的事,但他同样有办法。一力降十会,跟赵匡胤学的。

    他从怀中将印符拿出来,放在明起面前,让他看了一眼,迅速放入怀中。

    明起要施礼,宋九道:“进去说话。”

    走进屋中,明起伏下,宋九将他拉住,明起道:“原来是宋公来江州了。江州百姓有救了。”

    抛开千头万绪,宋九的知州显然比张霁更有威力,宋九的一些事迹,江州百姓也许还不大清楚,不过明起不可能不知道,他老泪滚滚,抑天道:“陛下,为何不早点派宋公来江州。”

    “明洞长,我暂时还不想公开身份。”

    “知道。知道。”

    宋九心中概叹,人穷志短啊,就如明起所说,江南国学是入世的。但何至于如此畏畏缩缩?看到若大的高高在上的白鹿洞洞长这种光景,宋九不由对家国二字认识更深。

    明起又道:“请坐。”

    接着吩咐他妻子上茶。

    “勿用,我是来说正事的。”

    “请说。”

    “你说江州百姓有救了。现在江州百姓还是你心中的江州百姓吗?”

    终于将明起问倒,现在江州百姓是什么百姓。恐怕连赵匡胤同样说不清楚。

    “当初官兵杀害百姓,你身为洞长。为何不带着学子去劝阻?”

    “宋公,我岂不想前去劝阻?那一天官兵残暴,江州许多百姓逃出城外,官兵仍在后面追杀,方圆数百里之地,除了能躲藏到隐秘地方的百姓,全部遭到杀害,不知是几万还是十几万百姓……”明起说到这里,号淘大哭。

    究竟杀死了多少百姓,恐怕是一个谜底了,也没有那个人敢胆大着去查。明起说完又道:“但我非是你,就是你在巴蜀,也是用灌口寨做赌约,用生命做赌注,才逼得王将军不敢杀人,可只能说是少杀人,官兵后来就没有杀人了?”

    宋九默然。

    “明洞长,我有一事始终不解,为何江州百姓如此誓死反抗?那时李煜国书到了江州,江州军民反抗已经没了大义。再说大一统对百姓也有利,你扪心自问,难道国家分裂,战乱不休是一件好事?况且我朝非是外族人统治,所以我一直想不明白。”

    “宋公,这个老朽都知道一点儿。当初官兵来的时候,江州城中官员是准备归顺朝廷的,但军校胡则与牙将宋德明的一些亲人于皖江口一役中去世了,两人不服,不但他们,包括许多兵士都有亲人在那一役中死去,因此鼓动起来,杀掉刺史以城拒归,曹将军带着官兵来镇压,双方交战,互有牺牲,随着死去的人越来越多,仇恨越来越深,不可化解,才导致那场惨战。”

    宋九肯定反对江州惨案,但对江州百姓那么不要命地反抗不是很赞成,他有过一段时间军旅生涯,这时候宋朝将士还是比较朴素无华的,感情深厚,所以郴州死了许多宋兵,潘美一怒想要屠城,侥幸在李超劝阻下,潘美收回了命令。但明起肯定认为江州军民反抗是一种英勇行为,只是不敢直接说。

    “也许是这原因吧,然惨案发生了,只能亡羊补牢。”

    明起点头。

    “我想请你……”宋九话单一转道:“这样吧,我带了几百两银子过来做盘缠,明天我将它交给你,看来书院里经费困窘,先行将生员们的伙食解决,等我接任后,再拨一批款子给你们。这个书院是南方的文化基地,不能让它倒下。”

    “谢过宋公。”

    “不用谢,江南回归,江南百姓就是我朝百姓,江南教育就是我朝教育,教育乃是国家重中之重,我非是为了你们,乃是为了国家。不过在我未接任之前,想请你替我做几件事……”

    ……

    “明洞长,今天怎么有空入城?”陈肱说道。

    “陈孔目,我是无奈也,书院困窘,生徒多无心思求学,各奔东西。”

    “明洞长,你找我没用啊。”

    “陈孔目,你勿担心,我来求你办的事不难,能否央请江知州划一百顷地给书院做学田,也好使书院师生解决生活危机。”明起说道。

    这时他想起宋九昨天说的话。

    “明洞长,庐山脚下的陈家如何?”

    “宋公,他是江南陈叔宝的后代,唐末后一些陈氏族人避难迁于庐山脚下,因为离城远,又是江州望姓,多人为唐国官员,陈家两千余口侥幸没有遭到戗害。张知州返回江州时,用陈家嫡系子弟陈肱担任了孔目官。”

    “管档案的孔目……明洞长,明天一早你入城,你用学田名义让他帮忙,请求张霁划地给书院。”

    “学田?”

    “就是划给书院的专属耕地,有学田在,能解决部分书院师生的粮食蔬菜,还能让学子得到一些锻炼,而非是纸上谈兵。这个问题我接任后来解决,不过你先央请陈肱。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他答应,第二种情况他会不答应。”

    “我还是不大明白。”

    “我来江州两天,打听到一些消息,但有限,这个陈肱我会有大用。不过我也害怕,招募江北百姓商贾过来,本来也是没错,我在广南也做过类似的举措,然而江州现在性质变了。若是陈肱与他们裹在一起,也接受贿赂,他的族人所在地离书院不远,你的名气还在,就会轻易答应,给你一个面子。那么你什么也不要做,以免打草惊蛇。”

    “不会。”

    “以防万一吧。我知道也不会,他一族皆在江州,看到江州百姓惨况,心中有仇,州衙内有十几名高级州吏,多是江北人,即便有贿赂,他多半得不到,心中有恨,因是江州人氏,平时会遭到排挤,心中有怨。可面对江州局势,他只好敢怒不敢言,以求全族平安。”

    “我知道了,若是这种情况,他就不会答应。”

    明起抬头看着陈肱。

    “明洞长,我自保都来不及了,哪里敢答应你。但是你放心,我会替你说一说,就是这个地太多了,那是一百顷……”

    “果然,我给你看一封信。”明起从怀中掏出一封信。

    陈肱打开看了看,大惊失色。(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四章 棋子

    七月初的早晨是最可爱的,悠悠湖风吹来,清凉得就象是一曲风笛在吹奏。

    江州城中不时传出叫喝声。

    若非到处断垣残壁,很难想象出两个多月前那场惨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百姓是刍狗啊,”宋九道。

    这说得就有深意了,郭二与王枕听不懂。

    “走吧。”

    三人收拾行李,让大伯牵出马,翻身上马离开客栈。看着他们离去,如儿道:“他们真走了。”

    刘氏眼中狐疑不解。

    “娘子,我就说嘛,他们那象大官的样子。”

    “不要多管闲事,我们去看地吧。”刘氏道。她还有很多事呢,看完了地,要派成伯回黄州雇人过来经营,如何经营这几天也要计划好。不过她看着三人的背影,心中仍然在怀疑。

    ……

    “就在哪儿。”明起下了驴,指着瀑布前三人说道。

    陈肱大步向前,想要行礼,宋九摇头:“陈孔目,勿要多礼,这里还有一些游客,我们往前去吧。”

    几人牵马扯驴进了山林深处。

    日头烈了。

    但在这里不是太热,不时传出小鸟清脆的歌唱。

    宋九找了一块僻静的所在,在山石上坐下,陈肱大步向前:“属下见过宋公。”

    “我还未交接呢,不用称呼属下,平辈相论吧。”

    “喏。”

    “我找来你是问几件事。另外再委托你办一件事。”

    “请吩咐。”

    “德安知县叶壕此人如何?”

    “叶壕啊,”陈肱想了一会说道:“我与此人没有打过交道。似乎不恶。”

    与广南一样,南唐的大多数官员早迟要被朝廷官员替代。但有部分官评不错的官员继续留用,特别是一些从属官员,例如各州司户,录事参军,司法,各县主薄县尉,部分知县,但各州的知州与通判肯定八成以上要换成朝廷的官员,以防有变。

    江州保留的原属官员更少。各知县只有叶壕保留下来,余下的皆是朝廷调来的知县。

    德安除了部分士卒民夫在皖江口一战中牺牲了外,余下的百姓并未遭到官兵杀害,而且许多江州百姓逃到了德安避难。

    宋九这才将眼光对向德安。

    但他初来乍到,对德安情况不大了解,对叶壕这个人更不了解。

    陈肱是因安抚人心,才让张霁命为孔目官的,同样不大了解。可宋九能问出来:“陈孔目,那他与张知州他们可有密切的联系?”

    “似乎没有。”陈肱想了一会儿答道。

    “你在庐山时。有没有听过叶壕有什么恶劣行为?”

    “也没有。”

    宋九松了一口气,不要指望叶壕乃是一名干吏,那怕是一个中庸的官员都可以,一不恶。二不与张霁他们沆瀣一气就行了。

    陈肱又小心地说道:“宋公,我能说一句嘛。”

    “说吧。”

    “江州虽存在一些不好的情况,可不那样。江州就是一座死城。”

    “继续说。”

    “并且江州城中百姓多来自江北,包括厢兵。”

    “不但厢兵。通判本身就有掣肘之权,是吧?”

    “我是这样想的。”陈肱道,不知道宋九神秘地便服来到江州,先找到明起,再找到自己要做什么,但是他心中担心,于是又说道:“江州非是昔日江州。”

    “放心吧,我不会将张霁的举措全部推翻的,好的保留,坏的革除。”

    “还有古通判呢。”

    “不但有古通判,我一旦接任,张霁又在饶州,是江州的邻州,他与赵普关系又密切,说不定还能继续遥控江州。”

    “赵普?”陈肱茫然道。

    “你不知道?”

    “我不知道,那更要小心了。”

    “实际我也不想有太大的变动,一动就有纠纷。”

    “是啊。”

    “不但有纠纷,看上去很美,至少江州恢复了生机。”

    “是啊。”

    “朝廷也不欲暴扬此事,以免江南人心浮动。”

    “是啊。”

    “但你有没有想过,发生了这么大事,能瞒得过去吗?”

    陈肱不能回答。

    宋九并不是怀疑或怪罪他,讲道理嘛,陈肱用心也是好的。他又问道:“不怕犯错,就怕犯错了不知改悔。而且因为种种不公,江州余下百姓心中愤怒。这个愤怒扩散,江州是一州,但背后是江南十几州,几十万户几百万黎民百姓,我能不怕吗?”

    “宋公若执意这么做,有点难了。”

    “我想做什么?”

    陈肱语塞。

    “做肯定做的,是矫正,”宋九道。不但要矫正,还不能弄出太大的纠纷,还不能暴扬官兵之丑,实际真的很难,所以宋九这才有种种安排,又道:“江州很难,官吏,百姓,厢兵,绞在一起,说不定能将我生生架成一个傀儡,但你认为可能吗?”

    陈肱不敢回答,但在心中想,傀儡未必,不过想要夺回实权,真的很难。

    “你心中想法错了,”宋九看着他的脸色说道:“前几年朝廷争得很厉害,那个层面太高,心机太深,非我能敌,故我一度力求避开,但我想法太天真了,不是我想要避开就避开的,最终我依然卷了进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