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隋唐之激情神枪 >

第63部分

隋唐之激情神枪-第63部分

小说: 隋唐之激情神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看真是攻不进去,牛刺史只好传令收兵。折腾了半宿眼都熬红了,这次一查点人数,各郡报上来了,损失更惨重,伤亡一万三千有余,牛山气得吐血。

    但由于他这路人马也没攻下南城门,牛山也不好治别人的罪,最后和其余三个郡的兵马合在一处,不足两万,也不攻城了,急忙撤兵返回通州解围去了。

    杨勇在城头看得清清楚楚,妈的,想跑?没那么便宜!这么多弟兄白死了?遂命大开城门,追!

    原来杨勇在城里早就憋得受不了了,要不是薛举的计策,他早就带兵杀出去了。现在一看牛刺史领兵要跑,杨勇眼珠子都红了,令四个千夫长带兵一千守住金城,自己和公冶长、杜义引军两千杀出城去,在后面兜着屁股就追杀上来。

    这一下,大大出乎牛山等人意料之外,我们攻了近一晚上的城,如今撤兵了,他们这群乌合之众不偷着乐,反而追出来了?简直是岂有此理呀?!

    遂仓促应战,双方在金城南二十多里处混战在一起。别看杨勇兵少,但他们连连打胜仗,士气非常旺盛,杨勇一马当先,左有公冶长,右有小英雄杜义,三员大将像下山的猛虎就冲入隋兵的队伍,这两千人马也是喝喊着,以冲天的斗气紧随主将杀入敌群。

    这些隋兵隋将尽打败仗了,士气低落,因此一触即溃,刺史牛山和那三个郡守指挥不灵,嗓子都喊破了,也无济于事,这些隋兵隋将抹头就跑只顾逃命。仅有牛刺史和三个郡守的亲兵卫队加在一块也有三四千人马拼死抵抗,保卫主将边打边撤。

    但被杨勇的兵马死死地咬住不放,双方杀了个昏天地暗,日月无光。

    正这时西南方向来了一支人马,征尘起落处,一杆“薛”字大旗逐渐清晰,清一色的骑兵队伍像旋风一样,眨眼间卷到隋兵隋将近前。

    为首的一员大将人高马大,铜盔铜甲,跟金甲天神下界似的,手使单刃戟,大喝一声“杀!”,言毕一马当先就冲进了隋兵之中,大戟过处,人头滚滚,血雨横飞。

    正在冲杀的杨勇一看高兴了,来将正是薛仁果。

    原来,薛举得到杨勇的认可后,令二儿子薛仁越带兵守住定水,然后带着大儿子薛仁果引军两千五百兵马南下,散布“薛家父子绕道取通州”的消息。

    但出去几个时辰后,探事的来报,牛山没有回兵,而是把金城围了起来。薛举就按照事先定好的计策,直接杀奔通州去了。到了通州刚好又是晚上,薛举还采取老办法,让定水的几名降将诈城,谎称前来传牛刺史的将令。

    通州守将刘凤一看全是自己人的幕僚,照样也上当了,开城之后,混在里面的薛仁果突然出手,抢下城门,薛举从外面带兵杀入,混战中刘凤战死,其余隋兵隋将大都投降,只一个多时辰便结束了战斗。

    拿下通州后,薛举担心金城的安危,不知道杨勇能否得住城池,他的老婆家眷还在金城,因此他心急如焚,命大儿子薛仁果挑了一千名骑兵连夜出发,挥师北上,自己仅带着八百多兵马镇守通州,收编俘虏。

    薛仁果领命,率一千骑兵整整跑了两个时辰,天亮之后正好赶上杨勇和牛山的人马在这里厮杀,这才加入战群。

    一千骑兵虽然不多,还是疲惫之师,但现在的隋兵隋将更惨,薛仁果的到来了,成了压跨通州的军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扭转了战局。这些兵隋将再也抵挡不住了,扔下什么刺史郡守都不管了,纷纷逃命。杨勇和薛仁果合兵一处,隋兵隋将被杀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四员大将带兵一口气追出三四十里才停下来。

    此战中四方郡的郡守罗方和部下两千多兵将当场扔了器械,跪倒请降,永都郡、白银郡的两个郡守都死在乱军之中,只有通州刺史牛山率领残兵败将夺路而逃。

    牛山带着人马一口气跑出去七八十里,看看后面没有追兵,这才勒住缰停下来喘气,这一路颠,把这胖老头儿累得呼呼直喘,热汗直流。

    休息了半天,命手下查点人马,只剩下不足两千人,还有不少挂彩的。

    牛山不禁仰天长叹,三天前出兵时,他从通州带出一万精锐之师,加上其他四路,总兵力超过四万,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如此惨败,丢了金城、定水,不用问通州也完了,死了这么多兵将,杨勇和薛家父子仍然逍遥法外,如何向皇上交差?

    牛山顿足捶胸,越想越气,呛啷一声拔出宝剑,要横剑自刎!

    。。。

    。。。

第91章 一日取三郡() 
“大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怎可轻生?”手下将官吓坏了,赶紧抱住他,抱腰的抱腰,夺剑的夺剑。

    好半天,总算把这位牛刺史给劝住了。

    通州承议张炳麟施礼道:“刺史大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此战虽然我们败了,但我们可以到胡州去,让胡州刺史发兵,我们再卷土重来,夺回通州,铲平杨勇和薛家父子。”

    牛山一看又是他在自己面前瞎白话,心说要不是你尽给我出馊注意,通州能丢吗?本刺史能有今生之惨败吗?牛山越想越气,把满腔怒火全都发到张炳麟身上了,等他刚说完,牛山拉出佩剑咔嚓一声,把张炳麟劈倒在血泊之中,嘴里骂道:“匹夫,若非你坏了本刺史大事,安有今日之败?!”

    众将吓得不敢言语,杀了张炳麟之后,牛山冷静下来想了想,最后一咬牙带着残兵败将投奔突厥去了。

    战斗结束后,杨勇不顾疲惫,亲自指挥着兵将给受伤的弟兄们包扎伤口,打扫战场,掩埋尸体,厚葬自己的弟兄。然后按照自创的方法,就地潜散俘虏,愿意跟着自己混的留下,不愿加入义军的决不强求,就地解散回家,但不可再入隋营,否则再抓住后定斩不饶。

    命令一下,这两千多名兵将一个愿意走的都没有,都愿意跟着他们的郡守罗方誓死追随杨勇。

    杨勇没想到自己这么有魄力,当然高兴,出城时两千兵马,加上薛仁果的一千骑兵和罗方的两千多名部属,除去战死的,还有四千余众,兵力翻了一番,忙完之后他们抬着伤号,浩浩荡荡回了金城。

    到了金城近前,薛仁果看到金城四周包围城墙上还覆盖了一层冰,不解其故。杜义告诉他其中的奥妙,薛仁果惊讶不已,看来杨勇的文治武功不次于我爹呀。

    杨勇的军兵刚到城下,城门大开,从里面冲出无数的兵卒,杨勇一看就是一愣。

    从城门里出来的这些兵卒,为首的正是镇守南门的千夫长,离老远都跪下了,原来他们是来迎接自己的。

    更令杨勇吃惊和感动的是,这些兵卒的后面还有很多老百姓,这些男女老少不顾衣衫的单薄和天气严寒,也出城夹道相迎。

    杨勇看到这种场面,在马上再也坐不住了,跳下战马牵马而行,公冶长、杜义和薛仁果等等,凡是骑马的兵将也全都下了马,跟那些步卒一样,跟在杨勇后面,步行进城。

    回到城里之后,杨勇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部属加倍补偿老百姓的损失,让大将公冶长亲自负责处理这件事。

    得知薛家父子已经拿下了通州,杨勇非常高兴,刚要传令三军歇兵休整,大肆祝贺的时候,降将罗方施礼道:“主公仁德无量,末将的四方郡还不少部属,末将愿意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他们献出四方郡。”

    杨勇听了大喜,当场决定跟罗方一块出兵四方郡,薛仁果施礼道:“主公乃一家之主,加上连日的征战肯定累坏了吧,末将不才,愿替主公走一趟。”

    说实话杨勇的确累坏了,这几日尽打仗了,特别是昨天晚上,休息了不足四个小时,但一听这话笑了:“薛兄,要说劳累你们比我杨勇更劳累,我只不过和弟兄们守城,而你们父子又是打仗,又奔波了几百里,连夜不得休息,我谢谢你的好意。此事我意已决,你和公冶长大哥留下,镇守城池,休整兵马,安抚百姓,我带着杜义和罗将军走一趟,少则两日,多则三五日便回,然后我们移师通州,与薛前辈会合。”

    “遵命。”薛仁果躬身施礼,心里对杨勇的亲政爱民满是佩服,但只佩服了一半,内心深处便升腾起几分淡淡的妒忌和忧虑。

    杨勇用过战饭后马停不蹄,带着杜义和罗方,引军三千出东门向东北方向的四方郡而来。

    天到傍晚的时候,杨勇他们便来到四方郡西门附近。

    为了稳妥起见,三个人商定,由杨勇领两千兵马在离城十几里外的树林里等候消息,罗方和杜义带着一千兵马,还穿着隋兵隋将的衣服,先进城游说。

    杨勇觉得可行,遂把这两千兵将隐藏在小树林中。但是等待总是一种煎熬,时间过得特慢,一直到日落西山仍然没有半点消息。其实,杨勇才等了不到半个时辰,但杨勇就觉得像是过了半个世纪一样漫长。

    杨勇就往坏处想开了,莫非城中出了什么意外?还是罗方不是真心投降自己,给自己编了套,那杜义兄弟岂不白白送命?哎呀,杜义虽然机灵,但毕竟是个孩子,我怎么能让他去涉险?杨勇后悔不迭,遂吩咐一声:“集合人马,杀往四方郡!”

    他们刚出小树林,突然听到锣鼓之声,杨勇一惊在马上长身躯观瞧,远处吹吹打打来了一队人马,约有百十来人,为首的中间是罗方,左是的杜义,右边的那员大将杨勇不认识,此将叫蔡桓,是罗方部下的心腹大将,看这意思是出城十多里迎接自己来了,杨勇根本没想到。

    原来,四方郡的郡守罗方和他的郡尉蔡桓都是隋朝少有的清官,这二人对杨广的登基丑闻嗤之以鼻,对杨广的倒行逆施和地方官员的横征暴敛深恶痛绝,但他们二人人微言轻,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争眼。

    数日前,他们听说前朝废弃太子杨勇被皇上追杀到通州,杨勇杀官夺府扯起义旗造反了,打出了“诛奸佞,伐无道”的大旗,还联系有吐谷马贼,要跟昏君干到底。

    这二人只是内心表示同情,但却不以为然。原因是杨勇的臭名昭著不被二人看好,当然是那个老杨勇,他们也知道杨勇不学无术,风流放荡,生活奢靡,以致从太子混成了平民,险些丢了性命。这样一个落魄的王孙贵胄,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至多是哗众取宠浪得虚名而已。

    在接到通州刺史出兵的命令后,罗方不敢耽搁,但仅带了四千兵马出来应付差使,让蔡桓领兵四千镇守四方郡。

    行军到了半路,不少逃难的老百姓都争着涌向金城,引起了他怀疑,心说,金城正在打仗,这些难民难道不怕死?遂命人打探,这些人回来告诉他,老百姓提起杨勇都交口称赞,爱民如子,仗义疏财,他手下的义军都是仁义之师,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视老百姓为亲人,他们正在金郡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呢。

    罗方不相信杨勇能做出这样的善事,但探事的回来都这么说,他又亲自抓了几个老百一问,口径统一。这下罗方信了,对杨勇看法发现了根本的改变,因此这两天他基本上是按兵不动,等其他几路兵马近了才慢慢腾腾地往金城而来。

    通过这两天的战斗,罗方对杨勇和他的义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城南一战,杨勇身先士卒,以少胜多,对待俘虏的态度,对待伤亡弟兄的方式,都深深地感动着他,认为杨勇是个有道的明主,这才率众真心投诚。

    罗方和杜义进城后,大将蔡桓把他接进城中,罗方先给杜义作了引荐,然后当着杜义的面把这几天的所见所闻,以及老百姓对杨勇的评价都讲了一遍,并归劝他扶保杨勇,加入义军。

    蔡桓听完毫不犹豫地应答了,罗方和杜义大喜,这才带着人敲锣打鼓地出城迎接。

    蔡桓见到杨勇后赶紧下马跪倒施礼:“小人蔡桓迎接主公来迟,罪该万死!”

    杨勇赶紧下马把他扶了起来:“将军弃暗投明,乃俊杰也,何罪之有?将军大义,使百姓免受刀兵之苦,功莫大焉!”

    两人客套几句,然后像众得捧月一般,把杨勇接进了城中,摆下酒宴,席间杨勇问及永都郡和白银郡的事,罗方和蔡桓相互看了看点了点头,对杨勇施礼道:“主公,这两郡主将已死,城中空虚,人心惶惶,而且两郡离四方郡都不超过六十里,不如连夜取了它,末将愿带兵前往。”

    杨勇大喜,草草吃了饭后,留下一千兵马守住四方郡,让罗方和杜义引军三千去取永都,自己带着蔡桓引军三千夺取白银。

    几十里地没出一个时辰便赶到了,白银郡的守将一听说杨勇的兵马连夜杀来了,吓得弃城而逃。永都的情况跟白银差不多,罗方和杜义杀到时也是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