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强兵-第7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王羽的布置,联军在目前的战线的基础上,要退回近百里,若是一路退回东郡的话,那就是近三百里了,这个让步不可谓不大。青州众将虽是凛然奉命,但心里多少有些郁闷,吕布更是直接把不爽两个字,写在了脸上。
鲁肃几次出使,对吕布的性格有了相当的了解,知道对方随时有可能发难,于是,见王羽吩咐完毕,连忙转移话题道:“主公只带骑兵北上,行军速度确实快了,可力量会不会少了些?西凉军骑兵众多,若元直果然受了挫折,或者离间失败,那就……”
突然修改整体战略这种事,怎么看都有些有始无终的意味,何况还是在理由相当不充分的情况下。
鲁肃无意质疑王羽的决策,但他觉得,四面开战,四面僵持,这样的局势无疑是相当不利的。若是不能调动足够的力量,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达成击破西凉军团的目的,那就变成添油战术了。
“曹操、孙策都是不容小觑之人,抽调这样的力量。差不多已是极限,再多。兖州这边就危险了。总之,此事我心中已有成算。不必再议!”王羽无意多做解释,越是这种局势晦暗不明之时,为君者就越应该拿出魄力来独断乾坤。
打仗当然要求稳,可多数时候,还是要冒风险的。若是自己想多了,杞人忧天,失去的也不过是些许优势,反过来,并州发生大变。这边能否及时增援,结果可就非同小可了。
在这种时候,王羽宁愿舍弃一些优势,来换取心安。
王羽平时为人相当随和,但百战百胜的战绩在那儿摆着,关键时刻,还是能得到麾下文武的由衷信服的。他既然这样说了,其他人也再无异议,开始商讨起留守的具体事项来。
骑兵北上后。主力军团还有五万左右的步卒,加上吕布军。魏延的隐雾军共计八百人,并不是集结在一起的,而是分布在广袤的战线上。发现战机后,才开始集结作战,并不计入整体战力。
将领之中。吕绮玲、赵云、太史慈等人都是骑将,肯定是要随行的。留守的大将只能是是贾诩、于禁这一文一武。只是兖州的两道战线绵延数百里。一名主将肯定是指挥不过来的,必须得另遣上将。出镇一方。
在这里,王羽微微有些犯难。
按众人之意,把张辽调过来是最合适的,于禁擅守,张辽擅攻,两人东西呼应,也算是很默契的组合了。但王羽还是想将张辽留在东线。
张辽、黄忠的两万军本来已经分了兵,由黄忠率军攻打巨野,歼灭夏侯渊的残兵,张辽率军南下,和吕布一起对付孙策。可转攻为守之后,这项举措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王羽指示二将尽快合兵一处,若有机会,就尽快拿下巨野城,若不能,也无须冒险,尽快后退,稳固东平、鲁国战线,不要给敌军突入青州腹地的机会。
黄忠的用兵风格相对稳重,和于禁的风格很相似。让他防守,他就会收敛自己的攻击**。改变战略后,兖州战场的局势会变得异常复杂,战机和陷阱往往会同时出现,以黄忠的稳重,他肯定不会轻易冒险。
那样一来,东线这两万兵马就变成死兵了,起不到牵制的作用。所以王羽还是想将张辽留在东线,同时对徐州、兖州两处战场起到促进作用,最后只是将李斌从东线抽调了回来。
李斌武艺不错,胆魄也足,但作为一方镇守大将,经验、资历还都有所欠缺。
其实在王羽心中,最中意人选是太史慈,这家伙有勇有谋,在军中威望也高,接手这项任务是最合适的。不过太史慈自己却是推托不迭,说自己只喜欢进攻,不喜欢防御他闷守的话,时间稍长,肯定会出大问题,还不如跟在主公身边,去狠杀西凉人的锐气呢。
王羽想想也是太史慈出镇的话,时间稍长,他肯定是要冒险出击的。而孙策已经带兵到了兖州,万一让这俩人对上了,谁能保证历史不会重演?
思来想去,王羽的目光最后落在了关平身上。
“末将恐怕当不了这项重任。”关平表现得满心惶恐。他不是没担当的人,但有些事,不是他有信心,有勇气,就能取做的。
关平的推拒令王羽颇有些意外,但他很快想明了其中关窍:“坦之,莫非你是担心那刘玄德,不敢与之对敌?”
“末将不敢。”关平坦然答道:“末将虽然愚钝,却也不是那朝三暮四之人,与刘将军的情分,在泗水河畔便已断了,又岂会念念不忘。只是末将虽是这样想,可人言可畏,万一被人拿来做文章,末将身败名裂是小事,若是乱了军心,坏了主公大事,那末将就万死莫辞了。”
情报司拿到刘备的情报,比寿春之变稍微早些,原来自从在徐州战败之后,刘备就一直靠着袁术的掩护,隐藏在淮南一带,替袁术做些见不得光的**事。比如用各种手段,威逼利诱的拉拢地方豪强,刺探情报什么的。
刘备毕竟是有才能的人,虽然身边除了简雍这个老伙计,已经没剩什么人才了。但仅以个人之力,他依然有着很良好的发挥。因为他手段高超。被拉拢的人不是死心塌地,就是被他灭了口。所以青州情报司也没抓到他的把柄。
在三家分荆的那场大战中,刘备在袁术进攻江夏时,暗地里也做了不少工作。或许就是那时和江东有了勾结,最后在寿春配合周瑜,将袁术一举拿下。
刘备重出,这两年干的又是这样的勾当,关平没法不多想。他肯定是不会叛离青州,但他和刘备的关系摆在那儿,平时没事。一旦有人针对这一点,施以计谋,放个流言什么的,事情就不好说了。
所以,他宁愿不争这个功劳,也不想因为自己坏了大事。
“男儿立世,顶天立地,俯仰自得,坦之只须问心无愧即可。何须顾虑人言?你可与子敬同行,镇守定陶、成阳一线。除非你自承贪生怕死,不敢去,其他理由。本将一概不接受!”
王羽的回应干净利落,只是问道:“怎样,你去。还是不去?”
关平的脸一下涨得通红,压抑着激荡的心怀。高声答道:“关平何幸,得主公以国士待之?岂敢不效死力?”
“很好!”王羽没什么可不放心的。关平是重义守信之人,父兄家眷都在河北,从哪个角度来说,他也没有重投刘备必要。若是关羽也重出江湖,倒是还有那么点小危险,可关羽失踪已久,失踪之前,未必不是看清刘备为人,冷了肚肠,重归刘备麾下的可能性很低。
就算再有万一,不是还有鲁肃、李斌制衡么?冒点小风险,激起一员大将的潜力,这桩事还是很值得做一做的。
于禁的防区自然是封丘、酸枣,至长垣这一带。于禁用兵少了几分机变,但有贾诩在,王羽倒也不怎么担心,真正让他为难的是如何安置吕布。
吕布也是典型的善攻不善守,如果有可能,王羽倒是很想把吕布、高顺拉到并州去,然后把赵云留下。但吕布可不是那种能乖乖听话的人,他一心要和曹操算前账,王羽先前劝不动,现在因为退兵之事,吕布心中又添怨气,自然更没辙了。
想了又想,最后王羽将吕布安置在蒲城,做为一支机动兵力他自行判断如何作战。魏延当然还是要跟着的,以保证两军协同作战时不出问题,另外也能在关键时刻,劝上几句。
当然,私下里王羽也是反复叮嘱魏延千万盯紧了,莫要让吕布行险。
吕布对王羽的安排没有什么不满,却提出了一个被王羽忽略的环节:“河内要怎么办?”
大战之前,在吕布的力劝之下,张杨已经打定主意,准备投靠青州了。若是没有刘表那件事,开战时间延后到夏秋之际,王羽应该可以对河内完成接收了。
可现在开战时间提前了,张杨在河内又做不到一呼百诺,虽然也很努力,但距离河内易帜依然是遥遥无期。
王羽的防御计划中没有河内,显然是有放弃河内,将其当做缓冲区的意思。吕布却对这件事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责任感,不能不提。
“河内么,”王羽捏着眉心答道:“我军现在也是鞭长莫及,还是让张将军自己看形势的好,若不能坚持,他可以早做打算,退往青州,先前答应他的待遇不变就是。”
“……也好。”吕布想了想,似乎也没有办法,于是再无异议。军议就此结束,众将各归其位,开始调兵遣将。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王羽正要率军离营北上,贾诩突然从营中追了出来。
“主公且留步!”他摇摆着肥胖的身躯,竟是健步如飞,三摇两晃便追到了王羽马后。他手中拿了封信,却不急着递给王羽,而是左右看看没有旁人,压低声音道:“主公,大事不好!元直三日前的飞鸽传书,我军趁西凉军内讧夜袭连营,先胜后败!如今并州局势已是难以收拾了!”
“什么?”(。。)
八九六章 时也命也()
贾诩手中的密信其实是两份……份是徐庶飞鸽传书送来的密报,同时送来的还有情报司初步的调查。两封信上的大致相似,却有很多细节不尽相同。◎着筆中文網。zbzw。◎
徐庶的信中先是战败而请罪,更多的则是对具体损失加以说明,并且对并州战场的局势走向做出自己的见解和判断。情报司的密信之中主要说明的,是那一场夜战中,影响到最终结果的一些细节。
两封信先后看过,对这一仗也就差不多有个整体的概念了。
“元直真的败了?不会是什么人送来的假情报吧?”太史慈匆匆赶至,满脸无法置信的神色:“明明就是夜袭啊,西凉人当时也应该在内讧不是吗?这种仗会打输?怎么可能?”
并州战场虽然由徐庶全权掌控,但莓隔一段时间,徐庶都会把近期采取过哪些策略,背后有何种思考,记录成信,发送至黎阳汇总,然后转达给王羽他最后把关。
所以,此战前的形势,和徐庶具体出击的时机,太史慈的心里基本上也有数。他怎么想都想不出,到底是发生怎样的转折,这一仗才能转胜为败。
“军师,此战损失几何?”赵云和太史慈前后脚赶到中军,问的问题也更具体一些。
“元直和并州分司都知形势紧急,故而都是隔日送来的急报,具体损失尚未统计完全。”贾诩面色凝重,轻声答道:“当夜元直是全军出战,抟晓时分败归兹县随后清点军马,可战之兵只余三万多,考虑到夜战之中,相对混乱,事后应该多少还能收拢几千溃卒………”
“嘶……”以赵云的胆魄和沉着,闻言也不自倒抽了一口冷气。
照这说法,徐庶这一战损失了近两万兵马,王羽在洛阳起兵之后,即便是胜仗,也没有过如此惨重的损失啊何况还是败了……
要知道,此战之前,青州可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一支常胜之军啊!这一仗虽然不是出自王羽的亲自指挥,可是,以徐庶在青州军中的地位这一败的意义,也只是比王羽亲征战败稍逊一筹而已。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青州前所未有的一所大败,不但导致西线战局发笈可危,同样也给整场战争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那……西凉军损失如何?”魏延和徐庶没打过多少交道,不像赵云、太史慈那样,更徐庶和并州军团他对战局后续发展的度更高。
“具体还不好说,西凉军本身是一支大规模的联军,各路叛军或羌胡部落出兵多少,只有在分战利品的时候才会拿出来上报,具体数字连马腾、韩遂恐怕都不太清楚。粗略计算,西凉军的伤亡及溃散的部众应该在三万到五万之间………”
王羽拿到信之后一直都没出声,陷入了沉思之中。众将不敢打扰主公思考,又关切战局便围着贾诩询问,贾诩也不隐瞒,将自己所知的坦然告知。
单从战损的绝对数字来说,这一仗倒是青州军占的便宜更大一点。但就战损,和最终是谁占据战场而言,胜者当然是西凉军。
“西凉军前期受到的杀伤极大,连营东部区域已经陷入了全面的崩溃,自相踩踏而亡者,就万数之下,再加上并州军团的拉网式清剿,马腾、韩遂、张横皆死于当夜,校尉阎行不知所踪,有这样的损失倒也不足为奇……”
众将听得面面相觑。
若说一开始,大家只是疑惑这一战的结果,现在,这一战的过程却成了焦点。以用兵的常识来考虑,西凉军先是内讧,然后被突袭,遭受了如此之大的打击,根本就不可能翻盘啊!
不说别的,马腾和韩遂都死了,群龙无首,即便西凉人迅速达成共识,临时再推举出一个领袖,也没办法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