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第一强兵 >

第613部分

三国第一强兵-第613部分

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让兄有所不知……”赵云看出了田豫的疑惑,解释道:“其实云在青州,经常参与政务的,只是方式和世人熟知的不太一样……”

    王羽的规矩也不是那么死,并非一定要把人在一个位置上限定死。文武之间,各政务系统之间都是可以转换的,但转换后,就必须得放弃以前的权力。

    其位的时候,如果一定要对别人的事务提意见,那也很简单,只须到政令厅去报备一下就可以了。

    在提意见方面,将军对人都一视同仁,无论贩夫走卒,还是公卿大将,对不属于自己的领域提意见,途径都是相同的——政令厅,具名或不具名的提出谏言。

    赵云在高唐时,几乎每隔上十天半个月,都会去政令厅走一遭,提的意见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就包括了他刚才说的这些道理中的一部分。

    “……”田豫嘴巴张得大大的,怎么都无法想象,赵云所描述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人人都可以向君主提意见,在历史上还有典故可寻。

    不过,邹忌讽齐威王纳谏的德政,也就是开始时门庭若市,其后一共也只持续了不到一年时间,然后就无疾而终了,说是没人能提出新的意见了。而青州这项政策貌似已经持续了两年多,那个政令厅居然还没取消?

    而且,赵云这种亲信大将,跟随王羽南征北战,当面进谏的机会有的是,怎么会用这么曲折且没效率的方式提出谏言呢?

    怕因言获罪?怎么可能,敢一个人去单挑两万胡骑大军的赵云会怕?开玩笑么!再说了,赵云在高唐可是名人,认识他的人多着呢,他就算匿名提意见,也会被人注意到吧?有啥迂回的必要么?

    总之,田豫是理解不能。

    赵云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一开始,大家也不太习惯,可时间长了,慢慢也就习以为常了。主公只有一个脑袋,两只耳朵,就算他再怎么虚心,要是大家天天都跑去进谏,那他就什么都不用干了。

    所以,将其形成制度,由专人负责,天长日久的运行下去才是王道。只是其中的道理,不是空口白话就能说得明白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实际去体会一下。

    “那,骠骑将军对你的意见做出回应了吗?”田豫理了理思路,将那些理解不能的过程和原理抛开,直接将结果纳入了思考范畴。

    “尚未。”赵云摇摇头。

    青州新政的文书工作通常都很快,实施起来却比较复杂,通常都会在小范围做个试点,试运行一段时间,看看效果,收集反馈意见,然后再扩大范围,如是往复几次,才会最终定案。因为新政很多都是利民政策,所以各地地方官对试点盯的都很紧,争抢的也很凶。

    如何消除草原的威胁,不是内政,至少现在不是,那是个很长远的命题,对此有兴趣的除了书院的蔡邕等几位学者之外,就只有赵云一个。他提的几项意见,也不过是空想而来,当然谈不上形成政策,并得到王羽的回应了。

    事实上,他提意见的时候,北疆大战已迫在眉睫,王羽有没有空看都是个问题。

    “那……”问题似乎又回到原点了,就在田豫忧心忡忡的当口,两军之间,大嗓门的传令兵们已经开始劝降了。

    “传大汉骠骑军翊军将军云将令:弃械投降者伏地,除残害过汉民者之外,降者皆可免死!”

    “大汉骠骑军……”

    “弃械伏地……”

    “降者免死!”

    几十名传令兵挥舞着令旗,围着被包围的两支残军来回跑动,声音阵阵传来,仿佛石子落在了平静的水波中,引起了阵阵波澜。

    田豫长叹一声,知道事已至此,再说什么也没用了。兵不厌诈是兵家常态,但劝降却其中,赵云以骠骑军的名义下达劝降令,如果事后反复,或许能找到很多借口,但名声上的污点却是抹不去的。

    招降之议,已成定局。

    疾风骑兵的将士倒也没太多不满,赵云不是一味宽容,而是留了余地,杀害过汉民者,招降令的保护范围之内,总不会放过了凶手就是。

    坦白说,屠杀匈奴骑兵的时候,是很畅快,但杀那些老弱妇孺,确实没什么成就感。兄弟们是名震天下的骠骑军,又不是胡人,只有打败强劲的敌手,才能获得荣誉,怎么能和胡人一样呢?那是自甘堕落!

    而对胡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将他们从绝望的深渊中拉出来的希望。

    无力再战,又被人团团包围,本以为只有等死一途,毕竟青州军对胡人一向毫不留情,现在却出现了一线生机,山穷水尽,柳暗花明,这让人怎不激动?

    连近乎疯了的步度根都露出了震惊中略带喜意的神情,只有弥加和他的部众们脸色剧变,很快,脸上只剩下了满满的绝望神色,很多人甚至直接瘫倒在地上。

    完了,全完了!这下连困兽犹斗的盟友都没了!

七四三章 汉道乃昌() 
这么明显的异状,当然逃不过赵云的锐目,他当然不会掉以轻心。

    等部族武士按照青州军的指示,在步度根的率领下,扔下武器,把手抱在脖子后面,垂头丧气的排成长队,开始投降时。赵云又做出指令,命人将步度根的部众和弥加的部众区分开来,然后分别审问。

    答案很快水落石出,弥加不是专门来救援的,而是鲜卑见势不妙,派他来后路打个先战。而弥加最的职责,就是将在汉境抢到的财富运送到安全的地方,其中就包括了第一批掳掠出来的汉民。

    鲜卑退回草原的计划,是入关前就做好的。

    从头到尾,他们都是报着占便宜的心态,而非孤注一掷,鲸吞中原。

    事实上,别说现在的鲜卑,就算是历史上的匈奴、五胡乱华时代的胡人、乃至后世的满清,哪怕在攻入中原腹地后,也没足够的信心站着脚,直到众多的汉奸们让他们看清了中原王朝的虚弱,这才战战兢兢的开始蚕食鲸吞。

    未虑胜,先虑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倒是符合兵法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则,所以,胡骑才这么难对付。

    在许攸先后与魁头等鲜卑首领,以及鲜于辅等杂胡领袖通气后,早就布置好的计划开始实施,这才有了李十一等人撞见的那一幕。

    其实那已经是计划后期的,最先一批,早就随着弥加上了路。所以,收到弹汗山的急报后,魁头才派人追上弥加,叮嘱他实施这个伏击计划。李十一碰到的那个通胡的女子,透露的也正是这个计划。

    因此。听了赵云的赦免条件后,弥加等人才那么绝望。

    胡人本就没把汉人当人看,他这个押送的头目赶路,更是一路疯狂催逼。从下洛启程的十数万汉民,从白山走出来之后,十停里面就已经去了二三停,饥饿、寒冷、虐打、疲劳……致死的因素太多太多,弥加手下的四千余人,没有一个能逃开罪责的。

    对这帮刽子手。赵云也没什么好客气的,直接拉到鲜卑大营外,挡着十余万鲜卑老弱的面,一口气屠光。

    田豫一度很担忧,他觉得赵云这招杀鸡儆猴固然很有道理。但却有不小的风险。

    那营里到底有十多万人,而且都是敢握刀的那种。换成在中原,就可以理解成在一个民风彪悍的地方,挡着很多人的面,屠杀他们的亲人,就算这么做的是官府,都有可能激起民变。何况还是异族敌人?

    但鲜卑人的反应,却见证了赵云此举的正确性,看到弥加和步度根的联军失败,一部分人被屠杀。另一部分人垂头丧气的跪着,营内的鲜卑人都在哭,却没人发出声音,而是抱着头。趴在地上哀哀而哭。

    像是在乞怜,更像是在表示臣服。任由处置的样子。

    田豫看得莫名其妙,这一路赵云穷追猛打,兵锋犀利,换成普通的乌合之众,早就崩溃了。这些老弱的顽强他全看在了眼里,比起中原的百姓,胡人老弱要彪悍许多。

    结果就是打了这么一仗,对方就全趴了?这到底是出于何种原理呢?

    “很简单,草原上强者为尊,拳头大的说出的话,就是法则。”给出答案的是秦风,这位义从老兵嘿嘿笑道:“先前咱们一路打到弹汗山,是偷袭,路上击溃的部落,都是没有精壮保护的,打赢了也不算是本事。所以他们不服,现在……”

    他朝战场上指指,又朝步度根那些残兵败将,以及正在被一群接一群斩杀的弥加部呶呶嘴:“喏,明白了吧?他们的保护者也完蛋了,所以,他们就认栽了,服了。”

    “可是,昨天明明……”田豫没明白,他更乱了。他是雍奴县人,虽然也在幽州,但离边墙尚远,少年常在冀州游学,对胡人了解有限,秦风说什么,他也只有听着的份儿。

    然而,在他看来,秦风的道理似是而非。

    突袭弹汗山的一连串战役是偷袭,昨天晚上那个又是什么?那可是连自己都觉得诡异,莫测的计谋啊!偷袭不是实力,诡计就是?这是哪门子道理?

    “唔,这个啊……”秦风挠挠头,很吃力的解释道:“大概是怎么回事,他们只认战争的胜负,不问过程,反正咱们打败了他们的精锐,所以就是比他们强。或者,他们以为昨天晚上子龙的计谋是法术……对,就是法术,你知道的,越是没文化的人,就越怕这个……”

    ……什么乱七八糟的,田豫腹诽不已。

    青州的新政也不容易理解,但那只是其中蕴含的思想太深邃,一时难以理解,并非不合逻辑。而秦风所说的这些胡人的规矩,实在让人无从置评。

    没办法,田豫只能故技重施,忽略过程,直接考虑结果。

    如果秦风不是胡说八道,那么,这一战应该就算是尽收全功了。不但如此,还额外救出了十万汉民,对这场遍及幽州的大战来说,意义相当重大。

    他现在比较关心,赵云下一步会怎么做。

    现在最稳妥的,就是原地待命,派人翻过白山,去关内探查局势,最好能和主力取得联系,据此来拟定下一步的战略。但以田豫对赵云的了解,他觉得对方一定不会这么老实的。

    其次就是分兵,一部分人看守俘虏,保护汉民,另一部分人返回幽州助战。

    这个策略的风险较大,容易撞上从关内退兵的鲜卑主力大军。从俘虏口中审问出来的情报中判断,鲜卑大军随时都有可能展开全面撤军行动,一不小心撞上了,就算是赵云也未必抗得住啊。

    再次也是分兵,在草原上逡巡,寻找扩大战果的机会,看到部落就打。能凑巧碰到弥加这种撤退先哨部队更好,至不济也能把附近的山川地势探查清楚。

    当然,这些事不急在一时,收降和解救工作还是很复杂的。

    鲜卑人虽然屈服了,但只是一时的,就此认为他们会服服帖帖,那就大错特错了,严密的控制是必须的。

    对此,疾风骑兵的将校们都没什么经验。义从的老兵不少。但公孙瓒对异族一向都是杀光拉倒,而且他也没俘虏过这么多胡人,何来经验可谈?

    田豫的组织、调度能力很不错,不过在被公孙瓒提拔到身边当幕僚之前,他顶多只管过一县之地。几千人他能料理得过来,一下子上升了几十倍,他也没什么头绪。

    赵云更不用说,就算是自己的军队,他也不擅长指挥多兵种的大兵团,他的风格就是一柄快剑,招式如电。一剑封喉。让他直取要害,那是一个顶俩,料理收降纳叛这种很复杂的琐事,那是诸葛亮和于禁的专长。

    一时无法。赵云干脆把这事儿先放下田豫、秦风带大队人马在这边看着,自己带了几百人按图索骥,解救自家百姓去了。

    很难想象。当疾风军的旗帜出现在山谷口的时候,引起的是怎样的动静。

    先是一瞬间的静默。下一刻,仿佛白山崩塌了一样,山洪海啸般的欢呼声充斥了整个世界。

    守山谷的几百个胡人一直盯着外面的动静,在发现弥加惨败被屠之后就做了鸟兽散。谷中的汉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敢便逃。胡人有的时候会故意玩猫捉老鼠的把戏,很难说这是不是试探,何况出关几百里了,他们连方向都分辨不清楚,这天寒地冻的能逃去哪里?

    等到汉军的旗帜出现,一切疑虑顿时消散,人们用尽浑身的力气,宣泄着的心中的喜悦。

    “王师!是王师啊!没想到封某还能再见到王师!爹!娘!一定是你们和封家的列祖列宗在保佑孩儿孩儿不至埋骨他乡,使祖宗蒙羞啊!”一个穿着破烂长袍,留了一缕长须,貌似读过书的中年人跪在地上,高举双手,大声悲呼。

    “看呐,是骠骑军的旗!骠骑将军来救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