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453部分

最后的三国-第453部分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陆抗简直就是欺人太甚!”钟会怒不可遏地道。

    王买也是很无奈地道:“陆抗态度很决绝,他说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不答应任何一个,他都绝不会出兵的。”

    “这是要挟,这是**裸的讹诈!吴人落井下石,妄图吞并襄阳,他们的阴谋绝不会得逞的!”钟会歇斯底里地怒吼着,非常地愤怒,襄阳这块地盘可是他钟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下来的,陆抗居然想这么容易地就白白吞并,简直是异想天开。

    王买无语了,反正他已经尽力最大的努力,再三地和陆抗进行讨价还价,但陆抗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反复地强调,这三个条件是吴军出兵的基础,如果钟会不拿出一些诚意来的话,吴人是不可能再付出任何东西了,钟会的灭亡于否,和东吴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他所占据的地盘,也不过是原来晋国的地盘而已,就算钟会被灭,也不过是物归原主罢了,对晋吴之间的疆界,没有任何的影响。

    而对于钟会,却是有着大大的不同,没有东吴的援兵,钟会根本就支撑不了多久,如果败亡于羊祜之手的话,钟会的下场一定会很惨,被车裂于洛阳闹市,算是比较轻的一种下场了,只怕依司马炎的手段,会让钟会生不如死。

    而投靠东吴,纵然失去了地盘和军权,但陆抗还可以保证钟会的王位不失,最终做一个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诸侯王终老一生,已经是东吴能给他的最好待遇了。

    最终钟会颓然地坐到了那儿,与其被司马炎凌迟处死,倒还不如答应陆抗的要求,现在的钟会,已经是一付生无可恋的模样了。

    这是一个痛苦地决择,但却是一个不得不下的择决。

    钟会冲着王买挥挥手,示意他再去一次弋阳,但这时夏侯咸站了出来,道:“大王,其实我们还有一种选择的。”(未完待续。。)

第965章 降吴还是降蜀

    钟会抬头看向了夏侯咸,略还疑惑地道:“你的意思是……”

    夏侯咸不慌不忙地道:“大王,吴人这次趁机讹诈,其心思歹毒,如果大王交出城池和兵权,那么就会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所以此事万万应不得。”

    王买道:“可现在形势逼人啊,如果不答应吴人的要求,他们就拒绝出兵,但凭现在襄阳的兵力,根本就无法阻挡羊祜的进攻,一旦城破,我们的下场可要比投靠吴人更惨。”

    夏侯咸道:“吴人最擅长的就是背信弃义,先前我们已经得罪了他们,以吴人睚眦必报的性格,王将军认为他们拿下襄阳之后会善待我们?既然要降,那也并非是非降吴不可,降蜀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

    “降蜀?”王买摇头道,“蜀地相隔甚远,远水难解近火。”

    夏侯咸道:“不然,如今蜀国大将军姜维屯兵汉中,早有东进之意,大王如果派人前去请降的话,姜维必喜,末将认为降蜀的话条件也绝对要比降吴优厚的多。更何况现在蜀国势力扩张如此迅勐,尽得雍凉并冀之地,将来代晋吞吴兼并天下者,非蜀国莫属,大王现在选择降蜀,是最为明智不过了。”

    钟会眉头紧皱地道:“姜维与本王交手多年,仇怨颇深,此番请降,不知姜维是否允准,就算现在姜维能点头,可谁又能保证他以后不会翻脸?”

    夏侯咸道:“大王多虑了,先前的益州之战,大王不过是奉司马昭之命行事,各为其主而已,如今拱手而将荆州四郡献上,姜维如何不喜?当年我族叔父夏侯霸降蜀,就连蜀主都亲自相迎,待遇之厚远胜在魏国之时,一直做到了车骑将军的高位,而其入蜀之时,只是单人匹马,未带一兵一卒,未献一城一地。如今大王携十万甲兵,带四郡之地降蜀,其功勋远在夏侯霸之上,蜀主缘何不喜,只怕将来的地位,也不会比当初的夏侯霸逊色。”

    钟会也暗暗点头,夏侯霸的事钟会自然清楚的很,当年夏侯霸受司马氏的迫害被逼无奈降蜀,在蜀国享受到的规格和待遇是极高的,而且并没有因为他是降将而受到猜忌,在后来的蜀国伐魏作战中,夏侯霸也是屡掌军权,一度成为蜀军之中仅次于姜维的二号人物。

    钟会当然也不敢奢求降蜀之后能达到当年夏侯霸的地位,毕竟现在的蜀国已经不是当初的蜀国了,钟会只求归降蜀国之后,能保证自己的兵权不会失落,至于地位嘛,再想当一个什么魏兴王显然是不现实的,但能保证高官厚禄也就足矣。

    可不管降吴还是降蜀,究竟将来会怎样,说到底还是一个未知之数,这相当于就是一个赌博,赌赢了前程似锦风光无限,赌输了一败涂地性命堪忧。

    吴国开出的条件让钟会很难接受,但蜀国这边还不清楚具体的状况,钟会也就没有急着下决定,于是他派夏侯咸前往汉中,去见姜维,等看看姜维这边能开出什么条件来,再做定夺。

    事不宜迟,夏侯咸立刻起程,转道上庸,直奔汉中而去。

    姜维也是刚刚抵达的汉中,蜀中的局势已经大体上保持平稳了,除了永安之外,蜀军收复了全部的国土,蜀国朝廷也从南中迁回了蜀中,只不过成都现在还是一片焦土,以蜀国现在羸弱的国力,想要重新修筑起成都城来,根本就没有那个财力物力,姜维向刘禅建议,暂时地迁都到雒城,以方便管理整个益州。

    虽然雒城城小,临时修筑的皇宫甚至都比不上以前皇帝出巡时的行宫,但刘禅能回到蜀中,感觉已经要比呆在南中强上无数倍了,所以刘禅也没有太多的抱怨,反倒对姜维的安排比较满意。

    刘禅是赤壁之战的前一年出生的,到今年已经是六十有六了,多年的酒色之色之气掏空了他的身体,这十年来的颠沛流离更让刘禅的身子一日不如日,当初离开成都的时候,刘禅还是精神涣发,此番迁回蜀地,却已经是垂垂暮年了。

    而比刘禅年长五岁的姜维已过古稀,不过常年的军旅生涯却让这位古稀的长者看起来精神矍烁,在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和廖化先后病故之后,姜维已经成为了蜀国将领之中最为年长的老将,但这位蜀**界的“常青树”却是蜀军的精神象征,尽管刘胤在北伐前线中不断取得辉煌胜果,让人有所质疑大将军姜维的地位,但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姜维还是他们心中不朽的战神,拥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与刘胤在外线作战不同,这十年来,几乎是姜维撑起了蜀中的一片天,在三国纷争,敌强我弱的环境之中,姜维能成功地完成逆袭,收复蜀中的大部分领土,也的确是功不可没,平心而论,姜维在蜀中的战绩,与刘胤的战绩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姜维和刘胤,一南一北,遥相唿应,成为蜀汉星空这中两颗最为璀灿的双子星。

    按理说,姜维也算是功成名就了,如今年逾古稀,也该是退居二线,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但姜维身虽老,心却不老,此番听闻羊祜征讨钟会,双方交兵于荆州的消息,姜维认为蜀军东进的时候已经是来临了,他立刻向刘禅上书,请求带兵从汉中出发,东取上庸三郡,进而进军中原,与北路的刘胤一道,对逆晋王朝宣战,实现诸葛丞相一生未竟的心愿,恢复汉室,还于旧都。

    起初刘禅并不同意,认为姜维年事已高,不再适合了出征了,但姜维坚持己见,慷慨陈词,认为现在是实现诸葛丞相夙愿的最好时机了,如果放弃的话,季汉人恐怕还得再奋斗几十年才能实现这个梦机,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姜维最后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说服了后主刘禅,统兵八万,离开了雒城,兵临汉中,踏上了东进中原的征程。(未完待续。。)

第966章 姜维的雄心

    重回汉中,已经是整整十年之后了,姜维重新踏上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不禁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做为曾经的北伐基地,姜维对汉中的熟悉程度可以用了若指掌来形容,从诸葛亮时代起,汉中就承载着蜀汉人光复中原匡扶汉室的梦想,他们从这儿起飞,一次次地翻越天堑一般的秦岭,执着地将热血洒在了前进的征途之中。当年青涩的少年,如今已经成为了白发皓首的老者,但心中的那份执念,却没有同流逝的岁月那样轻易地流逝掉。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用他的行动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含义,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他六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但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永远地激励着每一位蜀汉人前仆后继。

    如果没有诸葛亮当年的坚持,也许蜀汉政权早已经消亡在史的长河中了,而绝对不会再有今时今日那席卷天下的盛迹。

    做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当姜维接到权仗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自己不会再安逸地渡过一生了,十一次北伐中原,姜维在短短的十余年中就十余次地对魏用兵,其旺盛的精力和高昂的斗志令人叹为观止。

    不过随着姜维“敛兵聚谷”计划的失败,他被迫从汉中退守剑阁,从那时起,姜维就再没有踏上过汉中的土地了,包括几年前的汉中光复,姜维一直忙于蜀中的战事,始终也未尝顾及到汉中这一块。

    如今重临汉中,让姜维那一颗绝望而濒死的心又重新地燃起了熊熊之火,兴复汉室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再一次地被引燃,而这一次,距离的他梦想,是真正的触手可及。

    当年刘胤绕道大雪山,袭取关陇,天下人在惊唿之余,都直叹刘胤是气运加身,运气好到爆棚,毕竟关陇之地乃是蜀汉几代人都不曾染指的禁地,居然就被刘胤轻易地拿下了,一个简单的趁虚而入,豪取了八百里秦川之地。

    但刘胤随后用他自己实力,证明了北伐的成功,绝对不仅仅是运气那么简单,辗转并州,进军冀州,将蜀汉的旗帜,一直插到了渤海之滨,这跨越万里的征程,又岂是运气二个字就能解释了的吗?

    姜维的心情其实是很复杂的,做为蜀汉王朝的军事最高统帅,这样的功绩与他没有半文钱的关系,多少让姜维有些尴尬,很可能有人会说,你姜维穷尽毕生之力都无法实现的目标被人家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那毫无疑问证明了一点,就是你姜维不行!

    人越老,就越容易陷入到偏执和固执之中,姜维也不例外。

    一方面姜维对刘胤的拓疆开土表示极大的欢迎,刘胤的成功,是几辈蜀汉人梦寐以求的事,这一点无疑是每一个蜀汉人都值得光荣的事,但另一方面,姜维从内心之中,还是有着一丝迫切之色,这原本该是他的高光时刻,却被刘胤抢了风头,让长期以后一直高居大将军之位的姜维如感芒刺在背。

    他要挽回颜面,就必须要拿出拿得出手的功绩来,而这一次发生晋国内部的襄阳之战,无疑让姜维看到了希望。

    钟会撤出益州之后,就在荆州襄阳发动了叛乱,杀掉了晋国扶风王司马亮,自立为魏兴王,打着光复魏国的旗号,盘距于荆州,与司马晋展开对抗。

    蜀国北伐的通道已经打开,如果姜维从北面进军的话,那就变得毫无意义,所以姜维的目光,便锁定在了盘距在襄阳和上庸的钟会身上。

    不过钟会也不是那么好对付,这几年来,钟会一直疯狂地扩军备战,一度将兵力扩张到了十八万人,一块弹丸之地竟然可以养得活十八万军队,听起来都有些玄乎,除非钟会得把这块土地上的价值都榨干了,否则他不可能维持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

    想当初,蜀军倾尽天府之国一国的实力,才勉强地可以维持十几万人的军队,钟会一昧地穷兵黩武,姜维清楚,他离败亡之日不远了。

    钟会的能力姜维倒也是较佩服的,这么多年来的交手经,钟会也确实配得上是他的对手,不过钟会的野心却也是他的一个致命伤,一个总想把大海装到碗里的人,他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成功的。

    在没有胜算的时候,姜维选择了隐忍,他只有默默地等待机会,要么不鸣,鸣必惊人。

    而姜维的等待也没有太久,司马炎除掉钟会的决心似乎比什么都要大,匈奴之乱刚刚平息,冀州之地烽烟又起,但司马炎还是一意孤行地发动了南线战役,试图一举灭掉钟会。

    荆州刀兵骤起,正是姜维的最好机会,他不顾年迈体弱,竭力地向刘禅请旨出征,于十年之后重临汉中故地。

    汉中山河依旧,却已经是物事人非。蒋斌、王舍、柳隐具到姜维帐前,参拜大将军,同时也向姜维进行述职。

    姜维将三将召至麾下,领兵东出汉中,在黄金扎下大营,静观荆州晋军动向,随时准备出征。

    但钟会手下大将夏侯咸的突然求见却让姜维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