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第3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40章 **********
韩稚微微一笑,道:“大人勿忧,秃发树机能之悍勇,名冠河西,虽武威一战败于刘胤,却不过乃是其轻敌所致,未曾料想到刘胤诡计百出,派兵偷袭了西海,致使鲜卑人军心大乱,才有姑臧之败。此役虽然秃发树机能兵败折损不少,但其元气未伤,撤到敦煌之时,尚有四五万之众,皆是百战余生的勇士,战斗力未可涉小觑。刘胤劳师远来,长途跋涉三四千里,战士疲惫,粮草不济,已然是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也。更何况敦煌东有三危之险,南有祁连之峻,大人若联合鲜卑人,以逸待劳,何愁蜀军不破?”
马循现在也是病急乱投医,他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想要对抗强大的蜀军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能拉来一支援军,尽管他觉得秃发树机能并不怎么靠谱,但现在看来,也是唯一可以借用的力量了,就算秃发树机能再不济,手中还是有着四五万的人马,听韩推如此说了,马循便点头道:“韩长史所言极是,只是不知秃发树机能可否愿意与我们共同抗蜀?”
韩稚大笑道:“太守大人放心吧,现在秃发树机能恐怕比我们还急,现在鲜卑人流窜至敦煌,常思报仇,虽然此前与我们也些隙怨,但此刻他们视蜀人为最大敌人,与我们之前的那些隙怨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大人如果主动地示之以好,想必秃发树机能也可投桃报李,携手破敌绝非难事,如果大人有此意,卑职愿亲自前往鲜卑人营中,去游说秃发树机能。”
“那就有劳韩长史了。”马循是欣然同意。
“大人不可!”堂下一人此时高呼道。
马循抬头一看,是本郡功曹张辑。张氏乃是凉州望族,张掖太守张恭和酒泉太守张续皆是出自河西张氏,张缉与他们也算是同宗,只是庶支别脉,关系较远了,但关系再远,也称得上是族弟,张恭和张续双双投降之后,马循深为不齿,自然对张辑也是冷眼相看了。
“原来是张功曹啊,你又有何妙计?”马循很是冷淡地道,虽然知道张辑和张恭张续谈不上什么关系,但马循依然对姓张的人比较反感。
如果说徐武和条茂是迫于压力而投降的,那么张掖太守张恭和酒泉太守张续则要无耻的多,敌人还没有跟前,就已经竖起白旗投降了,可惜朝廷的俸禄,都喂了狗了。
张辑倒没有理会马循的冷漠,急急地道:“秃发树机能乃是一方枭雄,阴鸷狠辣,凡是与其共事之人,无一不遭其算计,韩长史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以鲜卑人的之野心,恐怕敦煌危矣。”
韩稚冷笑一声,道:“秃发树机能若不可信,那么张功曹以为何人能抵敌了逆蜀?”
张辑为之语塞,他也很清楚以敦煌守军的兵力,尚不足与蜀军为战,但除了找鲜卑人之外,似乎没有别的什么援兵可以借用。
韩稚看到张辑没有答话,依旧冷笑着道:“张功曹的心思恐怕与那两位张氏太守一般了,只要向逆蜀拱手投降,便可万事大吉了。”
马循的目光更为的冷峻,他不再理会张辑,催促韩稚道:“韩长史,与不相干之人何须废话,办正事要紧。”
韩稚意味深长看了张辑一眼,冲着马循拱手一拜,飘然而去。
张辑也可以感受到他们身上的敌意,但事关敦煌百姓的安危,张辑再次道:“太守大人,鲜卑人凶残狡诈,非我族类,万不可倚重。”
马循冷漠地扫了他一眼,重重地哼了一声,拂袖转身而去。
堂上只剩下张辑一人,他悲凉地摇头苦笑一声,低声自语道:“敦煌之祸,为时不远矣。”
在韩稚的斡旋之下,马循和秃发树机能很快地就达成了共识,联合起来,一致对付蜀军。
对于秃发树机能来讲,此刻他无异于是丧家之犬,武威之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蜀军偷袭了鲜卑人的西海老巢,那儿才是秃发树机能根本所在,一旦失去,秃发树机能就如同是无根的飘萍,飘到那儿算那儿。
一路向西狂逃,秃发树机能都不敢在张掖和酒泉附近多做停留,生怕陷入到蜀军的两路夹击之中。到达敦煌之后,总算是站稳了脚跟,但一想到随后将会追击而至的蜀军,秃发树机能便就黯然了许多,仅凭鲜卑人的实力,想要打败刘胤,重识旧山河,恐怕是一件绝对不可相信的事。
不过韩稚的到来,却让秃发树机能重新点燃了希望之火,有敦煌太守马循和他联手,情况便会不同,至少有不败的可能。
“刘胤此来,河西诸郡一路望风而降,为何马太守却不愿意归降?”秃发树机能比较困惑的是,马循为何不象徐武等人一样,向刘胤归降,这样完全可以保证官爵不失。
鲜卑人生性粗犷,有不懂的地方一般是直言相询,秃发树机能的城府颇深,自然不会如普通鲜卑人那样心怀坦荡,但他还是明显地关心这个问题,因为这毕竟是他们合作的基础。
韩稚微微一笑,看来鲜卑人对汉人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张恭和张续之所以能快速投降,是因为他们的家族就在河西,为了家族的利益而叛国,那是丝毫不会令人惊讶的事。但马循和他们不同,马循是青州人,异地为官在敦煌做太守,如果马循也和张恭张续一样献城而降的,那么在青州老家的父母儿子这些亲人势必会受到诛连,因为晋律规定,守城未满百日而降者,将会诛连亲属,所以马循绝不敢轻易而降,他是出了名的孝子,如果让年迈的父母因他而受流配之刑,那马循就算是高升到刺史也是会痛苦的。
秃发树机能听到了解释,这才有所释然,既然马循要死守敦煌,那无疑对秃发树机能是有利的,他们的合作基础一点问题也没有。(未完待续。)
第641章 三危山
三危山位于敦煌以东,东西宽约数十里,其“三峰耸立、如危欲堕,故云三危”。三危山是河西走廓上比较险要的一道关隘,是从酒泉通往敦煌的必经之路,欲取敦煌,必先得三危。
马循和秃发树机能结盟之后,自然将三危山列为了敦煌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在三危山布下了重兵,试图抵御蜀军的进攻。
刘胤率蜀军抵达三危山下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中旬了,沙漠之中的五月已进入了最热的季节,早晚还好点,午时左右,炽热的阳光晒得沙子发烫,热浪滚滚袭来,几乎让人有一种近乎窒息的感觉。
今年以来,干旱肆虐着整个河西走廓,从去年冬天开始,整个河西走廓滴雨未降,许多河流干涸了,原本该是郁郁葱葱的绿洲此刻除了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之外,再也看不到了一丝的生机和绿意。
长时间的行军让蜀军显得疲惫不堪,缺水更让蜀军面临极大的困扰,六万多人马的饮水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许多河流的干涸让蜀军在解决饮水问题上陷入困境,在沙漠戈壁上行进,没有水喝简直就是致命的。
看着一个个喉咙在冒烟的士兵,罗宪忧心冲冲地对刘胤道:“大将军,不解决饮水问题,大军恐怕是前进乏力,再这么下去,军心恐难凝聚,仗可就没法打了。”
刘胤也很清楚现在面临的困境,从酒泉出发,至敦煌,一路上只有疏勒河一条大的河流,而从籍端水向西,直到敦煌几百里的路途,一路上几乎就再也看不到任何的一条河流了,干涸的河床涌起细细的沙子褶皱,似乎还可以看到水流的痕迹,但是,那些干得发烫的沙子下面,觅不到任何的水源。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比没有粮更为地艰难,刘胤为了解决饮水难的问题,打造了不少的水车,就连那些偏厢车都尽可能地装载着木制的水罐,存贮着大量的水,一边做为防御利器来阻挡敌人的进攻,另一方面成为运输水的交通工具,可谓是一车两用。
但尽管如此,缺水已经成为了整支大军最大的难题,而且越往前走,这个矛盾越尖锐,现在蜀军每个士兵每天可以分配的饮水都不超过一斤,在这酷热的环境之中,这么一点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毫无疑问,缺水也必将使蜀军的战斗力锐减。
罗宪和许多将领都流露出了退兵之意,在目前这种艰难的环境之下,如果强行进军的话,恐怕是很难收到成效的,根据斥侯探来的消息,敦煌太守马循和秃发树机能已经是走到了一起,联合派兵扼守通往敦煌的要道三危山,如果他们死守三危山的话,蜀军定然会受困于三危山之下,那时缺水的状况就会更加地严重。现在最理想的策略就是先行退兵回酒泉,等到秋季或许雨量充沛,不再受用水困扰再行进军,方才会有胜算。
不过刘胤没有采纳罗宪等人的意见,行百里而半九十,如果此刻退兵的话,很可能就会功亏一篑,现在蜀军的确是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困难再大,能大得过当年爬雪山过草地那样的困难吗?如果当初不是刘胤下定决心,兵行险棋的话,又何来今日虎距关中的大好局面,相比于当时的困难,现在这点困难,还真是算不了什么。
凉州之地现在已经拿了大半个,秃发树机能也被打残了,现在若是能一鼓作气,乘胜而进,必定可以一举歼灭鲜卑人的残余力量,如果此时稍有松懈,则会给秃发树机能以喘息之机,将来再想消灭他恐怕就非易事了。
所以刘胤已经是下定了进军的决心,除了加大力度从籍端河运水之外,还有沿途尽可能地想办法寻找水源,甚至派人深入到祁连山之中,只为求一捧清泉。
更主要的,蜀军必须要速战速决,只有越过三危山,兵临敦煌城下,才能够真正地解决水荒的问题。敦煌城外,环绕着一条河流氏置水,水量充盈,是敦煌郡唯一的一条地面河流,如果蜀军能够突破三危山的话,缺水的难题便可应刃而解。
所以摆在蜀军面前的最大难题并不是缺水,而是如何能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三危山,这也是蜀军化解危机的最佳途径。
抵达三危山下之时,刘胤并没有因为想要速战速决就仓促地发起进攻,而是在距离三危山二十里之外的一条干涸的河床上扎下营寨,连续地派出多路斥侯,甚至派阿坚亲自出马,去查探三危山守军的状况。
每一战都当成决战来打是刘胤对自己的要求,在战略上要蔑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刘胤并没有因为几次曾经战胜过秃发树机能就被得骄傲轻狂,认为秃发树机能已经是不堪一击,面对曾经的河西枭雄,刘胤与之交战,皆是步步为营,慎之又慎的,这次当然也不会例外。
阿坚很快就拿回来了刘胤所需的情报,要不说阿坚是刘胤最可以信赖了部下,每一次他出手都是滴水不漏,经过阿坚亲自探查,现已经摸清楚了,把守三危山的,是秃发树机能的心腹大将没骨能,他领了两万鲜卑兵在三危山的险要之处安营下寨,同时马循也派出一些人马和协助没骨能。
刘胤的脸上,微微地露出一点笑意,都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可鲜卑人显然没有吸取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而继一线峡失败之后,继续地集结重兵扼守险要,看来秃发树机能并没有意识到一线峡的失利并不只是一个偶然的因素,或许他认为一线峡之战是猝跋韩的失误所至,如果换一个人来镇守,势必将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这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鲜卑人在扬短避长的道路上已经是越走越远,刘胤相信,这一战,自己绝对是稳操胜券。(未完待续。)
第642章 反客为主
三危山的对面是鸣沙山,没骨能到达三危山之后,分别在三危山的主峰和东山、西山设下了三座营寨,互为倚角,又派敦煌晋军司马杨啸领两千人驻守鸣沙山,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圈。
这样的防御阵型有利有弊,好处是各处要隘皆有兵镇守,可以做到面面俱到,不留防御死角,但弱点同样突出,那就是兵力分散,易被各个击破。
刘胤问计于邓艾:“艾先生可有妙计否?”放在邓艾这样一位高级参谋不用,那就是天大的浪费,刘胤每次遇到疑难之处,首先就会问计于邓艾。
邓艾沉吟片刻,道:“鲜卑人少谋好勇,虽有姑臧之败,但骄狂之气未改,主公不妨以少数人马为前锋,鼓噪而进,步步为营,没骨能欺我军人少,必会出战,主公可在前队之后暗伏精兵,一战而擒之,三危山虽险,亦易克也。”
刘胤哈哈一笑道:“好一个反客为主之计,就依艾先生之计行事吧。”
旋即传傅募上来,令其率虎步右营向三危山口推进,刘胤对傅募面授机宜,要他行军切勿盲进,拨寨前行,步步为营,诱使没骨能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