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执掌南中,隐然自成一系。而刘胤就更不必说了,属于皇室一脉,与各大派系更无关系。
尚书台的重组,意味着荆襄派系一支独大的局面已然是一去不返了,益州本土系的失败,许多人认为从此荆襄系将彻底的主宰蜀汉朝堂,但迁都南中之后,政局的发展却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其实这与以董厥樊建为首的荆襄派在此次危机处置中的不作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刘胤和霍弋力挺,蜀汉王朝或许就已经谯周忽悠没了,董厥樊建等人身为内阁大臣,在关键的时刻竟然没有站出来与谯周抗争,失宠于刘禅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时穷节乃现,危难见英雄,董厥樊建之流在盛世之中或许算得上能臣,但他们有乱世之中,却实在算不得什么英雄,才识的短板注定他们不会成为力挽狂澜的主角。
刘胤入阁之后,显然更忙了,几十万的军民迁移的南中,如何妥善安置成为尚书台要议的头等大事。
南中幅员辽阔,地域宽广,汉夷杂居,人口复杂。根据东汉时期做的人口统计,南中四郡(七郡是后来增设的)总人口达到了二百八十九万之多,其中建宁郡最少,只有十一万人,永昌郡最多,达到一百八十九七千三百四十四。刘胤不敢肯定这个统计数字是不是有水份,但当时南中的人口之中,汉夷比例悬殊,夷人又大多居无定所,真的很难相信这数据的准确性,人口统计精确到个位数,就算是后世的人口统计,也不可能这么精准,更何况汉代的条件了。
后来蜀汉朝廷没有做过类似的统计,南中地区究竟有多少夷人,一直是个未知之数。不过在册的汉人,却是的详尽记录的,南中七郡在册的汉人总共五万六千余户,计二十三万四千余口,(未完待续。)
第373章 街亭之战(二)
魏军的进攻既是实质性的,也是试探性的,打这种山地攻坚战,司马望可算不上什么行家里手,魏军的长处在平原野战,铁骑呼啸,所向披靡,反而对这种畏手缩脚的山地战很是不适应。
街亭土山的地形相当的奇特,与宽阔的街亭隘口之中拨地而起,与四周的群山没有丝毫的牵连,完全是特立独行地矗立在那儿,虽然没有周围的陇山群峰那样巍峨高耸,但却也是笔直峭立,浑然天成。
土山的南面和北面极为地陡峭,几乎是呈九十度的垂直状态,极难攀登,相比而言,土山的东麓和西麓则稍显平缓,魏军首先选择的就是从土山的东麓发起进攻。
狭窄的山路根本就容纳不了太多的兵力,司马望派出的第一攻击梯队三千人都显得十分地拥挤。山路的坡度很大,魏军士兵不得不猫着腰前进。
这段山路显然经过了蜀军的刻意“加工”,除了留有丈余的宽度仅能容纳十余人并排通行的道路之外,其余的地段不是被挖成深坑就是削成峭壁,基本上无法通行,众多的魏兵也只能是沿着蜀军给他们安排好的道路向前攀行着。
山顶上显得很空寂,除了高高飘扬的旗帜和一根根直立着的营栅似乎在告诉魏兵山顶上有着蜀军在驻守之外,魏兵几乎看不到任何的人影,空气似乎凝固了,带着死一般的沉寂。
着最前列的魏兵心情很紧张,也很忐忑,明知道山顶上有着大量的蜀军。但就是看不到人。这让他们更加地惶恐不安。他们无法预知下一刻将会发生什么,也许不知从那儿射出来的冷箭,就会无情地夺走他们的性命。
在战场之中,战斗越是激烈,越能激发士兵的斗志,相反的,死一般的寂静,却无疑是一种折磨。一种煎熬。
扛着盾牌顶在第一线上的魏兵只向前迈进了百十来步,就已经是冷汗涔涔,脚步艰难了,这倒不是山路的陡峭让他们迈不开步,沉重的心理压力才真正让他们步履为艰。
负责指挥第一攻击波的是魏军牙门将军郝重,是司马望亲点的勇将,郝重能担任首攻的指挥官,心里自然是激动万分,蒙司马大都督看重,这可是一个露脸的机会。也许这一生的功名富贵,毕其功于此役。
郝重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身披重铠,左手挽盾,右手持矛,亲自走在队伍的前列,身先士卒,想好好地在司马望面前表现一把。
但怎奈手下的这些兵士好不争气,关键的时刻就掉了链子,平时的精气神是荡然无存,这让郝重不禁是怒不可遏,将手下的士兵怒斥了一番,严令他们加快行进的速度,胆敢有畏缩不前者,必当军法重处。
诸兵士都明白,军法重处就是杀头,郝重脾气暴躁,为人勇烈而严苛,诸军士皆心生畏惧,只得依令加快了行军的速度,努力地向山顶之上冲去。
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反正横竖是一个死,这些魏军显然放下了心里的包袱,士气也就高昂了起来,脚程也就加快了,眼看着距离山顶上的蜀军营寨已不足百十来步了。
傅佥在营栅后面看得真切,不过他并没有早早地下令攻击。山下魏军十万人马的浩大阵势傅佥已经是瞧得清清楚楚,他明白,街亭之战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他必须要做长期而艰苦的准备。魏军派出第一拨的攻击梯队来,显然没有动用他们真正的实力,这次的进攻,更多的是有着试探性的意味,想看看山顶上的蜀军防守有多强硬。
傅佥可不愿意浪费过多的箭矢,街亭之战既然是持久之战,那每一支箭都将是宝贵的。
“传我命令,在魏兵进入射程之前,任何人不得发一矢!”傅佥沉声地下令道,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攻来的魏兵。
从山脚下到山顶,至少也有两箭左右的射程,提前射击,对魏兵造不成任何的伤害,只有他们进入到百步左右的有效射程之内,才可以让弓箭发挥最大的威力。
魏军密密麻麻地拥挤在一处,一排大约十几人,几十排的人看起来便很浩大了,并不宽阔的山路之上,象蝗虫一样,几乎铺满了魏兵。
他们越过了那条百步线,这是傅佥命人刻意地在山坡上离下的记号,不过他并没有下令攻击,傅佥冷沉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魏军的每一步。
近些,再近些,这样弓箭的杀伤威力就更大一些。
越过了百步线之后,魏军的大队士卒依然保持着较快的速度,向前挺进。由于距离蜀军的营寨越来越近,魏兵似乎都显得有些兴奋起来,第一个攻破敌人营寨的,一般而言都有丰厚的奖赏,在巨大利益的诱惑面前,他们似乎都忘记了潜藏在营栅后面的死亡危险,呐喊着向山顶发起了快速地冲击。
“七十步……六十步……五十步……”傅佥在心里默念着,突地他双目迸发出两道精芒,低沉而有力地喝道:“攻击!”
在营栅后面暗伏了许久的蜀军此刻皆是突然地爆发了出来,杀声四起,魏军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红色的汪洋,还没等他们惊愕未定,无数的箭矢就如同骤雨一般降临到了他们的头上。
虽然魏军攻山是有着充足的准备的,担任第一攻击波的魏兵皆是身着铁铠,手持盾牌,但在这疾风暴雨无死角的箭雨攻击之下,他们采取的防护措施显然还是远远不够的,尽管身上的重铠手中的盾牌替他们挡下不少的箭矢,但总有一些刁钻的箭矢穿过层层的防护,给他们致命的一击。
走在最前列第一排的魏兵大多已经是中箭倒地了,但蜀军的弓箭似乎没有停歇的空隙,连绵不断地射了出来,缺了第一排的人肉盾牌,第二排、第三排甚至排在后面的魏兵也就遭了殃,不断的有人发出绝望的惨叫声,栽倒在了山路之上。(未完待续。)
第374章 街亭之战(三)
ps: 正版读者请稍后再看,谢谢支持。
刘禅的想法,也自然代表了现在几乎所有人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刘胤的计划太过于疯狂了,多少年以来,那些雪山冰峰就无人可以攀登,刘胤带兵走这条路,无异是自杀。
刘胤自然有不同的想法,因为他亲自徒步走过这条路,没有利用任何的现代交通工具,所以刘胤认为三国时的人也一定可以走得过去,如果去攀登珠穆朗玛峰,没有现代化的登山设备,那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川西的雪山,红军能徒步走过去,现在蜀军也一样能行。
螃蟹是餐桌上的美味,但第一吃螃蟹的人却被人称之为勇士,因为人们没有过尝试,所以才畏惧。雪山并不可怕,只要准备充分,翻越雪山也不会太艰难。
刘胤情愿做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过,在这之前,就必须要说服刘禅,同意出兵才行。刘胤可以隐瞒这个,隐瞒那个,唯独不能隐瞒的,就是后主刘禅,毕竟刘禅做为一国之君,刘胤隐而不报,那可是欺君之罪,就算将来拿下关陇,建下不世之功,也是无法抵消隐匿的罪名的,反而更会让人觉得刘胤拥兵自重,目无主上,居心叵测。
所以,刘胤只有在得到刘禅的授权之后,才可以采取行动,而应对刘禅的话,进宫之前刘胤便已经想好了。
“雪山虽险,但也绝非不可翻越,正因为世人觉得不可为。才有这出其不意的成功可能。陛下。汉室倾危。已是悬于一线,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直之士忘身于外,盖皆是追思诸葛丞相之遗志,为兴复汉室,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关陇之地乃是武侯一生之夙愿,也是目前汉室兴复的唯一出路。死守南中,固步自封,不过是苟延残喘的覆灭之道。雪山并不可畏,臣愿亲率甲兵,身先士卒,踏破这千古未曾有人走的这条道路,为陛下,为大汉尽棉薄之力,还望陛下可以恩准。”
刘禅迟疑不决地道:“文宣,这终究太过冒险。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慎之慎之。”
“陛下,此时正是天赐良机,魏吴交战,胜负未分,此时若不进兵,又待何时?待到曹魏吞吴之后,陛下再想进兵,已是良机已失,悔之晚矣,汉室兴复,就在此举,陛下切莫迟疑,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刘胤苦苦谏道。
刘禅有一丝的动心,迁都南中,不过是权宜之计,蜀汉若是不甘心失败的话,就必须要奋起反击,刘禅也感觉到刘胤的计划还是有点胜算的。
“文宣你有几成的把握能翻越过雪山?”
“回陛下,臣至少有九成的把握,只要有足够的军需粮草,臣以项上人头来担保,定然可以让全军安然越过雪山。”
任何人都是渴望胜利的,刘禅也不例外,丢掉成都绝不可能让刘禅无动于衷,他也幻想着有朝一日能重新地夺回成都,再现成都的富庶繁华,现在刘胤信誓旦旦地表示,不但有机会夺回成都,而且还可能得以关陇,这不禁有些让刘禅心驰神往。在刘禅的印象之中,刘胤性格沉稳,从来不是那种说大话的人,既然他如此笃定,那至少也有七八成的把握。从主观上来讲,刘禅也是希望刘胤可以成功,重整汉室,最起码他这个皇帝也不用当的窝窝囊囊。
不过刘禅很快就又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刘胤肯定不是一个人过雪山,他是要带着一部分的军队的,而现在南中的蜀军本来就没多少,刘胤一走,必定会更为的空虚,这让刘禅更为担忧,没有军队就没有安全感,刘禅迁都南中之后,比在成都更担心自己的安全。
“那文宣你准备带多少人马前往?”
“三万人足矣。”
刘禅的脸上抽搐了一下,好家伙,刘胤一张口就是三万人,现在蜀国在南中的总兵力也不过是六七万人,刘胤一下子就要带走近半数的军队,这让安全感严重缺失的刘禅小心脏都有点儿受不了。
刘禅苦着脸道:“文宣,你一下子带走这么多的人马,倘若魏吴大军来犯,将如何才好?”
刘胤道:“陛下勿忧,南中地形险要,易守难攻,魏吴两国定然不敢轻易地带兵南下。更何况臣走之后,尚有霍将军领兵驻守,就算是魏吴敢来进攻,亦绝难有所建树。臣领兵北行,迟则三月快则两月,必可入据关陇,彼时曹魏守尾南顾,关陇之事已足够让司马昭焦头烂额了,他焉能有余力再攻南中?”
刘禅沉吟未决,最后道:“文宣,此事事关重大,不如朝议之后再做定夺吧?”刘禅拿不定主意,只是准备临时召集诸臣议事。象这么大的事,按惯例至少也得在廷议之中出商讨一二。
“陛下,万万不可……”刘胤当即谏道。
刘禅愣了一下,道:“这是为何?”
刘胤道:“陛下,此次臣的计划,原本就是以偷袭为主,出其不意地拿下陇西,但如果消息泄露,敌人有备,恐怕万死而难存一了。”
魏国的间谍的活动相当地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