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辽东钉子户 >

第437部分

辽东钉子户-第437部分

小说: 辽东钉子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吸!

    崇祯小脸煞白,好像吊死鬼,他扫了三个内廷大太监一眼,三个人头更低了。

    “周阁老,你说朕惩处了罪魁祸首,张恪就能退兵吗?”

    “这个……老臣不敢说,只是张逆此次打着民意的旗号,若是能有所交代,他就没法理直气壮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四章 人人得而诛之

    自从朱棣以来,清君侧三个字就是造反的代名词,不过咱们的东王殿下似乎不太明白,倒是把三个字当成了真的。

    二十万大军将京城团团围住之后,张恪一没有下令攻城,二没有封锁四门,困死城里的军民。竟然还准许城外的商人进去贸易,甚至主动提供漕粮,帮着稳定京城的物价。

    看着张恪的作为,真仿佛他无意大明江山,要对付的只是皇帝身边的奸佞。

    这一番作为并不高明,可是时机把握的太好了,张恪明明占据了绝对优势,竟然没有直接动手,崇祯君臣心中升起了一丝幻想,说不定可以不必拼命就能让张恪收兵。

    在京城被围的第三天,兵部左侍郎侯恂奉命单人独骑,到了卢沟桥,张恪的大营。

    “下官拜见东王殿下。”

    “请起。”

    张恪微微一笑,看了看侯恂,说道:“侯大人,算起来咱们也是老交情,这些日子在京城可好?”

    想起当初愣头愣脑地跑到辽东,要不是张恪帮忙,侯恂根本活不到今天。随后他也作为辽党的外围成员,帮了张恪不少忙。后来他又偏向了朝廷,见张恪还念着旧情,侯恂暗暗松了口气。

    “王爷,实不相瞒,都说这些年民不聊生,实则要我说,是官不聊生才对。”侯恂苦笑道:“咱们这位皇上自从登基以来,求治心切,内阁大学士,六部九卿,换的和走马灯一样,屁股还没坐热,就要换另一个。说句不客气的话,换女人都没有这么勤快的,视百官为家仆。视苍生为鱼肉,真是让人心寒啊!”

    侯恂巴拉巴拉倒苦水,张恪不置可否,倒是杜擎不屑地笑道:“侯大人,你要是真厌弃崇祯小儿,就和我们一起造反,要是忠于皇帝就不要在这里废话。别以为谁都是三岁孩子,凭着你的几句话,就能把人忽悠住了。”

    “岂敢岂敢!”侯恂的确是想和张恪拉近关系,被杜擎戳破。顿时老脸通红,咳嗽两声,缓解了一下尴尬,然后说道:“王爷,下官奉了首辅之命前来,斗胆请问一句,王爷究竟想要做什么,是匡正社稷,还是……取而代之?”

    简单说。侯恂就是在问,你老兄是真的清君侧,还是自己要当皇帝。

    张恪轻笑一声:“侯大人,你开门见山。本王也不能遮遮掩掩。我自从万历四十七年开始投笔从戎,一路走来,坐到了王爵。有人以为我还想往上走一步,坐上金銮殿。平心而论。历代帝王,能在史册彪炳的有几人?能被万世歌颂的又有几个?从古以来,没有千年的朝廷。唯有那些开疆拓地,抵御外辱的真英雄,大豪杰方能永远被百姓铭记。张恪不才,若是醉心皇位,早就可以起兵造反,断然不会拖延到今天。

    侯大人,本王再告诉你一事,西洋人开启大航海时代,在大明之外,还有广阔十倍百倍的土地,还有无计其数的财富。执着于区区大明的皇帝,不过是坐井观天,故步自封而已。本王已经在海外开始了拓展,移民超过两百万。只要假以时日,移民千万,抢占比大明更广阔的土地,完全手到擒来。如此开疆拓地的好时机,在座的诸将,都有机会超越卫青霍去病,干出一番大事业,留名史册。可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不是朝廷非要和张恪过不去,我没必要麻烦。”

    这一番说辞彻底让侯恂惊呆了,他真想不到,这世上难道还有比皇位更诱人的东西吗?听起来实在是有些不敢相信,张恪一招手,有人捧来了图册,送到了侯恂的面前,张恪示意让侯恂看看。

    侯恂急忙翻开,这么一看可不得了,只见上面绘制了南海开拓的成果。

    经过张恪的努力,先是抢占了琉球和九州岛,接着是台湾,在往下是爪哇岛,逼迫葡萄人松口,将澳门拿回来,重新开辟为商业港口。对马尼拉发动攻击,抢下菲律宾全境。

    另有探险船队沿着爪哇岛出发,向东发现了大量的岛屿,多数都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偏偏岛上只有一些又黑又瘦的土著,把那么好的地方留给他们,简直是暴殄天物。

    船队继续向东,竟然发现了一块巨大无比的大陆,论起面积,绝对不在大明朝之下。只是陆地上气候干燥,并不适合种植业,只能养殖牛羊,可即便如此,也是一块超级宝藏。

    在图册上详细标注了先发现陆地的面积,人口,特产等等情况,看得侯恂眼珠子瞪得老大,对他来说,简直就像是山海经一样,光怪陆离,难以置信。

    “王爷,这,这些土地都是大明的?”

    “准确说是本王的!”张恪冷笑道:“侯大人熟读经史,相比知道庄子讲过一个故事,他说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非是梧桐树不休息,非是竹子的果子不吃,非是甜美的泉水不喝。有只猫头鹰刚刚抓了一只死老鼠,见凤凰飞过,就仰天长嚎:不要抢走我的死老鼠。”

    张恪哂笑道:“本王不敢说自比凤凰,但是有些人视为性命一般的东西,本王却未必在乎。海外世界天高地阔,大丈夫当征服四海,与群雄争霸,真正站在时代的浪头,独领,方不负一生壮志。侯大人,你把本王的话告诉陛下,也告诉首辅大人,只要能让本王过得去,我绝不会为难他。”

    侯恂听着张恪的话,再看看手中的图册,竟然真有些热血沸腾的感觉。

    那些面积惊人的岛屿可不是他想象中的不毛之地,有的标注着盛产香料,每年可获利二百万两。有的写着金银矿藏众多,可开垦上百年。还有则是写到土地广阔,堪比江浙两省,一年三熟,不知饥馑……

    侯恂不由得在脑中生出念头,若是他能得到一个岛屿,哪怕是最小的,当一个土皇帝也比现在这个大臣要风光得多。

    难怪张恪不在意皇帝的位置,敢情是有更好的选择。

    不是他有多少忠心,而是根本不屑一顾。

    虽然这个结果很糟心,很伤自尊,很挫折,可是侯恂却捕捉到了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事情还有可为,或许能和平化解危局。

    想到这里,他也没必要留下来,急匆匆告辞,又回到了京城。

    送走了侯恂,张恪手下的人都炸锅了,张峰,杜擎、乔福、乔桂、岳子轩纷纷围拢上来。

    张峰先说道:“永贞,你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皇位不抢了?可别忘了,杀人不死反成仇,不趁着现在弄死崇祯,一旦他缓过手,我们可就没好日子了!”

    乔桂更是难得反驳张恪,说道:“永贞,你想着跑到海外当天子,可是想过没有,海外气候迥异,瘴气遍地,不是没有出路的难民,谁愿意放弃花花世界啊!”

    大家七嘴八舌头的说着,张恪突然一脸坏笑地说道:“你们不要那么天真好不,我给侯恂灌**汤,他不知道醉没醉,你们倒是醉了!”

    张峰和众人面面相觑,忍不住一拍脑门。

    “永贞啊,你说的那么真,我们都被你骗了!”

    “呵呵,高明的骗术十分之中有九分是真的,只有那一点假,才能骗得了聪明人。本王要开辟海外不假,可是必须以大明作为根基。你们放心吧,这次我不会放过崇祯,只是我要用最小的代价,把江山拿过来。”

    张恪说着站起身,活动一下胳膊,骨节噼里啪啦的作响。

    “乱局快点结束吧,趁着咱们都年轻,养精蓄锐,打出一个万世不拔的太平盛世,把地球抱回家!”

    ……

    当张恪做着“球长”美梦的时候,崇祯却陷入了彻底的失眠,对着红烛,枯坐了两个时辰,一动不动,就仿佛一个雕塑般。若不是偶尔起伏的胸膛,还有眨动的眼皮,这就是一个死人。

    老太监王承恩一动不动站在崇祯的身旁,低垂双眼,一言不发。自从挨打之后,他已经学会了沉默,他只管伺候崇祯,其余的话一句不说,一点不管。

    崇祯一直枯坐着,突然西洋座钟响了起来,已经到了深夜零点。崇祯缓缓起身,到了殿门口,似乎隐约能听到乱糟糟的声音。自从张恪的大军杀来,宫里就不稳当了,几乎每天都有太监和宫女悄悄溜出去,再也不回来了。

    舍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不可留啊!

    “传旨,把曹化淳带过来。”

    ……

    “启禀王爷,侯恂又来了,他还带来一个人。”杜擎大声说道。

    “谁?”

    “是个太监,听说叫曹化淳。”

    “哦!”张恪的双眼立刻缩成精芒,嘴角挂起了招牌的笑容。崇祯还真没让自己失望,又一次充当了猪队友的角色,出卖了自己的人。

    了解崇祯性格的人都会知道,这位亡国之君一直被称道的就是勤快,殊不知一个傻乎乎的人,越是勤快,造成的后果就越糟糕,崇祯迷信权术,没有起码的担当。送曹化淳过来,肯定是想让他顶罪,充当被舍弃的棋子。

    “人终究不是棋子啊!”张恪笑道:“杜擎,你去告诉曹化淳,他还想活着,就按照本王吩咐的招认。说天启皇帝之死是崇祯暗中下手所致,崇祯弑兄篡位,罪恶滔天,人人得而诛之!”(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五章 纷纷来投

    在皇权至高无上的时代,朝政出了问题,那是臣子不忠,天下安宁,是天子圣明。崇祯比起其他皇帝至少有两大优点,第一是勤政,按时早朝,每天批阅奏折到深夜,就算到了年节也不休息,二三十岁的人,弄得像小老头一样。第二点就是简朴,他不像其他皇帝有众多烧钱的爱好,不喜欢奢华,甚至不贪图美色,一年到头,也做不了几件新衣服,甚至还穿打补丁的。勤俭的劲头,就连张恪都比不了。

    想要取代这位苦行僧皇帝,难度并不小,尤其是还想要尽量付出少的代价,张恪只能选择泼脏水了,打破大家对崇祯的幻想。

    曹化淳被关在了牢房之中,房间干净整洁,有一张舒服的床,一应用品,什么都不缺。对于犯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般的待遇。可是曹化淳却丝毫都生不出感激的念头,从隔壁的牢房,一声声凄厉的叫声传来。

    就好像置身屠宰场,声音满是绝望恐惧,撕心裂肺,痛到了极致!而且更令人愤怒的是每用一种刑具,对面就会高声喊出来,让他听得清清楚楚。

    “曹公公,上烙铁了!”

    一句话说完,就听到:“啊!”惨叫声超出了人类的极限,可以想象,对方是何等痛苦。曹化淳用力攥着拳头,指甲深深插进肉里,一滴一滴的血液顺着掌心流下来。

    就在隔壁的房间,正在遭受酷刑的是他的儿子。更准确的说是侄子!

    曹化淳早年入宫做了太监,一直默默无闻,好不容易等到崇祯登基。他咸鱼翻身,升到了御马监掌印的位置。手握大权之后,曹化淳立刻下令寻找他的家人。

    经过一年多的找寻,终于找到了当初的曹家,他的父母早就死于饥荒,大哥被征了民夫,五年之前也死了。只给曹化淳留下了两个二十出头的侄子。

    作为曹家最后的希望,曹化淳对两个侄子绝对是宠爱有加,他向崇祯请旨。册封两个侄子为指挥佥事,说白了就是只拿俸禄不干活儿的官。

    他又拿出大笔的银子,在天津重修老宅,给父母重建坟墓。又命人找到了大哥的骸骨。更是把当初征用害死大哥的官吏杀得一个不剩。

    按照曹化淳的设计,两个侄子一个过继到他的名下,一个留给大哥传宗接代,他们曹家两兄弟都有了后人了。

    设计的不能不说完美,只是张恪起兵之后,天津的驻军立刻封锁了往来的道路,他的两个侄子就被困到了天津。他万万想不到,再度和侄子见面。竟然是如此的场面。

    一墙之隔,两个侄子正在受刑。曹化淳的心就像是刀子扎的一样,他被送出京城,就做好了送死的准备,哪怕是刀斧加身,千刀万剐,这位见惯了生死的老太监也不会在乎,他豁出去了!

    可是万万想不到,张恪对他好吃好喝好招待,却拿着他的侄子动手,简直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曹化淳的心被一声声的惨叫戳的千疮百孔,他疯了一般,跑到墙壁前面,用力的拳打脚底,歇斯底里地咆哮。

    伸出双手,猛地抓着墙壁,仿佛要抓透一般,顺着他的指甲流出鲜红的液体。曹化淳不知疲惫,不在乎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