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钉子户-第4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沿途的流民听闻义军杀来,纷纷起兵造反。扶老携幼,加入流寇的队伍,李自成的势力越发庞大。
临近年末。流寇终于杀到了凤阳!
这里既不是战略要冲,也不是富庶的天堂,可就是因为两百多年前,这里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就变得无比重要起来,那个人就是洪武皇帝朱元璋!
在大明朝,凤阳还有个名字,叫做中都。高迎祥和李自成率领着大军,猛扑凤阳。凤阳守将朱国相率兵迎战。
可是他不知道,早在流寇到来之前,已经有一批流民混入了城中。就在朱国相和高迎祥等人拼死厮杀的时候。城中的流民到处放火,到处杀人,霎时间后方大乱,两下夹攻之下,朱国相很快撑不住,力战而死。
高迎祥大军冲进了凤阳,挖掘朱家的祖坟,将昔年朱元璋出家的皇觉寺焚烧一空,接着又杀戮宦官,抢掠珍奇异宝,好不畅快。
一心狂喜的高迎祥不知道他们惹下了多大的麻烦,就在攻占凤阳的三天之后,消息传到了京城,正在处理奏折的崇祯一听,朱笔落地,半晌没有觉察,仿佛呆住了一般。
突然他嚎啕痛苦,声音比起啼血的杜鹃还要凄厉,宫中之人,无不悚然而惊。
第二天早上,天刚刚亮,崇祯就跑到了太庙,对着大明朝历代列祖列宗的灵位,嚎啕痛哭,几次昏厥。幸亏内阁的众位大学士及时赶来,要不然崇祯说不定都会哭死。
凤阳乃是大明龙兴之地,竟然遭此横祸,难道是上天厌弃大明不成!
有什么都冲着朕来,由朕一人承担。
不要牵连祖宗啊!
从台面回来,整整三天,崇祯都坐在乾清宫,一动不动,如果不是眼珠转动,都会让人把他错当成雕塑。
经过三天的苦思,崇祯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把杨嗣昌叫来。
杨嗣昌可不是寻常之辈,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杨鹤曾经官至三边总督,父子两个都以知兵著称,算得起是朝廷之上,为数不多的军事人才之一,至少在崇祯心目中是这样的。
君臣见面之后,崇祯咬着嘴唇,直截了当就问道:“爱卿可有消灭流贼之策?”
“有!”
杨嗣昌回答地十分肯定,或许他早就料到了这一天,因此慷慨陈词,一点没有犹豫。长篇大论下来,竟然把士气低落的崇祯说的来了精神,到了最后,甚至两眼冒光,拳头攥得紧紧的。
“臣的策略总结起来就是四正六隅,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是谓十面之网,总督、总理二臣随贼所向,专征讨。如此一来,天罗地网,就算流寇有通天的本事,也难逃一死。按照臣预料,不出三年,流寇定然星落云散,天下重归太平。”
整个方略就是九个字,大手笔!大纵横!还有大消耗!
如果是张恪毫不犹豫地拒绝,甚至会重罚提出建议的人,开什么玩笑,把十个省都变成战场,就算是百万大军,也没法围追堵截,把流寇给看住了。根本就是大而无当,纸上谈兵的胡说八道。
幸运的是杨嗣昌面对的是崇祯,他对这个计划有着异乎寻常的赞赏。
“爱卿果然有大才,朕心甚慰,听旨,朕加封卿为兵部尚书,总督剿匪事宜,另外任命熊文灿为右都御史,总理诸省军务,协助爱卿,扫平流寇。”
杨嗣昌不过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二十年间,冲到部堂高官,而且是主管各省的军政大权,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可是上任之后,杨嗣昌就面临着最大的困难。
按照他的设想,需要增兵十四万,增加粮饷二百八十万两。
想的很好,可是却没地方弄银子。崇祯咬了咬牙,从內帑凑了二十万两给了杨嗣昌,其余的银子都要从户部拿,可是户部早就空了。
庞大的计划还没开始,就搁浅了,不论是崇祯,还是杨嗣昌,都陷入了空前的尴尬。
没办法,就只能增加田赋,苦一苦百姓百姓,只要流寇剿灭了,天下就太平了,崇祯只能如此自我催眠。
就在准备下圣旨的时候,突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此时对明廷的打击,甚至超过了中都沦陷,祖坟被刨!
南直隶,主要是松江府,和苏州府,加上浙江,福建,全都是大明朝的财富重地,万名士绅联名上奏,要求朝廷减少漕粮数量,如果再不与民休养,东南就要乱了。
相比遥远的凤阳,漕粮关乎京城百姓的肚子,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一下子京城的文武百官都吓傻了。
“怎么会,怎么会这样?”崇祯在御书房来回转圈,不停摇头:“东南是鱼米之乡,财赋重地,怎么可能没粮食了,简直是欺人之谈,查,朕一定要派人查,把赃官找出来,严惩不贷!”
王承恩在一旁脸色凄苦,不由得说道:“皇爷,老奴有言,不得不说。”
“讲。”
“是,隆庆开关以来,尤其是松江开关,东南和西洋贸易越发兴旺。百姓争相改稻田为桑田,不种粮食种棉花,农田已经下降了一半以上。而近年漕粮数量与日俱增,从二百多万石,一口气增加到了八百万石,东南就算有金山银山,也都搬空了。”
崇祯万万想不到竟然如此结果,他颓然坐在龙椅上面,精气神好像都被抽空了。天底下就剩一个东南了,要是这里都乱了,大明朝可真就没救了。看着崇祯痴痴坐在那里,一语不发。
王承恩偷偷凑到近前,低声说道:“皇爷,老奴以为或许可以下旨,问问安东王!”(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六章 难以开口
崇祯是念着张恪的好处的,当初天启驾崩的时候,就是张恪全力维护,他才能顺顺当当当了皇帝。虽然骤然冒出一帮白莲教,但是张恪的功劳却不能抹杀。
只是自从张恪离京之后,无论是宫里的太监,还是内阁六部九卿,都对这位权势滔天的安东王越发忌惮,夜以继日地在崇祯面前说坏话,少不得朱由检也担忧起来。
尤其是张恪不那么听从命令,更让他心里不痛快。
“王伴伴,这天底下除了张恪,就没人能用了吗?朕的文武百官都是饭桶吗?”
“老奴不敢!”王承恩慌忙跪倒,说道:“皇爷,安东王手下猛将精兵,粮草充足,如果让他消灭流寇,只怕旦夕可成!”
“哼,那也要人家愿意才行!”
崇祯语气有些缓和,可是神色依旧吓人。‘
“流寇荼毒中都,侵扰祖陵,历代先祖九泉不宁,都是朕的过错。”崇祯咬牙切齿说道:“倘若张恪真是忠臣,他就该立刻上书请旨,带兵平敌,而不是推荐什么阉党余孽,给朕添堵!”
欠你老朱家的,还要上杆子找麻烦啊!这位皇帝是够刚愎自用的。
王承恩也不敢多说,只能跪在地上,崇祯走了两圈,突然眼睛一瞪,目中满是凶光。
“王伴伴,你是不是被张恪收买了?帮着他说话?”
王承恩吓了一跳,这是哪跟哪啊,他纯粹好心,一心替朱由检分忧,却没得到好。可是他也清楚,朱由检疑心最重,如果不解释清楚,他就等着倒霉吧!
“启禀主子万岁爷。老奴心中只有皇爷,又岂会攀附安东王?再说了,安东王功高爵显,一门一王二公,又岂能看得起宫里的宦官。老奴推荐安东王,只是他有本事剿匪,又有本事压服东南的大族,请皇爷明鉴。”
王承恩说着,一头磕在金砖上,崇祯眉头紧锁。半晌笑道:“朕随口一问,王伴伴不必当真。”
伴君如伴虎,谁能不当真啊!
王承恩从地上爬起来,小心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王伴伴,你看张恪为什么要用崔呈秀为总督,他难道不知道崔呈秀是阉党余孽吗?当初朕没有杀了他,已经算是便宜他了!现在还敢出来,朕真想把他千刀万剐了!”
王承恩听在心里,这个汗啊。得多大的恨,非要把人家逼到死路啊!
“皇爷,有些话老奴实在堵在心里,本不该说。只是……”
“讲吧,不要吞吞吐吐的。”
“是。”王承恩点头说道:“主子万岁爷,奴婢以为该先弄清楚所谓的东海总督是什么玩意?”
崇祯眉头一挑,说实话。一看到崔呈秀,他就火了,根本没有仔细看清楚张恪的奏本。
“皇爷。安东王所说的东海总督,驻地是在琉球。”
一句话不用多说,崇祯就是一震。
在大明人的观念里,云贵就是穷山恶水,偏远之地了,至于罪大恶极的严世藩不过被发配到了雷州,那已经是所有人认为的天涯海角。
至于琉球,根本就是化外之地,蛮夷遍地,跑到那里别说当总督,就算当王爷又能如何?
“去,把张恪的奏折拿来,朕要仔细看看。”
王承恩急忙答应,没有多大一会儿,把张恪的奏本找来,摆在龙书案上。
崇祯第一次仔仔细细把这份奏折看完,他默默抬起头,看着窗外,半晌无声。王承恩吓了一跳,不久前凤阳祖陵被杀了,陛下就是这个模样,别又犯病了吧!
就在王承恩等得不耐烦了,崇祯总算是叹了口气。
“安东王还是公忠体国的!”
依照崇祯死不认错的性子,能说出这话,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
其实在奏疏里面,张恪的确是为了大明朝考虑的。
他仔细介绍了崔呈秀的特点,实心用事,执行能力强,不择手段,贪婪狠毒,这样的人物在大明做官肯定不合适。但是……恶人自有恶人磨,不论是有众多鞑子残余的辽东,还是一片白纸的海外,都需要一个决断能力超强,能够应付那些毫无道德可言的夷人的狠辣之人,崔呈秀乃是不二人选。
接着张恪又分析了海外屯田的好处,用海外肥沃的田地,吸引难民过去,屯田开垦,将粮食再运回大明,原本可能变成流寇的难民,却成了能给大明提供粮食的顺民,对流寇乃是釜底抽薪之策。
看完了张恪的一套说辞,崇祯不由得想起了杨嗣昌的计划。
四正六隅,十面埋伏,天罗地网,好大的想法,只是如此做,能真正解决流寇吗!
崇祯陷入了沉思当中,整整过去一夜,崇祯翻来覆去的烙饼,两只眼睛怎么也没有闭上过。
一直等到了第二天,他下令把内阁的几位学士叫过来。
自从崇祯朝以来,内阁人事变动频繁,很多大学士刚刚几个月就被罢免,能坐稳一两年的,就回家偷着乐去吧!
如今内阁共有三个人,成基命,周廷儒,温体仁。前两位都是东林一党,只不过辈分很低,名气也不大,当杨涟,左光斗,**星这些人倒了,他们自然冒了出来。至于温体仁,则是靠着阴了那位“水太冷”的钱谦益,入阁拜相,只不过他的名声不算好。
三位阁臣齐至,朱由检直接开门见山。
“三位阁老,朕昨日看了安东王所上奏疏,其中提到任命崔呈秀总督海上事务,你们以为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这个事情闹了好久了,怎么皇上现在提出来了!
大家摸不着头脑,索性不说话,成基命身为首辅,却不能不言。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用人首重德行,总督一方,权柄自专,若是任用依附阉党的小人,只怕会涂炭生灵,甚至官逼民反,不得不防。”
他这番论调简单说就是德行不成,那就不行,至于德行怎么评价,听士林清议吧!
崇祯以往是非常从善如流的,只是眼下他有了别的看法:“成阁老,安东王说了,这个总督的驻地在琉球,主要管理海外,对内不过是协调而已,难道如此也不行?”
“陛下,老臣以为万万不可!”
“为何?”崇祯逼视道。
成基命深深吸了口气,吐出两个字:“祖制!”(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七章 奉旨南下
老朱在建立大明的时候,就颁布了十五个不征之国,朝鲜,倭国,琉球全都名列其中。经过了两百多年,地区的格局已经变化,可是老朱的规矩还是颠扑不破的祖制!
当然若是天启在位,他最多装糊涂,然后让魏忠贤以他的名义下旨,什么问题都没了。可是换成了崇祯,那是万万走不过这道坎儿的。
周廷儒这时候站了起来,冲着崇祯说道:“启奏陛下,我大明仁人爱民,恩及四海,藩属之邦,无不称颂。如今安东王骤然兴起大兵,跨海征杀倭国,劳民伤财不说,还有损大明声誉,招致天下非议。臣斗胆建言,应该令安东王退兵,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