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

第70部分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第70部分

小说: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九守城:守城法、守城论、守城说、守城问答、原信、暗门、插板、钓桥、垂钟板、蓖篱笆、皮竹笆、木马子、狗脚木、竹立牌、布幔、皮帘、土色毡帘、撞车、绞车、铁撞车、刀车、木女头、木擂、砖擂、夜叉擂、车轮擂、狼牙拍、飞钩、水袋、水囊、麻搭、唧筒、风扇车。
  卷十守城:穿环、陷马坑、机桥、鹿角木、搊蹄、地涩、铁蒺藜、铁菱角、拒马木枪、拐枪、抓枪、拐刃枪、钩竿、锉手斧、叉竿、布城说、布城图式、拒马式、蒺藜式、软壁式、木城式、刚柔牌式、鬼箭式、张弩式、连驽式、飞炬、燕尾炬、鞭箭、火药鞭箭、铁火床、游火箱、行炉、引火球、蒺藜球、铁火鹞、竹火鹞、猛火油柜图说、火楼、拶丝杈、横筒、通锥、钓锥、碗、勺、沙罗、霹雳火球、火锋、烙锥、烙铁、地听。
  卷十一攻城:攻城法、攻城略、地道、木排搭绪棚、绪棚盖笆、绪棚两边垂笆、雁翅笆拐、木挂搭绪、排搭绪棚、屏风牌、屏风笆、编皮笆、上头车梯、炮楼、壕桥式、行炮车、折叠桥、云梯、火车、飞梯、竹飞梯、蹑头飞梯、蒺藜车、木牛车、尖头木庐、木幔、望楼图说。
  卷十二攻城:火镰、火叉、铁锚、火钩、短刃枪、短锥枪、蒺藜枪、拐枪、抓枪、烈钻、欢耳枪、镬锥、蛾眉斧、风头斧、注盘、木鱼、皮幔图说、皮透槽、行天桥、绳梯、擂梯、把车、扬尘车、填濠车、濠皮车、巢车、搭天车、枪车、饿鹘车、钩撞车、地戟、风轮船、下城缒车、虎皮车、运干粮车、巷战车、象战车。
  卷十三旗号:带甲神旗、中军坐纛旗、清道旗、金鼓旗、门旗、大五方旗、五方神旗、五方高照旗、五色展光旗、展光杂色旗、五行旗、角旗、主将号旗、豹尾旗、主将认旗、主将腰旗、中军腰旗、千把总腰旗、塘报旗。
  卷十四旗号:二十八宿旗、号带旗、六丁六甲旗。
  卷十五火攻:火攻说、火器说、原火器、神铳议、大神铳滚车、灭虏炮车、轻车、战车、佛郎机图说、小佛郎机说、虎蹲炮式、无敌神飞炮、天坠炮、万弹地雷炮、地雷式、地雷问答、石炸炮、石炸解、炸炮说、自犯炮、地雷炸营、西瓜炮图说、木炮式、子母炮总形、子母铳说、赛贡铳图说。
  卷十六火攻:锡铅铳说、无敌竹将军图说、木发贡说、飞天烟喷筒说、满天烟喷筒式、喷筒式、火妖、火砖包式、火桶、火罐、火枪、飞枪刀式、飞剑、神机箭、火箭问答、火龙箭式、雀杏、火禽、火兽、火牛、火兵、火盗、火船、烟球、行烟说、毒药火球、窝蜂图说、小窝蜂式、蜂窠式。
  卷十七水战:水战、水攻、水济、水平、照板、度竿、蒲筏、飞絙、浮囊、皮船、木罂、械筏、战船说、浮艇图说、蒙冲图说、走舸图说、斗舰图说、海鹘图说、火龙船图说、子母船图说、破船筏图说。
  卷十八原铳:火攻要言、原铳、说铳,铳法或问、炼大小铳火药、大铳药方、小铳药方、火箭方、火弹方、鸟铳药方、火门药方、见血封喉方、器解(即制炮法)、试旧炮法、捻药线法、火药法、炼硝法。
  卷十九原铳:粪炮灌法、制火药法、论铅子、火药问答、噜密铳全形散形、西洋铳全形散形、掣电铳全形散形、轩辕铳全形散形、九头鸟、火弹铳、火溜箭全形散形、鸟嘴铳全形散形、连子铳式、钻筒图、钻架图式、滚槽弹模、钻火箭图式、定火箭图、定自然打成线眼图、定火箭匣式、分形、定自然眼图、定自然眼座式。
  卷二十持铳:持铳图、倒铳药图、装铳药图、实药装弹图、着门装药图、着火绳图、噜密人打放图、立放图、十数步打放图、五六步打贼图、西洋人打放图、改西洋铳图、五人更番打放图、放掣电铳图、装轩辕铳图、着轩辕铳图、放九头鸟铳图、迭放火箭图、单梢炮图说、双梢炮图说、五梢炮图说、七梢炮图说、旋风炮式、虎蹲炮图说、拄腹炮、独脚旋风炮、旋风车炮式、车行炮式、车炮式、总梢炮式、合炮式、火炮式、炮车式、炮说、铳歌、炮歌。
  从以上卷目可以看出,本书所辑内容比较丰富,主要包括军事地理、条令条例、阵法阵图、城邑攻守、旗帜号令、火攻水战、兵工制造及火器使用等。资料来源主要是《武经总要》、《武备志》等大型综合性兵书,也有其他兵书如《兵法百战经》、《救命书》等的内容。综观全书,采辑资料比较重视实用,少有空谈虚论。所辑阵法阵图较他书更重实战应用,如辑录了〃阵法正宗十八势〃、〃阵法十四势〃等内容,对阵法的变换运用讲的甚细。卷一所辑对《孙子》〃九地〃、〃六形〃的解释,通俗而深刻,比《兵法百战经》所载内容为多。
  书中一些思想与年羹尧奏疏中的思想相吻合,如〃以蛮夷攻蛮夷〃,〃以边塞之民,召募为用,开辟广土,以食厚赏〃(卷一)等。在辑录的内容中也有些真智灼见,如卷九提出的积极防御思想:守城〃当出奇用诈,以战代守,以击解围〃等。
  但是由于本书辑录资料以实用为主,所以整部书理论价值不高。在编排上也较散乱,比如关于火铳的制造与使用本应归入火攻一类,反而放在了水战之后,单独列为两类,违背了分类的逻辑性原则。
  另外,题名年羹尧撰的《经帮寇轨》(见《清隐山房丛书》),又称《年大将军兵法》(见《八旗丛书》),与本书是同类书,但它录自《登坛必究》,内容只是本书中的一部分。需要提及的是,它将〃攻城法〃一筹(见《治平胜算全书》卷下)移至其卷端,作为序言,并题年羹尧自序。

  第八节知古录

  清代军事类书。分类辑录古代兵家将帅言论和事迹,取宋范仲淹〃将不知古今,匹夫勇耳〃之意,取名为《知古录》,意在〃以古人之性情正众人之心术,以古人之事功广众人之见闻。〃(盛福跋)倡导学习历史和军事理论。
  《知古录》系恒叮萜涠潦繁始钦矶伞:愣{,字寿之,清绥芬人,旗校出身,〃身隶旗籍,职厕兵官。〃(自序),从军燕齐徐泗间(今河北、山东、江苏一带)。曾统领本旗兵守卫京师,〃治军严整,不惮劳瘁。〃(伊兴额序)他博览群书,注重研读古代兵法,〃遇古人一言一事之足为师法者,往往情不自禁辄手录之,积日既久,裒集斯多。〃(自序)但他又感到〃故纸成堆,终归无用。〃(自序)于是,于咸丰五年(1855年)利用军务闲暇,整理旧日札记,重新加以校阅,从中选出对军事有所裨益的三百余条,分门别类,汇为一书。作者除编有本书外,还辑有《韬钤拾慧录》,系摘抄《百战奇法》、《金汤借箸十二筹》、《练兵实纪》、《虎钤经》等兵书中的片断章节。
  《知古录》共三卷,二十八类,约二万字,大致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兵法通论,选录古代兵家将帅的三十七条兵法言论,以资借鉴;二是内篇性情,选录一百三十二条有关将帅修养方面的事例,〃以正心术〃;三是外篇事功,选录一百二十二条有关将帅治军用兵的事迹,〃以广见闻〃;四是巾帼,选录七条有关古代妇女用兵御敌的故事,〃以愧须眉〃;五是鉴戒,选录十三条古代将帅的恶德败绩,〃以作鉴戒〃。具体卷目如下:
  第一卷:兵法通论(三十七则)。
  第二卷:内篇性情:仁(八则)、贤(二十六则)、能(二十二则)、勇(十一则)、智谋(二十五则)、忠诚(十五则)、恩信(六则)、公正(七则)、谦退(四则)、廉洁(八则)。
  第三卷:外篇事功:整暇(十一则)、镇定(八则)、持重(三则)、备御(十一则)、军律(二十七则)、用间(五则)、料敌(十二则)、抚众(十一则)、安民(八则)、受降(三则)、城守(六则)、边防(十一则)、水军(六则)。
  附录:巾帼(七则)、鉴戒(十三则)。
  恒叮跃说难酃庋÷祭率妨希冉现厥邮涤谩S胪嗍橄啾龋渫怀鎏氐闶潜冉霞蛄罚苌儆蟹比叩奈淖帧S腥顺破洹ㄌ跄筷嗬ǎ鹆肪辏阼侯灾钍橹校粞约蛞馍睢!ǎㄊ⒏0希ā吨怕肌方现侗ɡ喟浮菲囊坠劾馈!ǎㄘ规谛颍┍臼榈牧硪惶氐闶亲⒁獾搅烁九谡秸械淖饔茫剂烁九械墓适拢」芩哪康氖恰ㄒ岳⑿朊肌ǎ谀凶鹋八枷爰溲现氐姆饨ㄉ缁幔茏龅秸庖坏阋彩悄涯芸晒蟮摹1臼榈脑僖桓鎏氐闶侵厥臃疵娼滩牡淖饔茫匾饧剂斯糯е薪竞嵛蘩瘛⑻吧滤馈⒘僬笸烟拥人蕉竦碌姆疵媸吕谷嗣且源宋洹�
  本书因系由读书笔记整理而成,所以资料来源只限于编者读过的书,采集面较窄;史料虽辑自正史,但编者在摘录时也有剪裁失当之处。作为军事类书,类目过少,内容也过于单簿。
  《知古录》书成于咸丰五年,〃未尝轻以示人〃(自序),直到咸丰十年(1860年),他随军驻防彭城(今江苏徐州)时,才在伊兴额的提议下,由盛介臣、续小泉等捐资刊印。清同治二年癸亥(1863年)避热窝重刊。

  第九节兵镜类编

  清末李蕊编撰。李蕊,广东羊城(今广州)人,曾投笔从戎,〃驰驱秦陇,览山川于戎马间,继复游历东南,极江海之壮观,辨主客,审地利、人心,统中外以规大局。〃(自序)有较丰富的军事知识。他对外国列强侵略自己的祖国非常愤恨,〃目见耳闻,逼人太甚,有不胜流涕痛憾〃(自序),决心以天下事为己任,〃天下事皆己分内事〃(自序)。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有裨益于时务,便于〃随事随时抽查,以资谋略〃(凡例),于光绪六年庚辰(1880年)开始编辑《兵镜类编》,经过四年的辛勤笔耕,于光绪九年癸未(1883年)成书,次年又进行了续补。
  《兵镜类编》从书名上看,完全象是一部军事类书,从内容和编排方法上后,也具有类书的性质和功用,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军事类书,编者在分类辑录军事史料的同时,对每条史料都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评语,即有辑有评。另外第四十卷有《附录臆说十种》和《续录臆说补遗》,为李蕊手著。
  《兵镜类编》四十卷,约五十万字。卷前有自序和凡例。
  所采军事史料上自春秋,下至明代,均出自正史,稗官野史不予收录。全书共录军事史料一千四百七十一条,分为六十八类,每类中以朝代为序排列。另附〃臆说十种〃、〃臆说补遗〃二十条,其类目如下:知人、用人、将将、选兵、练兵、励士、行权、将本、卓识上、卓识下、智术上、智术下、胆智、反间、张疑、设伏、奇险、机巧、诈害、料敌上、料敌下、诱敌、乱敌、罢敌、豢敌、饵敌、震敌、轻敌、计退、夹攻、暗攻、水攻、火攻、风攻、诈攻、横攻、反攻、绕攻、急攻、缓攻、分攻、合攻、攻坚、攻瑕、战守、力守、备守、诈降、招降、慰降、解散、解围、持重、神速、静镇、奋励、退让、执法、大义、严整、慎秘、作气、精艺、学古、恤民、本计、词令、劈奸、疏虞、远虑上、远虑下、名论上、名论下;附录臆说十种:陪京说、守城说、扼要说、海防说、练兵说、用兵说、避炮说、用炮说、审长短说、杜乱源说;续录臆说补遗二十条。
  《兵镜类编》是一部史论结合,以时务立论的兵书。编者在〃类编〃部分写下了一千四百七十一条评语。这些评论都是有感而发,〃考古成法,变而通之〃(自序),纵横议论,评论古人用兵得失。或以古喻今,如在薛弼条下评论水战不若陆战,意在论今之海防不如陆防:〃彼之长可避而不可斗,此犹水战之小者耳。若争之于海,其宜避更何如?岂可强为斗计,争所不必争而忘其当争乎?〃(卷三十九《名论上》)或借题发挥阐述自己的观点,如通过评吴璘用兵,阐述了长与短的辩证关系:〃弱出强继,此法甚善;反我之短制敌之长,此法更善。反字中有无穷妙用,必审实长短所在。有所长必有所短,亦有所短必有所长。善于反即善于制变化之妙,总在一心,岂可安于短而惟长是畏乎?〃(卷四《将本》)或对古代兵家著述进行品评,如对戚继光的两部兵书评论说:〃《新书》所言练兵脚脚踏实,但不及《实纪》六练之全备耳。六练当以练将为第一,篇中条款亦极精密。胆气为练法所最重,发挥出却未见醒亮。营阵阵法计七十七条,皆系营中纪律,无一语及阵法,似不宜以营阵名。〃(卷二《练兵》)另外,在其他一些评论中,也不乏有真智灼见,如〃善用兵者贵精不贵多〃。(卷二《练兵》)〃军事尚才〃,〃将贵有谋〃,〃谋为行军之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