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情况就是有的人把一部兵书全部抄录,然后换个新名,变成自己的作品,如明叶梦熊的《决胜纲目》系全文抄的《百战奇法》。
明清兵书除了杂抄、辑录、增删、剽袭类兵书以外,丛书、类书、辑评体、汇编体兵书居多,也是这一时期兵书内容重复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思想方面,有反对外族侵略和倡导改革的思想倾向。明清时期,有三个阶段民族矛盾异常尖锐,一是明嘉靖年间明朝与倭寇的矛盾,二是明末明朝与后金的矛盾,三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这三个时期战争最频繁,产生的兵书也最多。其中许多兵书本身就是为反对外族侵略而作,如《筹海图编》等为抗倭而作;《车营扣答》等为抗击后金侵明而作;《海国图志》、《医时六言》等专为反对外国侵略者而作。《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说:该书〃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在《筹海篇》经过精心筹画,提出了抵抗外国侵略的总纲领。《医时六言》的作者翁传照本是个弱书生,但他有满腔的爱国热情。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翁传照恨自己不能赴战场杀敌卫国,便把爱国之心倾注到著书上。他苦战二十天,辑兵家古法230则,自为言1万4千则,撰成《医时六言》,分寄京师和姑苏,供中国官兵抗击外国侵略者参考,期望能有济于时局。这个时期的许多兵书中都贯穿着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如《权制》一书,针对英、俄、法、日等国相继挑畔,对我国实行海陆夹击,提出要加强和团结国内一切力量,一致对外。针对有的国家打着援助的幌子,暗藏侵略中国的野心,提出要自强自立,反对把救国的希望寄托在外国的援助上,认为〃诸国之包藏祸心,吾不自立而徒倚为援,久之皆足以为吾害。〃(《权制·军势述》)还指出,面对敌寇侵略,不抗击便没有出路,〃诸夷已成附骨之势,不去则中国不安。〃(《权制·军势述》)明嘉靖以后和清鸦片战争以后,这两个王朝都进入了没落阶段,因此,朝廷昏庸,军政腐败。许多兵书都对这些腐败现象进行了激烈地抨击,并发出了改革的呼声,提出了一些改革的设想。明王鸣鹤在《登坛必究》中多次抨击时弊,指出〃世久承平,武事废弛,机败于中制,而权轻于外监,事失便宜,动唯掣肘。〃(《选将》)唐顺之对明廷武备废弛、军队散慢深为担忧,为振兴武备,作《武编》。吕坤对明军腐败、有边无防的现状,非常愤慨,作《安民实务》,以振刷边务。清郑曰敬面对国难当头,朝臣误国,军队疲弊,痛心疾首,愤而作《今兵利弊》,痛陈清朝军队十大积弊,提出要兴利除弊,进行改革,如改革选将方法,选拔威望素著之人,韬略素娴之士为将;革新训练内容,〃训之忠义〃,〃练其武艺〃等。清陈澹然在《权制》中还提出要废除过时的乡会殿试,提出了新的考试标准,即博通史鉴、精熟舆图、讲求外政、洞达戎机、通明算术。武试则改试枪炮、技击、水战、火攻及制造枪炮舰船。诸如此类的军事改革方面的内容,其他兵书中也有许多。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和农民起义战争交织在一起,许多兵书反侵略和反农民起义的思想交织在一起。这两种截然对立的思想不能混淆,应该认真加以区别。
在内容方面,注重实用,开始研究和介绍外国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风俗民情等情况,注意吸收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和军事思想。
明清时期,从哲理方面探讨战争和军事问题的兵书相对减少,而大量的是讲具体军事问题的兵书,实用性明显增强。
比如,训练方面的兵书,具体记述营法、队法、伍法和单兵技术的训练方法,甚至连如何练手足、耳目等都讲得非常详细。武器装备方面的兵书,详细记述冷、热兵器的制造方法、构造性能和训练技巧等。城守方面的兵书内容尤其具体琐碎,从城壕修筑,守城器械、粮油水源到斧钳灰沙、无不详载。这些内容,对于今天来说,未免庞杂繁琐,而且时过境迁,已无多大参考价值。但是,在当时却是战争中必需的而且是非常实用的学问。
自明嘉靖倭寇入寇中国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战胜侵略者,必须深入了解侵略者。许多兵书中开始研究并介绍外国尤其是侵略国家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明代兵书《筹海图编》就详细考述了自魏正始元年中国遣使日本和日本入贡的情况,日本的历史、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文化风俗、战船兵器、作战特点等。《登坛必究》中设有〃外夷、四夷、夷情、东南海夷、朝鲜、东倭〃等专目,介绍周边国家的情况,到清魏源时,系统提出了为制夷必先弄清世界情况的指导思想,〃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不悉敌势,不可以行军;不悉夷情,不可以筹远。〃(《海国图志》)魏源在他的《海国图志》中以主要篇幅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族风俗、文化教育、宗教历法、战舰火器生产技术,等等。其中所记英吉利情况特别详细,共用四卷的篇幅。反映了他为抵抗英国侵略而介绍英国情况的指导思想。
吸收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是这一时期兵书内容的又一个重要特点。从明代开始,兵书中开始介绍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筹海图编》、《兵录》、《火龙经三集》等兵书中都有西洋火器的记述,如佛郎机、鸟铳、火炮等。明末安徽宁国人焦勖向德意志人汤若望学习火器制造技术,撰成《火攻挈要》三卷,详细介绍了欧洲关于火器制造的先进技术,内容包括火铳、狼机、火药等的种类、性能、制造工艺、使用方法,以及金属冶炼、机械制造和数理化知识等。还附有各种火器、机械设备和工具图四十余幅。它是明代介绍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代表作。魏源通过鸦片战争,比较了敌我双方的优劣,认识到要抵御西方侵略,必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他在《海国图志》中用了十二卷的篇幅介绍西洋技艺,其中有十一卷是介绍船、炮、枪、水雷、望远镜等的制法和用法。之后又出现了一些专门介绍西洋军事技术的书籍,如王韬的《火器略说》(又名《操胜要览》)介绍了洋枪洋炮的制造方法;李善兰的《火器真诀》,引进了弹道学原理,等等。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未能挽救清军在甲午战争和抗击八国联军入侵战争中的失败。
这时一批有识之士认识到,仅仅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还不够,还必须学习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学说和练兵方法。于是出现了介绍西方军事学说和中西结合的兵书,如徐建寅的《兵学新书》,介绍了散兵线与纵队相结合的拿破仑战术,提出了步、马、炮诸兵种协同的原则等。
此外,明清兵书在体裁、编撰方法,以及学术分类等方面也开始冲破传统兵书的模式,呈现出向新的军事典籍形式过渡的趋势。
三、兵书的彻底衰落
清末是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时期,作为封建时代战争经验和军事理论载体的兵书也随之彻底衰落。
封建阶级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以后,确实表现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热情,积极购买、仿造西式火器装备军队。但是,在〃中体西用〃的口号下,仍固守着封建军事思想体系,如在战争观、军队思想教育、兵役制度、军队领导体制等根本性的方面,依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禁脔。然而,客观事物的发展,并不依统治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正如马克思所说:〃随着新作战工具即射击火器的发明,军队的整个内部组织就必然改变了,各个人借以组成军队并能作为军队行动的那些关系就改变了,各个军队相互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一卷,第53页)
新式武器大量装备军队,新的兵种炮兵和新的军种海军相继建立,军队的编制、战法以及军事思想发生强制性的变化。封建阶级兵学家们的思想不灵了,他们的著作失去了活力,既不能反映新的军事实践,又不能指导新的战争活动。传统兵书从形式到内容都不能适应近代武器和近代战争所带来的剧烈变化,因而,迅速衰落下去。这时,已经非常成熟的外国资产阶级军事著作,首先乘虚而入,占领这块阵地。先是翻译兵器方面的著作,如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等翻译的大量火器、火药制造方面的著作。然后是翻译战法方面的著作,如《防海新论》、《临阵管见》等。继而是翻译军事理论方面的著作,如1908年任衣洲译的《战略学》(应雄图编)、两江督练公所排印的《日本陆军大学战术讲义》、保定军官学堂学生潘毅等人组织编翻的克劳塞维茨《大战学理》(即《战争论》,此由日文《大战学理》转译)等等。这些外国军事译著以新的思想、新的著述方法、新的内容给中国军事思想以深刻影响。中国一些学者试图从外国军事著作中寻求借鉴,学习资产阶级军事学的知识,按照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分类方法组织材料,撰写兵书,如徐建寅的《兵学新书》、陈澹然的《权制》等。但因这些学者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论述军事问题,仍打着封建阶级军事思想的印记。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摧毁了〃中体西用〃的藩篱,使中国兵学得以自由发展,一批资产阶级军事家应运而生。他们总结辛亥革命战争的经验,全面吸收外国近代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成果,写出了新型的军事著作--资产阶级军事著作,如蒋方震的《军事常识》等。这时,中国传统兵书退出历史舞台,被资产阶级军事著作所替代。
我们讨论完了兵书发展史的分期。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历史分期都不是绝对分离和孤立的。在前一时期中,就孕育着后一时期的胚胎,而在后一时期中也往往存在着前一时期的残余。我们所说的各个发展时期兵书的特点,是就该时期兵书的主流而说的,并不是说这些特点所有兵书都具有、或所有兵书只具有这些特点。
第四节兵书的特点
我们在讨论兵书的分期时,概述了各个发展时期兵书的特点,那么从总体上看,中国兵书有哪些特点呢?
一、历史悠久。如果从兵书萌芽的商代计算,至少有三千年之久;就是从《军志》、《军政》产生的西周(公元前11世纪--770年)算起,距今也已有二千七、八百年的历史。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二、数量大,种类多。中国兵书不仅在世界上产生最早,而且数量最大,种类也最多。从先秦到清朝灭亡,仅有记载和流传下来的兵书就有三千二百二十七部,二万三千四百七十卷(据《中国兵书知见录》统计)。它的种类齐全,仅以图书分类学的原则区分,就有十七大类(详见第二章第一节〃兵书有哪些种类〃)。
三、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我们前边曾用〃兵书是一座宝库〃形容兵书内容,这是不过分的。可以说,古代军事上的所有问题,兵书中都能找到,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政治、经济、科技、管理、交通、地理等内容。在体裁上不拘一格,结合军事上的特点,吸收史书、经书、科技书籍的编撰方法,产生了多种多样体裁的兵书。几乎各代都有新体裁兵书的产生,形成各种体裁并存互竞的局面。最早的兵书多为问答体,之后相继出现编年体、注疏体、语录体、笔记体、辑评体等等。
四、具有连续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著述的连续性。自兵书产生以来,尽管有发展的高潮,也有低潮,但是一直到清朝末年,历朝历代都有兵书问世,从未间断过,而且后代又总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一部兵书问世后,往往有所延伸、扩展,如《孙子》成书时只有十三篇,到汉代增益为八十二篇,图九卷,继之又注家蜂起,历代不辍,其他兵书也有这种情况。有的兵书撰成以后,接着有人又撰写续篇,如有了《孙子兵法》、《武经总要》、《百将传》、《韬钤内外篇》、《读史兵略》等,接着又出现《续孙子兵法》、《续武经总要》、《续百将传》、《韬钤续篇》、《读史兵略续篇》等,形成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兵书文化传统。二是流传的连续性。二千五百年前的《孙子兵法》,历代都有传抄、整理、注释和翻刻,一直流传到今天。拿流传到今天的版本和发掘出的汉代竹简本相对照,内容基本一致,说明这部兵书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从未中断。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