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交际与口才全集 >

第3部分

交际与口才全集-第3部分

小说: 交际与口才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试那天,这些应考的姑娘来到考场,每个人都神采飞扬,穿戴各异,款式新颖,色彩缤纷,宛如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儿,显示出落落大方的美好气质。要是从体貌举止上取人,差不多个个都够条件。

    考试开始了。

    第一回合——笔试。要求报考者在20分钟内填好自己的履历并回答为什么应聘的问题。考察她们的学历、资历、书写水平及应聘动机。

    第二回合——口试。姑娘们轮流朗读一篇短文,考察她们的口齿、普通话和表情达意能力。

    第三回合——演试。让应聘者以公关人员身份接待“客人”,回答要求,考察她们的人际交往和应变能力。

    前两个回合姑娘们都顺利地通过了,成绩似乎不相上下。

    第三回合开始后,轮到陈小姐应考。

    一位“客人”走进公关部。陈小姐:“先生,请问您找谁?”

    客人:“我找你们经理。”

    陈小姐:“对不起,请您登记一下。”

    客人往前走,不予理睬。于是陈小姐拦住了他。客人不悦,说道:“我同你们唐总打了多年交道了,还登什么记。”说完继续往里走,陈小姐茫然无措。评委中不少人摇头。看来陈小姐处理失当。

    轮到金小姐应试时,“客人”又进门了仍然说要找唐总经理。金小姐把客人让到沙发上坐下。金小姐:“先生,请问您怎么称呼,让我向总经理通报一下好吗?”

    客人回答了他。她用电话通报后,笑容可掬地对客人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总经理欢迎您的到来,请往里走吧!”客人满意地点头,评委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下面是李小姐应考,主考人给她来了个电话:“喂,你是公关部吗?我是康泰公司总经理。我们现在有急事要用车,请你们支持一下,马上派一部小车来好吗?”李小姐:“好的,我们马上就派去。”

    评委们认为太轻率了。另一位考官从旁插话说:“这会儿公司没有小车在家。”李小姐无言以对。

    下一个轮到石小姐,她仍然接到同样的要车电话。

    石小姐:“康泰公司的朋友,很对不起,我们公司这会儿没有车,请您向别的单位借吧。”直来直去的语言,评委们仍不满意。

    接着吴小姐应试,她接到电话后说:“真对不起,我们公司的车都出去了。这样吧,我马上帮你向别的单位联系,找到车了立刻通知您,您看好吗?”这时考官和评委们都满意了。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公关工作对于公关人员口才的要求。每个希望成为公关人员的青年都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小心说话。

    公关人员学习口才是为了获取与传播信息,沟通与协调关系,目的是为公众服务,为组织企业出力,所以,在工作中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口才原则:

    (1)要言之有礼。

    公关人员与人交往时,举止要有礼貌,语言更要有礼貌。没有人愿和一个没有礼貌的人打交道。

    礼貌语言中“以诚为本”,就是要态度真诚,讲出实情,开诚布公。也要“以信为本”,使公众感到可亲可信。

    礼貌语言要“以谦为怀”,就是要态度谦逊,出言谨慎,做到虚怀若谷,绝不可盛气凌人。一个公司对待大小客户都要诚信有礼。礼貌语言要“以和为重”,就是谈论问题要兼顾各方利益,求同存异。对方喜怒皆豁达,得理也让人,古人说:“和气生财”,“和为贵”就是这个道理。

    (2)要言之有的。

    一次公关活动总有一个明确目的。所以公关人员说话,不仅要明确目的性,而且要具有针对性。不说空话,不讲官话。

    一要看人说话。公关人员讲话要看清对象,弄明身份、对不同的公众采用不同的语气。就是要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二要紧扣中心。要使语言形象生动,可以运用修辞和进行修饰,但讲到实质问题要一针见血,一语破的,简明扼要。

    (3)要言之有度。

    公关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公关人员讲话要有理有节,问候寒暄适可而止,分析判断恰如其分,充分考虑对方的立场。

    一要适时。公关人员讲话,既要积极主动,又要谨慎小心。该说话时不说就会冷场,不该讲时讲了又是多嘴。冷场会使人难堪,多嘴又令人讨厌。

    二要适度。公关人员说话,既要追求质量,不能说太长,该短则短,该小则小,既不能使人不明白,也不能讲个没完没了。

    三要适当。公关人员讲话,要周密思考,用语准确,语气得体,分寸恰当。既不能词不达意,义大过其实,虽然难以字斟句酌,也要做到言之成理。

    公关人员是联络员、宣传员,是沟通关系建立感情的桥梁,情真意切的语言才能打动人,理智有据的语言才能说服人。

    公关人员的口才,还要做到有礼、有和、有度,才能在公众中留下美好印象。在社交场合中讲话,总有一些忌讳,公关人员不得不考虑每一个听众的好恶,比如,有胖人在场忌讳说“肥”,在病人面前忌讳说“死”,结婚喜庆忌讳说“破裂”、“分了”,新厦落成忌讳说“垮了”、“倒了”等等,这并不是“迷信”,“过虑”,而是尊重人们的一般习惯。

    为了争取公众,塑造形象,公关人员在公开讲话时,更要提高档次,讲究艺术。要避免犯忌,还要做到“八戒”:

    一戒连篇累牍、语无伦次、无的放矢、文不对题的废话。二戒颠三倒四、七拼八凑、文理不通、是非混淆的胡话。三戒荒谬绝伦、子虚乌有、装腔作势、故作高深的玄话。四戒滥用词藻、自鸣得意、吟风弄月、华而不实的俏话。五戒牵强附会、大言不惭、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的混话。六戒张冠李戴、不着边际、平淡乏味、冗词赘句的空话。七戒言不及义、陈词滥调、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套话。八戒无中生有、低级趣味、风花雪月、斗鸡走狗的俗话。

交际与口才全集 第一部分 社交规范,礼仪惯例(1)

    在长期的社会交往活动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社交礼仪惯例。了解社交礼仪惯例,能使自己在社交中掌握礼仪的要求,在各种具体情况下对礼仪惯例灵活运用。

    1.尊重隐私

    隐私,即不愿告诉他人和不愿意公开的个人情况。国内外的社交活动中均尊重个人隐私权,凡涉及个人隐私的一切问题,在交往中均应回避,否则就会引起对方的不悦,自己也感到尴尬。

    由于习俗不同,许多民族都有其忌讳的话题。政治问题、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个人好恶,等等,在交往中都不宜枉加非议。个人隐私、他人的短长、令人不快的事物以及低级趣味,也是不应选择的话题。

    需要强调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一旦发现自己选择的话题不受欢迎,应立即转移话题,不要毫不知趣地继续下去。如因自己疏忽而选择了令对方不快的话题,则应当道歉,这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2.五不问

    在交往中,如何做到慎选话题,具体而言,一般应做到“五不问”:

    (1)不问年龄。

    现代女性年龄是保密的,她们希望自己永远年轻,特别是外国女性,24岁以后就不愿再如实告诉别人自己的年龄。

    (2)不问婚否。

    中国人爱谈论彼此的婚姻状况,这对其他国家民族的人们这可能是不礼貌的话题。

    (3)不问经历。

    中国人之间交往,一般以询问经历来寻找共同的话题。对外国人却不能如此,因为“经历”问题既是对方的“老底”,也聚集着许多悲欢离合,一般应避开此话题。

    (4)不问收入。

    收入的问题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不到很相熟的程度,最好是免谈。为了消除经济收入的不平等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语言环境,人们也不愿意谈这个问题。对那些能够反映出个人收入状况的化妆品和服饰的价格、汽车的型号、住宅的大小等等问题,也不宜触及。

    (5)不问健康。

    外国人认为个人的健康状况,也属于隐私范围。因此在与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的交往中,最好别打听对方的健康状况。更不要因见对方脸色不好而惊讶地说:“你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对于“隐私”的划分,西方人同中国人有着不同的标准。同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热情、友好、人情味浓。例如,询问年龄、经历,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不算干涉隐私。又如,熟人问你这身西服的价钱,他绝对没有窥探你经济收入的嫌疑。相反,在同中国人的交往中,恰当地过问某些所谓的“隐私”,聊聊家常,有时可以达到缩小彼此距离和出其不意的效果。

    3.社交中“不”的惯例

    在社交中,要注意分寸,明确多种“不”的惯例,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短,不犯禁忌。

    (1)不过分开玩笑。

    朋友之间相处,开玩笑是经常发生的事。但开玩笑要适度,不能违背礼仪。过度的玩笑常常会适得其反,引起不良的后果。

    (2)不要乱起绰号。

    绰号即外号,它是根据别人的特点而人为产生的。有的绰号,如称中国女排名将郎平为“铁榔头”,称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铁娘子”等,这是一种带褒义的美称,这是包括本人在内都乐于接受的。但是有的是针对别人的生理缺陷而带有侮辱性的绰号,这种专揭别人短处的绰号一定要忌起。

    (3)不随便发怒。

    在社交场合中随便发怒,会造成两种不良的后果:

    首先对发怒的对象不友好,它会伤了和气和感情,失去朋友、同事之间的友谊与信任。其次,对发怒者不利,一方面对本人的身体状况产生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发怒者的形象有不良的影响,人们会认为他缺乏修养,不宜深交。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适应环境,并求得环境的认可和接受,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它在社会交往中主要表现为与朋友、同事友好相处,不发怒或不发脾气,并从多方面克制自己。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遇事要冷静思考;其次,要多为对方着想,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从中找出自己的缺点,以便更好地修正自己的看法;此外,对人要平和礼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都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性和兴趣爱好,都有着不受他人干涉的生活领域。尊重他人,事实上也是在尊重自己。对人平和礼貌,可以表现自己的修养、风格和气度,可以树立起自己良好的威信,可以赢得更多朋友的信赖和尊重。

交际与口才全集 第一部分 社交规范,礼仪惯例(2)

    (4)不当面纠正。

    中国人相处,讲究待人以诚。遇到亲朋好友做得不大对头的事情,当面指出并加以纠正,才够朋友。可是在涉外交际中,我们却不宜这么做。这是因为中外文化和习俗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国内是司空见惯的事,在国外却未必尽然。

    简而言之,“不得纠正”,就是对对方的举止行为,不要轻易评论其对或错,更不要对我们认为是错的而当即去纠正。

    (5)不言而无信。

    言而无信,在社交场合中决不会有自己真正的朋友。

    朋友以诚相待。坦率真诚地与朋友交往,在关键时刻要帮助朋友排忧解难,与朋友建立起真正的友谊,相互信赖,友好往来。要记住自己的许诺。平时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一般不要许诺过多,但一旦许诺,便要记住,以便日后兑现。平时说话一定要恪守信用,绝不食言。对自己说的话,要具有责任感,要承担责任和义务。

    (6)不恶语伤人。

    恶语是指那些肮脏污秽、奚落挖苦、刻薄侮辱的语言。这些语言和现代文明极不相称,必须予以杜绝。

    有时,在对方脾气一触即发,可能会以恶语伤害自己时,最好回避,使对方找不到发泄对象,并逐步消火。这虽是对对方的一种“妥协”,但它可证明自身的修养,也给对方以冷静思考的机会,这对双方都很有利。

    及时沟通,以消除彼此之间的矛盾。对有些人来讲,恶语有时很难避免,这就要分析恶语的原因,最好的办法,是在事情发生或有苗头之后,双方坐下来进行思想交流,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指导原则,借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或矛盾,避免恶语的再度出现。

    (7)不热情过度。

    中国人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外国人却大都强调个性独立,所以不可以把中国式的善意的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