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1879-第4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说,做事情要一步步的来。”
看到几个人沉默的表情,约翰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比如说纺织厂,我这边可以资金、机器,也能帮他们招来足够的工人,建起来轻而易举,很快就能产生效益。但是炼钢厂、煤矿和铁矿,不是你们现在可以动手去干的,还是要先积累起足够的经验再说。”
“可是……”
听到这里的时候,一个年轻人忍不住开口道:“先生,中国不是美国,到处都是煤矿、铁矿和炼钢厂,事实上那里甚至连一家像样的炼钢厂都没有!我们四个学的是炼钢,但是回去总要有让我们发挥的地方啊!“
说到这里的时候,年轻人很有一股愤愤不平的气势。
说起来也不算是很奇怪,毕竟在约翰的安排之下,他们在美国学习的地方除了一些小型钢铁公司之外,还有像美国钢铁这样的超级巨无霸!先不说美国钢铁,即使一家小公司的年产量都能超过中国的总产量,这怎能不让这些年轻人心中沮丧?
“所以说,你们就垂头丧气了?”
眉头一皱,约翰忍不住有些失望了:“先生们,别忘了你们当初来美国的初衷,也别忘了你们选择去钢铁工业学习的目的!现在连中国都还没有回去,就先把自己的未来一棍子打死了,这让我怎么相信你们?!”
“这……”
约翰严厉的斥责五个人脸上都浮现出了羞愧之色。
看着几个人一脸通红的样子,约翰反而是心软了下来,叹了口气耐心的说道:“好了,先生们,中国的钢铁工业虽然极为落后,但是正所谓一张白纸好作画,你们发挥的余地也更大不是?”
“可是……”
一个年轻人嗫嗫喏喏的刚开了口,很快就又闭上了。
不过这一次约翰倒是没有再生气,而是轻声笑了起来。这几个人他都认识,都是和颜福庆同一批来到美国的留**童。只不过当年颜福庆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学医,而比他小一岁的五个人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去钢铁公司学习,这一学就是三年,最终和刚刚毕业的颜福庆一起选择了回国。
对于这些年轻人,约翰的感情可非同一般。
所以在笑过了之后,约翰开口说道:“先生们,我想你们应该都明白,想要发展钢铁工业有很多必须的条件,煤矿、铁矿、运输等缺一不可,以你们现在的能力,哪怕加上我的帮助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至少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定要自己从无到有的去开始呢?”
“嗯?您的意思是……”
一个年轻人眼前一亮,忙不迭的追问道。
“我的意思是,你们的想法应该更加开阔一些。”
微微一笑,约翰淡淡的解释道:“我知道中国的钢铁工业很落后,但是我同样知道,中国的某个地方正在筹建一个钢铁联合企业,他们现在正好急需别人的帮助……”(。)
第四十五章 汉冶萍()
汉冶萍,中国钢铁工业史上一个无法略过的名字。
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江西萍乡煤矿,三个企业组成的一个钢铁联合企业,于1908年成立,而掌控他的正是清末实业之父盛宣怀。
盛宣怀的功过是非,这里就不多说了。
不过作为这个时代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占据清末钢产量九成以上的汉冶萍,发展之路充满了坎坷。1908年汉冶萍刚刚成立,正是处在一个最好的时候。借着国内铁路等时机,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改良工艺等措施,汉冶萍的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的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比如焦炭,1907年6月,平均每吨生铁耗焦14吨,大大低于1904年75吨的标准。再比如说在1904年,铁厂每吨生铁成本超过30两白银。而到了1905年降为24两,到1910年春降为5两。马丁钢每吨造价则由1907年的41两下降至1910年初的30两左右……
正是在1908年,汉冶萍开始了第一次盈利。
但是三年后的辛亥革命,改变了这一切。因为纷乱的时局,汉冶萍失去了自主发展的能力。本来就依靠借贷发展的汉冶萍,不得不再次大举借贷,其中大部分为日本资金……
到了20世纪20年代,汉冶萍彻底成原材料供应地。
事实上,在1908年的时候,汉冶萍和日本的八幡制铁基本还处在一个水平线上,两国的钢铁工业差距也极小。但是在随后的几年中,因为两国截然不同的政策以及发展环境他们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依靠着各种手段,汉冶萍落在了日本人的手中。
现在插手,绝对是最好的时机。
别看日本人在甲午战胜了大清,随后又在几年前战胜了俄国,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现在就非常强大。他之所以能够战胜俄国,除了占据绝对的地理优势之外,还因为背后有世界霸主的,同时俄国人自己打败了自己。事实上,这个时代的日本除了努力向上的精神之外,各方面也很落后,比如说钢铁几乎就和大清在一个水平线上,赫赫有名的八幡制铁并不见得比汉冶萍好多少。
不久之后,陷入困境的汉冶萍就需要外援了。
汉冶萍需要的资金,希望用来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打开销路;他需要脱离那些傲慢的外国专家,获得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他还需要真正现代化的,来让汉冶萍摆脱落后制度、内部混乱的桎梏;他甚至还需要更多使用钢铁的工厂,解决产品的出路问题……在1908年的时候,这些东西他只能通过外国人去寻找而想让那些西洋人和东洋人真心的帮助中国人,简直就是痴心妄想,所以到最后被日本人捡了一个大便宜。
汉冶萍想要的这些东西约翰都有,而且比日本人更加强大!
刚刚在经济危机中大捞一笔的约翰有的是钱。更为的是,约翰还有汉冶萍急需的技术和人才直到现在,汉冶萍还无法靠自己真正的独立起来,他们还离不开那些从鼻孔里看人的外国专家,更别说得到美国最先进的炼钢技术了。
“所以说,我建议你们可以先去汉冶萍公司。”
眼中闪烁着一种奇异的光彩,约翰淡然说道:“凭借你们在美国学到的东西,绝对可以成为汉冶萍公司的技术骨干,帮助他们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在必要的时候,我甚至还会给你们一笔钱,非常大的一笔钱你们尝试入股汉冶萍公司;一旦成功,我会给你们派去更多的技术工人,帮助改良工艺,给你们派去专家,解决落后、生产率低下的问题,同时我还会在中国投资一些工厂,为你们解决将来的钢铁销路问题……先生们,愿不愿意尝试一下?”
“……”
听到这里的时候,人都呆若木鸡。
作为立志于钢铁工业的中国人,他们当然都知道汉阳铁厂,也知道那是中国唯一可以称得上真正钢铁厂的地方。但是谁都不可能想到,亨特拉尔先生所谓的入手点,竟然是中国钢铁工业唯一的巨无霸!
这……这怎么可能?!
“呵呵,没什么不可能的。”
似乎看出了几个人心中的疑问,约翰微微一笑道:“先生们,如果只是你们的话当然不可能,更可能会被那些狡诈的官员们玩死。但是如果有亨特拉尔银行的帮助,又有容闳先生的,那就没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了……”
……
1908年6月,约翰?亨特拉尔与四十七名留学生欢聚一堂。
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一半来自于第一批赴美的幼童,一半来自于约翰资助来留学的大学生。但是无一例外的,他们都是迫切想要在中国发展工业,改变现状的热血青年。所以在三天的时间里面,约翰和每一个人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平均每一天,他都会与十几个人进行深谈!
对于这些自己带到美国并且培养出来的华人精英,约翰没有丝毫的吝啬。可想而知,他们有见识,有文化,有技术,有亨特拉尔银行的资金,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还会得到专利、机器和更多资金的投资入股,谁敢说他们就不能在20世纪初的中国掀起一股大潮?
就连汉冶萍公司,约翰不都在算计么?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或许董鹏程他们成功的可能性极小,毕竟汉冶萍实在是太了,而且日本人也早就盯上了他们。但是不试试又怎么知道结果?约翰可以拿出大笔的金钱,可以最好的设备和技术,还有这些在美国钢铁受过严格训练的年轻人以及未来更多的优秀人才,如果真的能够把汉冶萍托起来的话……
为什么不能试试看?万一要是成功了呢?
约翰不知道想要拿下或者控制汉冶萍需要多少的资金,他甚至不知道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他究竟有没有可能做到这一点。但是这个中国钢铁工业的希望,他不介意拿出一笔别人眼中的巨款去试一试!
别的什么不说,钱约翰有的是!
还没有彻底过去的金融危机让约翰大赚特赚,而稳步发展的各项产业也能给他带来极为稳定的现金流。这些钱虽然大多数被他拿来进行投资,趁着1908大萧条的机会疯狂扩张,但是拿出一千万美元依然没有问题!
对于一家钢铁公司来说,这都是一笔巨款。
所以约翰承诺给以董鹏程为首的五个年轻人多达五百万美元的巨额资金,同时会要求亨特拉尔银行远东分行另外五百万美元……当然不是一次性,而是在必要的时候陆续,向汉冶萍公司注资。同时董鹏程等人也会加入汉冶萍,在约翰派去的工程师和工人协助下,帮助他们改良生产工艺,增加产量。
接下来,只需要静静收获就可以了。
只要汉冶萍不是故意倒向日本人,那他很可能就会接受董鹏程等人的入股。一方面他们是中国人,而且还是最优秀的技术人员,另外一方面的话,亨特拉尔银行也将会给他们带去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未来十年间,无论汉冶萍生产多少钢铁,亨特拉尔财团都将全部吃下!
汉冶萍的失败,原因并不是独立的。
除了自身的、生产效率和资金的原因之外,这个时代中国缺乏容纳足够钢铁产能的工业也是的一点。不增加产能就无法降低成本,但是增加了产能之后生产出来的钢铁无处可去哪怕只有区区几十万吨的钢铁,中国也没有消化它的市场。
所以想来想去,约翰找不到对方拒绝的理由。
有了充裕的资金,有了董鹏程以及后续更多的技术精英,再加上亨特拉尔财团的鼎力,约翰已经忍不住在畅想汉冶萍被自己控制,疯狂发展的那一天了!
而且如果证明了这个可能性,汉冶萍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
……
没有人能够准确的估计,这三天对未来中国工业的影响。
或许有人会说,几十个留学生,加上几百万美元的投资根本就不可能改变这个时代的中国工业。但是别忘了,这只是最早的第一批人和第一批资金而已。明年这个人数至少可以增长一倍,后年至少是四倍……
约翰的资金和技术,也绝对不会断绝。
可以说只要亨特拉尔财团的产业扩大,产生足够的盈利,约翰就能把这些坚持下去。何况回到国内的留学生们也不是光花钱,他们带着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经验和机器,又有亨特拉尔银行这个巨无霸的,在中国还有谁是对手?可想而知,最多两三年之后,他们也将会为这个计划源源不断的动力。
回国的人越多,约翰能掌控的就越多,就能送更多人出国。
约翰现在的投入是大了一些,除了养活大批的留学生之外,还要给他们回国创业资金和技术。但是一旦等前面几批人真正成熟起来,自然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到时候他就能彻底轻松下来了……(。)
:访问网站
第四十六章 眼光()
1908年6月底,八十余名留学生从纽约启程回国。
除了被约翰邀请参加聚会的四十多人之外,另外的四十多人参加了另外一场由约翰组织的聚会。。他们中绝大多数都经过了美式大学的四年培养,然后又在亨特拉尔财团旗下的各大工厂进行实习,然后才选择离开。只不过和前者不同的是,这四十多人被工厂的主管们评价为不适合从事工作,所以约翰没打算给予他们资助。
对于这些人,约翰另有打算。
相比较于同时代其他的留学精英们而言,这批人虽然不及其他同学们,但是无论个人素质还是见识,都要超出别人许多,毕竟不是谁都有资格在美国顶级的大学里学习,然后在世界顶级的公司中学习,而且那些人还会毫不保留的传授经验。所以花了两天的时间,约翰终于一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