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铸新明-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一而再再而三,终究不忍心,让长平得以存活。
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
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
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最后自己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
可在临死前,这个自尊心非常强的君王,还要用剑把自己毁容,留下千古绝唱;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这个骨头刚硬得到骨髓里的君王,亲自杀死家人,至死却还是牵挂着大明子民,勿伤百姓一人。
当年明月如此评价:一个了不起的人。
秦浩明也想说,努力过,纵然失败,亦是精彩,更是无悔!
泪水流过脸颊,模糊了双眼,秦浩明的心里浮起莫名的伤感,既为眼前千古第一悲情皇帝,更为汉人几百年后的悲惨遭遇。
堂堂炎黄子孙,领先几千年的大汉文明,被建奴杀得毫无自信,毫无骨气。
后世精英叫兽言必称西方如何如何,语必说国外怎样怎样,连现在大明百姓不屑一顾的昆仑奴,也有人叫道:哇,外国人!
想到这里,秦浩明心里第一次升起,或许,自己要做得更多一些的念头。
原本在这之前,秦浩明是有私心的。
在对付建奴的同时,他心里也防着崇祯皇帝。
防着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人心都是复杂的,不复杂就不是人。
尤其是现在这么多人跟着他混饭吃,一个处理不好,那可就是人头滚滚,绝非虚言!
所以,过去他很少过问朝堂上事情。只是有人挡在他面前,他才出手清除。
其他的大明弊端,也只有在自己的地盘里,他才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或者叫改良。
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有力有不逮之故,另一方面却是不想陷入太深,以免越陷越深。
在他的心里,始终想带着他的队伍在海外为王,另起炉灶自由自在。
因为他觉得,那样更简单。
可在今天,他的想法动摇了。
对比崇祯把天下揽在自身的行为,秦浩明不得不承认,自己受到后世利己自由化的荼毒太严重。
尤其是通过两年多的接触,逐步了解到真实的崇祯之后,秦浩明发现自己被历史欺骗得太厉害了。
首先不说以自己目前的实力,崇祯根本拿他无可奈何。
就说崇祯本人,在位十七年,有滥杀过什么好人吗?
没有,真的没有。
至少秦浩明通过自己身临其境的了解,得出这个结论。
有人可能要说袁崇焕,那可是“民族英雄”。
狗屁!
这就是建奴的一个圈套,一个阴谋。
建奴侥幸夺得大明江山,出于安抚百姓的需要,必须抹黑崇祯。
可要解决这件事,绝不能挥大锤猛敲,只能用软刀子背后捅人。
因为,崇祯做得不错,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
要诋毁崇祯,无需谩骂,无需污蔑,只需要夸奖一个人——袁崇焕。
袁崇焕是建奴选择的一个最好道具,因为他是被崇祯干掉的。
所以只要死命地捧袁崇焕,把他说成千古伟人,越伟大越好。
而如此伟人,竟然被崇祯干掉了。所谓自毁长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崇祯与历史上宋高宗杀岳飞之流归为同类。
之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把袁崇焕树立为英雄,没有缺点,战无不胜,只要有他在,就有大明江山。
再适当渲染气氛,编实录,顺便弄个反间计故事,然后,在戏剧的最高潮,伟大的英雄袁崇焕被崇祯杀掉了。
多么愚蠢,多么自寻死路,多么无可救药。
就这样,在袁崇焕的叹息声中,崇祯的形象出现了:一个很有想法,很有能力,却没有脑子,没有运气,没有耐心,活活被憋死的皇帝。
最后,打出主题语:如此皇帝,大明怎能不亡?
这,就是建奴的阴谋。这,就是袁崇焕的作用。包括之后的史可法,都是建奴的道具。
是的,他们就是一个道具,也仅仅是一个道具。
跟能力、作用、贡献都无关,不用说太多,心知肚明即可!
当然,说太多也没用,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简单一句话,满满的血泪史。
PS;诸君,新书开头片段一部分,有看头吗?
行文,语言都有一些变化,不再正经,偏向谐趣,不知对错。
喜欢的朋友,可否留言,希冀指点一二,感谢!
第六百四十九节 云台诏对()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冬日照在凉亭的云台中,斑驳的阳光飘洒在三人身上,暖烘烘的。
崇祯皇帝看见自己几句话,就让秦浩明泪光盈盈,心里很是满意。
为君者,最在乎的就是臣子的忠诚,尤其是他心目中的重臣。
近处,当值的王德化指挥着几个小太监,屁颠屁颠的提着几个食盒走来。
秦浩明转过身,有些难为情的擦拭眼中泪水,看见王德化摆放酒菜碗筷,脸上闪过一丝厌恶之色。
这阉货,和王承恩并称二王,同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掌握东厂,深受崇祯皇帝信任,但并没有王承恩忠心。
李自成进京的时候,就是他打开德胜门迎接叛军。
“皇上,这酒菜也太寒碜了吧,份量又不足,哪里经得住咱们君臣三人吃喝痛快?
要微臣说,这皇宫用度必须提高规格,不能连京城的百姓之家都不如啊?
只有吃好喝好玩好,才能应对接下来复杂的朝局嘛!”
眼见又是简单的几个小菜,虽说荤素搭配挺合理,但秦浩明还是忍不住开口抱怨。
看来崇祯这孩子真是穷惯了,现在内库明明有钱,可他还保持过往朴素的传统。
想想慈禧老妖婆,哪一顿不要几十上百碗的折腾,还真他妈的不能比。
“行,今日就依爱卿之言,吃好喝好。王大伴,吩咐内庖加菜。”
崇祯脸上洋溢着笑容,龙袍一甩,朝王德化吩咐。
“遮,老奴这就去交代。”
王德化俯身低眉顺眼离去。
“皇上,这又是一个高起潜,和兵部尚书陈新甲交情不错。”
待王德化离去,秦浩明指着他的身影,低声对崇祯皇帝说道。
这是第一次,秦浩明无缘无故对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员下黑手,也是他对崇祯皇帝的一次试探。
王德化是信王府潜邸老人,一直陪伴崇祯左右,使用很顺手,几无差错。
秦浩明之所以选择他,一是刚好看到,顺手而为。二是用他试探崇祯,看自己在崇祯心目中真实的地位。
“爱卿所言当真?”
崇祯皇帝黑着脸,注视着秦浩明沉声问道。
太监也是人,也有家人亲戚,也需要钱财度日。
作为崇祯身边的大太监,平日里接受的孝敬肯定少不了。对此,崇祯心知肚明。
可这,必须有限度。
在崇祯纯洁的心灵中,身边的大太监有个几万两就不错了。
可是,上次高起潜的事情,真的出乎崇祯意料。若是王德化跟他一样,岂不是意味着又是几百万两的身家?
而且,身为东厂厂公,却还跟朝廷重臣有勾结。
这是崇祯无法忍受的。
“千真万确!”秦浩明点点头,非常肯定的答道:“皇上别忘了,王德化是山西大同人。”
响鼓不用重锤敲!
秦浩明虽言简意赅,但崇祯已经完明了。
山西大同,那是晋商的老巢之一。
以晋商无孔不入的手段,又如何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王德化又如何能独善其身?
“王德化该死!骆养性无能!陈新甲不忠!”
崇祯脸色阴暗,咬牙切齿狠狠咆哮。
“皇上请息怒!不要被区区一个家奴坏了兴致,改日安排妥当查清实情再下手也不迟。”
秦浩明施施然拿起酒壶,依次斟满三杯酒,推到崇祯和太子朱慈烺的桌前。
崇祯皇帝听完神色缓和下来,诚如秦浩明所言,王德化是天子家奴,处置他虽说简单,不要经过朝堂。
可他身份关键,不可轻举妄动。
至于说骆养性和陈新甲二人,更是要深入了解多方核实,毕竟是朝堂重臣。
想清楚的崇祯皇帝,叹了一口气,举起酒杯遥敬秦浩明说道:“爱卿所言甚是,饮酒,为爱卿践行。”
“谢皇上!”
君臣相视一笑,饮尽杯中酒。
“太子为何不浅尝一二?”秦浩明放下酒杯,看见朱慈烺滴酒未沾,笑着问道。
“禀太傅,孤年幼,不宜饮酒。儒家有言:君子不可乱为之!”
朱慈烺虽然只是十几岁的孩子,但却一板一眼依足礼仪回答。
秦浩明眉头一皱,朱慈烺被儒家影响太深,不就喝个酒吗?多大的事?
还扯上儒家有言,这样的一个小孩子,不宜从小被束缚。
乖乖宝,可很难处理国事。
他想了想,决定还是指点一二,不要让他完被儒家那一套给迷住了。
“体验世间百态,尝遍酸甜苦辣,知晓万物格局,乃人生修行的一部分。
尤其是你身为太子,未来掌管天下的皇帝,不能将自己的思路限制在一个方法上,否则就是最大的错误。
特别是你想用儒家的方式来治国。”
“为何?自汉以来,哪个朝代不是以儒家治国?”朱慈烺不解的问道。
“儒家治国是治民,而不是治君。
身为君王,要海纳百川,不能将自己束缚在一种方法上,何况,这种方法还是错误的。”
“错在何处?”崇祯突然开口问道。
“因为他们部被覆灭了!”
秦浩明的话让崇祯皇帝心头大震,他颤抖着问道:“难道爱卿找到了更好的方法?为何将朝代的覆灭推到儒家身上?”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由此可见崇祯皇帝的心已经完乱了。
秦浩明的声音很是淡然了,轻声说道:“这个国家,是由皇族、将士、贫民,士绅阶层等组成。
历朝历代以来,士绅阶层是每个王朝最坚实的基础,他们稳定,国家就稳定。
而儒家正是士绅阶层的代言人。
不可否认,他们在每个朝代创立之初,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儒家也成为了皇族最理想的合伙人。
但是中原大地的土地是有限的,朝代稳定,就会让地主阶层迅速发展起来。
他们如同一个貔貅,贪婪地吞噬着有数的土地。富者更富,穷者则无立锥之地。
当土地与人口之间的矛盾达到了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社会稳定的整体变化,也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此时,王德化端着食盒过来,秦浩明闭口不言。
“你们都退下,没有吩咐,任何人不得靠近。”
待王德化和几个小太监把菜摆放整齐,崇祯挥舞着龙袍,厉色说道。
“爱卿,请痛饮!”
王德化离去,崇祯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然后抬手示意秦浩明继续刚才的话题。
崇祯五岁生母被杖毙,和哥哥天启相依为命。
父亲刚当上皇帝一个月就去世,哥哥做了七年皇帝又溺水而亡,随后大明帝国却要他来承担结局。
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没有长辈帮他,更没有接受什么教育,完靠自学和勤奋,今日秦浩明的话对他冲击很大。
现在的大明,可不正是这种情况?
“儒家可用,不可重用!这是太祖说的话。
说到底,皇家需要的是整个国家各个阶层各安其职。
但是儒家到了最后往往会把所有的利益都吞进去,那个时候,皇家也不过是傀儡而已。”
“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崇祯皇帝沉吟了半晌,才又问道。
“不可能。时局千变万化,就如同儒家一样。
他们在一个朝代建立之初是有好处的,但是后来就逐渐会变成一个国家的负担。
任何政策,在今天看来是合适的,但是,过几年,可能就不合适了。
在这世间之中,这天下之内,根本就无有千秋之世,也不可能有万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