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铸新明 >

第351部分

铁血铸新明-第351部分

小说: 铁血铸新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百三十六节 成事必在人,人定则胜天()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辽东的硝烟终于散去,建奴从辽西、辽右、辽南全面退缩,将主力汇聚于盛京沈阳。

    敌酋皇太极这也是无奈之举,辽东太大,人口不足,这是他们的致命弱点。

    过往,大明军队不敢深入辽东,以至于让整个建奴朝廷以为,只要他们重兵看住关宁防线,辽东大地就安全无忧。

    不曾想,大明海师,原本只是用来运送物资的鱼腩部队,居然在此次大战中大放异彩,有了别样的用处。

    大明朝廷调用大量的船只,运送的不再仅仅是物资,还有大明军将。

    如此一来,广袤的辽东大地,处处是大明可以发动侵扰的对象,建奴防不胜防。

    过去,大明的军队云集,兵马粮食的调动大张旗鼓,车拉马驮,绵延数里,几难以瞒过建奴朝廷的眼线暗探。

    可现在,先不说战舰的吞吐量是陆地交通无法比拟,单是隐蔽机动性上,就没有办法探知具体详情。

    大明海港数不胜数,尤其是闽粤两地,建奴完全不知情形如何,就是想查探,那也要一段时间方能知晓。

    无奈之下,皇太极只能乾纲独断,命令大军收缩,仅留前线部队和关宁防线对峙,余者皆龟缩盛京。

    最近,多尔衮因为多铎被明军活剐,意志消沉醉生梦死,无心理会朝事,这让皇太极忧心忡忡。

    固然,皇太极也因为多铎死于明军之手,未免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之感,但实则心中多少有些窃喜。

    平日里,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进退一体同气连声,时常令皇太极左右为难束手束脚。

    尤其是多铎年轻气盛,做事不计后果,屡屡让皇太极难堪,早对他多有不满。

    现如今,大明除掉多铎,于皇太极而言,倒还不算坏事。

    至少,多尔衮以后会容易掌控许多。

    不过,朝中除了多铎被明军枭首外,还有岳托、阿巴泰、鳌拜等大将,这令皇太极手里能用的人手愈发不足。

    建奴不比大明人才济济,全族老老少少拢共二十几万人,才能出众者更少。

    所以,建奴的王公贝勒,有一个算一个,都必须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否则,不足以压制其他非建奴之人。

    而多尔衮若是抛开其他不堪之事,矮子里面选高子,在皇太极眼中,也算是他们满人中少有的睿智之人。

    尤其是在定南军横空出世后,让皇太极看到其中深深的灭族危机。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屈尊降贵亲临多尔衮府邸。

    沈阳不大,建奴以不足两百万人立国,还谈不上什么排场,皇太极率领身边几个白甲哈拉,一炷香功夫便到。

    午时半刻,多尔衮正一人喝得满脸通红,满脸胡茬,说不出的憔悴。

    多铎和他一母同袍,平日感情深厚,又是他的左膀右臂,不意却在他眼前被明军凌迟活剐,这让他如何能接受?

    有心报仇,却无此能力,内心的愤懑和痛苦,其可想而知?

    “十四弟,节哀顺变,你又何苦如此?”命下人添了一副碗筷,皇太极摒退左右随侍,落座说道。

    此时多尔衮尚为喝多,但也还是借着酒意横视皇太极一眼,并未作答,只是杯中酒一举,自顾一饮而尽。

    皇太极苦笑一声,陪了一杯。多尔衮的意思很明显,甚至说有点诛心,是你的兄弟,但又不是胞弟,自然不伤心。

    不过,皇太极今日过来不是来找茬的。

    “十五弟骁勇善战,乃大清不可多得的勇将,又是朕的兄弟,今遭此劫难,朕如何不痛在心里?

    朝廷正在商议他的封号以及优待,十四弟大可放心。

    还有,朕决定,把十五弟的镶白旗交给你指挥。”

    皇太极努力使自己肥胖的脸上露出几分哀楚,放下酒杯,缓缓说道。

    多尔衮听完一愣,眼中闪过几分犹疑。要知道,皇太极为了把正白旗和镶白旗分开,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成功。

    现在,如此轻易的给他,反而让人摸不清头脑。

    他之所以一个人躲在府里喝闷酒,一则是因为多铎的死,二则因为多铎死后,镶白旗皇太极会如何处置。

    自己的正白旗在和明军的两次战斗中,损失惨重,力量由原本最强的上三旗,几跌落至倒数。

    即使有皇太极之前的承诺,优先补充人手兵员,但要形成战斗力,终究还是要一段时间。

    若是皇太极玩阴的,把镶白旗交给兄长阿济格,多尔衮简直不知如何是好?

    阿济格是一个做事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最容易被人怂恿。

    在自己的正白旗中,多尔衮尚能节制他,若是独自成为旗主,多尔衮不知他会膨胀成什么模样?

    “十四弟有何奇怪?”皇太极朝多尔衮微微一笑,肥厚的手掌端起酒杯,自斟自饮一杯,长叹道:

    “汉人有句话讲得好,成事必在人,人定则胜天!

    十四弟乃我满人中的翘楚,镶白旗由你掌控正合适。

    现如今,我们满人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正需要你我兄弟合力断金,或许才能度过此劫。”

    “皇上何出此言?”多尔衮急忙失声问道。

    虽然二人多有龌龊,可皇太极的战略眼光,多尔衮还是敬佩的。没有他,满人走不到今天这样的态势。

    公允的说,皇太极胜过自己百倍。

    所以,多尔衮对皇太极今天的种种反常行为,感到非常惊讶。

    尤其是皇太极生死存亡这句话。

    至于吗?

    在他看来,战场胜负乃兵家常事,辽东大战大清虽有损伤,可远未到伤筋动骨的形式。

    八旗中,只有自己和多铎的两白旗损失较大,怎么现在就到了生死存亡呢?

    “十四弟难道没发觉定南军和其他明军有什么不用吗?秦浩明这个人和大明任何将领都不一样吗?

    他当上宣大总督时,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皇太极的眼中闪动着跳跃的光芒,面对着多尔衮不解的神情,声声喝问。

第六百三十七节 皇太极的忧虑()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多尔衮晃动着有些昏沉的脑袋,思索着皇太极提出来的种种问题。

    说实话,近日他一直沉湎于多铎之死无法自拔,还真没有认真考虑这些事情。

    好在他毕竟不是无能之辈,虽不如皇太极惊才绝艳,可一般人的智商还是有的,尤其是在有提示的情况下。

    “皇兄可是指他清剿晋商的行动?”多尔衮有些不确定的回答。

    和晋商的联系,一直是由皇太极亲自掌握,他并没有插手。只知道晋商对大清的重要性,再具体的就没有过问。

    “不错!”

    皇太极赞许的缓缓点头,这是多尔衮不同多铎和阿济格的地方,不是一味崇尚武力,知道软实力的重要性。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后金从深山老林走出来才多少年光景,没有文化,没有历史,还只是一群野蛮人。

    平日里大战的一些战术,还是从汉人三国志里面学习,族人又能有多大出息?

    要不是皇太极手腕高超,四处挪腾算计,建奴真难以发展到如此地步?

    “大明将领秦浩明不知从何得到信息,把和大清有密约的晋商连根拔起,这一步可以说断了大清的命脉。

    十四弟不知道,晋商对大清的崛起有多么重要?”

    皇太极脸色沉重,肥胖的大手端着酒杯,摇头凝神说道:

    “食物、棉麻、铠甲、铁器……乃至生活所需的一切用品,大清都无法做到自给自足。

    不仅如此,没有他们,我们的东珠、人参、皮毛等皆无法销售给大明,用来换取大清需要的任何战略物质。

    毫不夸张的说,有晋商在,大清无后顾之忧,只要厉兵秣马,从大明劫掠钱财即可。

    可现在没有他们,大清已经陷入困顿之地。”

    迎着多尔衮不解的目光,皇太极起身继续解释道:“十四弟认真想想,即使以大明原先的不堪,大清入关劫掠,又能得到什么东西?

    无非是人口财物,最多还有粮食。

    可单靠劫掠,我们根本无法获得源源不断且对大清有用的战略物质。”

    多尔衮点点头,深有同感。

    入关劫掠大明,只是战略上的需要,目的是打击大明的战争潜力。

    至于说获得的战略物资,肯定不如朝廷有系统有针对性的购买得到得多。更何况,有些战略物资多在江南沿海,大清鞭长莫及。

    再说,入关劫掠,那也是有风险的,战争毕竟是要死人的。

    没有这些晋商的帮助,皇太极说大清危在旦夕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怪不得以当初父汉如此嗜杀之人,对大明晋商也是恭礼有加,从未刁难他们,原来根由在这里。

    皇太极见多尔衮频频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如今的大清,确实需要他们二人携手,方能渡过危机。

    “晋商对大清的作用,并不仅于此!”皇太极锐利的眼神紧盯着多尔衮,沉声说道:

    “大明幅员千里,疆域广袤,戴甲之士百万,其一举一动大清根本无法察觉。

    可晋商商栈遍布大明全国,朝中权贵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便是西北叛贼,也和他们过从甚秘。

    所以,大明但有风吹草动,第一个得到情报的总是他们。

    否则,单凭大清布在大明境内的暗探,打打杀杀跑跑腿的事情尚可,可要和大明朝廷上层有什么联系,却是力有不逮,更不用说得到情报……”

    说到后面,皇太极肥胖的脸上唏嘘不已,显然是痛惜晋商的毁灭。

    皇太极的举动,多尔衮感到很是怪异很是可笑。大清的君主,居然怀念大明的商人,这要传出去,简直要令多少人诧异。

    “可笑吗?”皇太极背负双手,眼中隐晦莫名,说不清是庆幸还是伤感,只是喃喃自语说道:

    “朕早就说过,大明是一个庞然大物,大清和其相比,不过是萤火之光,微不足道。

    我们现在的举动,充其量只是一群鬣狗,趁猛虎不注意,从他的嘴里夺食。等他们醒悟过来,大清将无任何机会。

    这也是一直以来,朕愿意和大明和议,甚至宁愿牺牲一些名分上的东西。可惜,大明崇祯皇帝却死活不答应。

    哪怕他们军事上节节败退?”

    皇太极慷然叹道。

    大明的铮铮铁骨,他是有领教。过去,军事上节节胜利,尚无法让崇祯低头。现在,恐怕会更难。

    想到这里,皇太极摇头对多尔衮沉声说道:

    “曾经有一段时间,朕以为大清照此发展下去,积蓄实力,待到时机成熟,终将有机会入主汉人江山。

    可惜,此次辽东大战让朕看清了事实,汉人终究人才济济英雄辈出,大清不如多矣!

    秦浩明、阎应元、张云、卢欣荣、吴锋、颜蛰……原本皆是籍籍无名之辈,不意却让大清损兵折将,以至于岌岌可危。”

    皇太极这段时间功课做得很足,把定南军留在辽东和朝鲜将领都派人了解打探,此刻竟然如数家珍。

    “也不尽然!”多尔衮有些不服气的傲然答道:

    “不说他们,便是大明历届辽东督抚中,熊廷弼,王化贞,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中,哪一个不是大明的英雄人物?

    可他们,又有谁能阻挡大清崛起的步伐?

    说到底,他们根本无法掌控辽东将门,大明的内耗是……”

    话说到这里戈然而止,多尔衮终于回过神,同时也明白皇太极今日到此的目的和他所看到的忧虑。

    大明军队作战能力真比大清差吗?

    多尔衮统兵多年,自然深知不是如此。

    都是两个肩膀一个脑袋,谁也没三头六臂,不见得谁比谁强。

    甚至,许多辽东将门世家子弟,从小习武打熬体力,个人作战能力并不比大清勇士差。

    四川白杆兵、浙江戚家残军、关宁铁骑、九边军将,都足以和大清一较高下。

    而且,在许多小规模作战中,他们可能更胜一筹。

    却唯独在大规模作战,即使在大明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失败的一定是明军。

    原因何在?

    还不是人心不齐,军中山头林立,派系众多,谁也不肯出死力导致。

    谁都把自己的家丁看成是保命的本钱,不肯用于战场厮杀,方有大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赫赫威名。

    当然,大清也有八旗,也有派系,也有争斗,可毕竟人少,便于掌控。再加上皇太极威望日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