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铸新明-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吟片刻,秦浩明开门见山直接问道。
总督和巡抚的关系有点类似后世地方政府和省政府的关系,前者管理范围更广,后者只要考虑自己的辖区即可。
宣府镇做好了,政绩有他的一份,但不是全部。
故而,在钱财上,就需要摊派了。
当然,他问这话还有其他意思。
第二百二十六节 心思难测()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三千多人的伤残将士家属,拖家带口合起来有近两万余人。
可目前水泥厂才解决几百人,更多的还在苦苦煎熬,等待他的安排。
造兰州大水车、打灌井和用于灌井的水车,需要专业人士,但如此多的数量,更需要众多打下手的人。
所以,他打算用此次机会,尽量安排军属。虽说替朝廷做事工钱不可能很高,但至少吃食有保证。
乱世当中,对于穷人而言,有口吃的委实不容易啊!
“建奴寇边,为了筹措大军的粮饷,宣府衙门早已入不敷出。
连最后的万余银两,也给高公公用于发放将士们的粮饷。现在,委实一两都拿不出来。”
宋贤苦着脸大声哭穷,
竟是打算分毫不出。
眼前的总督大人搞钱厉害,马市、定亲都可以用来或明抢,或巧取,听说还建了一个水泥厂,也是吸金的东西,为何还要跟他一个叫花子巡抚计较?
“宋大人,没有这样的吧?事情是巡抚衙门提出来,买单的却是总督衙门,那到时功劳政绩算谁的?
更何况,宣府是你的大本营,打秋风您老可是轻车熟路,总不能一直让本督干脏活累活啊?
连高太监贪腐你都给了万余银两,难道干正事竟然分文不出,传扬出去恐怕不好听吧?
公平些,一人一半如何?”
秦浩明跳将起来,丝毫没有几省总督的风范,竟然**裸的开始或威胁,或讨价还价。
“轻声,轻声。”
宋巡抚为官多年,哪里见过如此不按常理出牌的总督?功劳政绩、打秋风、脏活累活就这样光明正大提出来,也不知道婉转。
“没事。”
秦浩明笑笑,接着朝正在偷笑的宋贤幕僚和洪迪新喝道:“你们都走远点。”
“秦督,两万吧,委实拿不出来。”
“三万,人员由总督衙门安排。”
“也好,拜托。”
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宋巡抚无奈答应。
大明不缺造兰州大水车的工匠,只两天功夫,宋巡抚便招募到百余人。
分配好军属,按每家每户出一人的原则,这帮工匠便开始热火朝天地干起来,设计图纸,准备材料。
制做水车转轴的木料,需要一种粗长耐磨的硬木,好在宣府镇不缺,便由总督府提供。
同时交代工匠不许藏私,若是军属中有人愿意学习制造兰州大水车,必须认真教授。
否则,军法从事。
北地边关,讲的就是军法,特别是秦浩明威名,现在已经如日中天,鲜有人胆敢公然违抗。
同时,为了应对将来的灾荒,他四处搜罗二万余斤红薯种子,强制卫所将士栽种。
红薯作为一种高产作物,于万历二十一年长乐海商陈振龙从菲律宾引进,在很贫瘠的土地上都能种植,并且耐干旱。
经大明官府推广,如今这种作物在大明遍地都是。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由于土地兼并严重,红薯作为一种杂粮大户人家不屑种,贫民百姓又没有田地种,致使这样可以度过饥荒的高产作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秦浩明知道崇祯年间北方人口锐减,主要是恰逢小冰河天气高峰期,所以灾情要比历朝历代严重得多。
与往年相比,崇祯年间北方旱情延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大,与旱灾同时发生的还有波及北方及长江流域的大蝗灾。
纵观整个崇祯年间,粮食短缺一直是最大的问题,所以粮食对秦浩明来讲,相当重视。
夜色如水,倾泻在总督府的每一个角落,窥视着这里的一切。
“找死,这些奸商。”
突然,总督府中传来一声咆哮,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亲卫首领浩子悄悄的探探头,有点奇怪究竟什么事情能惹得秦督大动干戈?
跟随他有些时日了,从来都是笑眯眯的模样,很少雷霆大怒。
可惜紧闭的朱红色大门阻断了他的视线,让他的好奇心无法满足。
书房内,幕僚洪迪新默默地捡起被秦浩明仍在地上的银票,一声不发。
在他看来,秦督生气委实有点莫名其妙。
秦督订婚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过去月旬。
该来的,不该来的,基本已经悉数到位。
从接手阎应元的工作以来,他已经收到七十多万银两。至今,他的心脏还比平日的跳动快了许多。
昨日,晋商商会集体凑了一笔十万两的银票,由新任会长黄永发亲自从大同送过来,并附上人员名单。
林林总总百余人,少的几百,多达五千,拢共有十几家五千的。
如此大礼,原本以为对钱财甚为在意的秦督一定会大喜过望,亲自接见黄永发也是有可能的。
哪知刚刚汇报完毕,秦督竟然大发雷霆,瞧这意思,居然是嫌少了。大人物的心思,委实难以摸透。
“他们都是千万之资的人啊!”
秦浩明拿着人员名单,用红笔在几个名字下面划了一道红线,咬着牙关,气急败坏的走来走去。
洪迪新偷偷瞄一眼,靳良玉、王大宇、田生兰、翟堂、黄永发,加上已经烟消云灭范家等三家,难道这就是秦督口中的八大晋商?
只是他有点搞不懂秦督思维,难道人家有千万之资,就一定要送最大的礼吗?
与戚家订婚,您可是连戚家小姐都没见过啊!
“明日你亲自走一趟,把银票退回给黄永发,就说本督无功不受禄,当不得如此厚礼,语气斟酌一下。
另外,帮本督准备一份礼物,明日本督要到戚府享受烛光晚餐。
对了,给女孩子的礼物帮本督多花点心思,要贵重。
夜色不早了,你也早点休息。”
才片刻时间,秦浩明便恢复常态,笑意盈盈的对洪迪新说道。
“诺!”
洪迪新恭谨的行了一礼,缓缓的退出书房。
只是心里为黄永发等晋商默哀,秦督可是连手下千户的百两纹银都来者不拒,十万纹银无功不受禄,这不扯吗?
摆明是嫌少啊,也不知明天黄永发会有什么反应,得罪几省总督,想必没有几个商人能淡然处之?
第二百二十七节 伤残纪要()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卯时三刻,天刚破晓,正是太阳冉冉初升的阶段。
宣府边关,随着三通大鼓响起,又迎来新的一日。
新任总督年纪虽轻,平日里和颜悦色,但治军却和卢督一样,颇为严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朴的感受就比其他任何人来得更为深刻。
过往卢督严则严矣,那是对天雄军本部,其他旁支倒颇为宽容。
只要点卯后,他们这些高级将领该干嘛干嘛,基本不会过问。
可秦浩明倒好,点卯的时候,问清各级将领当天的工作安排,由书办记录在案不说,还经常跑到营地抽查。
他就有过两次这样的经历,被秦浩明逮着现行,
责令反思,并言事不过三。
他妈的,八千银票和十根金条喂狗了,一点情面都不讲,连想私下跟他面谈的机会都没有。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好在不用多久,这小子就要滚蛋,暂且忍一忍。
“末将负责继续募兵。”
“末将继续训练骑兵队伍。”
“末将今日巡查关口关隘。”
……
众将纷纷禀告当日的具体工作。
“杨总兵,劳烦通知下面各个关口关隘,近段时间不许放任何一个商贾出关。若有违背,军法处置。
散会!”
通常情况下,秦浩明都是由将领自行安排,只是在有不同意见或者有其他想法时,才会出声吩咐。
洪迪新眼里闪过一丝玩味,手里却是运笔如飞,记录今天的事情重点。
处理完军事,接下来是军中文职方面的安排。
要说起来,宣府是边镇,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以军事为主,很少有民生民事。
少量一些工作,也全部交给巡抚衙门处理。故而,秦浩明需要处理的文职军务有限。
只不过,他目前处理的事情有点棘手,说是一项改革也毫不为过。
当然,事不关己者会说他是自讨苦吃,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件事情关系到今后的发展。
再难,都必须尽快解决。
否则,什么驱鞑灭虏,恢复汉唐雄风等等,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
军人抚恤和保障制度,可以说是稳定军心、安邦定国的良策,历朝历代对此都非常重视。
其实早在大明初期,朱元璋便多次设坛祭祀阵亡将士,厚恤战死将士其家。
建朝伊始,即下诏:出征军官、军人,多烦劳苦。军士为朕开拓疆域,奋不顾身,殁于战场,尸不至家,仰中书、大都督府厚加存恤。
并进而下罪己诏:伤残将士,魂无所依,父母年高,妻寡子幼,一旦抛弃,至今不能存恤。
此朕之过也,朕当安居存养,使不失其所。
洪武四年三月,明太祖诏令:凡大小武官亡故,悉令嫡长子、孙袭职。
有故则次嫡承袭,
无次嫡则庶长子孙,无庶长子孙则弟侄应袭者袭其职。
如无应袭弟侄而有妻女家属者,则以本官之俸,月给之。
其应袭职者必试以骑射之艺,如年幼,则优以半俸,殁于王事者给全俸,俟长袭职,著为令。
由此可知,大明武官承袭以嫡长男为原则,嫡长子、孙有优先袭职之权,其次才轮到次嫡子孙、庶长子和弟侄。
实在无丁可继而本官遗有妻女家属者,则按月给予本官之俸,以示优养。
明确的提出优养是对故官遗妻、女等家属的照顾,比洪武元年的条例更加具体。
也正是有着如此优厚的军人抚恤和保障制度,才有了后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赫赫武功。
可惜后世子孙不争气,渐渐的把这个规则抛之脑后。沦落到现在,居然到了管杀不管埋的悲惨地步。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现在,见敌就逃,无丝毫敢战之心的尴尬状况。
“远之,进展如何?”
总督衙门后院,有一个三进的大宅,里面有伤残将士,有文人士子,总计三十余人,正在统计各类数据等。
为首的是宣府衙门兵部记功司,一个叫李守业李远之的郎中。
“秦督,伤残将士人员已经基本统计清楚,抄录在册。唯有家属比较麻烦,看来只能以后慢慢寻找。
军人抚恤和保障制度参照太祖年间,结合目前的现实情况,略有改进,请秦督过目。”
李守业见秦浩明亲自过来,急忙站起身,一脸谄笑着递上整理好的军人抚恤和保障制度纪要。
“站直喽,远之。”
秦浩明接过纪要,拍怕他的肩膀,笑着说道。
此人能力是有,可惜官声不佳,善于溜须拍马,看上不看下。
整本纪要洋洋洒洒写满十几页纸张,分为几个部分若干条款,写得相当具体。
凡因战场战殁者,无子弟承袭而有父母妻者,给以全俸,三年后减半给之,有子弟年幼者亦如此。
有子弟承袭者,止给本俸,不优给。军士战殁者,有妻全给月粮,三年后守节无依者,月给米六斗终身。
有次丁继役,止给营葬之费。继役者月给粮。其病故有妻者,初年全给月粮,次年总小旗月给米六斗,军士比旧给月粮减半……
秦浩明边看边皱眉,望着有点不安的李守业,沉吟片刻缓缓的说道:“远之想得比较周全,基本情况都有罗列。
能否文字通俗点,让稍有文化的普通将士们俱可阅读为佳。”
“诺,秦督。”
李守业弓着身,接过纪要,不停的应道。
“另外,有些条款比较闭塞难懂,不妨用举例说明的方式,务求让将士们知其所以然。
此外,注明天雄军将士五年后允许退役,由本督负责安排务工。”
大明军人将士采取的是终身制,即使四五十岁还在军中的大有人在,委实不合理。
但他目前可管不了这些,只能是在天雄军将士中执行,包括这些福利待遇等。
死则善葬,伤则医抚,老有所终,幼有所养,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