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大全集-第2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氖蔷驮谒徊肚安鸥崭毡蝗蚊秸率隆
虽然死在眼前,范履冰却忍不住想笑,因为周兴、来俊臣扣给他的罪名太有趣了,竟是与魏玄同一起讪谤朝政、阴谋叛乱。据罪状上所写,过程是这样的——
范履冰曾对魏玄同说:“唐室将哀,武后之党日盛,将行篡逆,天下危也!如之奈何?”魏玄同回答:“此待时而观之。且今之皇帝看似聪俊,其作为如何,当难知晓。”范履冰又说:“上昏臣乱。恐时不待。”魏玄同做了最后总结:“武后篡逆未明,如武后逆天行事,李氏将不容也。吾等当善处之!”范履冰作揖还礼:“仅如命。”
这是一个奇妙的罪状,妙就妙在有一句“且今之皇帝看似聪俊,其作为如何,当难知晓。”武曌尚未登上皇位,反对武氏从法理上讲没罪,所以必须把当今皇帝李旦也一并诋毁,才能算谋反言论。不过这样的对话是根本不可能的,范履冰一向被朝野视为武氏心腹,不可能跟魏玄同说这种话。即便真说了,谨慎精明的魏玄同也会认为这是武氏对自己的试探,怎么可能跟他推心置腹?
面对这份根本不合逻辑的罪状,范履冰非但没有遗憾,反倒生出几分欣慰之感——魏玄同何等人也?执掌吏部十余年,威望素著、外柔内刚,实乃李氏之良臣!我范某人算什么?武德年间中举,沉寂下僚大半辈子,年逾六旬才被武氏提拔起来,跟人家比我算什么?真心辅保武氏也好,被迫使然也罢,败坏李氏江山有我一份,我是大唐的罪人啊!没想到最后竟“有幸”与魏玄同成了同谋,跻身殉节之列。
范履冰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只要自己一死,昔日北门学士帮武氏酝酿的种种阴谋将永远不为人知。这个结局他不是现在知道的,其实早在北门学士创立之初,武曌叫他们越权处置奏疏、叫他们阴谋陷害李贤时他就有预感——下水容易上来难,参与这么严重的政治阴谋,兔死狗烹、杀人灭口是必然结果!
平心而论,他和元万顷、周思茂等辈不一样,毕竟他是李渊时代的进士,毕竟他在效力武氏之前当了大半辈子李唐的官。协助武氏篡夺李唐基业并非他所愿,只是木已成舟、骑虎难下罢了!他是个怯懦的人,若非贪生怕死,何以背叛本心辅助武氏?他十几年来为武曌所用不过是为了苟活,而时至此刻他已不再畏惧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他已避无可避,只剩下死路一条。
在那幽暗的牢房里,范履冰默默昂起头,望着那飘荡荡的白绫,垂下两行悔恨的老泪——既然早知有今日,何苦卑躬屈膝?当初抗拒也不过一死耳!如果有来世,如果有来世……
其实何止他范某,人面对恐怖、面对强权总是忍不住会有幻想,哪怕明知自己是待宰的羔羊,也幻想自己的顺从甚至迎合能唤起强权者的怜悯。殊不知这完全是一厢情愿,对那些手握屠刀的人不能寄希望于他们有良知!到头来抗争者因不争者而丧,不争者也终究逃不过被宰割的命运。
该死的人死了,不该死的也死了,随着这一系列无情杀戮,朝堂几乎空了,但武曌面对这空荡荡的朝廷丝毫也不着急,因为她知道,过不了多久这里又会乌纱叠嶂、衣冠楚楚,便如春草一般盎然复萌,从古至今当官的不过是群贱人,官场从来就不缺送死的……
三、斩草除根
魏玄同、范履冰等人死后,武曌不得不重新调整政事堂,任命乐思诲、邢文伟为相——乐思诲乃已故宰相乐彦玮之子,邢文伟是李弘当太子时的东宫官员,他俩的资历比魏玄同等人差得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老臣基本杀绝了,青黄不接是必然,就算不愁没人效力朝廷,也得慢慢培养提拔。
但是一大批老臣的死并不意味着武曌要放下屠刀,相反她下令在皇宫景丽门设立推事院,由周兴、索元礼等一干酷吏主持,今后凡有谋反之类的大案都直接送至推事院审理,不必通过刑部秋官。很显然武曌并未放松戒心,她知道心向李唐的人还是有的,告密之事要继续下去,直到天下人都诚心顺服她的统治为止。就在处理完大臣之后,她的目光又转回宗室,时至今日对李氏的屠杀已将近尾声,只剩最后一个目标——舒王李元名。
李元名乃高祖李渊第十九子,一般嫔妃所生,身份虽然算不上很尊贵,却是个奇特的人。如果说纪王李慎的淡泊自守尚有几分谨慎避祸的意味,那李元名的淡泊纯粹出于天性。他曾经担任石州刺史长达二十年,这在猜忌甚重的二圣统治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奇迹。原因是他名为刺史,却什么政务都不管,也不与任何亲人往来,一门心思想当道士,动不动就跑到吕梁山隐居,属下官员经常连他的面都见不着。州中政务倒也不是没人管,刚开始倚仗长史、司马,后来他儿子李亶长大,授封豫章王,由其代管政务。似是受父亲的影响,李亶为政也主张“清静无为”,素以宽厚爱民著称,故而他父子还挺受石州百姓爱戴,竟还有人为他立德政碑。
天皇驾崩后移治郑州,中原之地虽无吕梁山,李元名却开始闭门修道,李亶也谨慎自持,武曌一来抓不到把柄,二来又碍于他们颇受百姓拥护,也实在没必要对这家人下杀手,所以一直没动他们。可如今六大亲王已除掉五个,剩一个李元名早晚也得下手,若不然她登基之日该如何处置?难道让他在新朝继续当亲王?倘若降封同样受人诟病,倒不如来个痛快的,一了百了。要揪李元名的辫子实在太难,连周兴、来俊臣都暂时寻不到由头,不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要手握大权,想整死某人个总会有办法。就在武曌筹谋此事之际,有一个名叫侯思止的告密者给她送来了佳音。
相较来俊臣,这个侯思止身世更加低微,也更加传奇。他乃恒州(今山西大同)人,大字不识粗鄙无知,但为人还算憨厚,可惜家里穷得叮当响,靠贩卖胡饼为生。因天天在街上做买卖,不仅市井百姓认识他,连衙寺小吏也混得挺熟,众人常拿他取笑,称他“侯大”。按理说似他这等人,既没见识又没胆量,哪会折腾到神都皇宫来?
一切都是机缘巧合,有一次恒州刺史裴贞因公务责打了手下一个判司(州官僚属),那判司怀恨在心,想告裴贞一桩以泄私愤,可思来想去又觉不妥,裴贞一向没什么短处,就算能享受五品待遇到洛阳走一圈,万一这桩没断下来,自己的饭碗岂不砸了?正一筹莫展之际巧遇侯思止,灵机一动——侯大最是憨傻,何不鼓动他去告这一状?于是哄至酒肆殷勤相待,又把告密的好处以及神都的繁华胡吹一番。侯思止本是个没心眼的,平日卖饼时这帮衙门的人都欺他老实,随手便拿也不给钱,这会儿却待若高朋,不禁有些欢喜;听了判司的话两眼发直,又多灌了几杯酒,糊里糊涂就答应了,于是来日揣着判司写的状子,乘着五品驿马迷迷糊糊来了洛阳。
本来他是瞎闹,就为上京开开眼,哪知状子塞入铜匦,辗转落于索元礼之手,看罢不禁大喜——原来裴贞早年曾在石州担任长史,与李亶甚是交好,这不正是除掉舒王父子的良机吗?赶忙派人把侯思止找来,带入密室,说有大富贵相赠……
卖饼小民侯思止就这样竟有幸迈进武成殿,向圣母神皇亲自告发此案:“神皇圣明!那裴贞一向就不地道,动不动就责打属吏,听说纳了好几房侍妾,还、还……神皇圣明!俺听说,他还跟李亶勾勾连连的,完事李亶就跟他爹嘀嘀咕咕,他爹跟裴贞也……”
武曌高坐龙床,低头看着这个浑身土气的汉子,以袖掩口,几度忍不住要笑出声来——这人拙嘴笨腮,还一嘴乡音,话都说不利索,真不知谁替他写的状子!她早揣测到了,此案是以裴贞谋反攀扯李亶,再借李亶之罪连带处置李元名,可到这穷汉嘴里,弄得乱七八糟。
其实倒也不怨侯思止笨,恒州判司本是告裴贞横行不法,可到了索元礼手里改成告发谋反,又把李元名父子扯进来,连状子都改了。侯思止本来不识几个字,又弄不明白这里干系,全靠死记硬背,哪知到殿上一紧张忘了大半,只能拿自己的话说,故而语无伦次:“总之万岁啊,他们都不是好人……神皇快派兵把他们逮起来,若不然李亶跟他爹又跑山里去了,听说那老头会道术,要一做法就找不着了……神皇圣明……”他嘴里没准谱,一会儿“神皇”、一会儿“万岁”、一会儿“陛下”。
“好了好了!”武曌实在听不下去了,忍俊不禁道,“朕已明白,这状准了便是,明日即派丘神去抓人。”
侯思止擦擦额上冷汗,呵呵一笑,叩首道:“神皇圣明!”别的他没记住,就记得索元礼跟他讲,不知该说什么时就说“神皇圣明”。
这也是误打误撞,媚娘每天跟文质彬彬、出口成章的人打交道,今天来了个憨直的小老百姓,一个劲儿地叩头呼号,竟觉格外亲切,还真对他有几分好感,于是柔声和蔼道:“也真难为你了,替朕忧心国事,朕赏你游击将军之衔,另赐绢帛百段,你回去置些田宅,好好过日子吧。”
哪知侯思止脑袋摇得跟货郎鼓一般:“草民不要钱财和虚名头,俺、俺想当官。”
“当官?!”这把武曌难住了,上上下下打量他半晌——要仪态没仪态,要学识没学识,连话都说不明白,这哪是当官的材料?
侯思止却有备而来,开口便道:“俺要当监察御史,为国锄奸!”这也是索元礼教的,一来据说当官来钱更多,二来他卖饼没少受官吏欺负,要是当上监察御史,专给当官的挑错,就没人敢欺负他了。
武曌苦笑摇头:“御史哪是随便当的?你字都不认得,如何辩理断案?”这年头监察御史越来越不值钱,自从大兴告密之风,许多告密者跻身其位,类乎来俊臣那等还算好的,至少知书认字;有个吏员出身的来子珣也当御史,只读过半部《论语》,一知半解还瞎琢磨,有一次在朝会上给礼仪制度挑毛病,说“子曰‘束带立于朝’,以后百官上朝应该穿靴”。惹得殿上哄笑一片。(古时臣子进殿不穿鞋,以示对帝王的尊敬。《论语》“束带立于朝”意思是要注意整肃衣冠,来子珣误以为是系好靴带参加朝会。)这已经够不像话了,若再弄来个大字不识的小贩,朝廷颜面何存?
哪知侯思止不死心,翻着眼皮说出句她万万想不到的话:“獬豸也不识字,却能以角触恶。俺有忠心,咋就分不出善恶?”(獬豸:传说中的瑞兽,羊身黑毛,头上有独角,据说能辨善恶,见到恶人便用角攻击。)
武曌闻言一愣,一时间竟无言以对。但她并没有被侯思止的诡辩迷惑,望着这个自不量力的人,心下暗暗揣测——这么个粗鄙无知之人也知獬豸?莫不是有人教他这么说的?又联想此案的上报过程,是谁背后教授不禁了然。索元礼是嗣圣以来第一个酷吏,也开了告密授五品散官的先例,然而周兴后来居上,凭借宗室谋反案抢尽了风头,不但当上四品官,还网罗了来俊臣、王弘义等心腹爪牙,索元礼当然不忿,故而要抢在周兴之前构害舒王,并且要让这个听话没心眼的侯思止混上官,以后充当他的爪牙,以便与周兴争权斗势。
对于酷吏之间的矛盾武曌没兴趣多管,让这帮鹰犬互相争斗,也省得一方独大欺上压下,这也未尝不是好事。但侯思止这个人引起了她的深思——我招揽这些告密小人究竟何用?不就是为了铲除异己、防止奸谋吗?就算将来我坐上了皇位,这种人也不可或缺。既然他们干的就是不堪之事,我又何必求全责备?试想那些有道德、有操守、有真学问的人,他们能放下脸面干这等勾当吗?管他什么有才无才、识字不识字,只要听话好用就够了!
“好!”武曌一改方才不屑的态度,笑眯眯道,“诚如你所言,朕便相信你这颗忠心,授你监察御史之职。”
“神皇圣明!神皇圣明、圣明……”侯思止叩头不止,把他说得最流利的话重复了无数遍。
接下来的事便顺理成章了,载初元年七月豫章王李亶、恒州刺史裴贞被捉拿下狱,在索元礼、丘神等酷吏推鞫下,没几天就“甘心伏法”,斩首于洛阳。李元名作为罪人之父,再清心寡欲也躲不过劫难,被流放利州,并且很快他就像元万顷一样,行至半路莫名其妙地死了。索元礼有心与周兴一争高下,自不愿草草了解此案,又大肆诬陷,将南安王李颖、鄅国公李昭等十二名宗室勾连在内一并处死。至此李唐宗亲屠戮殆尽,所余者或流放蛮荒,或宗脉疏远,根本威胁不到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