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秦朝当皇子 >

第151部分

回到秦朝当皇子-第151部分

小说: 回到秦朝当皇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喜欢这对组合。雁门主要的四家豪族就不喜欢,那时候李牧之后,成年不久的李行刚刚能光明正大出现在明面,所以李家并不是四大豪门世家。

    那这四家是什么个成分呢?前任郡守桑家、前任郡尉顾家、前任郡丞郎家以及一个老派豪族庞家。三个前任的军政长官。这三大豪族约莫都是有百年积累的世家豪族,通过世代传承的军政势力,豪族势力自然稳固。最后一个庞家,是大梁庞涓之后的庞家分出来的旁支,也算得一个百年豪族。这四个,都是雁门郡赵国统治时期的豪族。

    当赵国存留的时候,他们在雁门可以说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别说被百姓告状敲“诉冤鼓”,就是被欺压了,还得面上陪着笑才行。

    可蒲公一来,庞大的国家机器下,他们任何反抗都显得孱弱无力。于是,只能偃旗息鼓。甚至其中两家衰弱后被渐渐崛起另外两家取代。当扶苏来雁门时,城内豪族依旧是四家。却已经变成了:首要的是李家,其次就是跟随李牧隐退的部将司马家,再就以前的郡守桑穆桑家,以及老派豪族庞家。这四家构成了雁门本土派最强力力量。就算如今,庞家依旧占据着郡署郡丞之职。同样,其余几家几乎可以说掌控了民间主要的经济命脉,军政机构中充斥四姓门徒。

    扶苏和嬴政选到赵国故地并非胡乱选的,赵国故地豪族力量之强大,实在难以想象。除非蒲公复生,不然极少有人能将赵地数郡收归于朝廷。

    所幸,扶苏要做的就是这极少人。

    雁门眼下最主要的力量派别可以说三派。第一是扶苏这头过江龙名正言顺要来占领雁门这地头。二来就是占着雁门郡大多数蛋糕的本地派,组成自然就是四大豪门。第三,便是和本地派亲近,以何辜为、庞录为首的不喜过江龙的本地官僚体系,这一派可以说是中立派,因为扶苏是他们的军政长官,但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和四大豪族世家亲近的,故此并没有显著的倾向。

    至于为何本地官僚体系能独成一派,这就要说说古代的基层官僚了。古代的基层,讲究皇权不下乡。甚至,严重的地方都是皇权不下县。倒不是说皇权不能影响到乡县。而是乡县基本就是被豪族、世家所控制。

    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中,能够任命到的基本只有县官以及游徼这种属于县衙编制的乡官。那些乡老、里正都是本地年长有威望的人出任的。说到底,这些人就是豪族世家的代表。

    在秦朝,扶苏的影响力眼下只能在善无城内贯彻。甚至,扶苏就算从何辜手中交接到了权力,极可能政令不出善无。此言,绝非虚言。

    同样,除去这些在乡里依托豪族世家的乡官。在县署郡署中的胥吏可以说也是一派百年相承的力量。乡官且不说,天高皇帝远就是父死子继。县衙郡署呢?就捕快而言几乎全是老子干完儿子干,儿子干完传孙子干。

    同样,拥有行政权力依托的郡丞、军侯、监察御史很大程度上可以脱离自身宗族的控制。甚至,他们可以依托政治资源建立自己的百年世家,让原本不属于豪门嫡房的偏支另立堂口。

    这样的情况下,也使得第三派成为中立派。并不具有多大的倾向性。不过,扶苏虽说身份上是他们的军政长官,可并不具有多大的影响力。指望郡署军营能帮到扶苏多少忙纯粹是扯淡,只要这群人不给扶苏背后捅一刀就万事大吉了。

    对于扶苏和四大豪门为首的本地派,可以说,两者几乎没有调解妥协的可能。本来就这么大的一池子水,装一头老虎都够呛了,再装一头过江龙,结果只有龙虎相争出去一个才行。

    扶苏来到雁门,就是想从这个三郡之中心取得突破,使得三郡可以成为自己牢固的根基。可眼下,却碰到了赵国遗留下来的强大本地力量。

    扶苏的选择不是退避,而是迎战。

    首战,便是柳大之案。

    妻女被劫,而且还是本该维护地方的郡兵。逼不得已的柳大只有瞄准空子瞅准扶苏交接权力中空出的时间去敲响空闲三年的“诉冤鼓”。按照立在中庭正中所立的铁柱言:“诉冤鼓一起,郡守必须接下诉状。”

    这是扶苏突破本地豪族层层阻隔的口子,可以说是千载难得的机会

    且不说扶苏本身就是个正义感颇强的四有青年。看到这种掳掠妻女罪大恶极的事情,如何不让扶苏愤慨?更何况,还是本该守卫乡里的郡兵。都说乡里乡亲还有几分顾及,可这李念竟然连本乡之人都下手,实在是个无恩无义之人。

    扶苏心中冷笑,大步踏入,已然坐到了桌案下左上首。旁边原本观看的郡丞庞录一见,连忙起身恭敬坐到一边。

    坐在案首的监察御史何辜初始看到扶苏插手的时候还是颇为兴奋的,可看到扶苏凝然岳峙坐在那里的时候,心中咯噔一声:糟了。

    若是鼓声晚点响起,扶苏接权之后再响,何辜只怕能高兴地跳起来。因为,到那时,是扶苏主持审判而他监察在下了。可你看现在,是扶苏大刺刺地坐在下面看何辜办案。

    何辜若是做得好,大家顺顺利利把事情办了。何辜自己得罪李家他自己算账去,可若是何辜做的不好嘿嘿,扶苏就可以光明正大在此刻接权,并且借助这件事的浪潮顺利地接过郡署的权力。

    到了此刻,何辜若是再想不到其中的因果就白活了这么多年了。只要他何辜不能将案子判决好,扶苏就能顺理成章地接过郡署的权力。借助柳大案的浪潮,郡署之中若是有不敢听招呼的,只怕根基再如何深厚也得挪窝了。

    何辜冷冷盯着一边殷勤不已的庞录,心乱如麻。庞录他虽说是庞家之人,可庞录父母以前可是和庞家本支嫡系颇多恩怨纠缠。当年隐患下来,只怕庞录早就想着机会脱离雁门庞家,再立一堂口吧。这庞录倒是好算计,扶苏得势他正好另立堂口。扶苏若是失势,谅眼下庞家也不敢逼迫过甚。

    感觉到屁股下徒然炙热的感觉,何辜心中重重叹息一声,提起精神,主持柳大案。

    此刻,左右两个雄壮的差役已经将柳大带了进来。一声历喝,何辜道:“来人,先下二十杀威棒”

    扶苏眉头一挑,朗声道:“我大秦律,未有不闻案件就杖责二十的律例吧。”

    何辜讪讪一笑,道:“这是前任郡守之例。以防刁民扰官所为”

    扶苏冷笑道:“何使君可以有代行军政监察之权。身为监察御史,此等恶律难道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何辜心中徒然闪过关于扶苏的那封诏,里面可是清清楚楚写着扶苏来北域,就是为了纠正律法在山东诸郡不合时宜之处的。嘴角一抽,分明是笑,却比哭还难看。

    何辜换回颜色,道:“既然如此,这二十杀威棒先记下。若是证明堂下是故意生事,扰乱上官清明。定严惩不饶”

    惊堂木再一排,审案正式开始。

    不过堂下安静聚集下来的百姓们已经不平静了,眼光纷纷盯着堂下案首的那个翩翩公子

    “难道……这是大公子扶苏?”一行商模样,身材颇为矮小的商贾顿时激动起来。

    八卦之火熊熊燃烧,一众人听得这行商将扶苏北镇匈奴西定叛逆的事情一一道来,顿时,堂下数百黔首和案下诸多差役看向扶苏的目光就纷纷变了颜色。

    这个赶走前任使君的人竟然是这么个英雄人物,实在令人敬仰啊。

    一时间,扶苏的地位在这传闻之下无限拔高。而坐在案首的何辜却是苦笑连连,如坐针毡。

    :

第十四章:民怨滔滔还青天() 
“啪”惊堂木再次响起,堂下聚集在中庭的数百人渐渐冷静了下来。 纵然边郡之民再如何凶悍,民怕官的思想也让他们不敢妄动。

    “堂下何人?姓甚名谁,有何冤屈要告之与本官?”何辜振作一下精神,在这群小民身上似乎找到了些胆气。

    原本直挺挺的柳大此刻大拜再地,嚎啕大哭道:“还请使君速速救我娘子女儿啊,若是去晚了,只怕,只怕……”

    何辜面上一阵尴尬,不过须臾即去。喝道:“堂下何人,将姓名报出。还有,你妻女此事又是如何?”

    柳大显然是精神头不大好,来来回回就是几句:“请使君速去救援。”别的,竟然都没了。

    扶苏面上一阵疑窦,身边亲卫羊牟立刻走到柳大身边。堂下之人顿时疑惑地看着羊牟,只见羊牟将是指触探柳大鼻息,一阵皱眉。正当众人疑惑愈深的时候,羊牟却突然将柳大背上的衣服尽数脱去。

    堂下围观的百姓顿时哗然,纷纷就要去大骂“变态”之类的话。不过话还没说完一半就突然如同被掐住喉咙的鸭子一般,呃呃呃的声音再也说不出话来。

    柳大身后竟然是一条条暗红狰狞的鞭痕皮肉翻转,极其可怖。

    羊牟躬身对扶苏道:“此人已经受了重伤,伤势太重,刚才‘诉冤鼓’那阵子气势过了之后,就没了精神气。眼下怕是意识不清了。”说完,再对案上的何辜遥遥一拜,便再立在扶苏身边。

    何辜暗中暗骂狠下毒手之人,这下,何辜就是想大事化小也根本不能了。

    左右棍棒一阵击地,何辜道:“肃静肃静”

    棍棒的阵阵轰隆声总算将几乎要沸腾的场面给安静了下来。

    何辜用手指着东博,道:“你熟悉这些城坊事物,你去问问,可有这柳大左右邻里,相交好友之人。”眼下的情况显然不能拖到明天再办了,不得以,何辜只有找找那些邻里之间知晓的。

    至于柳大一直虚弱喊着的“速去救援”何辜就没上心了。毕竟,柳大眼下已经神志不清,谁会去信?

    东博嗓门不小,在堂中喊一阵:“可有柳大邻里、好友。知晓此事?”

    喊了好几次,人群一阵骚动,众人的目光纷纷转动。这围观人群之中竟然真的有柳大邻里、好友的。

    三人被带到大堂,当下参拜。又由东博检验了三人的身份确认是柳大邻里,这才退下。

    何辜板着脸,顿时让堂下之人神色紧张起来:“你们几人,可知晓柳大妻女之事?”

    首先开口的是连缶,这连缶本是个耍缶的,口才也较一般人伶俐些:“回禀使君。小人知晓。”

    何辜脸色稍稍一松,道:“你且将柳大之事一一道来。不可有半点轻忽”

    连缶连连称是,便将事情从头到尾说了起来。

    原来,柳大一家也就是个做小买卖的。平日间和邻里也颇为和气,大家也就知道柳大有一房娇妻十分可人俏丽,只是结婚了数年却总是大不起来。只好收养了一个孤女熏儿,此事一直是纠缠在小夫妻俩心中的心结。昨日间柳大的发妻想要去神庙烧香,求得肚中争气一些。柳大一听,便跟着去了。没成想,在城郊神庙竟然碰见了郡兵的长官去游玩。那长官见了柳大发妻我见犹怜,和柳大牵着熏儿甚是俏丽可人,顿时心中生了淫~念,竟然吩咐亲兵在归城小路之中先是一棒敲昏柳大,再左右呼喝将柳大的发妻和女儿熏儿给掳走了

    这如何不让柳大心中郁愤?悠悠醒来的柳大一个人跑到军营之中,想要讨回公道,却发现原先治军严谨的前任郡尉早就离职。结果,连李念的影子都没都没见到就被李念的亲兵发现,一顿马鞭狠狠抽打,背上全是皮肉翻滚后便被丢了出来。

    万念俱灰的柳大不知在哪儿得知扶苏和何辜今日交接权力,到时,连小吏都要去观礼。柳大一听,换了一身最干净的衣服,拿出最后的气力瞅准时间,敲响了时隔三年不鸣的“诉冤鼓”。

    这才有的一幕万民围观郡署的场面。

    这连缶性子伶俐,将事情上下说的清清楚楚。同时又声情并茂,将期间柳大的冤屈、郡兵长官的跋扈嚣张、柳大妻女的孤苦无助都道出一众人听。

    真是让人闻者落泪,听者伤心。一时间,场上众人纷纷群情汹涌,一起要求何辜这个朝廷使君为民做主,诛杀奸人了。

    “请使君务必要为柳大一家做主啊”当先一个激动得让声音几乎变色的士子首先大喝。

    有了开头鸟,其后众人心中对官府的惧怕也暂时被抛却,一起喝道:“请使君定要将这等奸人绳之于法啊”

    “若是不将这等奸人锁拿,只怕我等小民心中难安啊”

    “正是正是。使君,若是这等为祸乡里的郡兵继续猖狂。只怕,下一个就不是柳大,而是何大,张大,李大,数不尽的百姓将要受害啊”

    …………

    …………

    群起汹涌的声潮几乎将整个郡署都给掀翻,数十个分列两行的差役连忙带着手中直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