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第8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心里面,周延儒是感激苏天成的,苏天成实际是承受的京城带来的压力,若是没有天津方向的救济,恐怕京城周遭已经开始出现重大问题了。
至于说朝廷里面的情况,周延儒也死心了,知道没有多大的希望了,辽东方面敢于抗旨,敢于不派出二十万的边军,要说这里面没有苏天成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苏天成的手已经伸到辽东了,人家以前是蓟辽督师,对于辽东的情况是非常熟悉的,而且在辽东的影响是很大的,能够影响到辽东边军,乃至于左右辽东的局面,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周延儒唯一觉得安心的事情,就是周康见到了苏天成,苏天成非常明确的表态了,记得他周延儒,至于后面的话语,就不需要说那么多了,至少大明朝廷就算是覆灭了,他周延儒不会跟着吃亏,恐怕在大晋朝廷里面,还是有官做的,至于说能够做什么官,目前还想不到那么多。
大明朝廷已经没有希望了,至少周延儒是这样看的,他绝对想不到,几百年来的沉淀,造就出来的巨大影响,如此的不堪一击,苏天成造反才几年的时间,也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一切都灰飞烟灭了。
黑死病的蔓延,不仅仅从实力方面击垮了大明朝廷,更是从心理上面摧毁了大明朝廷,人心的向背早就显现出来了,就连京城里面的一些大儒,以前是痛骂苏天成的,痛骂大晋朝廷的,可现在也不说话了,压根不评论大晋朝廷,说起大晋的皇上苏天成的时候,一些人表面上沉默不语,背地里是赞叹的,认为苏天成是真正百年难遇的君王。(未完待续。。)
。。。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迟来的部署(1)()
(感谢pattonhz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正月过去了,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努力,隔离区的情况完全好转了,众人惊恐的情绪也得到了缓解,苏天成也终于能够松一口气了。
得力的防御措施,顽强的抵抗了黑死病的蔓延,隔离区内外,从刚开始每天死亡两百人以上,到后来的几十人,到如今,五天时间没有死一个人了。
但这场与黑死病的输死抵抗,消耗了大量的银子,这个数字,朱审烜和苏天浩是非常清楚的,一向富足的大晋朝廷,也开始变得捉襟见肘了,苏天成也是知道的,很好的抗击了黑死病的蔓延,下一步就要尽快的拿下大明京城了,只有统一了中原,很多的事情才可以慢慢开始着手处理,特别是朝廷财政支出的问题。
高薪养廉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财政收支的机制,否则这样的情况就无法持续下去,大宋朝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官吏的待遇很高,但朝廷的府库里面几乎没有什么银子,无法强军,以至于大宋一朝都显得羸弱不堪,遭遇了多次的入侵。
隔离区的人员,已经开始强制疏散了,每日里好吃好喝供着,一些人甚至不愿意离开了,这样的情况是不能够持续下去的,否则朝廷也无法继续承担下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几十万人的消耗,要不是因为黑死病的厉害,朝廷根本不可能这样做的。
较为特殊的情况是,大明京城有不少的官吏,也进入到隔离区了。这些官吏,范景文基本上都是认识的,就算是不熟悉,也见过面,因为一直坚守在隔离区,范景文几乎见过了所有的官吏。也给苏天成禀报了这方面的情况,这些官吏携带家眷逃离大明京城,一方面带来了大明京城里面的相关情况,一方面也流露出来归顺大晋朝廷的意思。
杨嗣昌和张溥也赶到了天津,包括户部尚书苏天浩也赶过来了,大晋朝廷的丞相全部都聚集在天津了,如此情况之下,所有的大事情都可以做出来决断了,有关从大明京城投奔过来的官吏的安置问题。苏天成很尊重范景文、杨嗣昌等人的意见,他们是从大明朝廷过来的,感同身受。
按照众人商议的意见,全部接收了这些投奔过来的官吏,在安置方面,基本都是准备留在京城的,其实朱审烜、杨嗣昌和范景文等人的想法,大晋王朝的京城。还是要设置在北平的,至少从政权的稳固、老百姓的认识方面来说。北平比较南京来说,影响力是大很多的,不过问题也是存在的,因为对官吏选拔的严格,朝廷里面的官吏很少,倒是地方上的官吏。配备的过程之中,倾注了全力,因为地方上的官吏,直接牵涉到朝政的稳定,而且新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需要地方上大力推进,这样才能够保证朝廷的开支用度。
众人对于皇上的远见,早就佩服的五体投地,当初皇上不注重京官的配置,却一心要求配备好地方上的官吏,特别是巡抚和知府,更是严格把握,还要经过诸多的培训,如今大晋朝廷控制的地方,民心稳定,赋税能够源源不断的上缴朝廷,这令众人意识到了,皇上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不过京官的配置,一样是不能够疏忽的。
这些归顺大晋朝廷的官吏,在经过了隔离区的观察之后,悉数被送到位于南京的培训学院里面去,进行系统的培训,主要负责培训的徐尔一,早就对大晋朝廷制定的规章制度烂熟于心,重点对这些归顺大晋朝廷的官吏进行培训,不管这些官吏是不是从思想上能够转变认识,至少要按照朝廷的规矩来办事情。
京官的作用,苏天成是清楚的,没有一定的宏观认识,那是不能够胜任的,何况苏天成创立的大晋王朝,同样是一个高度集权的朝廷,中央必须要掌控地方,不能够让地方上胡作非为,纵观全国各地,大部分的人才还是集中在大明京城里面的,经过了科举考试的选拔,经过了朝政的磨砺,不管怎么说,大明京城的这些官吏,都属于社会精英,大晋朝廷必须要吸纳这些人才,对他们进行适度的教育和改造,要求他们的思想完全转过来,也是不大可能的,只能够在具体办理朝政的过程之中,慢慢去体验,去约束自身,朝廷也只有用严格的制度来管理这些官吏。
辽东稳定,大明京城基本稳定,黑死病基本被遏制住了,到了这个时候,必须要继续实施之前的部署了。
朱审烜首先提出来了这个问题。
天津官驿,这里成为了苏天成临时的行宫。
苏天成没有那么多的要求,更不需要什么排场,官驿除开守卫的军士多一些,其余没有任何的变化,盛行南方的吃喝之风,也被很有效的遏制住了,这主要是因为苏天成和江宁营带头,制止任何形式的铺张浪费,就连苏天成登基的仪式,都是趋向于简单的,上行下效,官吏开始变得节俭,老百姓一样知道节约,这从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国力,要知道大晋朝廷的官吏,俸禄是不少的,用来大吃大喝,基本能够承受。
大晋朝廷的所有丞相,都集中在这里了,参与讨论的还有户部尚书苏天浩、兵部尚书兼任都督府都督卢象升,工部左侍郎李觉斯。
朱审烜在明确了需要进攻京城,一举摧毁大明朝廷的建议之后,接下来发言的是苏天浩,苏天浩只要是禀报户部存银的事宜,也说到了户部目前的困境。
新的赋税制度贯彻落实下去之后,户部的事情太多了,人手就显得严重不足了,土地全部都收归朝廷所有,按照要求征收赋税,这对于增加朝廷收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商贸赋税已经成为了大晋朝廷赋税收入的支柱,但整个的南方,除开山东全省,应天府,浙江和福建部分地方,其次就是属于新成立的江苏省的扬州府、苏州府的商贸赋税高一些,其余地方还是难以征收到大量的商贸赋税,毕竟商贸在这些地方,还是发展滞后的,但需要开销的银两是不少的。
苏天浩还直接对皇上的开销提出来了异议,按照历史遵循的规矩,皇宫是应该有着单独的收入的,至少在赋税里面,应该划出来一块专门供皇宫的开销,可惜皇上不同意这样做,皇上也和百官一样拿着俸禄,更加稀奇的是,皇后娘娘和诸多的贵妃娘娘同样拿着俸禄,这些俸禄悉数都是从户部开销的,就更不要说皇宫里面的太监和宫女了,这样的制度有些大不敬,虽说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的俸禄标准,有章可循,可没有谁真正这样执行过,在苏天浩看来,天下都是皇上的,开销银两的事宜,岂能被束缚住手脚。
故而苏天浩在皇宫方面的开销,还是专门开了口子,朝廷开销需要重点满足的两个地方,一个是江宁营的开销,另外一个就是皇宫的开销。
苏天浩这样做,也是得到了朱审烜的支持的,毕竟他们和皇上都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若是皇宫里面的开销都出现问题了,大晋王朝的脸面岂不是没有了。
苏天成说完之后,杨嗣昌说到了诸多的政策贯彻落实的情况。
落实的最好的是赋税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将商贸赋税作为单独的一块提出来,这个政策贯彻的非常好,也是因为有了山东的先例,其余地方按照这个制度来实施,全国上下一个尺度,基本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落实的有些艰难的是土地制度,所有土地收归朝廷所有,这个制度的推行遭遇了很多的阻力,甚至出现了流血事件,但最终还是基本落实了。
杨嗣昌亲自抓这件事情,刚开始也是不理解的,可到了后来,他终于明白了,采用这种办法,能够最大程度的遏制土地兼并的事宜,老百姓都有土地可以耕种了,朝廷的赋税也就能够得到保证。至于说发展商贸的作用,通过山东、浙江、福建、江苏、应天府等地的实际情况,他也发觉了,因为大型作坊的兴起,以前滞留在村镇的农民,不少人都进入到作坊里面去做事情了,都有了基本的收入,能够保证生活了,这也令村镇的压力大为减少了,老百姓想到的事情,都是好好耕作土地,好好的到作坊里面去做事情,好好的过日子。
通过这样的办法,最大程度的稳定了农民,也稳定了商贾。
有些问题的是士大夫与士绅阶层,这些人意见很大,认为以前的制度遭遇了破坏,朝廷将耕地收回来,明显就是与民争利,商贸交易充满了尔虞我诈,如此下去社会风气将要遭遇到毁坏,加之他们的利益也明显遭受到了损坏,所以还是一个不大稳定的阶层。
但士大夫之中,聪明人也是有的,看见商贸的兴起,他们索性开始加入到商贸之中,与一些商贾联合,兴建大规模的作坊,通过做生意赚取银子。
杨嗣昌说到这些的时候,最大的担心,就是朝廷是不是能够很好的管控商贸交易,毕竟很多的大型作坊兴起了,一些作坊吸纳的做工之人,超过千人了,若是不能够很好的掌握,是不是会成为矛盾源等等。(未完待续。。)
。。。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迟来的部署(2)()
杨嗣昌的认识,令苏天成很是感慨,想不到杨嗣昌能够未卜先知,能够预料到资本的危险,他何曾不知道资本的力量,一旦资本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些商贾就会通过资本的力量,开始影响到朝政了,诸多的政策要对他们的发展有利等等,故而在资本运营的初期,就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引导和限制资本的运作,除开从赋税方面想办法,此外就是通过金融秩序的作用来限制,这里面就牵涉到银行与统一发放纸币的问题了。
这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只有通过国家的强制力,统一发行纸币,通过户部和银行,来保证纸币的效力,大晋朝廷才有可能真正的掌控全国的经济命脉,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专门的金融机构就要成立起来了。
当然,经济的反弹力,苏天成也是清楚的,不是说朝廷掌控了经济命脉,就可以随意的发行钞票,就可以随意的盘剥百姓,那样等于用最快的速度自取灭亡,当然,发行钞票还可以最大限度的篡夺外面的财富,一旦大晋朝廷开设了银行,朝廷发行了纸币,这种纸币就是全世界都通行的纸币,大晋银行也将吸纳全世界的财富,为朝廷所用。
苏天成不是经济学家,这些东西,他只是大致的清楚,当然他不需要特别的熟悉,一旦这些事情开始运作起来,会有人专门去钻研,成为经济方面的专家。
范景文主要说到了隔离区的情况,他认为隔离区的开销可以开始大规模的削减了,黑死病得到了遏制,老百姓也都清楚了黑星病的厉害,知道如何的预防了。有些东西,譬如说清洁卫生的事宜,那是需要慢慢改变的,言下之意,目前的条件还不允许。
张溥主要说到了有关各项规章制度的审核等等,包括一些细节方面的完善。特别是在官吏的管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