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第8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具体问题还是存在的,那就是在具体作战的过程之中,到底谁成为先锋部队,谁承担与江宁营的正面厮杀,谁承担预备队的作用,这可不是小问题,谁都知道与江宁营正面的厮杀,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
谈判的时候,这个问题被直接提出来了,可惜没有最佳的方案,也就是说,不管如何的协商,不管目的如何的一致,在保存实力方面,双方都是有想法的,而且双方也是互相防备的,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信任。
陈新甲接受了任务之后,一方面踌躇满志,一方面也是格外的头疼。
他有可能成为改变朝廷困境的功臣,从此扬名立万,甚至成为内阁首辅,但也有可能因为指挥方面的问题,导致联合作战无法做种落实,最终还是各自为战,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令朝廷毁于一旦。但如此的历史机遇,不是一般人所能够遇到的,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这次的大帅,按照道理应该是内阁首辅周延儒的,但皇上却制定他成为了大帅,这是不是也意味着,皇上已经开始信任他了,不是怎么信任周延儒了。
如何的指挥作战,这是最大的问题,也就是让双方都能够最好的协同作战,共同来打败江宁营,甚至是能够直接斩杀苏天成,这是需要仔细考虑和部署的,只要能够共同打败江宁营,也就是为朝廷争取到了主动,失败的苏天成,至少短时间之内,是无力进攻北方的,朝廷就可以趁着这个时候,组织大军进攻南方,彻底扭转被动的局面,至于说与后金鞑子如何处理好关系,那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陈新甲曾经是辽东巡抚,在辽东的时候,他也听说过苏天成的某些论断,譬如说攘外必先安的观点等等,这方面陈新甲是赞同的,以前朝廷面临流寇和后金鞑子双重侵扰的时候,陈新甲就认为必须要用雷霆手段剿灭流寇,进而才能够全力对付后金鞑子。
来不及思考,陈新甲立即要求王道直赶赴京城。
一直都认为朝廷会有所动作的王道直,兴冲冲地赶赴京城,明军即将与后金鞑子联合作战的事宜,他还不知道,但苏天成御驾亲征了,朝廷肯定是高度重视的,也是会想到应对办法的,如今接到了兵部的敕令,王道直以为,朝廷是有办法了。
当陈新甲说出来了朝廷的决定之后,王道直有些眩晕,以为自己是听错了,自己率领的大军,居然要和后金鞑子联合作战,而且是与多尔衮合作,这太不可思议了。多尔衮曾经多次率军进入关内,烧杀劫掠什么事情都做过的,这一次朝廷居然引狼入室,让后金鞑子直接入关,进入到北直隶了,万一出现什么变故,岂不是造成更大的麻烦。
陈新甲从王道直的神情之中,就看出来了端倪,他一面说这是皇上做出来的决定,一面做了详细的解释,还和王道直两人商议,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限制后金鞑子,预防后金鞑子真的在北直隶劫掠了。
王道直也不客气,说要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根本就做不到,不要说后金鞑子,就是明军,有些时候也会劫掠百姓的,但后金鞑子过于的残忍,动辄就是烧掉整个的村子,甚至是城池,除开劫掠走的人,不留下一个活口,这样的行径,不能够容忍。
陈新甲只好给王道直解释。
按说陈新甲是大帅了,完全可以要求王道直如何做的,可陈新甲明白,他必须要依靠王道直,曾经在辽东的征伐,让他明白了将帅合的重要,若是他与王道直之间出现了争吵,甚至是直接的分歧,那这场战就无法打下去了。
京城面对的局面,朝廷面临的压力,王道直还是清楚的,加之有了内阁次辅陈新甲的详细解释,王道直慢慢也就明白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因为朝廷想不到其他的办法来了,至于说限制后金鞑子的种种作为,只能够是在今后来想办法。
多尔衮带领正白旗和镶白旗,早就做好了准备。
正式接到皇太极的圣旨之后,多尔衮马上率领大军出发了,出发之前,多尔衮专门到皇宫去了,见到了皇太极,至于说两人商议了一些什么,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多尔衮的动作非常的迅速,这一次他是拼尽全力了,正白旗和镶白旗一共有接近五万大军了,全部跟随出动,弟弟多铎过世之后,多尔衮接管了镶白旗,从镶白旗的驻地招募了大量的军士,平日里辅之以刻苦的训练,在大清国,从军队作战能力方面来说,正白旗和镶白旗可谓是最为骁勇的。
这一次从辽东入关,多尔衮有着很多的感慨,看见一路上的风景,有些是熟悉的,有些是不熟悉的,他曾经多次在辽东作战,哪怕是山海关和锦州等地,他也不陌生。
大军行军有着严格的路线限制,这方面多尔衮接受了,按照大明朝廷绘制的行军图,在进入关内之后,迅速朝着保定府和河间府所在的地方行进,同时,多尔衮还严格要求下面的军士,不能够有烧杀劫掠等行。
要说大局观的方面,多尔衮比皇太极差不了多少,他很清楚,目前是双方联合作战的时候,可不是劫掠金银财宝和人口的时候,至于说战斗结束之后,应该要怎么做,多尔衮内心有数,皇太极也专门吩咐过。所以为了大局,多尔衮严格要求麾下的军士,绝不能够乱来,特别是在刚刚入关的时候,要表现出来联合的诚意。
正白旗和镶白旗大军的行军速度很快,通过这些年的建设,多尔衮麾下的军士,以骑兵为主了,这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视的军队。
当然,有关如何作战的事宜,多尔衮也有着自身的思考,皇太极的要求他知道,但不能够得到丝毫的利益,他也无法给首先军官和军士一个交代的。(未完待续。。)
。。。
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不谋而合()
陈新甲首先想到的是作战地点的选择,这一次的战斗,不同于以往了,依托城池来固守,恐怕是不行的,若是不能够构筑坚固的防线,与江宁营进行正面的厮杀,阻止江宁营的前进,任由江宁营围攻进攻,恐怕他这个大帅,保不住项上人头,曾经在辽东战斗之中,经历了失败,而且是败在了后金鞑子的手里,也等于是败在了皇太极的手里,这一次却要带领联军作战,陈新甲非常清楚,他必须要做出来详细合理的部署,那样才有可能服众的。
在与王道直商议了一个多时辰之后,陈新甲初步做出来了决定,决战的地点选择在河间府与保定府,地点大致确定为沧州、天津河间府城与保定府城四个地方,之后王道直提出来了不同意见,认为如此确定决战的地点,过于的宽泛,不利于大军准备,若是等着江宁营前来攻击,依旧江宁营的路线来行动,未免显得仓促,他曾经做过分析,认为江宁营最大的可能性是拿下天津,接着进攻京城的,从这一点分析来看,决战的地点可以选择在沧州和天津,其余地方完全可以排除了。
陈新甲有些疑惑,认为如此的判断过于的武断了,缺乏情报的支持,谁也不知道江宁营会沿着哪一条道路前进,会从什么地方展开进攻,王道直进一步作出解释,苏天成现身德州,说明江宁营是以陆路进攻为主的,可能存在一部分军士从海路发动进攻,但规模不会很大,也不是主力部队。
从德州出发,首先就排除了进攻真定府的可能,那样江宁营就要集中在武城了。德州进入北直隶之后,直接会抵达景州,从景州可以沿着阜城、献城方向进攻,拿下河间府城,进入保定,拿下保定府城。借机占据河间府与保定府,这是一条进攻路线,第二条路线就是经过东光、南皮,直插沧州,占据沧州之后,经过兴桥、青县、静海,进攻天津,最终拿下天津,控制天津之后。就可以计划直接进攻京城了。
两条进攻路线,乍看上去,的确是不能够确定江宁营究竟是什么选择,但只要稍微留心,结合苏天成以前作战指挥的特点来看,就能够分析出来,苏天成一定会选择拿下天津,直接进攻京城。这样一来,用最快的速度摧垮了朝廷。苏天成就能够统一中原了,至于说朝廷被摧毁之后,江宁营收复其他的地方,难度会小很多的。
一番分析之后,陈新甲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放弃了在河间府城与保定府城设防的想法。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到沧州和天津了。
这一次,不用王道直建议,陈新甲就直接决定了,在沧州与江宁营展开决战,万一在沧州失利了。还可以退守天津,若是直接选定天津,天津一旦失守,京城就危险了。
王道直完全赞同这样的安排。
一场规模庞大的决战,终于露出了雏形了。
再一次与王道直认真商议之后,陈新甲迅速将战役部署禀报皇上,得到了皇上的首肯。
陈新甲的这个安排本来是很不错的,也抓住了要害,所谓毕其功于一役,谁胜利谁失败还是说不准的事情,可陈新甲最大的失误,也就是将这个作战部署禀报给了皇上,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然做出来了决定,只要临阵的主要指挥官知晓就可以了,过早的将作战部署禀报给皇上,一是不敢保证不泄露出去,二是不敢保证有人指手画脚,影响具体部署。
可惜陈新甲的想法过于保守,这也是因为朝廷有着这样的惯例,陈新甲不敢保证百分之百的胜利,故而将作战部署禀报给皇上,这样就等于推卸了一部分的责任,万一将来战败了,责任也不是由他一个人来承担的。
皇上和陈新甲绝对不会想到,内阁首辅周延儒与苏天成之间,竟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朝廷诸多机密的事宜,苏天成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虽然并非是完全精确的情报,可只要做出来简单的分析,就能够得到真相。
皇上首肯了作战部署之后,陈新甲迅速制定出来具体的作战计划,同时将这个计划,以绝密情报的方式,通报给了已经秘密进入关内的多尔衮。
多尔衮本来是有些不服气的,认为这次的战斗,应该由他来指挥,大明的那个内阁次辅陈新甲,曾经是手下败将,有什么资格来做大帅,不过皇太极早就打过招呼了,多尔衮只能够是服从大局。
收到了具体作战部署计划之后,多尔衮是带着轻蔑的态度阅读的,但渐渐的,多尔衮脸上的神情开始变得专注了,他手持作战计划,对着地图开始仔细看起来,到了最后,他不得不服气,看样子大明朝廷真的是有人才的,能够做出来如此精准的分析和判断,而且选定的决战地点,也是最为合适的。
至于说军队如何的部署,哪支军队承担先锋的任务,虽然作战部署计划上面没有说,但从文字间透露出来的意思,看样子承担主要进攻任务的,还是明军,并非那些,满人权贵理解的,满八旗会在前面厮杀,明军在后面渔翁得利。
多尔衮有着不一般的军事才能,既然领军作战,就要想到如何的取得战斗的胜利,而不要在还没有开始厮杀的时候,就想到如何的保存实力,那样最终的结局,不仅不能够保存实力,还会导致战役的失败。
所以,多尔衮开始正视这次的战斗了,明军的战斗力他是清楚的,虽说大同边军可能比卫所军队强一些,但和满八旗比较起来,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先头部队都应该是满八旗。再说了,要是让明军作为先头部队,一旦明军出现了溃败,满八旗就是想着扭转战局,也是困难重重,兵败如山倒,这样的道理,长期征伐的军官都明白。
经过慎重的考虑,多尔衮建议,由正白旗的近三万将士作为先锋部队,首先与江宁营展开厮杀,明军和镶白旗的将士,按照作战部署,逐一与江宁营展开厮杀,不能够短时间取胜的情况之下,就采用车轮战的方式,逐步削弱江宁营的实力。
多尔衮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最终决战的地点,可能是在天津,而不是沧州。但沧州的战斗至关重要,基本可以决定天津决战的最终战局。
收到了多尔衮的来信之后,陈新甲很是高兴,他清楚,多尔衮认可了在沧州作战的部署,而且从大局出发,主动承担了先锋的任务,这就令这一次的战役,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局。
陈新甲及时将这个消息禀报了皇上,同时从京城出发,赶赴沧州。
至于说多尔衮率领的大军,经过了山海关之后,沿着昌黎、滦州方向,快速朝着天津和沧州方向前进,按照时间上的要求,十一月下旬,满八旗和明军要在沧州会和,随即按照作战部署展开布置。
无独有偶,苏天成所建议的作战部署,也是选择了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