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也用不了多少时间,等朝中局势稍稳后,我就亲自招募一些人才,帮着处理一些营中事务,便不会如此时般辛苦了!”王彦点点头道:“嫣嫣想看就看吧!”
当下许嫣嫣便拿起一本账目翻看起来,待王彦将手中鱼汤再次喝完,许嫣嫣也将目光从帐上移开,对王彦道:“王大哥,如果这些事务多如这本账目一般,或许嫣嫣能帮上一些小忙!”
许嫣嫣出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自小受到一些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王彦却不知她还精通账目,当下心中一阵惊奇,连忙放下手中汤碗,接过许嫣嫣手中账本,翻看几下后惊讶道:“嫣嫣还懂这些?”
“家父调任吏部郎中之前,曾任职户部,常于家中处理一些事务,嫣嫣伴父左右,受到过一些教诲,因而对账目之事多有涉猎。”许嫣嫣回忆道:“为了替家父分忧,嫣嫣还自学了《九章算术》,就连徐阁老与西儒利玛窦所译的《几何原本》,也曾找来看了许久。”
王彦闻许嫣嫣之语,又回想起北直隶,那个破败的小村庄外,那具随风晃荡的尸体,心中不禁一阵戚戚,但他见许嫣嫣能平静的说出这些往事,提起其父许直,又放下心来,看来时隔将近两年,许嫣嫣终于从那场悲剧中走了出来。
王彦不想太多提及许直,随站起身来,让许嫣嫣座在他的帅案前,拿出一本账目放好,说道:“嫣嫣,你且看看,这些东西要花费多少银钱,我计算的可有错误?”
当下许嫣嫣便一边翻看,一边计算起来,王彦站在一旁观看,却发现他算起来很难的东西,在许嫣嫣手中很快就得以解决,而她所用之方法,王彦居然看都看不懂。
“术业有专攻!”一时间王彦心里一阵感叹,他所受教育,多为儒家经学,很少涉猎算术等杂学。现在看来,治理一方,光靠儒学还是不行,若不通算术,便连账目都看不懂,不通水利,便治不了河道,不通农事,便无法使治下百姓富足。
如此看来,推崇心学的泰州学派,要比传统理学要更适合,眼下时局,能培养更多精通各种政事的官员。
“王大哥!”正当王彦有感而发时,许嫣嫣已经看完账目,对他说道:“上面所计基本没有错误,只是三十五万两白银,于福京可能够买不到多少米粮,若要划算些,王大哥可让船队开往泉州一带够买。”
王彦闻其言,收回神来,微微一思索,已经明白许嫣嫣的意思,福州如今改为福京,成为大明的临时都城,大批军民涌进福京,光王彦就带来三十万人,每日消耗不可估量,必然使得福京物价飞涨,而泉州乃东南大港,物质充沛,自然要相对便宜一些。
“想不到,嫣嫣对于这些事务,比我还要熟悉,那今后可就要让你多多操劳了!”王彦当下微微笑道。
闻言许嫣嫣却是一喜,细声道:“嫣嫣能为王大哥分忧,高兴还来不及哩,哪里会觉得操劳。””
王彦如今已经位居高位,成为南明朝廷内举足轻重的人物,而许嫣嫣却只是一流落风尘的小女子,她留在王彦身边,见王彦每日奔波,心里心疼,但却什么忙也帮不上,心中一度十分的自惭形秽,觉得自身全无用处,今日却发现能为王彦做些事情,心里自然一阵欢喜。
当下,在许嫣嫣的帮助下,王彦很快就将近日来积压的事务处理的完毕,一些小事,基本都交予许嫣嫣处理,而他专心考虑朝中大事。
次日天还未亮,王彦用过许嫣嫣送来的早食,便留她于帐中继续处理些营中琐事,而他则再次跨上战马,在护卫的簇拥下,入城参于早朝。
行宫大殿中,隆武帝端坐于大宝之上,殿内两侧,立着四五十位文武大臣。
隆武帝再昨日下旨加封郑芝龙为平国公后,今日于早朝之上,再次加封郑之豹、郑彩为侯爵,并命二人带兵于外驻防。
郑芝龙见皇帝对郑氏接连封赏,心气顿骄,以为这是朝廷畏于郑氏在福建的势力,不得不依靠郑氏,因而做出妥协,所以不疑有他。
早朝过后,隆武帝又命内侍招郑森入见,赐国姓朱,改名成功,封伯爵,加为御林军左都督,护卫行宫。
郑森从一国子监监生,一举成为朝廷重臣,对隆武帝的封赏,顿时感激涕零,随起誓言,“忠君报国,必复大明河山!”
郑芝龙见皇帝将行宫护卫都交给了郑森,这等于皇帝将自身性命都交到了郑氏之手,心中顿时大喜,随让郑森于郑氏私兵中,挑选五千精锐,又拨给钱粮器械无数,助其成军,以便控制宫城,掌控皇帝。
(从今天起,一天两更,下一章,晚上十一点!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本章完)
第123章 隆武帝,算计郑氏()
郑芝龙前日才言,要为郑之豹讨要个侯爵,今日隆武帝便加封郑芝豹澄济侯,郑彩为永胜侯,郑联为定远伯,郑泰为建平伯,郑森为忠孝伯,郑氏一门顿时满门公侯,备受恩宠。
郑之豹得了封赏,便不好违抗皇帝之意,欢欢喜喜的带兵去了泉州,将对付王彦之事,也抛到脑后,而后郑彩、郑联也带兵去了仙霞关,防备清军。
朝廷之内,郑氏的力量随之削弱,但郑芝龙却并未察觉,反而认为随着郑氏诸人的加官进爵,特别是郑森掌控御林军,郑氏势力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大大增强。
行宫内,隆武帝在御园中漫步,郑森着甲持刀跟在其后,他观皇帝满脸忧郁,随开口道:“陛下可是为北伐之事操心?”
隆武帝闻言,停下脚步,叹道:“今江南义军蜂起,翘首以待王师,但朕于福京之内却毫无作为,心中甚为愧疚也!昨日朕新提拔的锦衣卫千户王之龙奏报,苏州府昆山县被虏兵攻破,狼山总兵王佐才被杀,县令扬永言投水自尽,士民死难者达数万之众,只有勋阳守备吴毅山,仅以数百残兵突围而出,败奔太湖。江南义兵得不到朝廷支持,必然无法久持,朕心中如何能不忧愤呢?”
“陛下!”郑森听完皇帝之语,不禁拜道:“臣虽不才,却愿为陛下分忧。臣愿亲提一军,出仙霞关援救江南义师,为陛下光复河山!”
“成功真忠义之士也!”隆武帝赞叹一声,亲自扶起郑森,而后又叹气道:“然朝中诸臣却不都像卿这般一心为国!卿欲提师伐虏,但国库空虚,无钱粮支持,却掉不动大军呀!”
郑森闻言,不禁微微皱眉,他在心中思虑一番后,才似下定决心般,向隆武再次行礼道:“陛下,粮饷之事,臣有一策,或许可以解决。”
“哦?”隆武帝闻言,不禁微笑道:“卿有何策?可试言之。”
“禀陛下!”郑森答道:“现今海上通商之船颇多,而朝廷未曾获利,若能得此利,则每年进项至少百万!”
隆武帝闻言不禁一惊,他同王彦都知海上利益巨大,却没想到会到这样的地步,要知道崇祯年间征收剿饷、练饷、辽饷,每年岁入也不过一千多万两,而仅福建一地海税便能收百万之巨,而且隆武相信郑成功多少会顾及郑氏家族的利益,所以真正所得只会比这还要多。
“卿所言属实否?”隆武先是惊喜,而后又故作叹气道:“唉!即便卿家所言属实,但平国公言海上有夷寇作乱,而朝廷水师薄弱,却无法控制海域,自然也难以收得税银啊。”
“陛下!”郑森道:“海税之事,家父却可以代劳,臣愿说服家父,让其为朝廷分忧!”
“平国公经营闽地多年,威望盛高,手下又有海船千艘,若能真心相助朝廷,则大事可成也!”隆武帝点头道:“朕明日早朝,便提出此事,成功到时侯,却须支持朕之决策呀!”
“愿为陛下效命!”郑森行礼道。
“哈哈~”隆武帝见此随笑道:“今日与卿一番交谈,听卿所献之策,朕心中之忧郁立解,卿真乃朕之良臣也!”
当下隆武帝同郑森又在御园中走了片刻,便让郑森去巡视行宫,而他则回到书房处理政务。
隆武帝回到书房没多久,一名锦衣卫千户,便在内侍的引领下进到书房。
来人正是王之龙,他同刘顺千里迢迢,逃到福京后,王彦将他举荐给隆武帝,而皇帝感其忠诚,感其节烈,加封他为锦衣卫千户,并以心腹视之。
“臣拜见陛下!”王之龙走到皇帝之前,行大礼道。
“卿家平身!”隆武帝闻声,微笑着一抬手,而后将御案上写好的书信装入信封,递给王之龙道:“卿家立即出城,将此信交予忠勇侯,莫要让他知晓,明白吗?”
“臣知晓!”王之龙接过书信,再次行礼道:“臣必不负陛下之托!”
“嗯。”隆武点点头道:“卿去办吧!”
当下王之龙便后退几步,而后转身出了书房,奔往城外王彦驻兵之处。
次日早朝,百官朝见。
郑芝龙立于武将之首,左懋第立于文官之首,隆武帝端坐大宝之上,一旁的内侍高声唱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上奏!”大学士黄道周从袖中拿出一本奏报,出列行礼道:“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使金声起义兵光复徽州府,现于丛山关与虏兵激战,虽数次击退虏兵,然其既无精兵又无粮草,全靠几千义兵的一腔热血,才勉强保住丛山关,今有求援奏报,请陛下速发大兵支援!”
“臣有本上奏!”大学士苏观生出列道:“江西巡抚李永茂与武英殿大学士扬廷麟,同清将金声恒激战于吉安,兵餉无以为续,奏请朝廷支援!”
“臣有本上奏!昆山、嘉兴先后被虏兵攻破,义民被屠者无以计数,现今南直隶义师,情事危机,臣请朝廷速发援兵,救遗民于水火!”黄鸣俊亦出列道。
一年三位大学士出列奏报,所言不是要兵,就是要钱,使得立于武将首位的郑芝龙,心中顿生一丝不妙之感。
“三位爱卿所奏,皆乃大急之事。徽州与江南义师,关系我朝能否光复南都,而赣南之地,乃闽地屏障,万不能有失!”隆武帝肃然道:“朕决议准三位卿家之奏,发大兵出仙霞关,进兵江南!诸卿!谁人敢为先锋?助朕复万里河山!”
“臣御林军左都督朱成功,愿领麾下健儿,为陛下效命,为朝廷精忠,出兵北伐!”郑森闻皇帝之言,随出列拜道。
郑芝龙闻言,脸色不禁大变,他让郑森从郑氏私兵中挑选五千精锐,是用来控制皇帝的,可不是让他北上同清军消耗。
一时间,郑芝龙不禁怒上心头,狠瞪郑森,他正欲出言反对,心里却忽然一惊,这时他环视朝堂,却忽然发现,郑氏之人居然多不在列,文臣多是左懋第一党,而武将中,原本占据绝对优势的郑氏,却因郑之豹、郑彩、郑联等人先后领兵出了福京,而无法压制王彦,再加上逆子郑森,郑芝龙已然落了下风。
(本章完)
第124章 收海权,君臣同心()
隆武帝闻郑森之言,立马喜道:“卿家忠于国事,朕心甚慰,先锋之任非卿不能胜任也!”
郑芝龙微微愣神之间,皇帝已然允下郑森之请,这让郑芝龙脸色不禁一寒,他心中虽然恼怒郑森不同他一条心,但郑森毕竟是他疼爱的儿子,他于朝中争权夺利,还不为了郑氏的后世子孙,能够因为他打下的基础,而建功立业。
这时郑芝龙见郑森真要带兵北上,同清兵做战,他再也站立不住,抱着象牙笏出列奏道:“陛下,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国库空虚,钱粮无以为续,臣以为出兵之事,万不能草率行事,还需多多商议!”
隆武帝闻言,见郑芝龙果然又拿钱粮说事,随开口道:“老世卿所言亦有道理,只是这钱粮之事,屡屡掣肘朝廷之大事,却也不是办法。老世卿既然提出此问,或有言可以教朕!”
“这~”郑之龙闻隆武之言,表情不禁一僵,他自然不可能真的为隆武出谋划策,但皇帝相问,他又不能不答,因而一番思虑后道:“启禀陛下,臣有四策可以济困!”
“哦~”隆武帝以为郑芝龙会直接以言辞推脱,没想到他还真有四策,当下不禁正了正身子道:“老世卿,尽可言之!”
郑芝龙要阻止皇帝派郑森出征,所见言之策,必然是皇帝与朝臣都无法接受之策,他脸上微微一冷笑,便对奏道:“禀陛下,臣之四策,其一曰,朝中百官折俸助饷。其二曰,士绅大夫捐饷,其三曰,预借下年钱粮以助兵餉,其四吗?便是卖官鬻爵以筹兵饷!”
隆武同朝臣闻言,不禁统统皱起眉来。
“陛下!”户部尚书何楷一脸怒气,抱着象牙笏出列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