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6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枚枚炮弹射入人群中,打得雪花飞溅,凄厉的惨叫声不断传来,但蒙古人并未退怯,很快他们的砲群就接近了射击距离。
蒙古人开始将抛杆拉下,在皮兜内装上巨石,只见活钩脱落,抛杆猛然弹起,数十斤的砲石便腾空而起。
一枚砲石砸中马面,立刻就砖石碎裂,城墙上瞬间就被砲石砸出一块块的凹陷。
当年蒙古人的祖宗们,就是靠着这种抛石机,攻下金国和南宋的一座座城池,成为天下的霸主。
时至今日,这种武器威力依然巨大,不过明军的轰击,却很快让这些砲车一架接着一架的瘫痪。
这些庞然大物,目标巨大,又是木制结构,在火炮出现之后,已经没了什么用武之地。
三百多年前,蒙古人用这种武器,三百多年后,他们依然是快马弯刀,用这种武器,并未有什么进步和发展。
眼看着砲车被毁的差不多,蒙古人士卒开始向前推进,谢迁一挥手,躲避砲石袭击的明军又纷纷回到了工事内。
大队的明军回到墙边,端起了自生火铳,瞄准了成下的冲来的敌军。
明军从城头观望,将士们可以看见,铺天盖地的蒙古人,像决堤的河水一般涌上来,蒙古人推着云梯,洞屋,盾车,身子前倾,奋力推动器械,向城墙压来。
谢迁看着一座座器械,被拥着前进,不禁皱了下眉头,蒙古人这回下了本钱,也学乖了,制造了大量的器械掩护,以免士卒大批暴露在明军的火器之下。
这些木质的盾车可能会被明军的火枪击穿,但是佛郎机打出的散弹,特别是铁砂,却能被挡住大半。
蒙古大军在进攻的号角声中前进,科尔沁的勇士这次一马当先,还冲在了吐默特部的士卒前面。
城墙上“砰砰砰”的铳声,响成一片,成片的弹雨呼啸而来,盾车的木板都被铳丸击穿,后面的士卒身上绽开一朵猩红的血花,便被一铳放倒。
前排的蒙古人,不停的倒地,巨大的云梯,被炮弹击中,忽然折断,下面的士卒立刻惊慌死散。
科尔沁的勇士尝到了厉害,不过后面有大汗亲自督战,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锋。
随着蒙古大军向前推进,蒙古人进入了弓箭射程的范围,终于可以不用一直被动挨打,他们在城墙五十步外,挺住脚步,躲在盾车后,向城头射击。
明军则从城墙垛口两边向下放铳,不过蒙古的箭射不穿城墙,但明军火铳却时常击穿木质的盾墙,轰杀后面的蒙古士卒。
不过毕竟有盾墙,好过没有,蒙古人以人数的优势,向城头射出一片黑色的箭网,双方的伤亡都比较惨重,不断有蒙古人像割草一样被排铳打倒,也不断有明军惨叫着中箭,跌落城墙。
在弹雨和箭矢交织的大网下,手持弯刀的蒙古人,开始抗着梯子,接近城墙。
躲在洞屋内的蒙古人也涌了出来,顺着搭上城墙的梯子向上攀爬,整个沈阳北城,蒙古士卒如同蚂蚁一般遍布。
这些蒙古人一旦抵达城脚,便顺治长梯子攀爬,剩下的人则躲在墙根处,这里是头顶守军攻击的死角。
这个时候,城上每隔一段距离的马面和敌台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它们因为是从城墙上凸出来的一部分,与西方楞堡伸出的部分很像,所以可以攻击爬城的敌军和墙根下的敌人。
明军在马面的射击孔上,不间断地射杀爬城的蒙古人,蚁附攀爬的蒙古兵如打枣一般纷纷坠落。
靠近城墙,此时堆满了科尔沁勇士的尸体,各种姿态,惨目忍睹。
攀爬的尸体不断坠下,尸体逐渐堆高,鲜血慢慢汇集,形成一道道的小溪流,从白色的雪地上流过,融化出一条猩红的粗线。
这时蒙古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游牧的悲剧。
“干!”弼尔塔哈尔看见麾下勇士连连坠落,始终不能登上城墙,他想起了对吴克善的承诺,情急之下,不禁一声怒吼,突然冲上前去,从一架云梯往上冲。
他前面不断有人被打死,惨叫声不绝于耳,但弼尔塔哈尔充耳不闻,只是一个劲儿的向前猛冲,显示着他的悍勇。
然而就在冲到城头不远处时,城上却忽然丢下一个黑不溜秋,闪烁着火光的东西,他立刻惊出一身冷汗,脑子里没做反应,身子便直接跳下云梯,直接抓住了另一边的一架长梯,便听得身旁一声爆炸,旁边的云梯已然垮塌!
这些冷兵器时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巨行器械,如今一枚震天雷就能毁坏。
弼尔塔哈尔顾不得那么多,四周都是弹雨,停下就等于等死,他顺着梯子便蹭蹭往上窜,但没走基本,城枪上却一支长枪,贴着他的身子捅来,他当即一把抓住,然后借着力气,奋力跃过城头。
长年吃肉的弼尔塔哈尔长的极为壮实,力气也大,是科尔沁的勇士,但眼前的一幕,却另他胆寒了。
他方跳上城头,密密麻麻的明军,便挥抬枪射来,他就势一滚,躲过了绝大多数的攻击,但身上还是中了几弹。
城下跟随弼尔塔哈尔的护卫,在云梯被炸之后,急忙从两侧的长梯登城,但却被一一掀翻。
弼尔塔哈尔没有后续支援,这为十分彪悍,孔武有力,心中对胜利和荣耀充满渴望的大汗之子,很快就被逼倒墙角,无力的挥舞着弯刀。
他第一个上城了,但很快就陷入绝境,明军先给他身上来了几铳,然后一拥而上,瞬间将他刺的血肉模糊。
明军也不知道他的身份,尸体被民壮当做滚石檑木,砸下城去,被科尔沁的勇士们发现,大军士气顿时一泄。
巴善正指挥着属下进攻,已经有几架云梯搭上城头,蒙古勇士疯狂冲上,城上不时有震天雷落下,战斗血腥而惨烈,但也逐渐有蒙古人杀上城头。
谢迁的后备兵力,全都已经投入,然而就在这时城下却响起了急促的鸣金收兵声,“当!当!当!”
钟声十分刺耳,城下的蒙古人不明白为什么,但还是纷纷撤退,明军士卒趁机将没来得及退下的蒙古人,全都丢下城去。
城墙下,失败的蒙古士卒拖着兵器,如潮水般地撤退了。
(求支持正版,想要个自行车呀。)
书友20170506114909191的600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第1259章 回去放养()
几千年来,草原上的民族一波接着一波,但干的事情,可以说始终未变,那就是放羊和打劫。
蒙古人崛起前在草原上放羊,被赶回草原之后,依然接着放羊,整个民族统治天下百年,硬是没啥改变。
文明的目的是什么?社会发展的终极是什么?
如果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定一个终极的目标,各个文明以不同的方式,向这个目标迈进。
每个文明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一步步的向前发展,向前演进。
那么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游牧无疑一直未变,未对整个人类的文明建设,作出过什么贡献,相反还不断扼杀先进文明的演进。
游牧民族一波接一波的兴起,中国也有王朝更替,也存在很多问题。
春秋战国的社会问题是战乱频繁,社会需要统一,秦废分封,行郡县,实行中央集权,为中国的文明定下了统一大帝国的基因,秦完成了他的责任。
但是秦很快又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就是如何维持天下的长期安定,汉的建立解决了这一问题,并进一步完善了秦的制度,找到了安定和治理天下的工具儒家。
此后新的社会问题出现,门阀大族把持资源,社会阶层固化,带来了新的问题,魏武帝推行寒门法家,尝试对人才的选拔制度推行改革,动摇门阀的根基,到隋朝时,科举制度的建立,解决了人才选拔的问题。
科举可以说是一向伟大的创举,同时期的各国都不曾有,直到今天公务员选拔,可以说也是来自科举,他解决阶层流动的问题。
到了唐代,藩镇割据,武将不受控制的问题出现,但这一点被宋解决。
将历史连起来看,就会发现,中国的文明真是一个史诗,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接力,不断的解决社会的问题,完善文明的制度。
看整个文明的脉络,创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得到稳定天下的思想,改革人才的选拔制度,实现阶层的流通,控制军队,实现军队国家化。
有这几点,就已经接近一个近代的国家,而宋也成为众多王朝中,将内部问题基本解决的王朝,如果没有强大的外敌,宋可以说已经基本解决了几百年一轮回的问题。
中国历代的王朝,一点一点的解决文明发展中所遇见的问题,向一个近代化的国家一步步迈进。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王朝,对于中国文明的演进都做出了贡献,晋代魏,可以说就是一场历史的倒退,不仅仅退回分封,导致八王之乱,在政治上也开了个不好的头,于制度上也未有突破,除了满足司马氏的私欲外,少有进步之处。
在他之后的宋齐梁陈,可以说都受到了司马代魏的恶劣影响,也是有样学样,一样的乏善可陈,没有完成文明演进的历史任务。相反是北魏的汉化,为中国的文明带来新的曙光。
另外五代十国时期的几次改朝,也未解决社会的问题,改朝换代,也无历史意义,直到宋的出现,解决了武人的问题。
这几千年,中国文明的演进,虽然有波折,但是一步步向前,到今日,明朝在变革之中,已然离近代化的目标更进一步,然而蒙古人还是在放羊。
是的,没有错,他们还在放羊,然后没事出来抢劫一波,他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没有目标,他们注定会落后于世界。
时间到此时,明朝演进到这个地步,就算是全盛时期的蒙古,也不会是明朝的对手,何况是吴克善率领的这些残兵败将。
收兵的命令是吴克善所发,但原因不是因为他儿子弼尔塔哈尔失踪,而是佯攻东城的蒙古部落忽然擅自撤退。
当蒙古人如潮水般退下之后,巴善怒气冲冲的退回来。
在他看来,虽然没有破城的迹象,但是毕竟蒙古勇士已经上了城墙,而且大军士气未竭,还能再攻一段时间,这时后面却忽然鸣金收兵,不是白白放弃,让前面的蒙古勇士都白死了吗?
这是将攻城当成儿戏,也不将他们的性命当回事。
巴善领着一群蒙古人,疾步走回来,准备质问吴克善。
一行人刚走到中军,却见吴克善居然也再发怒,他正一把提起喀喇沁部的台吉,怒声问道:“谁让你私自退兵的!我宰了你!”
北面的进攻,本就艰难,东城的佯攻一撤,城上明军就可支援北城,那破城便基本没戏了。
再者,吴克善发现自己儿子失踪,有些担心,所以下令退军。
喀喇沁部的台吉乌贺看见吴克善大怒,他心中也有些害怕,忙慌张的说道,“大汗,是有族人向我报告,在南城外发现了明军的斥候,我以为是明朝援军到了,所以才匆匆退兵的!”
听见他这么说,吴克善一下愣住了,连一脸怒气的巴善也惊呆了。
众人被这个消息震惊,忽然吴克善有些不敢相信的再次提起乌贺,面目狰狞道:“你休要胡说,大雪未化,道路不通,明军的援军怎么可能过来!”
“这么重要的事情,我岂敢胡编乱造,大汗不信,可以将发现明军斥候的人叫来。”
蒙古人攻三面,留下南面给明军逃脱,所以在城南有一队人马监视,可是明军城门紧闭,他们没有等到明军出城,反而等到了明军的援军。
吴克善还是不信,但是巴善却有些相信了,他沉声道:“大汗,乌贺台吉说的可能不假,或许明军没走辽西走廊,而是乘船渡海而来。当年明朝能将谢迁的三万人运到朝鲜,那么现在运大军到辽河口,然后顺着结冰的河道北上,也不是不可能!”
关外被大雪覆盖,道路不通,沿途又没有补给,甚至生火的木柴都不好找,蒙古人都不敢走辽西走廊,明军肯定也走不了,但是海路还真有可能,毕竟明军曾渡过三万大军去朝鲜,有先例在。
周围的蒙古人听了,顿时慌了起来,纷纷惊呼道,“这怎么办?沈阳还打不打?我们赶快撤吧!”
吴克善脸上一阵阴晴,慢慢松开了乌贺,而就在这时,他发现弼尔塔哈尔没有出现。
这让他心头一紧,不由得想起,方才看到弼尔塔哈尔登上城头之后,便一直未看到他的身影,于是不禁忽然大喊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