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609部分

崇祯十七年秋-第609部分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王彦还有个很阴暗的想法,姜襄实力不俗,他有意让姜襄与满清先斗一阵,既让他有时间整顿内部,也可消耗姜襄和满清的实力,免得今后又面对一个有功的军阀。

    王彦说出晋北的姜襄,让王士琇等人没了异议,要是这个时候满清内部发生叛乱,特别是晋北离北京不过数百里,多尔衮平叛还来不及,明朝在湖广和江北的危机会立时解除。

    说完王彦看了众人一眼,见没人提出反对的意见,随即吩咐余太初道:“就按孤说的去办!速度要快!”

    “卑职领命!”余太初当即起身抱拳。

    这时,陆士逵却忽然挑帐进来,没有理会帐中诸人,疾步到王彦耳边说道:“殿下,郑国姓的水师到崇明了!鲁王似乎得到了消息,江浙水师中有人传来情报,说鲁王已经上船,怕是鲁王见谈判不成,准备出海!”

    王彦闻语脸色一变,比看见刘芳亮求救还要惊讶一些,他好不容易安排好北面的事情,准备专心收拾鲁王,鲁王这时却上了水师战船,而且郑成功居然到了崇明,那他还怎么收拾呢?

    感谢G dy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

第1133章 态度转变() 
郑成功与王彦的私交不错,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利益的纷争,两人逐渐走到了对立面。

    王彦对于郑成功还是很欣赏的,不过他背后的广东海商湖广士绅,在很大程度上,抢了郑家的饭碗,而王彦又不可能打压广东海商,给郑家让出什么利益,所以王彦和郑成功不能走到一起。

    以前有抗清这个更大的东西在,双方还能联盟,成为伙伴,可是等清的威胁解除,那双方的利益冲突就出来了。

    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富贵,这或许人的天性。

    原本在东海和南洋上只有一个霸主,那就是福建郑家,可是因为郑芝龙走错了路,使得郑家实力大损,而王彦和广东海商乘势而起,瓜分了郑家在南洋的利益。

    市场就那么大,南洋的贸易被广东的商人做了,福建郑家的收益与郑芝龙时代控制闽粤相比,自然差了太多,这就有矛盾存在。

    今岁郑家花费大力气,占了被广东海商盯上的吕宋,广东海商对此不满,便游说楚派官员,建议朝廷收取吕宋,设总督直辖,便成了矛盾的爆发点。

    除此之外,再加上,王彦想要削藩,将郑家的水师收归中央,而郑家作为一个以海盗起家,亦商亦盗的海贸利益集团怎么可能放弃水师,那可是郑家两代人积累而来的家业。

    人的欲望是逐渐膨胀的,作为一方势力,他也有他的特点,肯定具有夸张性,特别是有商业利益的集团,扩张的欲望就更加明显,郑家的贸易想要做大,郑成功想更进一步,想进入中央,掌控大权,那他就不能窝在福建。

    王彦占了中央的位子,自然不会自己下来,楚党还有一群大佬在排队,郑成功想要进一步,就只有支持唐王,搬倒楚派。

    不说王彦阻止了他封王,就因为利益的纷争,以及他的政治野望,郑家也会选择站到了唐王一边,以求取代王家,成为大明的掌权者之一。

    这次郑成功率领三万水师,从厦门出发,来助唐王夺权,只是没想到,事情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海上消息断绝,郑成功到了崇明,才知道他在海上漂泊的日子里,天下已经大变。

    唐王被朝廷软禁,金声桓自刎而死,而他则被定为叛乱,鲁王一方也一样彻底失败。

    在王彦的是立场,自然可以定郑成功叛乱,可是郑成功也可说王彦是权奸,高宗皇帝本来就要将帝位传给唐王,是王彦弄出个小皇帝出来,他帮唐王夺位,是名正言顺,是忠义之举。

    如是政变成功,他自然是清除权奸,光复帝室的大忠臣,可是现在失败,那王彦说他是叛乱,就是叛乱。

    此时,他不仅得到政变失败的消息,还知道了两广六万人马已经开进了他的老巢福建。

    继续进入长江,他已经不可能威胁南京,搬到王彦,救出唐王,现在反回福建,怕是也只能割据金夏,他已经是进退两难。

    就在郑成功到长江口时,鲁王一面派人联系他,一面放弃镇江,准备率领船队东下。

    突然而来的这种变化,却让王彦被动起来,东海水师或许能挡住鲁王,却挡不住鲁王和郑成功。

    如果让这两只水师汇合,那明朝的海岸线将无安宁之日。

    王彦原本是想先抓住鲁王,再逼迫郑成功放弃兵权,到南京任职,逼他放弃对郑家水军的掌握,可现在鲁王没抓住,情况又将变化了。

    鲁王与郑成功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愿意出海,其实王彦更加不想他们出海,因为鲁王与郑成功的水师,至少占据了明朝六成的水上力量,一旦他们出海,短时间内,朝廷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特别是郑家水师,以前就是海盗,王彦虽然定郑成功为叛贼,但是却不想郑成功真做叛贼,郑家要是做回海盗,再加上一个鲁王,王彦的海外贸易会遭受极大的重创,甚至开海的策略都要受到影响。

    剿灭海贼,可不像对付陆地上山贼那么容易,何况现在朝廷掌控的水师力量还弱于鲁王和郑成功。

    虽然从长久来看,朝廷水师有强大的中央政府为后盾,迟早会超过他们,可是王彦不能承受,超过之前的损失。

    眼见着鲁王准备率领水师,去同郑成功汇合,王彦有些急了!

    作为一个看利益和得失的成年人,一个国家的掌控者,王彦立时又收起了他的强硬姿态,变得温和起来。

    人可以感性,只凭好恶来做事,国家却不行,所以王彦变脸在情理之中。

    他心中虽然觉得无比可惜,无比恼怒,但是他还是要想办法,阻止两方出海为贼。

    镇江城外,一艘三层炮舰上,王绩站在了鲁王的面前。

    浙江水师原本是没有三层炮舰,不过郑成功有,广东水师和东海水师也有,鲁王便也造了三艘。

    在甲板上,鲁王看着前来的王绩,冷笑道:“你们楚王殿下,不是一心想擒拿孤王,不同意孤王的条件吗?怎么楚王殿下又突然转性呢?”

    王彦之前态度是比较强硬,那是因为有满大壮堵住鲁王出海,鲁王是瓮中之鳖,王彦十拿九稳,自然强硬的很。

    现在满大壮夹在鲁王和郑成功之间,自己缩在水寨里,想堵截鲁王出海,可能性不大,所以王彦态度发生改变。

    王绩给鲁王行了一礼,“殿下,今日之事,亦非楚王殿下所愿。”

    “非他所愿,难道这都是孤王造成的吗?王彦窃我朱家权益,他道受委屈呢?”鲁王眯着眼睛,满是怒火的说道。

    他向王彦提出了封藩台岛,不追究属下责任,保证浙系财产的条件,可是王彦却一直不答应,明面上和他谈条件,背地里却挖他的人,唆使水师将领背叛他,简直无耻。

    鲁王已经对王彦的人品,表示绝望,既然王彦不给他路,那他就只能和王彦死磕到底。

    不管有多少人愿意随他出海,只要他出去了,就算只有几条船,他也能搅得王彦寝食不安。

    当年他抗击满清,漂泊在海上,最惨的时候身边只有千把人,他现在还有两万多人,未必不能在海上创出事业。

    王绩见鲁王有怨气,没有与他在这上面争论,楚王殿下一边谈判,一边挖墙角是有些不地道,可是这种事情,也不能讲地不地道。

    “殿下,事到如今,再追击责任,已经不太合适。满清趁着我们内乱,多尔衮已经发兵南下,楚王殿下认为,既然胜负以分,我们双方便都收手,不然就会让外夷占了便宜。”王绩抱拳对鲁王道:“楚王殿下托卑职给殿下带个话,希望能与殿下,还有郑国姓,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之前王彦情愿动用姜襄这枚棋子,也要办了鲁王,现在情况一变,他立刻又大义凛然。

    鲁王听了王绩的话,见他脸上真诚,皱眉想了片刻,最终他还是不相信王彦,“谈可以,孤王要先出崇明,并且孤不上岸!”

    (本章完)

第1134章 记小本上() 
舟山群岛,鲁王的水师和郑成功的水师,停泊于此,舟山港内桅杆遍布,白帆如云,巨大的船队微微壮观。

    舟山曾是鲁王的抗清基地,有数十万人跟随鲁王一起上岛,等光复江南之后,一部分人又跟随鲁王回到了浙江,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留在了舟山。

    因为抗清战争中,舟山付出了许多,所以光复江南之后,在鲁王的争取之下,给了舟山免税五年的政策,舟山上的人还是很爱戴鲁王,因此鲁王暂时泊船于此。

    八月底,浙党大学士张肯堂,率领一万人马抵达杭州,随后三万楚兵也开进浙江。

    鲁王带走了绝大多数的浙兵,面对朝廷的兵马,浙江官场立刻做出了明智的决定,开城放张肯堂进城。他一进杭州,控制了萧起会、王翊、阮骏等人的屋宅之外,便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作为浙党大佬,张肯堂暂时住在巡抚衙门,每日衙门外都有来打探消息的浙江官员,除了他之外,原本逃掉的按察使也成了浙江官场的香馍馍,每日送礼问好的官员,不下数十人,都想打探朝廷对他们的态度。

    两人没有明确表明什么,只说等楚王殿下巡视浙江,到时朝廷自有决断。

    九月初,王彦在一万马军的护卫下进入浙江,一是同鲁王和郑成功商谈,二是安定浙江人心,已便将入浙的三万楚兵抽调出来,尽快赶回湖广。

    虽然王彦已经决定启用姜襄这枚棋子,迫使多尔衮退兵,但是将所以的希望放在一个篮子里,显然不太安全,不是智者所为。

    万一姜襄没有起事,或者起事失败,他又没有其它手段,那明军在湖广岂不是要大败。

    所以王彦要尽快结束内乱,将兵力调回淮南和湖广,多留一手准备,以防不测。

    九月初五,王彦到了杭州,直接住入鲁王在杭州的宫殿。

    在鲁王府的客堂内,王彦端坐着,大学士张肯堂和浙江按察使谢旷坐在左右,客厅中央是一个打开的箱子,里面全都是书信。

    “殿下,这里是浙江官员给鲁王写的效忠书!还有一些是南直部分官员和南京官员和鲁王的通信!”谢旷给王彦行礼道。

    鲁王在岳王庙指鹿为马,浙江的官员大多写了效忠书信,谢旷是知道的,所以他一回杭州,便将这些东西从鲁王府中搜了出来。

    王彦看着整整一箱子,恐怕浙江上下都写了,而且南直和朝中怕也有不少人和鲁王联络。

    王彦皱了下眉头,忽然看向一旁有些坐立不安的张肯堂,开口问道:“张阁老以为这些信件该怎么处理?”

    张肯堂忙站了起来,拱手道:“殿下,此时要安定人心,不宜牵连太广,且鲁王和郑成功还在海外,我以为最好毁掉,以示殿下和朝廷的宽大,迅速稳定浙江。”

    王彦认真听着,张肯堂是浙派大佬,自然不希望王彦在浙江大兴牢狱,想要护着浙江官员,保存浙党的元气,要是浙党全完了,那他估计也就快退出内阁告老还乡了。

    他刚好五十多岁,还能为人民服务几年,至少也要干到六七十岁,怎么会愿意这么快结束他的政治生命呢?

    王彦让张肯堂来招抚浙江,看中的是他浙派大佬这个身份能够获得浙江官场的信任,让他们认为朝廷不会下狠手,便于朝廷迅速接受浙江。

    现在基本大局以定,可是到底要不要兴大案呢?

    王彦扭头看向谢旷,“道武怎么看?”

    “殿下,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安!”谢旷行礼,沉声说道:“他们既是支持叛乱,就该受到大明律令的制裁,要是朝廷不罚,何以威慑天下?”

    “谢臬台,这是书生之见!大明律法固然重要,可是也要看时机,看具体的情况。现在只能法不责众,要是全都处置,恐怕浙江一时难以安定。”张肯堂见谢旷要严惩,有些急了,“治理国家,认死理可不行,得会变通,有时候该妥协就得妥协。眼下,一方面对于鲁王和郑国姓的如何处置,还没有策略出来,另一方面,你也不看看,这牵扯到了多少人,难道要将浙江的官员都拿掉吗?”

    谢旷听了立时有些不高兴,他就事论事,张肯堂说他书生之见,这就过了,于是冷哼一声,“张阁老这么急于毁了书信,不会其中也有阁老的信吧!”

    “你······”张肯堂脸顿时一红,气得语竭词穷。

    王彦见了立刻挥手,“好了,两位不要争了!都是为了朝廷,莫要伤了和气。”说着,王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