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555部分

崇祯十七年秋-第555部分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件之后,德川家打压,逐步剥夺岛津家的藩地,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但此时岛津氏却给他出了个难题。

    德川家希望与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可是岛津氏毕竟是他治下的外样大名,幕府作为日本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太过亲近明国,出手逼迫萨摩藩,怎么看都有种帮着外邦欺压自己人的感觉,这必然会引起国内其他大名的不满,认为幕府软弱,出卖日本的利益,是个卖国政权。

    江户城,本丸,天守阁,幕府将军德川家纲,头上带垂缨冠,身上穿着黑丹袍,内穿大纹表袴,腰间统平绪,手中竖握着一把扇子,坐在榻榻米上,在他的两侧,则座坐着德川家的大佬、中佬。

    “島津光長い襲撃明国使節団を否定したことで、明国要求幕府に説明すると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皆さんはどのように見!”德川家纲开口说道。

    德川家派往萨摩藩,要求岛津氏将明国使者送来江户,并准备争取明国的原谅,可是岛津氏却拒不承认,有袭击明国使者一事,而明朝一边,又要求幕府给个解释,毕竟萨摩藩是德川幕府的大名。

    现在德川家是飞来横祸,什么好处没有,却夹在两头两面为难。

    殿中,几位大佬听了德川家纲的话,其中一人,开口说道:“この事は幕府は明国の茫趣蚴埭堡皮悉胜椁胜ぃ 

    (感谢悦冻窝芯的200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第1039章 唐船事件(一)() 
德川幕府所在的江户城,位于江户湾内,整个地区人口稠密,围着江户城居住的日本人,就有三四十万,相当于明朝江南的一座大城。

    除了江户之外,附近的武藏、相模围绕这江户湾,都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之地,是日本的精华之一,也是德川家将居城建在江户的原因。

    浦贺位于相模南端的三浦郡境内,就是后世著名的横须贺军港所在,他的北面是镰仓郡,西面是曾经的小田原城。浦贺扼守住了江户湾,是江户的门户,由于他处于江户湾的入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是幕府直辖之地。

    德川幕府为了保护江户湾的安全,在贺浦驻扎了一支水军,并且铸造了炮台,只不过战国过后,江户幕府政权基本稳定,也不太担心海上会有威胁,所以浦贺的地位有所降低,逐渐要进入荒废的状态。

    十月十日,月色如水,浦贺东侧的江户湾与浦贺西侧的相模湾都是一片波光粼粼,大海上的海浪扑打在浦贺海边的礁石上,发出哗哗的声响。

    在海岸边的一座石块堆砌的炮台上,燃烧着几个火盆,三个头戴斗笠穿着竹甲,腰间插着一长一短两把武士刀的武士,正用日语交谈着。

    旁边的火堆上,铁锅里烧了一点汤,三名武士见汤热乎了,便一人分了一点,然后拿出饭团,配上一点咸菜,填填肚子。

    古代日本资源贫乏,上层贵族和武士阶层保持吃素的习惯几乎近千年。三民名武士正吃着,其中一人喝了口汤,抬起头来,忽然惊呼道:“明かりがある!”(有光!)

    另外两名士卒闻声,忙也抬起头来,集中精力看向远处的海面上,果然见海面上,一片灯火闪现。

    那片灯火连成一片,有的叠成几层,就像凭空出现了一座城市,仿佛海市蜃楼一样,三名武士大为惊恐以为神迹闪现。

    这片海上忽然冒出的灯火,正是从琉球出发后,直奔江户的明朝舰队。满大壮原本是要直接冲入江户湾,但是出于礼貌,也因为不太了解江户湾内的水纹和航道,怕黑暗中撞上礁石搁浅,所以还是选择在浦贺外降帆,等天明之后,再与德川幕府交涉。

    明军将船停在海面上,黑夜中,甲板上点了不少火炬,却惊坏了三浦郡附近的贱民们,他们都以为是出现了什么妖神,吓得一夜未睡。

    浦贺的炮台上,此时已经聚集了一百多名武士,他们眺望海面,说了一堆日语,似乎是想让人划船过去,到灯火处看看,可是谁也不敢。武士虽然勇猛,但是在面对未知事物时,还是有些生怯。

    眼看这天色快亮,为首的武士也便放弃了派人前往探查的打算。

    船队里满大壮等人浑然不觉,除了少数人监视船只的状态之外,整个舰队大部分人都陷入沉睡之中。

    不久之后,天色渐亮,在船队夜泊的海岸边上,已经聚集了数以万计的日本人。不少以为是妖神前来袭击海岸,武士和渔民纷纷拿着兵器,武士握着武士刀,贱民拿着鱼叉扁担,汇集在海岸边,如临大敌。

    随着天色渐亮,海上的灯火之城,逐渐漏出了本来的面貌,十艘巨形战舰,十艘福船,慢慢展示出了他们的轮廓。

    日本颁布锁国令之后,九州的长崎成为日本唯一的通商口岸,也是唯一能够接触外国船只的地区,江户湾则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巨舰。

    日本武士有点像中国隋唐之前的士人,除了会武术之外,也是要读书识字的,为首一名武士看见十艘海上堡垒的轮廓,判断出是海船,于是叫人找来一艘船,带着几名武士,借着清晨的亮光向船队划去。

    小船在波浪上起伏,远处的巨舰们却魏然不动,他们站在岸边观察时,已经震撼船只的巨大,可是当他门靠近时,才发现船只比他们在岸边观看时,还要大得多,船身连着桅杆的高度,几乎有三层天守那么高。

    “明国の旗、これは唐船!”

    小船靠近巨舰时,巨大的三桅炮船,是小船的几十倍大小,船上的武士只能像站在城堡下一样,仰望高大的炮船,为首的武士看见桅杆上飘扬的蓝底日月旗,不禁发出一声惊呼。

    “これは唐船です!”船上的武士仰望这个巨物,纷纷都震惊起来。

    望着一连十艘巨大的海船,武士们目瞪口呆,纷纷记起了那个曾经令日本拜服近千年的存在,内心深处无比震撼。

    白江口一战,日本唐化千年,对中国事物充满了崇拜,但自宋为元所灭,日本的心态便有了一丝变化。

    如果将受中华文明影响的整个区域,称为天下,日本则可视为边缘的一个诸侯,他本来一心尊奉正统,可正统被蛮夷所灭,随即便生了争夺天下之心。这种心思,可以说一直持续到甲午之战,日本的讨清檄文,主题还是攘夷夺天下,然而此战之后,日本民族主义崛起,日本国内开始认为日本文化高于中华文化,从而由争天下,变成了殖民征服。

    日本和中国交往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长期以来日本对中国文化一直怀有敬仰之心,在隋唐时代日本专门派“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文化,这些结果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与中国在文化上最亲密的国家之一。

    日本文化受中国古典文化影响很深,甚至比中国的一些少民文化更接近汉族文化,然而这种文化上的亲近,却没有使得中国和日本像英美因为语言文化的纽带成为密友,反而成为了仇敌。

    当今世界上使用汉字的国家除了中国之外只有日本了,韩国、越南等都废除了汉字,这足以令人唏嘘。这是整个汉文化衰落和西方精神、文化殖民的结果。

    江户城,本丸,天守阁内,德川家纲正与几名大佬商议着,保科正之、酒井忠胜一个是德川家纲的叔父,一个是幕府大佬,都不赞成幕府站在明国一边。

    两人认为,就算要处理岛津氏,也应该是幕府自己来,而不应该是被明国胁迫,这样会有损幕府在日本的威严。对于明国,幕府最好的办法就是拖延,既不得罪,也不帮忙,日本有国情在此,岛津家犯的错,明国也不能硬记在幕府的身上。

    几人正进行会谈,这时一名武士却匆忙入殿,然后跪座在中间,身体伏地,行礼说道:“将軍、明国の使節団を派遣した江戸灣外!”

    (感谢牛肉玉米炒饭的1000,吴东临的500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第1040章 唐船事件(二)() 
扶桑莫叹渺茫中,此去扶桑东更东。一行与师谁共到,唐时明月汉时风。

    从日本主流社会对中国的称呼,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在心态上的变化,在宋之前,日本称中国为“汉土”、“唐土”,是五体投地的拜服。

    宋为元灭,华夏正统第一次被灭,加上蒙元两次给日本送人头,打破了日本与中土近千年的和平,使得两地敌对百余年,而日本的思想开始出现转变,天朝上过居然被蛮夷所灭,元寇数征日本失败,骨子里崇拜强者的日本,再看中国便不如之前那么恭敬了。

    到明朝时,虽有足利氏向明朝称臣,但是之后丰臣秀吉和大部分人,已经把日本视为与明朝同等的存在,称呼明朝为明国,德川家康热衷于同明朝贸易,恢复关系,但实际上也没有称藩。

    从“汉土”、“唐土”到“明国”,这说明了日本国在心态上的一个变化。

    眼下江户幕府,虽然知道大明的强大,有敬畏之心,但在外交上,还是奉行平等的外交国策。

    武士告知了明国使者到了江户湾外,并重点说明了明国巨大的战船,但江户幕府对于巨大的战船,却并不以为意。

    巨大,能有多大嘛?日本又不是没与明国交过手。

    幕府人员以为下面的人大惊小怪,并没有放在心上,不过他们还是立刻派出武士,前往浦贺迎接明朝使者。

    明军出于礼貌,船队并没有开进江户湾,而是停泊在相模湾内,吴世昭代表着明朝,在浦贺登岸,然后在幕府官员的恭迎下,前往江户城同德川幕府交涉。

    一路上,吴世昭看见日本的风土人情,田间地头,屋舍景致,人们的穿着,都有这浓厚的唐风,确系有中土之感。

    他见沿途风情,不禁想起了足利氏朝拜永乐帝,永乐帝问及日本情况时,日本使者当场所做的一首《答大明皇帝日本风俗诗》“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储新酒,金刀囗锦鳞。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吴世昭跑过南洋诸国,除去安南三邦之外,其它的国度与中国的文化习俗,都相去甚远,日本与他们相比,无疑更加接近中国的文化。

    华夷之辨争论数千年,其中有“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的说法,吴世昭见日本的风土人情,他心中不禁生出了一丝亲近之感。

    进入江户后,吴世昭被带入驿馆住下,他询问了幕府官员,征夷大将军何时接见,幕府官员只是让他耐心等候。

    当年日本五万人马千艘战船,与一万唐军激战于白江口,被唐军杀得大败,日军光跳海淹死的就有万余。《新唐书》在记载此段历史时,得意洋洋的就一句话,“赤焰张天,贼舟被焚四百余艘。”而唐军未有一艘战船损坏。

    这一下就把日本打明白了,此后九百余年,日本未敢再次染指朝鲜。

    在打完白江口一战后,唐军也并未进攻日本国,负责指挥的将领刘仁轨派人送还了日本俘虏,对日本说,大唐绝对不会劳师远征日本,但日本以后也不要再来劲,朝鲜的事情以后就不要参与了。

    对于明朝而言,这次出动船队远渡日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劳师远征,不可能持续太长的时间,特别是船队能够携带的东西有限,过不了多久就会耗完。

    清晨,吴世昭与随行的徐俊胜起来,两人进行洗漱之后,便耐心的等候,准备去本丸见德川家纲,可是直到日上三杆,幕府的官员才过来。

    徐俊胜是整个事件的经历者,也是证人,所以必须跟着来江户城。

    幕府人员先为他们准备了一些食物,每一样都很精致,可是基本全是素食,两人吃完之后,吴世昭便提出要见征夷大将军,幕府人员推脱不过,只得将他们引到一间大殿。

    两人满以为德川家纲会过来,可是等了一会儿,德川家纲未来,几名把脸涂的比宣纸还白,摸着朱唇的日本女人却忽然进了房子,开始在榻榻米上进行歌舞表演。

    “吴主事!德川家怕是准备和稀泥了!”徐俊胜见这架势,就知道德川家纲恐怕是没有准备立刻见他们。

    吴世昭微微颔首,他也看出来,德川幕府不愿意表态,可是又不想得罪明朝,所以一边好酒好菜加上美色招待,一边却拖着不见,希望能将这件事情拖下来。

    “船队能在日本沿海待多久?”吴世昭开口问道。

    “十一中旬,就必须要南返,否则天气一冷,船队可能会有麻烦!”徐俊胜四是水师将领,对于船队的状况,要比吴世昭了解得多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