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550部分

崇祯十七年秋-第550部分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らを殺す!”明军两侧的安宅船上,岛津家的武士挥刀呼喊。

    轻足们大喊着,向福船攀爬,明军纷纷涌到接舷的边,凭借福船高过安宅船,用长矛将轻足捅下去,可是福船被两艘安宅船夹击,明军又人数不足,几名武士拔出腰间的短刀,直接投出,三名明军立时倒地,漏出一个缺口,倭兵蜂拥而上,一起冲过船舷,与明军在甲板上混战。

    甲板上,两军互相砍杀,血肉横飞,不时腾起团团血雾,鲜血流满了甲板,使得上面无比湿滑。

    徐俊胜站在船楼上连发三箭,每一箭都射死一名刚跳上船的岛津武士,但他的努力,却无法挽回败局。

    岛津忠朗挥砍着武士刀,一连杀死了两名明军,他很快注意到了徐俊胜,立刻带着几名武士冲向船楼。

    在交战之际,又有一艘安宅船靠了上来,上面的倭兵蜂拥登上福船,加快了福船的失陷。

    徐俊胜见甲板几乎被倭兵占据,又看见一名倭军大将指挥倭兵向他杀来,心中立时大急。

    就在这时,他身后却忽然传来了一连串的炮响,后面的福船两侧,连续开炮,船舷两侧腾起一片浓烟,炮弹急速射出,打中一艘向它逼近的安宅船,顿时就将板墙打烂。

    明军两艘福船,一前一后,徐俊胜的座船被安宅船撞上,但后面一艘,却还没有。

    “快,将钱大人带出来!把哨船放下来!”徐俊胜当即大喝一声,同时一箭又放倒一名武士。

    亲兵闻语连忙冲向船舱,迎面却被一名武士砍死,大队轻足已经冲上船楼,向他们杀了来。

    徐俊胜见此只能一叹气,忙转身与几名亲兵,退到船尾,爬上绳索吊着的一艘小船,挥刀斩断绳索,众人连船带人落入海中,溅起团团浪花。

    岛津忠朗提刀跑到船尾,见小船升起一面三角帆,挡着桨已经离开福船十多丈远。

    一队铁炮轻足,立刻抬枪射击,弹丸打得水花四溅,摇橹的明军被击中落入水中,另一名立刻接过,拼命摇荡,小船借着风力和荡橹,速度提了起来,不多时就到了后面的福船边上。

    福船上的火炮正不断轰鸣着,与七艘安宅船大战。

    徐俊胜被拉上福船,船上已经升到半帆,原本停下的福船,开始运动起来。

    航行中,船只要保持距离,以免相撞,正是这个距离,为后面的福船争取了时间。

    战斗爆发时,前一艘在“U”字的底部,后面一艘却刚刚入口,如果发现迟一些,那么两艘福船都要被包住,但因为发现早,现在却还有机会。

    “左摆舵!挂满帆,转向西北,冲出去!”徐俊胜上了福船,见有七艘安宅船,从各个方向,向福船逼来,立刻接过指挥权,发出号令。

    随着风帆全部挂起,船只的速度逐渐快了起来。船帆原本是保持一个斜角,几个帆面配合着将东南风,变成西南风,使得船只开向东北方向的日本长崎,但现在长崎是去不成了,船帆全部挂正,借着东南风,猛然提起速度。

    一艘安宅船划着桨,挡住了福船的去路,但福船却没改变方向,船头直接将安宅船撞开。

    两艘船上的士卒成片的摔倒,安宅船上的轻足站起来,立刻将数十把飞钩抛过来,但绳索还没来得及绷直,福船侧舷十多门火炮依次开火。

    巨大的后座力,将船一下荡开,十多枚炮弹近距离击中安宅船的板墙,整艘船的上层建筑全被打成稀烂,甲板上的士卒哀嚎一片。

    福船冲过阻拦,帆面鼓荡,立刻向西北方向脱离。

    岛津忠朗见此,并未让安宅船追击,一是追不上,二是他不知道自己露馅,岛津家需要放一些人回去,传递消息,幕府的水军,袭击了明朝的使船。

    众多岛津家的轻足站满了福船,纷纷双手高举,然后又放下,口中齐齐欢呼着,“板载!”

    (本章完)

第1030章 武院祭酒() 
八月时节,秋高气爽,在南京城西的郊外,热火朝天,旌旗飞扬,号鼓齐鸣。

    从去岁开始,王彦便在筹划兵制改革,实现朝廷对于军队的掌控,使得军队国家化,而不是效命于某个将领。

    这是历朝历代都要做的事情,也是王朝稳定的基石,是军队近代化,王朝近代化的必经之路。

    为此,王彦付出了诸多努力,不仅仅派陈邦彦去游说五忠军诸部将领,而且在南京大兴土木,扩建五军都督府,给将领办公之地,然后兴建了大批屋宅,给都督们居住,最后怕都督们无事可做,扩建武学,并趁着战事停歇,由各部推荐有潜力的军官,从民间招募愿意从武的士子,供都督们教学。

    这次,除了西南因为战损严重和路途遥远没有挑选之外,从三月底各部推荐的军官,加上武学原本的武生,整个武学已经拥有五千名弟子。

    明朝的武学原本地位低下,经过王彦这几年不断鼓励,加上只要卒业后至少是个七品的总旗,成为了不少人的一条出路,使得社会对于武学的认识有所改观。

    这次改革,武学也做了一点改变,原来没祭酒,现在设了祭酒,而王彦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不管有没有时间教授这些武学举子,他都先把这个祭酒的头衔给兼了。

    王彦要这个位置,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让以后武学卒业之人都是他的门生。

    这个祭酒他只要做上几年,等培育出来的武生进入军队,并逐步掌权,他的地位便无可动摇。

    这个位置的重要性许多人都能看到,所以王彦得到并不容易。

    每个官员或多好少,都有拜相的理想,都想手握大权来实现内心的抱负和政治野望。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楚党按着原先的政治目标和诉求,利用皇帝尚幼,逐步控制了皇权,党派中的大佬和年轻有抱负的官员,并不想王彦权力太大,也希望他能放权,这样他们才有机会施展,并不想有个太上皇存在。

    经过多年的发展,楚党已经有了近代政党的雏形,有政治目标,同时逐渐意识到,党派的利益,大于王彦个人的利益,成为了一个政治利益集团。

    这次议事堂通过兵制改革,制定法令,规定军队归属于兵部,由兵部负责兵源的补充,兵饷的发放,物资和装备的调配,五军都督府负责战时指挥和训练,而开战的权力则放到了议事堂手中。

    同土木堡之变前,明朝的兵制相比,这次的变动其实并不大,只是将属于皇帝的权力,放到了议事堂。

    议案通过之后,王彦等于放弃了他个人在名义上对五忠军的掌控,将十多万军队都交给了朝廷。

    他放弃了对五忠军的指挥权,将军队交给了中央政府,那么他要一个武学祭酒的位子,众多大臣怎么好意思不给。

    政治的精髓在于妥协,在于交换,如果两个政治势力都不退让,每次都要硬来,一定要一方彻底压倒一方的话,那多半只能内战,只能两败俱伤。

    王彦这些年最善用的手段就是妥协和交换,这看起来很受气,没有快意恩仇,但有哪个政治家是快意恩仇的呢?

    眼下制度已经确定,可是要将他变成所有人都遵守的规矩,却并不是说定下来后,就能立刻实现,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还有起伏出现。

    制度固然重要,可是它需要有适合运作的土壤,才能发挥作用,而这个土壤的形成,至少要几十年时间。

    后世中山先生提出的“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便是培养这个土壤的过程。

    中国始终是个人治的社会,后世某位校长都下野了,可是依然能在老家操纵国家,王彦虽然交出了五忠军的指挥权,但是他在五忠军的影响力,起码要等一代人,才会慢慢消散。

    王彦与文官集团达成妥协,用军队换取了武院祭酒一职,而他掌握了武院,等于又将了唐鲁一军,让他们很为难。

    如果他们把挥下有潜力的军官推荐到武院来学习,那这些军官就成了王彦的门生,并且武学训导的也主要是五忠军系的将领,他们将人送到武院,等于是把人才送给王彦。

    可要是他们不送,也存在问题,那就是在武院的培育下,朝廷直属的军队,战力和素质只会越来越高,而他们控制的军队,同朝廷控制的军队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并且也留不住人才。

    唐鲁见此便准备各自也办个武学,来培育他们的军官,但是却被内阁和议事堂双手否决。

    文官集团越来越喜欢现在的政治环境,王彦已经交出兵权,他们自然便盯上了唐鲁,只要朝廷将兵权收上来,那今后就是他们说得算,就算今后皇帝要,他们也不会将兵权交出来。

    在兵制改革通过之后,五忠军编成前后左右中五大禁军,直属于朝廷已经是必然。

    那么问题又来了,谁是前,谁是后,谁是左,谁是右,谁又是中呢?

    五忠军本就派系混杂,并非一路人,驻在扬州的刘顺仗着与王彦亲近,便写信给王彦,表示他知道自己不是最能打的,但是也不是最差得,中军他不想,但是怎么也别给个后军的称号,否则无法向属下交代。合肥的李过,也写信过来询问,言语间也不想要后军的番号。戴之藩则更明确一些,回顾了一下自身的功绩,王彦看他是想争一争中军的名号。

    前后左右中,本来是因为五军都督府,分为前后左右中五个都督府,没想到下面的人这么在意,王彦随即下教谕,五忠军整编之后,各镇的番号不变,前后左右中只是任命各个都督,但即便如此,将领们也没安定下来。

    明朝之前的五军都督府,只设左右都督,现在为了照顾五忠军各将的品级,也为了给唐鲁派系留下位子,朝廷对五军都督府的品级和官位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每府设大都督一人,为正一品,左右都督两人,为正二品,都督同知两人,从二品;都督佥事四人,为正三品。

    平时五个大都督,五个左都督,五个右都督,都常驻南京,遥控统御天下的兵马,战时下派到各个战区,指挥战斗,并且原则上统领一个战区,或者一镇人马,不能超过五年时间,以此来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形成军阀。

    五军都督怎么排位,这对于王彦来说,也是个难题,王彦想了想,还是来一场秋操,来比一比为好。

    这样既可以用秋操的名义,将几员将领叫来南京,到五军都督适应,也可让他们比一比,免得有人不服气。

    只是这次秋操,除了各个将领带回来的人马参与之外,还有训练了三个月之久的武学子弟,也要漏一回脸。

    (求订阅,求月票和推荐,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

第1031章 新式军队() 
南京城西明军的大校场,五大禁军中的四镇人马,还有武院的武生,将要在此举行为期半个月的秋操。

    今日是秋操的第一天,除了在四川整编的忠义镇外,其他四镇都有人马前来。

    校阅台上,王彦的金边王旗高高飘扬,校场周围也插着各种旗幡,戴之藩、李过、刘顺、刘芳亮、王绩、高一功、刘体纯等将领都站在他的身旁。

    此时天色还早,可是听到消息的南京人,已经将校场围了起来,准备看看热闹。

    秋操的时间很长,科目很多,包括步骑对抗,炮队演练,步步对抗,以及各个镇之间的比武。

    秋操的成绩将影响到几位都督的排名,所以他们都带来了各字最精锐的部署,准备将对手打个落花流水。

    今天是第一天,算是个动员大会,进行的科目比较简单,基本就是拉出来走个队列,然后在校场内演练几个阵型,最后由王彦说一藩话语,便会结束,真正精彩好看的还要等过几天,各部的对抗演练。

    此时王彦见时间已经不早,随即示意下属,传令擂鼓,让各部进入校场。

    一时间,校场上旌旗飞扬,号鼓齐鸣,肃立于校场之外的各部人马,按着旗号列队而行。

    最先进入的是刘顺的忠武营,得了离南京近又驻守在扬州的关系,装备物资齐全,五千人马全都是新衣新甲,卖相极好,士卒精气神十足。

    五千人踩着整齐的步子,在校场内演练了防御,攻击等多个战阵,士卒们的节奏都踩到了鼓点上,没有出现任何纰漏,显然是下了苦功夫。

    刘顺脸上露出一丝得色,旁边几人却并不给他面子,自己的人马不上场,谁脸上也没个笑容。

    五忠军这些年来骁勇善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操练,比武的传统,使者士卒的战阵激技能,远远要超过其它各军。

    在忠武镇操演过后,忠勇、忠至、忠贞的人人马依次进入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