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53部分

崇祯十七年秋-第53部分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马士英等人已经得到皇帝到达芜湖的消息,随将希望寄托在皇帝能依靠黄得功等部之军扭转败局上,但马士英入城不久,阮大铖、朱大典等人便惶惶逃到杭州。

    马士英随知黄得功兵败自杀,而皇帝亦被清庭俘虏,众人立马失去指望,心中悲切无助不已。

    国不可一日无君,马士英身为首辅大学士,只得立马同在杭官员商议,请潞藩朱常淓就任监国。

    七月十四日,皇帝北狩,为使潞藩监国名正言顺,杭州文武齐齐拜见邹太后,请命潞王监国。

    邹太后亦知情势危机,随即发布懿旨给朱常淓:“尔亲为叔父,贤冠诸藩。昔宣庙东征,襄、郑监国,祖宪俱在,今可遵行。”

    以太后的名义下懿旨,是为了让潞藩监国,更具合法性,但如今局势却同甲申之后,有天壤之别。

    福藩登极时,富有江南半壁,五大强藩,是个美差,潞藩自然要去挣取,形成福潞之争,但如今两都俱陷,五十余万大军,或降清庭,或飞灰湮灭,形势不可同日而语,皇位以成荡手山芋。

    潞藩得了太后懿旨,却没有丝毫喜悦,反而甚为恐惧,害怕就任监国后,将成为清军的重点打击目标,引得多铎发大兵来攻。

    自古王朝倾覆,大臣降之,依旧可得高官厚禄,然而君王却没有投降的道理,即便降了也不得善终。

    潞藩正是担心这些点,随拒不接受太后懿旨。

    福潞之争时,东林之人群起拥潞,借口便是潞藩贤,而福藩荒淫,时至今日,弘光帝确非雄主,甚至可称昏聩,然潞藩也未见贤于何处。

    潞藩拒不受旨,坚辞监国之位,令太后与诸大臣大惊,只得拥入府中相劝。

    时,大臣跪于外,太后于内相见,泪流不止,反复劝说,潞藩才勉强接受懿旨,登监国之位。

    七月十五日,在潞藩就任后仅一日,王威护左懋第、陈子龙等人乘船先至杭州。

    时诸臣朝见潞藩以毕,潞藩会同马士英、朱大典、阮大铖、袁宏勋、赵秉贞等大臣拜见邹太后,谢恩!

    忽有人报之,兵部左侍郎左懋第携军民至杭,潞藩闻之,随连忙命人招之来相见。

    不多时,左懋第、陈子龙、王威,未来得及更衣洗漱,便被带入殿来,先拜太后,再拜监国,最后又同一众大臣微微见礼,而后与诸臣并立。

    “诸卿,从何至杭?带来多少兵马?”潞藩观三人风尘仆仆,特别是王威身上铠甲,尽然还带着乌黑了的丝丝血迹,不禁开口问出他最关心的问题。

    “启禀监国!”左懋第闻声行礼道:“臣等自扬州携军三千,民近万,乘战船六百艘,自海路赴杭。”

    潞藩听闻只有三千人马,心中不由得一阵失望,没来由的没了再谈的兴趣,随开口道:“诸卿既然远来,一路风尘,那就先去歇息吧!”

    阮大铖等人听左懋第之言,却是脸色一变,随立马出列道:“监国且慢,臣有话要问左大人。”

    援扬大军齐聚镇江时,阮大铖是明军主帅,自然同三人相熟,他原本以为水师尽没于镇江之役,没想到还能见到三人。

    起初,阮大铖只是以为三人突围成功,自长江东下入海而来,可左懋第说他们来自扬州,他却不由得心中一惊。

    “左大人言来自扬州,却是为何?”阮大铖问道。

    左懋第还要请求杭州发兵接应王彦,自然不想退下去休息,本要请奏,现在阮大铖突然阻止,并相问,他正好先将事情的经过讲出来,随微微作揖道:“监国与诸位臣公有所不知,王将军大破八万围扬清军,已解扬州之围,并携军民三十万南渡!臣同王将军自长江口分别,先行入杭,请求援兵接应军民南下。”

    “什么?”诸位臣公闻言大喜,纷纷惊呼道:“王士衡破虏南下呢?”

    王彦独守扬州两月,本就名声在外,现在诸人听他不仅解围,还大败八万清兵,顿时震惊不已。

    这其中,阮大铖无疑是最惊讶之人,他近四十万大军集结于镇江,为了解扬之围,结果被清军打得烟消云散。如今王彦却自己杀出了重围,还带着三十万军民南渡,他心中既高兴,却又十分不是滋味。

    这时,左懋第见众人之态,随将他败退到长江口,夏完淳谏言,王彦用计,金声诈降,斩准塔,连破清兵四大营,李率泰万余人马北逃徐州等事,一一道来。

    太后同潞藩以及诸臣听完其中的跌宕起伏,感受这扬州城下的那一场大战,心情不禁随之起伏,又深感王彦的大义和用兵之才。

    潞藩自夺位失败后,便很少关心家国之事,但也听说过独守扬州的王士衡,现在经过左懋第的叙说,原本了无兴趣的他,不禁再次问道:“王将军南下,带来多少兵马?”

    “战将数十员,精兵三万!”左懋第答道。

    潞藩听闻后,心中不禁立马大喜:“哈哈~此天降大兵,助本王守住祖宗基业也!”

    杭州兵力单薄,这正是潞藩不愿意接受监国之位的原因之一,现在突然有一支能抗住多铎三十万大军的强军入杭,潞藩顿时便觉得身下宝座,安稳起来。

    左懋第见此隧道:“启禀监国,如今多铎引十万兵,正欲追杀王将军之兵,王将军不愿弃民南下,还请监国发兵接应军民入杭。”

    刚刚还欣喜的潞藩,听闻有十万清兵,尾随而来,不禁心里一颤,显得有些惊慌道:“十万北虏,也将兵临城下呼?”

    左懋第欲求兵接应王彦,潞藩却惊惧多铎之兵,他不禁有些无言。

    一旁的陈子龙见此,微微皱眉,出列道:“启禀监国,杭州乃南宋行在,东南大城,雄俊不输于扬州,只要王士衡之兵入杭,以其善守之名,多铎必然不敢窥伺杭州!”

    “对对对!”潞藩闻言,勉强镇定下来,“昔日多铎三十万大军不能破扬,今只来十万,必然不能攻下杭州。”

    “正是如此!”左懋第隧道:“臣请监国速发大兵接应王将军入城!”

    “那就让方国安引兵去接应吧!”潞藩正了正身道。

    “臣亦愿接应!”王威行礼道。

    “准!”潞藩挥手道。

    当下,众人遂一一散去。

    从殿中退去,诸大臣先行,马士英同阮大铖行于后,阮大铖见马士英并不因为杭州将得一只强兵护卫而欣喜,反而脸色十分难看,随开口道:“马辅可是为王士衡入杭之事而不快?”

    马士英见左右无人,随回道:“王士衡名动华夏,威望甚高,他若至杭,吾等如何处之?”

    阮大铖闻言,脸色一变,遂不再言。

    (感谢猫锵锵的打赏,感谢各位书友的推荐和评论。)

    (本章完)

第86章 至杭州,北虏占退() 
王彦领军民南下,走九日,遇方国安接应之军,随心中稍定,只是回望身后,却不见李泰祯部追来汇合,心中随有些不安。

    军民一路风尘,至杭州城外时,终有败兵逃至杭州,王彦见之,五千子弟,只余七八人,不禁悲从心来。

    败兵哭诉曰:“李将军身死,胡为宗不知所踪,北虏之兵,已尾随而来。”

    王彦闻之顿时悲呼道:“今失泰祯,如断一臂也!”

    百姓知为他们断后的李泰祯会同五千扬州子弟,尽折在吴淞口,亦是默默垂泪。

    王彦悲痛中派遣诸生王士绣,去吴淞口收敛李泰祯尸体,但当王士绣秘密抵达时,松江士绅已经自发收敛吴淞口的数千明军尸身,并合葬于一大墓,上书:“国破家亡欲何之,吴淞江畔有王师,五千义士慷慨死,不负神州不负君。”

    这时,王彦留于身后的哨骑,前来禀报,言:“虏骑离杭州只有二十余里,哨骑已经同敌骑接战,北虏之兵旦夕可至。”

    李泰祯于吴淞口阻虏七日,终换得扬州军民平安奔至杭州城下,若是他早一日溃败,北虏便能在军民南下的途中追上,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时,王彦只得收拾心情,先令何刚、曲从直、王缵爵等人拥百姓入城,而后亲领大军留后,防备北虏骑兵杀至。

    城墙上,潞藩会同马士英、阮大铖等大小臣公,看着城外军民随着王彦令旗挥动,战鼓擂起,顿时分流成两股,百姓扶老携幼,进入杭州城,士卒则拿枪操刀,寒光闪闪的向王彦身后的营旗汇集而去。

    三万大军,随着鼓点,在诸多军校的指挥下,很快在城外摆好阵型,最前为一百辆大车,上载佛朗机两门,后立长枪手,镗钯手,而后鸟统手居前,三眼统、火箭于后,最后则是大批整戈待旦的步军。

    扬州城外,八万清军丢盔弃甲而逃,王彦获得的物资堆积如山,他从中挑选出最精良的铠甲、武器装备大军,整个三万人马便显得异常精锐,比之方国安部,卖相要好上几个台阶。

    这时王彦亲领中军,陈于阶在前,王威在左,王志端在右,还有近千骑兵游走两翼,使城下弥漫着阵阵肃杀之气,让城上的潞藩等人微微一震,心中暗赞道:“真乃雄兵也!”

    二十多万百姓,会同一万多方国安部涌入城内,没有一个时辰无法全部通过城门,王彦为使百姓平安入城,随同大军严正以待,准备迎击即将杀来的清军。

    午时,数十骑自天际纵马狂奔而来,正是王彦留于大军之后的明军哨骑,只见他们个个带伤,有甚者还背插羽箭,一路不停的奔回阵来。

    中军令旗挥动,立马为这些哨骑让开一条通道,待他们入阵,大军又立马合拢起来。

    刘顺一路奔到王彦身边,翻身下马,插在背上的羽箭随着他的动作一阵震动,“将军!北虏骑兵近两万,皆是真满州和蒙古兵,片刻便至!”

    王彦闻言,先让刘顺退下查看伤势,随即一脸肃然,扬州之军,一直都凭城而战,未同北虏骑兵进行过野外浪战。虽他出扬州时改造近百大车为车营,却从未经历过实战,不由还是有些担心。

    一刻过后,天边扬起漫天尘土,明军将士情不自禁的握紧了手中器械。

    慢慢的一骑,两骑,最后变成满山遍野的北虏骑兵,自远处而来,仿佛一片移动的地毯,又如决堤而泄的洪水,气势惊天。

    明军阵中,擂鼓立起,号角连连,以壮声威,三万明军跟随着鼓点节奏,齐声大呼:“泱泱大明!血流不干!死战不退!”

    战场上,一股股杀气,铺天盖地的蔓延开来,而疾驰奔来的北虏骑兵,却在离明军大阵五百步外,急停下来,显得彪悍无比。

    清庭护军统领图赖忙谓多铎曰:“王爷,我大清铁骑所向披靡,为何不趁势一举冲破明军,拥入杭州城,如此大功可成!”

    多铎观察着城外明军大阵,见阵型严整,又有战车相护,不禁眉头一皱,开口叹道:“本王来迟矣!王士衡以有准备,且其兵马重于我军,恐不能破之。””

    多铎南下,已经损失近万八旗兵,对于满清撮尔小族而言,已经是很大的损失,他不敢再消耗八旗的兵力,加上他内心对王彦的忌惮,随没了一战的勇气。

    “后退十里!”当下多铎一挥手,而后调转马头道:“且先扎下营寨,等候李成栋等部赶来,在做打算!”

    骑兵上万,万马奔腾之势,要远比近万步军,更加具有威势和压迫感。

    城墙上观战的潞藩等人,平生未见过两万骑兵纵马奔驰,尘土蔽天,大地都跟着颤抖的场面,心中不禁十分惊惧,畏惧北虏骑兵之势,默默为城下王彦之兵,而感到担心,怀疑能否抗住北虏骑兵的猛烈冲击。

    眼看一场大战将起,城上众人却见北虏骑兵忽然前队变后队,慢慢转向,徐徐从明军阵前,往来时的方向退了回去,不禁纷纷惊讶万分。

    “哈哈~”潞藩见此,刚才对北虏骑兵的忌惮不禁一扫而空,开怀道:“此北虏惧怕王将军之威名,不敢一战尔!”

    一旁的马士英闻之,见潞藩如此看重王彦,不禁脸色一沉。

    骑兵来去如风,片刻过后,已经不见踪迹。

    当下王彦待百姓全部进城后,亦领着兵马进入杭州。

    从扬州至杭,行走十余日,整日担心北虏突然追至,今入坚城,王彦心中顿时大定。

    入城后不久,王彦随领众多下属,去潞王府朝见监国。

    至殿中,潞藩见之,立马大喜,令人赐座摆茶,马士英、阮大铖等亦得以入座。

    “将军至杭,此天降栋梁,助本王收拾河山也!”亲眼见王彦逼退多铎大兵,潞藩已经视王彦为臂膀依靠,“今本王欲守住祖宗基业,将军有何教本王呢?”

    王彦闻潞藩问计,随思量后行礼道:“禀监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