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437部分

崇祯十七年秋-第437部分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存仁是汉人,他为何背叛民族,挨着骂名投降满清,无非两条,一是当时怕死,二是有足够的利益,而信奉这两条的人,也能因为这两条而再次背叛清廷。

    他们之前为清廷效命,明朝许下多少好处,也不曾反叛清廷,原因也很好解释,便是条件还不符合其中的第一条。

    明朝表现太颓,大清要得天下,明朝就算许下公爵、王爵之赏,他们也不会上车,也挖不动他们,因为他们不愿意为眼前之利,而随着明朝一起灭亡,但此时,局势就不一样了,南京一下,国势逆转,跟着明朝混不一定会完蛋,只要保证他们安全,又有一定利益,那他们这种不为天下,不为民生,只为自己的人,换个老板,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再说谭泰和部分满八旗,其实也可以用上面的两条,满人也是人,任何一个民族中都有败类,况且八旗这个东西,这个制度,也并非民族,不是由文化、思想结合而成,而是老奴用利益捆绑,打造的一个凌驾于民族之上的利益怪物。

    这些旗人,也是人,也是怕死的,而且一个刚刚从绒毛饮血走出来的民族,还保持着许多原始部落的习性,伦理观念还很混乱,十多年前,父辈、长兄的妻妾,儿子、兄弟都可以继承,女人和孩子被视为财产,部落时常兼并,少有家国情怀,他们叛投起来,反而不会像汉人内心多少会有些道德、家国方面的煎熬,而是更加干脆一些。

    张、谭两人家眷被杀,要说有多伤心,也不简单,历史上投降,家眷被杀的不在少数,也没见多少人因此而自杀。

    他两人,以及众多旗丁之所以现在为明朝效命,第一是就像洪承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活一样,他们也没了回头之路。在东亚文化,或者是受中华文化影响的这片区域内,即便是战败被俘,为国出了力,都有人问你为什么不死,都不被大多数人理解,何况是投敌。

    在目前这个情况下,多尔衮是必杀谭泰,以此来震慑人心,当然随着局势变化,满清硬要完蛋时,清廷对谭泰的态度,肯定又会改变,就像历史上永历朝不断给吴三桂写信一样,多尔衮或者是清廷也会不断的来拉拢谭泰,但就像前面说的,也像吴三桂一样,清廷既然要完,那谭泰就更不可能再为清廷效力了。

    此时,明朝一方,王彦虽然对博洛等人,用了一点上不得台面儿的小聪明,但对于真正选择投降的清将,却十分优待。

    他这是为了树立典型,给清廷的将领看,佟家在清朝号称佟半朝,王彦依然对选择留下的佟图赖给予重用,而谭、张等八旗降兵也都受到了优待,为的便是分化清廷。

    对于八旗降兵而言,不管王彦的目的是什么,对他们来说,一是不用死,二是立功了照样有封赏,那便足够了。

    张存仁听了戴之藩的话,连忙躬身道:“回国公,清军每隔几天,都会将湖广劫掠的物资,运送到新野,卑职以为可以扮作清骑,趁机诈城。”

    戴之藩也是这个意思,当即欣然的点点头道:“那本镇就将此事交给你了!”

    (编辑方才联系我,不出意外的话的,最近会有推荐,所以等星期天加更,容我存点稿啊!)

    (本章完)

第820章 诈城() 
新野县,位于豫楚交界地带,南襄盆地中心,北依宛、洛,南接荆、襄,自古为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水陆交通要冲。

    千余年来,每逢南北争锋,此地必然是要冲之地,几毁几修,所以虽是小县,但城池却颇为坚固,可以与下等州府的府城并肩。

    因为楚豫之间的这条南北通道,掌握在清军手中,河南的清军能够随时从此南下,突袭湖广,便使得湖广的明军在战略上很被动,必须再湖广屯住重兵,十多万明军不敢妄动,被牵制于此,无法支援其他战场。

    夺取新野,乃至整个南阳盆地,明军就能切断清军南下湖广的道路,进而威胁河洛,这不仅将湖广的明军解放出来,而且还能使得明军变被动为主动,从此就该河南的清军提心吊胆的担心,明军什么时候突袭洛阳、开封。

    这是明朝北伐的关键一步,与光复两淮同样重要,因此在明军光复南京后,已经被兵部提上议程,本来是要等明年在试行,但计划不及变化,清军这次入寇,坚定了王彦夺取新野和南阳之心,因而写信交代戴之藩谋夺此地。

    按着兵部的方案,便是趁着清军主力在湖广劫掠时,由明军从荒芜的汉江之北,避开清军耳目,向新野方向穿插,迅速夺取新野、南阳,这不仅能将入寇的清军锁死在湖广,而且能够迫使河南清军受到威胁,不敢轻动,以便明军之后攻打两淮,动摇满清的统治。

    虽说这些年明清交战不断,但是自从清军占据河南之后,河南却也安定了四年。

    相比与义军蜂起的山东等地,河南因为当年经历流寇数次祸害,百姓损失惨重,代表河南地方豪强的李岩被杀后,河南的豪强也退出历史舞台,河南人多地少的矛盾解决,反而逐渐安定下来。

    四年多不经战事,地方上甚至还恢复了一点,清军和地方上便都有些懈怠。

    谭泰等八旗降兵,要扮作清军,这个完全没有压力,清军的衣甲,明军缴获了不少,而且王彦也并未要求旗兵剪发,他们要变回清军,之是换一层皮的问题。

    这时八旗降兵开始更换衣甲,戴之藩却将张、谭二人叫到身边,让两人附耳过来,低声说道:“朝中有不少御史对殿下善待你二人比较不满,但你二人却不可以多心,殿下信中于我有交代,让我转告你二人,兵部已经理定了一个归义营的军号,只等你二人建功,堵住那些御史的嘴,便正式将八旗降兵编成一军,让你二人统领。”

    张存仁、谭泰两人在清廷一边,那都是位高权重之人,这时却向个小罗罗一样,躬身听着戴之藩的话语,心中多少有些落差,但脸上却又必须要表现出一阵欣喜。

    这一点,张存仁做的好一些,而谭泰脸上笑的就有些僵硬,不太自然。

    戴之藩注意两人得脸色,其实也就是不太放心,又补充说道:“这次你们要是立了功,朝廷对于封赏,也是绝对不会吝啬。”

    张、谭两人身份起伏非常大,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自然不会为一个营号,就感激涕零,但戴之藩的话,却透露了许多信息,第一是他们想在明朝过的好,就得立功,不然自有御史要弄死他们,第二只要他们立功,今后还是有上升的机会。

    现在他两人再回清廷已经不可能,那就只有学学洪承畴,好好为大明效力。

    “国公放心,我等定当用命!”当下两人便抱拳行了一礼,别说,这就比清廷好一些,不用每回都跪,他们更像是个人。

    戴之藩见此点了点头,看降兵们已经换完衣甲,随即说道:“你二人也去准备,等拿下新野,本镇给你们庆功!”

    不多时,一支千余人的队伍,带着近百辆大车,脱离了大队往新野而去。

    戴之藩见他们走远,吩咐哨骑探查两头,便让刘芳亮领数千人马,稍事休息后,便紧随着出发。

    清军十一月下旬,开始在湖广劫掠,清骑在汉江之南融入无人之境,不时便有人马押送物资回来,新野的守军,便也日渐习惯。

    清军的骑兵,几乎全被阿济格带入湖广劫掠,留下的三万绿营兵,由平南王尚可喜统领。他将三万人马,分成三部,一万人放在襄樊附近的白河河口,监视襄樊明军,又扼守要道,保证新野的安全,另外五千人则放在南阳,他则率领一万五千人镇守新野。

    清军南下一个月,明军躲在城中不敢出战,他命许尔显为前哨,把守住了明军进攻新野的要道,新野在他看来便十分安全。

    起初,尚可喜的警惕之心还很强,但是随着时间一久,一直相安无事,清军劫掠的物资,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运过来,便说明阿济格在南面也十分顺利,而阿济格都顺利,那他这里就更加安全,他也就逐渐懈怠起来。

    新野小县,大军住在于此,终日无所事事,尚可喜便不免耽于床笫之欢,将军务都交给属下打理。

    这日下午,新野县南城,几名士卒倚靠在城门处,城墙上的士卒,也三三两两的靠在一起打盹,一名千总从城上巡视而过,见士卒们如此,也并没训斥,他们只是绿营,待遇比较差,混口饭吃而已,可打仗还得先上,要是平时还不能偷懒耍滑,那还得了。

    千总从城上走下来,来到门洞处,城上的士卒他不管,但城门是要地,他还是要管一管的。千总一下来,就踢了一名打盹的士卒一脚,“娘的,昨晚干啥去呢?”

    门洞内站着十多号人,闻声都勉强打起精神,但心里却大不以为然,因为大军入住,绿营军纪又差,商贾和百姓都不敢来,城门从早到晚冷冷清清,一个进出的人都没有,有必要打起精神么。

    城门外,靠在城墙上,晒太阳的一名把总,正眯眼打盹,听见门洞内千总的训斥,忙睁开眼甩甩头,忽然发现远处官道上来了一队人马,他心中顿时一喜。

    这应该是前面又有抢劫的物资运过来了,等这些物资到了新野,他们多少也能从中偷偷摸一点好处。

    有油水,把总立刻来了精神,急忙按着战刀,走进门洞,对训斥士卒的千总说道:“千总,又有东西运回来,卑职是不是带些人去帮忙推推车啊?”

    (本章完)

第821章 夺门() 
运送物资这种粗活儿,自然是绿营兵这种低于旗人,甚至比包衣还不如的人来做。

    这事虽然辛苦,也要写体力,但绿营兵却乐此不疲,因为运送的过程之中,自然会有损耗,而损耗多少,就看他们胆子大不大了。

    千总听了话语,眉头一挑,不再理会被训斥的士卒,转过身来对着把总,喜道:“走,去看看!”

    当下他走出门洞,远眺城外,果然见极远处,一支由近百辆大车组成的车队,在骑兵的护卫下,顺着官道,望着新野而来。

    这比之前的车队,运送的物资都要多,每辆车都有四五名包衣,还有数百身材魁梧,膀大腰圆的骑兵护卫。

    千总见了一愣,难道是在湖广劫掠的清军回来呢?

    “千总,要不要让卑职去迎迎。”把总还惦记着好处,笑脸望着千总,满是期待。

    千总点了点头,那把总脸上露出欣喜,立刻便招呼属下准备前去迎接车队,但千总却开口嘱咐道:“看看他们运的什么,再问清楚怎么回事,骑兵怎么回来呢?”

    把总随意的应付一声,便招呼着手下们欢喜的过去。

    北方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再加上今年清军又丢掉了江南,本来河南经过四年恢复,已经可以自足,但清廷屡屡大战,军队耗费粮草太多,加上冬季开始出现雪灾,北直、山东、两淮都闹起粮荒,清廷只能从河南、山西大规模征调粮食,弄得河南也是粮价飞涨。

    清廷治下,整个北方的经济已经快要崩溃,靠赋税,清廷已经难以运转,连八旗都很难保障,更不要说绿营,不过就算清廷现在给绿营发足饷,绿营兵面对疯涨的粮价,也不足以养家,只能想方设法的捞点油水。

    千总看着把总领着一百多号人,迎接上去,城门处人手不足,便伸手招来亲兵,让他再叫些人,而他则站在城门处等候。

    不多时,车队来到城门前,把总先一步回来,走到千总身旁低声说道:“千总,要发财了,前面是粮食,后面全是木箱,押送的牛录不让我们靠近,估计里面装的全是金银财宝。”

    千总听他这么说,心中也来了兴趣,“见者有份,你进城去安排一块地方,让车辆停放,再找些民宅,让旗兵们休息。”

    把总听了,立时便往城内而去。

    这时,城门处的绿营兵将车队拦住,千总走上前来,打量了车队一眼,骑兵都是精壮的汉子,吃稻米的一般长不了这么壮实,而除了骑兵外,推车的包衣也都是青壮男子,比绿营兵还要精神一些。

    眼下的年景,还面漏油光的,全他娘的都是特权阶级。入关之前,包衣是旗人压迫的对象,但入关之后,包衣却成了辅助旗人压迫汉人的工具,待遇已经是天壤之别。

    千总看了并未生出疑惑,因为这确实就是旗兵,只不过是投降明朝的旗兵,他走上前来,正要例行检查,忽然却见随行居然没有绿营人马,不禁疑惑道:“许将军的人没一同回来么?”

    谭泰扮作牛录,骑在战马上,态度倨傲,他听了千总的话,装作听不懂的样子,目光投向身边一名包衣,却是张存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