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 作者:府天-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佶沉吟片刻,突然开口问道:“如今伐夏军费已经用去了多少?”
听到这个问题,高俅便猜测出了赵佶的大半心意。开边固然是好,但是,倘若连场大仗之后使得国库空虚,这无疑是君王难以忍受的←大略估算了一下,抬起头来刚想说话时却发现蔡京地眼神颇有些奇怪,心中不由一怔。
“圣上,王厚两次平羌,共计用去军费六百万贯,如今大军驻扎熙州,每年的军粮及一应开支粗略估计,也绝不下于百万。至于此次严均达宣抚陕西,并未齐集诸路大军,用兵重点在永兴军路,所以夏人无法从秦凤路泾原路等地趁虚而入,损失并不大,以战利品和开销两边来计,近一年的用兵下来,军费大约在两三百万贯上下。”
这就用去了将近千万!这些数字听在赵佶耳中,实在有些惊心动魄的意味。但是,外敌从旁窥伺,若是不主动进攻就要被动防守,任由西夏军肆虐西北,一来二去,损失也不会在少数,所以他并不只是心痛这些军费。只是,一想到海外贸易以及茶税的高额利润还不够填补军费的窟窿,他便感到一阵阵心悸。
“圣上,如今天下富足,不趁着这个时候一劳永逸解决心腹大患,以后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蔡京不失时机地加上了一把火,侃侃而谈道,“自太祖立国以来,北有强辽虎视眈眈,而自仁宗之后,西夏便崛起于西北,成为了又一个心腹大患。如今西夏自梁氏之乱后一蹶不振,强辽亦败于女真之乱,惟我大宋富足于天下,这正是天赐圣上的绝好良机!圣上自即位以来,先后开边将近数百里,试问除了神宗皇帝下熙州兰州以后,我朝可曾有如此昌盛之时?”
高俅见蔡京口若悬河地鼓动着,再看看赵佶渐渐流露出异样颜色的脸庞,心中不由暗叹了一声。姜还是老的辣,自己自忖善于蛊惑人心,可比起这个老狐狸就差得太远了。不管是哪个皇帝,听到臣下称赞是尧舜之君,又确实曾经开疆拓土,哪会不激动地?只是,要说西夏日薄西山,辽国已经不足为患,这话还太早了一些。要是这盛世大宋能够真的没有农民起义,那么胜算便会大一些,但是,谁能担保赵佶不搞花石纲,这天下百姓就全都会安安分分过日子?
“元长说得好!”赵佶猛地一点头,语调中显出了一股不同寻常的激动,“太祖传国以来,大宋收成有余开拓不足,如今朕正应该趁势进取!”
高俅心中咯噔一下,组织了一下语句便开口说道:“圣上,伐夏乃是长远之计,如今新下两城,再加上先前取得地银州等地,都需要筑城坚守,就连周边堡寨也需要分兵,所以说,对夏攻势可以暂时缓一缓,否则,一而再再而三地紧逼,狗急跳墙之下,难保李乾顺不会在盛怒之下以倾国之力进犯。”
蔡京闻言大失所望,但仍是竭力用一种平静的语调反问道:“那么,伯章的意思是同意西夏的和议?李乾顺一心想要我朝归还故地,届时又该如何?”
“元长公,战胜地人吐出战利品,自古以来何曾有过?”高俅转身看着蔡京,一字一句地道,“之前是因为有辽国频频从中,调停”所以我朝虽胜却不能安边。”他刻意加重了调停两个字的语气,又急又快地说道,“一旦西夏知道辽国兵败辽东,你说他们会怎么办?不外乎两个可能,一个便是疯狂反扑,争取以自己的力量夺回故地;而另一个则是承认此次失败,暂时接受和议,待积蓄了力量之后再卷土重来。以你之见,李乾顺明知我国没有了两面对敌的后顾之忧,他会选择哪一种?”
不待蔡京回答,赵佶便若有所思地道:“李乾顺算得上是有抱负的明主,应该会忍一时之气,等待辽国从辽东抽身之后再别做计较。哪怕此次真的不要故地而求和,将来也必定会重振旗鼓。不过伯章也说得有道理,不但西夏需要时间休整,我朝也同样需要时间。如此说来,不管是辽国、西夏、我朝,抑或是刚刚取胜的女真,最需要的都是时间?”
“不错。”高俅惜字如金地吐出两个字,转而便不再多说了。蔡京虽然看似别有算计,但是,面对这样的景况,对方也应该知道继续进兵所要面对的危险,以蔡京的城府见识,决不会看不到这些。
正如高俅猜测的那样,尽管对于丢掉了龙州和洪州大为震怒,但是,当得知辽国在辽东兵败之后,李乾顺立刻又派了使节往大宋求和。
整兵掠大宋西北是很容易的事,但是,看大宋如今用兵的势头,难保不会遭到更严酷的打击,所以,权衡利弊之下,李乾顺选择了暂时服软。
毕竟,如今的西夏不比当年,倘若没有了辽国的,那么,他便失去了最大的底气。
西夏暂时低头,高端礼也得到了国内传来的正式诏令,立刻放下了当初那张矜持的脸。辽主耶律延禧的旨意很简单,那就是尽快解决掉大宋和西夏的争端,然后赶紧回国。只要大宋能够答应不再兵迫西夏,那么归还故地之类的话就不用提了。
既然知道对方有退避的心意,高俅自然不会放过,一番假情假意的拉锯战之后,大宋和西夏终于达成了和议。李乾顺称臣自然是应有之义,而前时所取之地却不再如从前那样归还,原因是西夏负义劫掠西北多年,大宋取此数城作为赔偿。除此之外,这一年多来延帅陶节夫招纳到的党项牧民数千和牛羊数万,乃是对方自愿投效,但今后大宋将不再以此举诱夏人内附。
尽管觉得强词夺理,但是,高端礼也无心再争,两国和议一完他便急急忙忙地归国而去。而签下了这样“丧权辱国”合约的西夏使节更是无颜在汴京多呆,同样是匆匆上路。而赵佶在和议达成之后便立刻下旨昭告天下,然后从蔡京之意,曲赦熙河兰湟路,犒赏西北诸军。
数日后,谍探从辽国传来消息——辽主耶律延禧准备接受女真的求和!
第九卷 第三十八章 纵败将女真求和
高丽王王熙薨!
听到陈令方转述的这个消息,高俅这才恍然大悟。日前政事堂得知女真求和的消息时,都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要知道,女真人不止是把辽国打痛了,那是根本就打到了七寸,这个时候突然提到求和,耶律延禧这种刚愎自用的君主居然会答应,原来是因为高丽关键时刻掉链子了。
孤悬海外的朝鲜半岛向来就不是中原的重心,即使以当初唐太宗的强势,依旧在远伐高句丽失败的情况下黯然辞世,留下了满肚子遗憾。
尽管高宗日后完成了父皇的心愿,但是,高丽从来就没有进入过真正的中原版图,始终是以一个不尴不尬的属国名义混在中间。直到强大的辽国崛起于北部之后,崇慕汉学的王氏高丽方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臣服于辽国之下,但是仍旧时不时和大宋暗通款曲。每年大宋带着各种目的北上高丽的航船,往往就有数百之多。
连家虽然有皇家撑腰,但也不可能独霸整个高丽贸易,不过,除去每年海上的两成折损之外,其利益还是极其丰厚。而最重要的是,他们这种非官方的探子身份让他们每次归来都能够带来大量的消息,此次却不相同,而是消息先传到了登州,然后再传到了正在京城逗留的陈令方处,竟比官方渠道还要快上一点。
“我还以为那些高丽人为什么没有趁着女真和辽国连场大战的时候捞一些好处,原来是因为高丽王那时差不多要咽气了!”高俅冷笑一声,脸上浮现出了深深的讥诮。对于反复无常地高丽人←并没有多少好感,反正,对于中原强大的各朝而言←们永远都只是一介朝贡的番邦,永远都附骥于最强大地王朝之下。现在的辽国、以后地元、明、清,全都是他们臣服的对象。称臣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生存方式,横竖只是象征性地朝贡一点人参及特产,上至君王下至臣子又没有少一块肉。
陈令方见高俅满脸不屑。心中不由有些奇怪,但仍是解释道:“此次薨逝的乃是高丽明孝王王熙,他三十九岁登基,至今不过十年,其中有两年是他父王病重,让他主持国事的,想不到十年之内居然死了两位高丽王。”
高俅微微点头,随即问道:“那这一次高丽即位地又是谁,国内可有纷争?”
“前任高丽王王熙虽然有不少嫔妃,子嗣却只有几个。而元妃之子王俣早就被立为世子,听说已经派人去辽国报丧了。照这个样子看起来,至少新王的王位还是稳的。这位世子如今已经二十六岁。耳濡目染之下,对于大宋也有亲近之心,所以局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听到这位新王的年纪,高俅情不自禁地微笑了起来。大宋官家赵佶今年二十三岁。辽主耶律延禧今年三十岁,夏主李乾顺今年二十二岁,倘若算上这位二十六岁的高丽王,如今这各国竟全都是年轻一辈当家。
倒是那位被史书评为一代英主的完颜阿骨打,今年已经到了四十岁的年纪,这人生阅历就多出了十几年,怪不得能够将各国的小字辈玩弄于股掌之上。
玩笑归玩笑,打听清楚了具体情况,他还是让陈令方先回去了。国家大事毕竟不可向商人透露太多,这是最起码的原则,因此,打点好腹稿之后,他便立刻进了宫。
“照你这么说,就是因为高丽王死了,所以耶律延禧就肯答应女真人地求和?”
赵佶的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毕竟,那可不是普通的败仗,而是一仗丢了数万大军地大溃败,若是换成他自己,恐怕首先就是杀了统兵大将祭旗,然后以倾国之力反扑※以说,他实在无法体会,耶律延禧准备议和究竟是怎么想的。
“圣上,话不是这么说。”高俅见赵佶似乎糊涂了,只得慢慢解释道,“高丽王死了,也就是说,暂时之间,女真暂时不用考虑腹背受敌的危险。毕竟,高丽号称最重礼仪,在国丧期间用兵是绝对不可能的。而女真这一次上地国书与先前不同,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而且我认为,他们手中很可能还有一个人质。”
“人质?你说的是萧嗣先?这样的败军之将,即使回去,耶律延禧难道不会杀他?这种酒囊饭袋又有何用?”赵佶情不自禁地把自己代入到了耶律延禧的立场上,不以为然地摇摇头道,“再说,辽国上下就没有正直敢言的臣子了么?”
“就是有,耶律延禧也看不到了。”高俅暗叹一声,从袖中取出了一份公文,双手呈递了上去,“这是刚刚送到的消息,辽主已经有命,以萧奉先同知北院枢密使事。”赵佶从曲风手中接过文书,上下扫了一眼便迸出了一句话:“耶律延禧疯了?”
此时此刻,高俅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幸好这里没有外人,否则赵佶这句话说出来非得吓倒一大片人不可。不过,话还真是说得没错,一个国戚刚刚临阵脱逃兼且打了败仗,这下子突然又把兵权交给了另一个国戚,偏偏这两个人还是嫡亲兄弟,由此看来,耶律延禧确实也离疯子不远了。话虽如此,但是他还是决定补充一下。
“圣上,事出有因,辽主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其皇后有孕了。据说,天祚帝虽然宠爱文妃萧瑟瑟,但是,他对皇后却是更加爱重有加,所以,爱屋及乌,在皇后有孕的当口,他绝不会追究萧奉先和萧嗣先两兄弟的罪过。相反,为了安抚皇后,他必定会同意女真的求和,以此把萧嗣先弄回来。对于他来说横竖面子找回来不就行了?”
“简直是荒唐!”赵佶实在找不出别的话形容,最后只得发出了这样一句感慨,“若是此次萧嗣先真的不被定罪,那么,辽国离覆亡也就不远了!”
正如大宋君臣议论的那样,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是,辽天祚皇帝耶律延禧还是接受了女真的求和,接受了国书和一应贡礼,当然,还附带了一个萧嗣先。而就在群情激愤的朝臣想要以临阵脱逃定萧嗣先死罪时,萧奉先却以一句“若不赦东征将士之罪,则将相聚为患”为其弟脱罪。本就有心放小舅子一马的耶律延禧随即不为己甚,只是免了萧嗣先的官职便草草了事,让上下大失所望。
“战则有死而无功,退则有生而无罪!”
听到姐姐进宫说起将士之间广为流传的这句话,萧瑟瑟顿时面色苍白不能自已↓当初最最担心的事偏偏发生了,可是,耶律延禧非但不认为当初不用她的建议而造成兵败女真,反倒认为是她妄议国事,因此而有这场败仗,所以已经足足有十几日未曾到她的寝宫来。想及自己当初建议大发诸道之兵却被萧奉先阻挠,结果萧嗣先大败之后反而罪及己身,她恨不得将萧氏兄弟吞下去。
“瑟瑟,事已至此,你就是再想也无济于事,还是好好考虑自己吧。”萧珑音看着日渐憔悴的二妹,心中不由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