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

第9部分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第9部分

小说: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我错了。伊宁发生了太大的变化,从母亲茫然的眼神里,我发现她记忆中的伊宁,彷佛是另外一个星球上的地方,同这方土地不搭界。赤日炎炎下,母亲说,那时漫天大雪啊,我坐着雪爬犁……我怀疑都是这季节闹得,大约应该在隆冬来。白雪的城市和青杨的城市,永远无法重叠。
  我帮母亲梳理头绪。母亲说,老房子的周围有一家飞机场。我想这是一个显著的目标,得到《伊犁河》的编辑热诚相助,第二天一大早,带着我们照直奔机场而去。绕着机场转了三圈,不想母亲对那里的地形地物毫无反应,说,房前还有一条河,房后还有一座山,这里一马平川,不是啊不是。我说,机场吗,当然是平的了,也许是修机场的时候,把山平了,把河填了?
  母亲不置可否,看得出,她不信服我的解释。找来机场的工作人员,向他打听这里原先的地形,以证明我的猜测。没想到他很肯定地说,这里没有山,也没有河。从来没有。我看,老人家说的那个机场,不是我们这个机场。你母亲五十年代初期就离开伊犁,那时这座机场的图纸还没画出来呢。
  于是有了老机场的悬念。
  我们又驱车去巴岩岱。这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地方,几乎每个伊犁人都知道,但当我细究这地名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又谁都说不清楚。
  巴岩岱是一个小镇,我们的车缓缓驶过,好像在检阅路旁古旧的土屋和新的建筑。我不断地问母亲,是了吗?想起一点了吗?母亲总是漠然地摇头。
  新疆小镇特有的十字形短街,很快就被车轮丈量完了。往回开,再走一遍。我对司机说。正在修路,地表的积土和晒干的驴粪,化作旋风样的灰尘,快乐地裹挟在车的后方,像赭黄色的陈旧面纱,把巴岩岱半掩半藏。母亲索性走下车去,期望巴岩岱的土地,会直接告诉她点什么。
  亚洲腹地的太阳,从公路上方,几乎垂直地击穿颅顶,把灼热和焦躁注入思维。随着车轮的反复碾压,母亲的迟疑已经延展成沮丧。我的记性真的这么糟了吗?不对啊,我怎么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就算房子被拆了,山也被削平了吗?还有那条河?河边的柳树呢?母亲低声自语,愤愤不平,要同历史讨一道说法。
  四周悄悄,母亲已经离去44年了,没有人负责回答她陈旧的问好。
  我决定放弃寻找,不论是巴岩岱还是八烟袋,这样对她老人家的压力我决定放弃寻找,不论是巴岩岱还是八烟袋,这样对她老人家的压力可能轻些。我说,有很多归国的老华侨,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不是您记性不好,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我拉着母亲走到一处风景秀丽的小渠,对朋友说,麻烦您给我和母亲合张影。这里就是巴岩岱。
  母亲不服,说,你那时什么都不记得,凭什么说这里就是巴岩岱?
  我说,您倒是记得,可您的巴岩岱在哪里?这里就是巴岩岱。
  于是我和母亲,在我所指定的我的出生地,照了几张相。平心而论,四周景色不错。草原在午后阳光下灼热的呼吸,波光粼粼,犹如晃动着自九天而下的玄紫色纱幕。脚旁的小草,像无数神奇的吸管,把苍黄大地的水份,变成了绿色油漆,不慌不忙地涂抹在自己向阳的叶面上。也许是颜料不够,叶子背面就比较马虎,敷的清淡些,露了霜白的底色。野花英勇地高举着花茎,把小小的花盘,骄傲地迸裂到近乎水平的角度,竭力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展示出来。好似一个细胳膊的小伙子,一往情深地仰着脸,向蓝天求爱。虽结局不一定乐观,仍充满了令人感动的柔肠。
  我很中意此地的风景。母亲不再吭声,那神情分明在说,这里虽然好,但不是你出生的地方。
  回宿处的时候,母亲说,你出生的那家医院,总是应该能找到的。
  那家医院还在。新的四通八达的主楼,熙熙攘攘的愁眉苦脸捏着药袋的杂色人流和飘逸的白衣。我和母亲在药气汗气中穿行,问一个护士,这个医院当年的妇产科在哪里?那个护士匆匆走着,一边走一边丢着话,你要问现在的妇产科,我告诉你。要是问原来的,谁知道?
  连续问了好几个人,都被干脆地回绝。母亲一脸的茫然,也许昨天我的指鹿为马刺激了她,她不愿再无望地寻找,对我说,我们走吧,既使找到了医院,也找不到你爸爸看我的那扇窗户了。
  我便依偎着母亲,慢慢向医院的大门走去。就在这一瞬,千真万确地,我听到血脉深处剧烈的叹息,心被攥紧又松开,痛得窒塞。
  我果决地对母亲说,请随我来。不由分说地牵了她,向一个我也说不清的方向,义无反顾地走去。
  人很多,不停地碰撞,我疾速穿梭,不住口地说着对不起,宛若行进旷野杂草间。碰到的人不再有鼻子眼睛,只是一些木桩。七折八拐,终于看到一栋老屋。
  它蹲倨着,好似千年蘑菇。自屋顶冲刷而下的杏色雨迹,如岁月的鞭痕,在木疤处拐了一个小弯,依然执拗地向下。
  我的血翻起泡沫,激烈地鼓荡着。看──就是那扇木窗!我握着母亲的手大叫。那一刻,我们都感到彼此的肌肤,在盛夏的炎热里冰冷如雪。
  墙壁上有一扇木窗。木窗和它宽大的窗台,漆色斑驳地幽闭着,锁定45年前一位戍边的将士和最初的父亲久驻的目光。
  是吗?是这里吗?母亲轻声反问着,伏在窗棂上,处处抚摸,好像那里还遗有军衣的擦痕。俯身比量着询望屋内的角度,好像父亲的视线,还如探照光柱一般,笔直地悬浮空中。许久,缓缓说,正是从这个方向,你爸爸他第一次看到你……
  我僵僵地立着,感觉时光顺流与逆流的波纹。
  还需确认。无人知晓数十年前此地的格局。终于找到一位维吾尔族老人,捋着飘拂的白胡须说,半个世纪以前吗,这里是苏联人开的医院。后来吗,都拆了,盖了新的楼了。现在吗,只剩这最后的地方啦,原先是专门接娃娃的房……
  我长久凝视窗户,穿越时间隧道,一身戎装的父亲,牵着他的战马,屹立远方。
  母亲说,连我都认不出的地方,孩子,怎么就像有丝绳拽着,你一下走到这里?
  我说,妈妈,不要忘了,我也来过这里啊。在我的记忆深处,我记得这条路。这里是我第一眼看到的世界。从这扇木窗中,我认识并记住了父亲的微笑。
  到了临离开伊犁的前一天,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还想找找我和你爸爸住过的那座老房子。让车在伊宁街上随便转吧,也许突然就看到了。
  我不知如何再向主人提出要求,为了老房子,我们已麻烦人家多次。主人说,老人家来伊犁不容易啊,今生今世也许是最后一次了。说什么也要找到这个地方。于是让老王来帮助我们。
  老王瘦而干练,目光鹰隼一样锐利,开始详尽地了解情况。
  您敢肯定门前那是一条河,不是一条渠?新疆的渠沟很多,有的也很宽,波涛滚滚的。老王抽着莫合烟说。
  是河。因为它是弯弯曲曲的,人修的渠是取直的。岸边有很粗而疙疙瘩瘩的树,老树,树叶落在水上。母亲说。
  您的记忆很肯定,附近有一座山?
  小山,不高。肯定有。在河的北面。母亲说。
  老王站起身来,说咱们走吧。我已经知道那大概的方向了。
  我和母亲半信半疑地跟着老王上了车,他对司机低语了一声,车就飞快地沿着白杨大道驶去。
  到了一处疏朗的房舍,周围有不浓不密的林子,地面有些残存的鹅卵石,像半睁半闭的疑惑之眼。
  其后发生的事,恍若慢镜头。母亲一跃下了车,踢着那些鹅卵石,飞快地向远处的房舍走去。我想紧跟上,老王示意我拉开距离,以给母亲一个独立回忆的空间。于是放她苍凉地一人走向往事,我们默默地跟随。
  母亲举步如飞,跑到一所孤独的木屋旁,目光如啄木鸟,从地基敲到檐顶,然后又一寸寸地凿下,好像要把那些木棂中的年轮剥出来。
  我以为母亲会说什么,结果她什么也没说,就倒着身子,退开了。我忙凑过去,没想到她又疾步走上前去,我紧跟,听到了她对木屋说的话──你怎么比原来变矮了?哦,是了,我知道了。我们都老啦!
  母亲拉着我的手,登上木屋的台阶。那台阶吱吱扭扭响着,这声音亲热地召唤母亲,从她的耳鼓潮水般地蔓延开去,扩展道整个身心。
  这是一座说不上年代的俄式建筑,当年不知漆过何种颜色的油漆,现在已完全脱落,连绿豆大的一点遗迹都不曾留下。
  每一寸木纹都裸露着,好像森林老人住的原木房子。高高的挑檐,抗拒着岁月的磨损,依旧尖锐地飞翔着,几乎把草原湛蓝的天空刮出伤痕。檐口的滴水槽已经残破,水线蜿蜒,好像一把用旧的木锨还牵着淋漓的泥浆。屋顶上小塔式的烟囱半边坍塌,露出被壁炉焰火熏黑又被风雨漂白的栗色。悬山的边缘已成锯齿,唯有山墙像倔强老人的脊背,昂然挺立着。阳台的栏杆,有美丽的螺旋状丝纹,不可思议地保持着精致的形态,透出当年的华丽。游廊很宽敞,木地板由于多年无数双鞋的摩擦,生出短而茸的木刺,在舒缓的木弧中被浮土半遮半掩。
  一把大锁禁锢着历史。母亲紧张地扒着门缝向里张望,如同孩童。老王不知用了什么办法,找来一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开了门。原来这里和半个世纪以前一样,是军队的产业。
  木屋的中央是气势宏大的客厅,虽堆满杂物,仍看出往日的磅礴。四周是布局严谨的小房间,年代久远,已察不出主人修造时的匠心。我们在灰尘中走动,搅起呛人的烟尘。母亲的目光如蛛网一般,打捞着游动的往事。她一定是看到了我所无法窥见的影像,与那时年轻的自己对话。
  你好啊!老房子,我来看你来了。你还记得我吗?这就是当年那个爱哭的孩子啊!我们一道从北京来看你,你还记得我们吗?母亲拍打着积满青灰的栏杆,对着空中自语。
  我和母亲拉开一米远近,怕惊扰了她的思绪。没想到母亲执意拉着我,好像面对久久不见的亲戚,不停述说──那里,就是我睡的床,抱着你,坐在床上。那些夜晚,总也盼不到天亮……她指着一个堆满军械的角落。──那里,就是小胖子煮野鸽子汤的地方。她指着回廊的拐角处。你该叫他小胖子叔叔的,要是没有他的好心,这世界也许就没有了你。他如果还在世,该有八十岁了。──那里,就是整夜摇晃的小榆树啊,天!它长得这么高,成了老榆树了……她指着窗口外的树枝,我眨眨眼,看到那树应声弹下几斑苍凉的绿泪。
  木地板在我们的脚下波动,我问母亲说,它们是不是晃的更厉害了?母亲说,没有啊,它们和以前一模一样。真奇怪。哦,对了,人是熬不过木头的。
  那位开锁的士兵,从我们的对话中,明白了原委,恍然大悟道,啊,你们从北京赶来看它。来得正好,再有一个星期,它就被卸成一堆木板。
  在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已几次动议拆除这老屋,不料每次临动手的时候,就出些意外的变故,阻止了工程。这一次,推土机已备好,再不会拖延了。
  呵,老屋一直在等着我们,等着母亲布满褐癍的手最后的抚摸。等待当年的孩子,再看一眼它斑驳的木纹。
  山不在了,河不在了,但老屋尚在,与我们母子相会于它生命的夕照。
  老王后来告诉我,五十年代,贯穿伊宁市的河流只有两条,背后依山的就是这条河。后来,城市变迁,山被砍平,填了河床,地表上的旧貌已渺无音讯。此地原来确属巴岩岱管辖,但行政区划几经变更,如今已归属市区,难怪母亲在巴岩岱百寻不到了。
  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老屋,我从摇曳的榆树摘下几片树叶,从地上拘了一捧黄土。我会把它置于父亲的墓前,我猜他会在有月亮的晚上,轻轻地闻着树叶,用手指捻着黄土纷纷落下。父亲一生戎马生涯,他眷恋他骑马挎枪走过的地方。
  母亲安宁了,好像同我交割清了生命的最后一笔帐目。我却接过一副沉重的挽具。你已知道生命的源头,你不由得张望生命的尽头,心中惴惴。当你有朝一日,一切归于永恒,背负黄土,仰望星空,检点一生:你啊你,可对得起三千银翅、一篷绿荫、古旧的木纹和一个名叫小胖子的老兵?!
  离开新疆前,我应邀作一场讲演。主题发言以后,我说,我有一个私人问题,求助大家。我出生在伊宁巴岩岱,我不知巴岩岱是什么意思?谁能帮我解答?不一会儿,纸条递上来了,说:“巴岩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