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桐城文录序(清)方宗诚 >

第1部分

桐城文录序(清)方宗诚-第1部分

小说: 桐城文录序(清)方宗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桐城文学之兴,自唐曹孟徵、宋李伯时兄弟'2',以诗词翰墨,名播千载。及明三百年,科第、仕宦、名臣、循吏'3'、忠节、儒林,彪炳史志者,不可胜书。然是时风气初开,人心醇古朴茂,士之以文名者,大都尚经济,矜气节'4',穷理博物,而于文则未尽雅驯'5',以复于古。郁之久,积之厚,斯发之畅。逮于我朝,人文遂为海内宗,理势然也。盖自方望溪侍郎、刘海峰学博、姚惜抱郎中三先生相继挺出,论者以为侍郎以学胜,学博以才胜,郎中以识胜,如太华三峰'6',矗立云表。虽造就面目各自不同,而皆足继唐宋八家文章之正轨,与明归熙甫相仲伯。乌呼!盛哉!然余又尝总观桐城先辈文,三先生外,其前后及同时者,无虑五六十家。虽不足尽登作者之堂,而其各有所得,堪以名家者复数人。其余或长经术,或优政事,或论学论文,记忠记孝,亦足以广见闻,备掌故'7'。
  今夫言天文者,以日月为明,而恒星之熹微,亦未能或遗也;言地文者,以海岳为大,而泉石之幽窈,亦未能或略也;今世之言人文者'8',以唐宋八家、明归熙甫为斗极矣'9',而李翱、皇甫湜、孙樵、晁无咎、唐顺之、茅坤之撰著'10',亦未尝不流布于后世也。然而,文胜则质表,巨帙重编,而于事理无关切要,徒乱学者之耳目,纷后人之心志,则又不可不精别慎择,以定其指归。
  曩者,康熙间何存斋、李介须辑《龙眠古文》数十卷'11',大抵多明人之文也。咸丰壬子春'12',余与友人戴存庄论吾桐之文,以我朝为盛。然物胜则必反其本,然后可以久而不敝。天地之气运,流行不能自己,畜久则必盛,盛久则必靡,亦理之势然也。去其靡以救其弊,岂非乡后进者之责与?因相与取诸先辈文,精选得数卷,大约以有关于义理、经济、事实、考证者为主,而皆必归于雅驯。其空文无理论,或虽有事理则文鄙倍者'13',不录。按时代以分卷次,其大家或数卷至十余卷,其足名一家者,或数卷至一卷,而杂家则数人一卷以附之。
  自城陷后'14',藏书之家,多被焚掠,心所知者,尚有数人,无可访问。存庄又被贼祸,客处怀远。自伤孤陋,无同力者,深恐此书中废,使数百年文献无征,则亦古之网罗放失保残守缺者之罪人也。避地鲁谼'15',友人方宗屏为访得数人文补入之;今年授经东乡'16',萧生敬孚又为访得数家集,皆为补选,于是遗逸者盖鲜矣。
  夫学问之道。非可囿于一乡也。然而流风余韵,足以兴起后人,则惟乡先生之言行为最易人。而况当兵火之后,文字残缺,学术荒陋,使听其日就澌灭'17',而不集其成,删其谬,俾后之人有所观感而则效焉,其罪顾不重与?
  昔者,孔子编《诗》而附《鲁颂》'18',删《书》而附《费誓》'19',因《鲁史》以作《春秋》'20',其惓惓于宗国文献如此'21',是亦学者所当法也。今纂初成,将有山左之行'22',因以稿本归敬孚而属其益加搜访校订以成之,爰书其义例于左云'23'。
  咸丰八年秋八月'24',柏堂逸民方宗诚撰'25'。



  注释:
  '1'《桐城文录》:戴钧衡与方宗诚合编的一部桐城派文选,收明末清初钱澄之至清代后期戴钧衡共八十三家文,全书七十六卷,保存了桐城乡土文献。'2'曹孟徵:曹松,字孟徵,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人,唐昭宗光化间进士,能诗。潜山与桐城为邻县,古代同属庐江郡,所以作者以曹松为桐城文学始祖。李伯时:李公麟,字伯时,舒城人,北宋画家、书法家。舒城与桐城古代也同为庐江郡。'3'循吏:旧时指遵理守法的官吏。'4'矜(jīn):注重,重视。'5'雅驯:讲究文采修辞。'6'太华:即华山,古称西岳。'7'掌故:前人事迹传说。'8'人文:泛指社会文化,此处主要指文章。'9'斗极:北斗星与北极星,有时专指北斗星。'10'李翱:字习之,唐朝散文家,曾从韩愈学古文。皇甫湜(shí):字持正,唐散文家,也曾向韩愈学古文。孙樵:字可之,唐末散文家。晁补之,字无咎,北宋散文家,受苏轼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唐顺之:字应德,人称荆川先生,明散文家,与归有光同为“唐宋派”作家。茅坤:字顺甫,号鹿门,明“唐宋派”散文家。'11'《龙眠古文》:桐城文人文集名,桐城县有龙眠山,故有此称。'12'咸丰壬子:咸丰二年(1852)。'13'鄙倍:浅陋背理。'14'城陷:指太平天国农民军1853年2月攻克桐城。'15'鲁谼(hóng):在桐城县境内。'16'东乡:在桐城县境内。'17'澌(sī)灭:毁灭净尽。'18'“孔子”句:相传《诗经》为孔子编成,“鲁颂”是《诗经》中“颂”的一部分,共四篇,内容都是歌颂鲁僖公的。孔子是鲁国人,因而特地把它编入《诗经》中。'19'《费誓》:《尚书》中关于鲁国的一篇历史文献。是周初周公旦长子伯禽封于鲁地,为进攻淮夷、徐戎的一篇出师誓词。'20'“因《鲁史》”句:相传孔子作《春秋》是以鲁史官编的《鲁史》为基础写成的。《春秋》是一部周朝史书,用鲁国史编年。'21'惓惓:同“拳拳”,用意恳切。宗国:原指同姓诸侯诸国,此处指孔子本国。'22'山左:旧指山东。因山东在太行山以东。'23'爰( yuán):于是。该文后附有“义词”,本书未录。'24'咸丰八年:1858年。'25'逸民:隐居之人。



  方宗诚(1818—1888),字存之,号柏堂,安徽桐城人,为方东树从弟。诸生(秀才)。曾任枣强(今河北枣强县)县令,创敬义书院,官至安徽学政。曾从学于方东树,从事经学研究和古文创作。著有《柏堂文集》、《柏堂经说》等。
  本文系统论述了桐城散文的发展源流,文章指出:方苞、刘大櫆、姚鼐“继唐宋八家文章之正轨”,强调了桐城派的文统之所在。本文论选文标准,概括了桐城派文论的基本内容,即方苞的“义法”说和姚鼐的“义理、考证、文章”三统一的观点。此外又强调了“经济”,即文章经时济世的作用。经时济世的思想,方、刘、姚的文论中已经涉及,但加以强调则是从曾国藩开始,后期桐城派作家都较重视,这是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矛盾十分尖锐复杂,要求作家为现实服务。桐地派后期作家写了不少爱国忧民的文章,与“经时济世”的创作思想有重要关系。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