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做人原理--破解人生之谜 >

第20部分

做人原理--破解人生之谜-第20部分

小说: 做人原理--破解人生之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省自身、平静内心的奥妙。经常进行这三个方面的锻炼,养成并保持良好的习惯,是通往明智的巧妙方法。人人都能做到明智。让我们努力吧!

做人最大目的的作用极为重要。当对做人或生活产生困惑时人就需要做人最大目的的指导,而平常做人做事以及日常生活也会受到做人最大目的的影响。但通常只有当对人生、做人或生活产生困惑时做人的最大目的才会为人们所主动追问。有些人一生都不需要明确做人的最大目的,其中有的人专注于理想事业而不屑深究人生谜底(也是一种聪明的选择,只不过从对人生认识的角度来看略显浅薄),有的人则是头脑简单、浑浑噩噩,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树立一个恰当的做人的最大目的(如幸福、明智、利人利己,以及双赢或广大社会成员共同幸福等。这里提出广大社会成员共同幸福,而不说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是因为后者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并经常被人误以为仅指公众或他人、排斥自己,实际上二者没有太大的差别。它们虽然不为目前相当数量的普通人所接受,但对于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或堪称国家脊梁的领袖、栋梁、精英、英雄和勇士以及勤奋的劳动者都是适合的,因为那是他们愿意做、正在做也有能力去做的——不管是英国、美国,还是德国、中国,抑或整个人类社会都离不开这些领袖、栋梁、精英、英雄和勇士以及勤奋的劳动者——这群人占社会或国家人口的比例也许并不太大,但他们是社会和国家真正的顶梁柱。另外值得说明的是,中庸实际上是我国古代儒家树立的做人的最大目的,体现着我国古代儒家的思想智慧)或者依托某种的宗教则是必要的。除了以上人生态度之外,还有一种对人生问题的处理方法就是首先质疑人生目的的存在,然后绕过对这种目的是否存在的争议,把争议的重点放在人生的目的“应该为了什么?”如中国幽默大师、散文 家林语堂先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恰当合适,那种都不算错。我个人认为明智是最为中正之道,宗教则只是法术而已。明智者内心宽敞、富有远见,她必将引导您走向成功,获得幸福。追求明智者能够永驻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相对而言更适合于意志坚强者。信仰宗教者虽然也能得到幸福,取得成功,但必须先要立个神位,再请神赐给自己需要的东西。依托宗教者最终都将沦为神的奴隶,倒也适合个性柔弱者。任何一个做人的最大目的只有经过一个人反复确认才会最终稳定下来,其间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他本人的思想。

第二个是远大的事(职)业理想。

理想是人生活的美梦。人若没有理想,就像树木没有绿叶、筵席没有美酒、生活没有美梦一样乏味。19世纪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敏锐指出:“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则早就告诉过人们:“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正是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真正的理想必定是事业方面的梦想。做人方面的目标通常不算作真正的理想。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做人目的与事业理想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如果做人目的脱离事业理想的支撑势必变得空泛、干瘪,就像断水的花木必将变得发蔫、枯萎。树立远大的事业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可以说是明智者的必然选择。为远大的事业理想而奋斗不仅可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时还能收获幸福的生活、实现个人的价值。每个人在事业方面都应树立自己梦想的高远志向,并通过辛勤、刻苦的工作去实现。19世纪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精辟指出:“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程。”德国诗人、戏剧家歌德对于事业理想的描述是:“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理想应该是一种让人感兴趣的事业梦想,我们在广泛认识、精心选择基础之上不妨梦想得远一些、大一些。这样我们就不会被自己的思想束缚住,以便我们会更大胆地去追求一切可能实现的美好梦想。树立理想时要重做事、轻做官。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有一句警世名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每个人的理想都是值得尊重的,但只有胸怀远大理想的人才会得到赞赏。一个远大的理想(所谓远大的理想并无固定的衡量尺度,但必须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应当是一个伟大而崇高的事业理想。一个伟大而崇高的事业必然是一个有利于国家或民众的事业。要立志做大事,就是要做有利于国家或民众的事业。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政坛上最为活跃、最富生机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被奉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成为后来很多中国共产党人(不包括那些居官自傲、贪污腐败、生活奢靡、心怀异志以及其它背弃人民大众利益的名义上的共产党党员)的政治志向,其中有些人则直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一项无职业与职位差别、当前就要做好又永远没有止境的伟大的事业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需要向人民广泛宣传、必须努力才能实现、需要接受群众监督(建设一个完善的监督体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一个完善的监督体制需要有彻底司法独立的社会环境。如果共产党领导中国走上一条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彻底的司法独立之路,则中国幸甚!中国共产党幸甚!这就要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了。邓小平提出的党政分开可以说在这条路上走出了跨越性一步。党政分开是指党和政府的职能分开。彻底实行党政分开,还必须配合以个人履职,即任何人都只能以个人职务的身份——不能以党或政府的名义,行使一定的职权,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中国共产党坚持贯彻党政分开,认真实行个人履职,完全可能带领中国在法制逐渐完善的过程中走上一条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彻底的司法独立之路。司法独立并不意味着可以脱离监督,甚至还可能受到有关部部门的依法干预)的政治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目的。共产党宣传为人民服务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共产党不讲为人民服务倒不正常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理想和信仰是值得中国共产党广泛宣传的,但应该首先是让共产党员真正接受这方面的教育或者吸收有这种思想的人入党,然后才是对非党人士宣扬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目的,而不是在思想教育上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人生目的”或事业理想向所有受教育者均强行灌注。众多官员贪污腐败的事实证明现在的思想教育以及官员选拔工作做得并不成功。所以思想教育亟待改革,要认识到多元化现象的现实性,应当坚持以诚为本,以信立人,针对共产党员与普通群众要有不同的要求并采取不同的方式)。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事业理想在形式上是多姿多彩的,但只有那些有利于国家或民众的事业理想才是色泽鲜亮、光彩照人的。在此提醒一点,树立远大的事业理想,除了特殊情况(例如难以回避的战争环境下)一般都可以首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喜欢的专业和职业,然后尽力去做有利于国家或民众的事情。

事业理想与职业理想是有区别的。事业理想是人在事业上的梦想,是一个人渴望实现的事业成就;职业理想是人在职业上的梦想,是一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有的人在从事的职业上干一番自己想干的事业,这种人的事业理想与职业理想是重合的,他们的事业理想可能更易实现;有的人在从事的职业之外另干一番自己想干的事业,这种人的事业理想与职业理想是错位的,他们的事业理想也是可敬的。人最不能缺少是事业理想,如果没有事业理想,实现职业理想不过是得到了一间温暖的猪栏。

做人和做事应当联系在一起。做人为明智,做事为理想。有问为人还是为己,既是为人也是为己,西方有人称之为双赢,可以说是最好的注解。为明智,做人做正人;为理想,做事做大事,利人利己,成人成事。做人做事,明智、理想是目标,做正人、做大事是方法,为人和为己只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千万不要图谋官位或金钱。总之,为人处事,要为明智、为理想,做正人、做大事,利人利己,莫贪官位、莫图钱财。

第三个是圆满的社会生活愿望。

每个人都希望在社会生活中圆圆满满。社会生活包括人类全部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宗教生活。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一方面人的作用使社会生活发生着变化,另一方面社会生活的变化也改变着人的命运。社会生活好像三界五行,无人能够跳得出、无人能够逃得脱。而人对社会生活的美好希望和设想只能称之为愿望,而不应称之为理想。社会可能远没有你想象中公平,正如巴尔扎克所说“人在天性上类同,就法律而言不平等,在政治上不平等,又不同类。”社会上的不公平需要有能力、有勇气的人去改变,既没能力又没勇气的人只能被动适应。不管是从政、经商,还是做工、务农、从军、从医、教书、搞体育、搞文艺,恋爱、结婚、交友以及进行其它各种社会活动,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进入、行动、转换或退出三个阶段。实际过程有时并不完整,如缺乏明显的退出阶段。每个人都应谨记,人生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一生,无论干什么事业、搞什么活动,当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候适时转换一下或者退下来休息才是更明智的选择。各种社会活动可能都有一定的风险,其中从政、经商(政治的唯一目的就是胜利,就像商业的唯一目的就是赢利一样。但无论从政还是经商都出自个人理想,实际上可能具有进入、退出、转移和展开等复杂的过程。社会政治和商业活动与个人从政和经商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从政和经商活动中,我们也不应报有不恰当的目的,例如谋取职权或金钱。金钱和职权有时必然会成为人们眼前的目标,但把它们当作长期或一生的目的则必然使人误入歧途)更为复杂多变,尤其需要加强风险防范。所以在各种社会活动中能进能退、好进好退,这种圆满的社会生活在情理上是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愿望。可惜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圆满地达成这种美好的愿望。正是因为这样,被誉为国学大师的季羡林作为一个冷静的人生旁观者不禁感叹“不完满才是人生”。但是我们谁都无法只做一个人生旁观者,还必须做一个人生实践者,应当做一个积极的人生实践者,最好做一个怀着圆满生活愿望的人生实践者。

为数不少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常常觉得很不圆满。政治上的打击、经商的失败、工作中的挫折、求职的困难与失业的痛苦、失恋的创伤或婚姻的破裂以及信仰的危机等等,不完美比比皆是。轻则使人痛苦、郁闷、困惑、迷惘,重则让人身败名裂、产破家亡、身陷囹圄甚至丢失性命。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有功但遭灭顶之灾,近代康有为变法失败不得不逃亡国外;西汉名将韩信战功卓著仍难逃斩杀,三国马谡失守街亭而致军法处斩;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称当时最有智慧的人却被迫服毒自杀,无独有偶被英国民众评选为最有智慧的英国人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也有一个身败名裂的结局……人类历史演绎了难以计数的各种格样、大大小小的人间悲剧,这些悲剧还不足以让世人警醒吗?

历史上只有那些极为明智的人才会在取得斐然成就的同时能够全身进退。残酷的现实是难以数计的高智慧人物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却也遭遇到悲惨的结局。他们值得人们敬重,但也给后人留下了教训。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乐毅、晚清湘军主帅曾国藩、德裔美籍科学家爱因斯坦等人都是取得斐然成就同时得以全身进退的典型人物,他们才是后人应当努力学习的楷模。既要树立远大的事业理想,也要树立完美的社会生活愿望。

加强思想修养应当以明确思想目标作为重点。确定思想目标是思想修养的核心内容。以上的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