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做人原理--破解人生之谜 >

第2部分

做人原理--破解人生之谜-第2部分

小说: 做人原理--破解人生之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类可以称为主客观统一论,以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看法为代表,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客观物质和主观内容的有机地结合。例如:
1.美国思想家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提出:“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动物不制造工具,惟有人才能做到这一点。”这句名言最早提出了劳动和创造是人的本质特征。类似的还有《现代汉语词典》上对人的定义:“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更为全面和准确,几乎包括人的所有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特质,如直立、两足行走、颅圆、脑大,并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具有抽象思维功能,用工具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等。
2.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马克思、恩格斯经过自己的研究发现,要真正认识人的本质必须改变思考的出发点,即不是从抽象的“人自身”,而是从现实的人的对象性活动及其产物,即从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去认识人。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有两个著名的论断:一个是“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另一个论断是“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人的本质……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 1874~1928)认为:“人是一个能够向世界无限开放的X”。“生命冲动和精神是人的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
4.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在《人论》中分析了“社会动物”、“政治动物”、“理性动物”之类定义的缺陷,指出:“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animal symbolicum)”;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指明人的独特之处。
5.德国著名的哲学人类学家米夏埃尔?兰德曼(Michael Landmann 1913~)指出:“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着人”。在他看来:一只脱离群体在人群中生活的动物,长成后依然是一只动物。而在动物群中生活的离开了文化和社会的人却不再是人,他在步态,语言和习性上已经成了动物。
6.陈志尚主编的《人学原理》指出:“人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即社会性实践”。实际上来源于马克思的某些论断。
7。 王红旗(重构)《探寻圣人的足迹》中说:目前通行的人的定义,是由人类学给出的:人是一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由于大量事实表明,许多动物都能够选择、加工、使用工具进行获取食物活动(包括其他生存活动),因此上述人类学有关人的定义已经与事实不符,有必要重新对人进行定义。有鉴于此,我主张举起火把才算人,即人是一种能够使用火的动物。
8。《自然与文明》作者文化写道:“人就是具有第二信号系统的高级动物。”。“现代越来越多的学者不再采用肢体形态与肢体活动特征作为人的本质特征,而赞成采用高级心理活动方面的差别定义人的本质,这些心理活动包括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高级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等等。这就比以前更进了一步,不过仍然未足满意,因为这样还是停留在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方面,甚至还没有触及人的心理活动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创造和使用语言符号。”《自然与文明》这本书于1997年5月贴在〈华通〉,后来有人在多个BBS上转贴过。
     作者支持马克思和恩格斯“要真正认识人的本质必须改变思考的出发点”这一观点,但既不是从抽象的“人自身”,也不仅是从现实的人的对象性活动及其产物──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去认识人,而是应该首先了解我们要研究的对象所包括的范围。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是先有了对该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才考虑给该事物下一个严谨的定义这也可能正是人们对许多事物都长期争论不休的根源,对人的认识也是一样。目前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关于人的感性知识,人们似乎快要弄明白了“我从那里来?”和“我是什么?”,但是人们至今还不能清楚地把它们概括出来(人类的起源问题,历来都是一个古老的新问题,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关于人类起源的假设,并不能最终解决这个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至今,“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依然原封未动摆在那里,它与人类初期提出这个问题时还是一样的新鲜。在漫漫世界历史长河中,人类的起源和历史也许是一个不可能十分清楚的事情,在理论上人们能够较为清晰认识的只能是人类的起源和历史中一个很短暂的片段──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人的起源和历史)。多数人认为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只有一个种,即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史前尚有一些其他种类的人科成员。这些史前人类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争议很大,一般可以分成两个亚科,即早期的南方古猿亚科和后期的人亚科。也有人将非洲的大猩猩和黑猩猩从猩猩科移入人科分别作为亚科,而南方古猿和人作为人亚科的两个族)。通常认为人类起源于某一种猿类动物(这种观念都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对此仍有一些人持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说人类起源问题仍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开的谜),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从双足直立行走开始的(据考证当时的人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语言工具,也正因此少数人认为人类发展历史的开端应该是语言的创造和应用),对于双足直立行走以后历史的研究人们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作为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人的本质的基础。
通过初步研究,作者认为:人是双足直立行走和心理文化活动的动物(我所说的人不包括“外星人”。现代人们对于寻找“外星人”极为热衷。“外星人”可能是一种生活在地球之外、心理文化性与人相近的非人生物。从这一角度而言,人与“外星人”遭遇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就像现在的人与其它动物遭遇一样。因此热衷于寻找“外星人”反倒不如集中精力妥善处理好与同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家园里的其它动物之间的关系。当然,作为地球上的“大哥”,人类有监视地球领空、保护我们地球的责任和义务)。双足直立行走是指双足掌平铺着地、轮换移动,膝关节支撑时伸直、移动时屈曲,整个躯干竖直行走,作者称之为双足直立性,是人的类层次属性(种类层属性)。心理文化活动是指心理活动和文化现象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共同构成复杂的心理和文化活动,作者称之为心理文化性,是人的个体层属性。双足直立性和心理文化性是人的双层属性,它们是由人整体性的两个方面决定的。人的整体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是作为整体的类(在生物分类学中有人科、人属、人种。作者认为人类是生物分类中的一个比较大的类,而不是生物学上的一个种的概念),另一方面人是作为整体的个体。人作为整体的类决定了人有类层次属性,人作为整体的个体决定了人有个体层属性。作为类,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作为个体,一个人又与其他人有所区别。人既是类也是个体,既有类层次属性又有个体层属性,类层次属性和个体层属性共同构成人的本质属性,不能简单地认为类层次属性是人类的本质属性,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个体层属性就是个人的本质属性。
我们给人下定义为的是让人们对人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认识。在此必须明确:我们对人进行研究,就是要对人这一生物的本质进行探讨。所以,对人的定义必须基于生物学意义之上。离开这一基础必然远离了我们探讨的初衷。但必须注意:人这一生物即作为个体而生存,又作为类而存在。作者认为,人是双足直立行走和心理文化活动的动物,或者说人是双足直立性和心理文化性的动物。双足直立性是人的类层次属性,这种属性是我们人类所特有的(很多猿猴或在地上或在树上也能双足直立着行走,但都只是短时的或半直立行走,并不具备双足直立性。经过训练的狗也能双足直立着行走,但并不能说狗也具备双足直立性——双足直立着行走并非狗的肢体所适宜的。假如所有的狗都学着双足直立行走,那将是让我们人类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企鹅虽然也以双足着地身体直立着行走,但企鹅根本没有可以自由屈伸的膝关节,这一点与人具有显著的区别)。根据该属性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在生物角度上区别开来。当然人与其它动物的显著区别还有很多,如颅圆、活动灵便的上肢、身躯皮肤大部分光滑少毛等等(只有把这些特征综合起来才更接近我们心目中人的形象)。作为类层次属性,必须是类所特有的(如果所有的狗或者其它某种动物都双足直立着行走,也就是说双足直立性不是人类所特有,那我们就需要寻找什么才是人类真正特有的属性),该类中许多个体可以表现出来,但个别个体或他的某一阶段可能表现不出来(多数周岁内的婴儿暂时不能表现出双足直立性,谁能说他们不是人?在动物群中生活的离开了文化和社会的人,如“狼孩”习惯用四肢行走,表现不出双足直立性,但他仍然是人,只不过是病人)。心理文化性是人的个体层属性,这种属性是我们每个人个人所专有的(一个人一旦失去这种属性就差不多意味着死亡,换句话说,这种属性隐含着人的生命形式)。这个属性的具体特征(例如人性的品位、个性或人格、思想与道德等)是人们在社会角度上把握某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主要区别。作为个体层属性,必须是每个个体所专有的,其所属的类也必须表现出这种属性,但这种属性不一定是该类所特有的(例如,心理文化性既是人的个体层属性,也是猩猩的个体层属性。但是人的心理文化性与猩猩的心理文化性在本质上并非完全相同,特别是现代人的心理文化性与猩猩的心理文化性已经有了十分悬殊的区别)。这里给人定义为双足直立性和心理文化性的动物,也明确、准确、正确地指出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至少作者认为如此,有人不同意也非常正常)。显然,人除了现存的智人,也包括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等(大猩猩、黑猩猩、猩猩和长臂猿等猿类,亲缘关系与人最为接近,是灵长目中除了人以外心理文化性最高的动物,但猿类前肢长于后肢、半直立行走以及善于臂行等特点是与人类明显的区别。可以说猿类是与人类不同的另一种心理文化活动比较发达的动物,是人类的兄弟。其它很多动物如猴子、狗、狼、燕子和蜜蜂等也都有一定水平的心理文化活动。黑猩猩用细树枝捕食白蚁,白兀鹫使石头碎食鸵鸟蛋,这些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有何本质区别?蜜蜂、蚂蚁等动物群体生活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又何其相似?如果不认识其它动物的心理文化活动,人们就永远无法真正地认识自身。正视其它动物的心理文化性、尊重其它动物的心理文化性,人类的心理文化性才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正视和尊重对于不同种族的人应当更为重要。人与动物之间越来越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人越发展文化就越有别于动物。高度发展的文化,使人越注重文化就会越觉得有别于动物。只有坚持注重文化修养才能够实现人生的幸福和完满)。最后应该了解,人的一切历史都主要是人的心理和文化活动的过程;心理和文化的长处归根到底是人的优点,心理和文化的劣根最终归咎为人的缺陷。
人们对人的定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果套用黑格尔的话,可以说“每一人学思想都是它的时代的人学思想;它是精神发展的全部锁链里面的一环;因此它只能满足那适合于它的时代的要求或兴趣。”(黑格尔说过,“每一哲学都是它的时代的哲学;它是精神发展的全部锁链里面的一环;因此它只能满足那适合于它的时代的要求或兴趣。”)回顾人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每一人学思想都有它的时代的意义。立足今天,我们必须完成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环。

二、人生与做人
'更新时间'2010…10…20 22:17:23 '字数'4528 
    人生和做人都是人作为个体的活动或活动过程,也是最具魅力的两大话题。生与死、爱与恨、苦与乐、荣与辱、成与败……是谈不尽、说不完的人生问题。做人的目的、原则、技巧、智慧等则是人们孜孜不倦而上下求索的东西。
与对人的认识相比,人们对人生的认识似乎更注重感悟。从古至今,前人留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