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世风波 >

第273部分

盛世风波-第273部分

小说: 盛世风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张渐说道:“如此大败,总要有人承担责任。现在朝廷一片恐慌,前线的将士也畏缩不前,这种形势对平叛极其不利。皇上杀这两人,也是为了督促前线将士,提高士气。现在能够与安禄山对抗的只有哥舒翰,但他有病在身,不好任命。”

    杨暄插话:“他可能是装病,不愿到前线去过餐风宿露生活。借养病之名,躲在家里享福。父亲要亲身去一趟他家,探视一下真假。”“好主意,我就不相信,他病了一年多了,没有死,就应该痊愈了。我这就去他家,给他一个措手不及。”杨国忠手一挥示意散会,起身出了房间。

    边令诚将封常清的上书派人送到京城交给高力士,请他转呈唐玄宗。高力士进入宫内,将奏折交给唐玄宗。唐玄宗将其随手放在桌案上,痴想了一会,又拿起来观看。只看了几行字,便将上表往桌案上重重的一拍,狠声说道:“一派胡言,到死还如此畏敌,看来一点也不冤枉。”

    他坐在龙椅之上冥思苦想起来。初战大败,已经增长了叛军的嚣张气焰。现在要剿灭叛军,需要一个卓越的领军人物。将在朝的将军,翻过来覆过去的数了几遍,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寻找新的抗击叛军的领军人物,确实成了一个大难题。自从下令处斩高仙芝、封常清之后,他几乎天天冥思苦想,差不多成了一块心病。此时更是精神晃忽,突然问道:“忠嗣还在汉阳吗?”

    高力士连忙回答:“皇上,王忠嗣将军七年前就故去了,突然死的,死时年仅四十五岁。”唐玄宗说道:“怎么死的?他和太子差不多年纪,怎么会死呢?是不是在忽悠朕?”高力士说道:“据报是突然暴毙,死因没有详细说明。有人说是在刑部审讯的时候,用刑过重,落下的毛病。也有人说是受了冤屈,抑郁而死。”

    唐玄宗清醒了,喃喃的说道:“朕糊涂呀,他是在宫中养大的,和太子一起读书,实际上是朕的养子。连儿子都不相信,虽然没有处死他,却免了他的职,对他打击太大了,难怪他想不开。”也许是老了的缘故,也许是思念太切,王忠嗣死在汉阳他是知道的,当时虽然悲伤了一会,但并不在意。

    那时他觉得大唐有的是人才,而且对安禄山开始宠信了,没有当一回事。此时不同了,所谓战乱之时思良将,他的确非常想念他的养子,四镇节度使王忠嗣。

    八年前,李林甫怕王忠嗣入朝为相,取待他的位置,便先下手为强,令济阳别驾魏林上奏折给唐玄宗。状告王忠嗣,说王忠嗣从小与太子一起在宫中生长,感情很好。现在太子已经年近四十,是该掌权的时候了,要魏林与他一起尊奉太子。看到这样的奏折,唐玄宗想起了太宗李世明逼高祖李渊下台的历史,当时王忠嗣掌管了唐朝主力军队,如果与太子合谋,那还了得。勃然大怒,立即调征王忠嗣入朝,令三司会审,三司按照李林甫的指使,极力栽赃,欺君之罪证据确凿。唐玄宗听不到不同的声音,相信了李林甫。按照唐朝的法令,王忠嗣应处以极刑。

第一百零五章 困境思将玄宗选元帅 临危受命皇帝遣将军(三)() 
得知自己的顶头上司要被处死,代替王忠嗣为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十分着急。立即上表唐玄宗,奏说王忠嗣受了不白之冤,言词十分恳切,并请求以自己的官爵来为王忠嗣赎罪。

    唐玄宗被哥舒翰的行为感动,怒气稍解。仔细想来,认为王忠嗣并没有具体行动,免了他的死罪,将其贬到汉阳,当了汉阳太守,后转为东郡太守。

    王忠嗣到汉阳之后,对被免之事耿耿于怀,一时之间想不开,整天借酒浇愁,经常喝得烂醉如泥。再好的身体也经不住那样的折腾,仅一年时间,就摧残得不成样子,表面很好,其实隐藏了很多疾病。按现在的话说,是亚健康状态。终因一次喝酒过多,昏睡之后,再也没有醒来,英年早逝。

    处理王忠嗣是唐玄宗决策的重大失误,如果有他,安禄山在武将当中就只能排第二,达不到起兵造反的实力。正因为唐玄宗处理了王宗嗣,才使得安禄山不敢进京。他不愿意象王忠嗣那样委屈自己,以王忠嗣当时的显赫战功和唐玄宗的关系,在朝廷之中,都不能斗过李林甫。安禄山怎能斗过有杨贵妃作靠山的杨国忠呢?为了保命,他只有铤而走险。至于在历史上留下的乱臣贼子的骂名,他是胡人,读书不多,不把儒家礼教当回事。然而他的反叛,却给唐朝带来巨大麻烦。

    想到王忠嗣,唐玄宗自然就会想到舍命为王忠嗣求情的哥舒翰,他对高力士说道:“哥舒翰的病好了吗?他能不能来见我。”

    高力士知道唐玄宗的心思,但如果让一个病人到前线去指挥打仗,不可能取得胜利。他立即说道:“皇上,哥舒翰在家养病已经一年多了,一直没有上朝,安禄山反叛他一定知道,如果能正常作战,他会主动请缨的。太子对前线的事也很关心,如果让太子挂帅,挑选将军对战事有利,而且可以减轻皇上的劳累。”

    杨贵妃在唐玄宗身边,听到高力士的话,立即走到近前,一边侍候着一边说道:“皇上,身体要紧,不能太劳累了,在家好好休息。朝廷的事情,在朝堂之上讨论,众位大臣一起研究,集思广益,你一个人操劳太累了。”有意叉开主题。

    唐玄宗伸手捏住杨贵妃正在按摩他颈椎的手说道:“爱妃关爱朕的身体,朕不能不要江山社稷。现在那胡羯猖獗得很,朝中大将都有畏惧情绪,有名望的,没有胆量,有胆量的没有能力和名望。今天上朝,朝堂之上吵得一蹋糊涂,各说各的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与那胡羯齐名的人,就只乘下哥舒翰了,他又有病,不好办啦。力士说得对,叫太子来宫里商量一下也好,这江山将来是他的,让他提前担些责任也好。”

    杨贵妃得到杨国忠的嘱托,要他在皇上面前阻挡太子入政。高力士建议太子挂帅的时候,他立即以关心唐玄宗身体为名,进行阻止。现在皇帝赞同高力士的提议,她立即全力反对:“太子也不会打仗,他指挥平叛,宰相府就没事干了,他会取代皇上。皇上能放心得下吗?皇上是天才,谁也取代不了,如果皇上不能决定前线的战事,由着太子胡闹,没有胜算。选将的事就由宰相和兵部办理,这大一个国家,到处都是能人,一定有栋梁之材出来平叛,皇上总揽全局,其他的事由三省六部去办。”

    唐玄宗沉思良久,十几年来与杨贵妃在一起,感情融合,差不多连为一体。他不能不考虑她的态度,因为在内宫之中,目前没有册封皇后,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的地位。从宫廷内政上讲,也要重视她的意见,又一次将太子放到了一边。

    他对高力士说道:“你告诉国忠,挂帅平叛的人选,今天一定要确定下来,如果再找不到合适人选,就由太子挂帅。”

    哥舒翰正坐在大堂之上,他的中风并不严重,早就好了,但是落下了行动不便的毛病。平时坐着说笑,有时笑声十分洪亮,但他的确想过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不愿上战场,过紧张的生活。忽然家人来报,宰相杨国忠到访。

    哥舒翰想躲,但已经来不及了,杨国忠已经进门看到他了。哥舒翰坐在椅子上说道:“首席宰相怎么有时间到我这病人家里来啦?怒我身上有病,不能站起来行礼。”

    杨国忠说道:“皇上想念元帅啊,我今天到府上,主要是查探一下元帅的病情,可有好转。”哥舒翰说道:“吃得喝得,就是动不得,这得的是什么病啊?这样关键的时候,我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不能上阵杀敌,真是窝囊废。”

    杨国忠说道:“现在形势逼人啦,叛军猖獗得很。封常清全军覆没,高仙芝不战而退守潼关。皇上追究他们的责任,已经在军中将他们斩首。元帅是我大唐的名将,难道也怕那胡羯,不敢上阵不成?”

    哥舒翰说道:“高仙芝封常清都是和小国的军队作战,仗虽然打得多,但没有遇到过强硬的对手。他们怎么能与安禄山对抗呢?可惜我有病,让那胡厥猖狂一时。我们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就找不出一个人出来挂帅吗?”

    杨国忠说道:“请元帅分析一下当前的态势,在你熟悉的将军当中,一定有能挑大梁的帅才,请你荐举。”

    哥舒翰说道:“现在是真枪真刀的干,不是和平时期那样,全凭一张嘴巴会说就行。军队不打仗,只要与上级搞好关系,就很了不起了。但是在了两军阵前,说得天花乱坠,没本事就得吃败仗,甚至丢掉性命。恕我直言,目前真还找不出对付安禄山的帅才。鲁炅等人,虽然能打,也只能算是将才。帅才难找啊。”

    杨国忠说道:“元帅真的不能上前线了吗?现在前线需要真正能打仗的元帅。我到皇上面前,正式推荐你。我们之间的关系一惯很好,那年你与胡羯大吵之时,我还向着你呢。我知道你和安禄山之间,有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安禄山仗着皇上的宠信,一直在你面前耀武扬威。要是论真本事,两个安禄山也顶不上一个哥舒翰。只要元帅上阵,安禄山将死无葬身之地。”

第一百零五章 困境思将玄宗选元帅 临危受命皇帝遣将军(四)() 
听了杨国忠的奉承,哥舒翰说道:“你不要抬举我了,如果我身体好,那胡羯不在我的眼里。但是打仗是要冲锋陷阵的,我站都站不稳,如何到两军阵前杀敌呢?不是我怕那胡羯,而是有病在身,丞相还是另外选人吧。”

    杨国忠说道:“请元帅推荐如何?”哥舒翰说道:“我推荐几个将才,鲁炅、李光弼、来瑱,这三人都可以独当一面。但要挂帅,还是嫩了些,差火候。”

    杨国忠见哥舒翰提不起精神来,只有另想办法,离开将军宅第,回到中书省。高力士也正好到了门口。

    高力士说道:“皇上口谕,宰相府今天之内,推荐领导平叛的元帅人选,如果没有适当的人挂帅,就由太子挂帅,领导平叛。”

    杨国忠大吃一惊,强作镇静的对高力士说道:“请回奏皇上,宰相府一定遵照皇上的旨意,挑选推荐新元帅。”

    送走高力士之后,杨国忠在中书省的房间内,苦苦思索,寻找领军的副元帅,他拿着有色眼镜找人,翻来覆去也没有一个合适。因为有能力的人,不是与他政见不一,就是对他不够忠心,他不愿推荐。对他阿谀奉承的人又没有胆识和能力,他不敢推荐,真是难办得很。皇帝限他三天时间考察,完不成任务,就意味着下课。没有办法,他出了中书省,到门下省去与韦见素商讨。

    韦见素也在为选帅之事伤透了脑筋,正与张倚商议,由谁来主导平叛。张倚说道:“如今的形势,只有太子上阵,才能力挽狂澜,其他人都没有这个能耐。”

    杨国忠进得门来,听到张倚的话音,立即说道:“太子也不会打仗,他又怎么能力挽狂澜啊?”张倚说道:“太子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他的特殊地位,使他能够在战场上找到合适的人才。有名望的将军,都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不是凭空捏造或者想象出来的。”

    “一派胡言,有皇上在,那有太子说话的份额,此事休提。现在皇上是一国之主,还轮不到太子。”杨国忠瞪眼看着张倚。

    韦见素说道:“张大人的建议也有道理,因为我们没有合适的人选。皇上年事已高,没有太多的精力来驾驭战争,让太子挂帅是最好的办法。”

    杨国忠说道:“我刚从皇上那里来,圣上不愿太子挂帅,要我们尽快推荐元帅人选,我们就认真的商量一下,看谁比较合适。”

    张倚摇摇头,起身准备离开韦见素的房间。韦见素说道:“黄门侍郎不要走,你是门下省的次官,也可以发表看法。”“人多嘴杂,推荐人选你我就行了,用不着那多人。”杨国忠抢过来说道,他不愿张倚帮韦见素说话。张倚冷笑一声出了房间,到了门外狠声说道:“如此胡闹,大唐江山非葬送不可。”

    支走了张倚,杨国忠对韦见素说道:“韦丞相,皇上要我们推荐带兵的元帅,你们兵部选好人了吗?”韦见素说道:“安思顺怎么样?”杨国忠一惊,立即说道:“不行,不行,他和安禄山是一伙的,要是他们俩搞到一块去了,朝廷就真的危险了。”“裴宽怎么样?他原来可是安禄山的上级,对安禄山很了解。虽然年龄大了一些,指挥还是可以的。”

    杨国忠说道:“裴宽不大听话,而且年纪大了,他对安禄山并不了解,但安禄山对他则十分了解,更不行。”

    韦见素说道:“还有谁啊?剩下的只有新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