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五胡录 >

第67部分

五胡录-第67部分

小说: 五胡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邋遢而招来了邻居大妈们如潮的恶评,在那些崇尚浮华的酸秀才当中名声也不好(王猛出身贫贱,靠卖簸箕为生。其人“瑰姿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但平时为人不拘小节,也不大和别人交往。“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而王猛也“悠然自得,不以屑怀。”从前在邺城卖簸箕的时候,大家都看不起他,还是那个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王猛就“遁而不应,遂隐于华阴山。”)。很难想象一个没什么成就的窝囊男人会得到贵为王子的苻坚的青睐。或许等王猛官拜丞相衣锦还乡的时候也留下了许多“前踞后恭”之类的典故,不过后来都为时间所湮灭。    
  和诸葛亮一样,王猛刚加盟苻坚智囊团时也没出什么力。看看苻坚刚登基时的百官名录“苻法为丞相、苻侯为太尉,苻柳为车骑大将军、尚书令。弟融为阳平公,双为河南公,子丕为长乐公,晖为平原公,熙为广平公,睿为巨鹿公。李威为左仆射,梁平老为右仆射,强汪为领军将军,吕婆楼为司隶校尉,王猛、薛赞为中书侍郎;权翼为给事黄门侍郎。”王猛排名最末,但很快王猛就在人才济济的前秦官员中脱颖而出。   
  当初权翼刚看见王猛时就大声惊呼说:“非常人也!”(权翼的经历也颇为奇特,先是给姚襄当谋士,姚襄死后他追随姚苌投降了苻坚,和苻坚关系很铁,参与了许多重大决策,如帮助苻坚发动推翻苻生的政变、算计慕容垂、淝水之战、长安围城战等。苻坚败死后,权翼因为和姚兴有旧交,带着前秦官员又投降了后秦,得善终。)王猛做中书侍郎没几天就被外放到始平(今陕西户县)担任县令,当时始平“多枋头西归之人,豪右纵横,劫盗充斥,”没人敢管。王猛刚一到任,就“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他的这一举动就像前面提到过的东晋的山简一样捅了马蜂窝。于是“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征下廷尉诏狱。”苻坚听说后心里很纳闷,怎么这个当初自己对他一见如故、引为知己的奇人刚上任就大开杀戒啊?于是亲自审问王猛。王猛回答说:“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任臣以剧邑,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    
  两晋时期,中国地无分南北,对出身门第的重视程度比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厉害百倍。王猛所管辖的地方,居住着一大帮曾经和苻洪一起打天下的政治大佬,东晋的大权臣庾氏兄弟就连手下犯了法的县令都不敢追究,出身贫贱的王猛竟然敢大杀贵族豪强,这不是公然在太岁头上动土么?而苻坚却很欣赏王猛的这种脾气,“于是赦之。迁尚书左丞、咸阳内史、京兆尹。”    
  王猛当了长安市长后,挑选打仗勇猛“为万人敌,性鲠直不挠”的将军邓羌为自己的助手,大力整顿京城治安。前秦著名的“太子党”核心人物强德是苻坚的舅舅,领军将军强汪的弟弟,强德“昏酒豪横,为百姓之患。”于是王猛“捕而杀之,陈尸于市。数旬之间,贵戚强豪诛死者二十有余人。”让前秦的百姓和贵戚都明白了法制的威严。“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风化大行。”这种转变让苻坚也极为惊叹:“吾今始知天下之有法也,天子之为尊也!”马上提升王猛“除吏部尚书、太子詹事。”    
  由于苻坚和王猛之间亲宠愈密,氐族贵族无不嫉妒。大臣樊世,历代为氐族豪强,“有大勋于苻氏,”“常众辱猛。”苻坚就“斩之于西厩。”结果“诸氐纷纭,竞陈猛短,”都被苻坚所痛斥回去。“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而王猛则一路加官进爵,“时猛年三十六,岁中五迁,权倾内外。”直至尚书令。    
  获得了苻坚的绝对信任后,王猛就放手发起了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政治改革。他派遣调查组上山下乡,到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调查人口分布和官员的政绩,制定了严明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对年高孤独的老人集中收养,不称职的官吏一律免职,鼓励百姓农耕养蚕,并发明了一种类似内参的文件,命令各地区将当地发生的社会新闻、大事小情等定期上报,为中央分析了解政策实施效果作参考(遣使巡察四方及戎夷种落,州郡有高年孤寡,不能自存,长史刑罚失中、为百姓所苦,清修疾恶、劝课农桑、有便于俗,笃学至孝、义烈力田者,皆令具条以闻。)。这样不出几年,前秦的实力就逐渐壮大起来。(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综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绩咸熙,百揆时叙。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国力的增强还在其次,王猛立下的头等功劳是对人才的发掘(淝水之战后的中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领头的大都是前秦官员)。十六国时期大部分割据势力的将领都是宗族出身(如慕容家族,将领百分之八十姓慕容),前秦建国初期也是这样,苻健占领关中时大部分官员都姓苻,而经过王猛的改革后,那些没有才能的氐族旧贵族势力纷纷倒台,新崛起的少壮派官员则出自前秦社会的各个阶层。到前秦灭燕时,苻坚手下的大小将领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堪称两晋十六国之最。王猛、权翼、邓羌、张蚝、毛当、石越、吕光、窦冲、梁成、慕容垂、姚苌、苻融、苻洛、苻丕等都是文武双全的栋梁大将,和赤壁之战前的曹操势力相比似乎还略胜一筹。尤其难得的是众将领个个都是有勇有谋的年轻人,而非体衰年迈的老头子,他们将来可以混的时候还很长。到后面可以欣赏到他们更出色的战绩。    
  王猛的政治改革得到了前秦社会除了氐族旧派势力以外各阶层的拥护,可以想象在连苻洪都说自己一家是“戎狄异类,世知饮酒”的旧势力眼里会如何看待这个变化。为了表明对王猛改革的怨愤,苻氏贵族发动了数十次叛乱,最大的一次发生在公元367年。   
  公元367年,前秦的苻氏五公爵联合起来发动叛乱,结果被王猛、邓羌、张蚝讨平,战败的五公爵之一的苻廋向前燕帝国求援,被愚蠢的燕帝慕容评严词拒绝。经过多次叛乱后,苻健(苻坚的大伯)的后人几乎全部沦为平民(当然也不排除苻坚有意促使他们叛乱)。    
  前燕慕容评给苻坚的这个面子可不小,后来桓温讨伐前燕,苻坚也派军支援前秦。但前秦没帮上什么忙,桓温就被前燕大将慕容垂击败了。慕容垂为前燕帝国立了大功,却遭到了皇帝慕容评的嫉恨,慕容垂被迫投靠了苻坚。这样一来曾经不可一世的前燕帝国逐渐人才凋零,不久为前秦所灭。这时候王猛病死,但前秦统一的大势已不可逆转。    
  前秦帝国挟灭前燕之余威,只用了几年就顺利地消灭了前凉和代国,平定了苻洛的叛乱,占领了西域地区的广大领土,和东晋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并屡次取得胜利,占领了四川和荆州北部。前秦军队最远的一次甚至打到了离东晋首都建康只有一百里的地方,后来被东晋的秘密武器北府兵所击退。一连串的胜利使苻坚确信消灭东晋统一中国的曙光就在眼前。    
  前秦帝国最强盛的时候“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苞襄阳,北尽沙漠,”为此苻坚自己也很得意,向苻融吹嘘说:“二汉力不能制匈奴,犹出师西域。今匈奴既平,易若摧朽,虽劳师远役,可传檄而定,化被昆山,垂芳千载,不亦美哉!”接下来就是前秦君臣之间为了要不要发动南征消灭东晋而展开的激烈辩论。   
  十六国时期有不少精彩的辩论,但能和《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相比的恐怕就只有这一次了。苻坚 “力排众议”,拍板确定了出兵伐晋的计划,结果淝水之战前秦帝国却以惨败收场。倘若这场战争苻坚获胜,那么他和大臣们之间进行的这场辩论很可能会被收录到现在的《语文》课本里当作范文。关于苻坚发动的这场战争的经过这里不想多加评论,毕竟《五胡录》里已经说得很详细了。从苻坚发出“投鞭断流”的豪言壮语到他为姚苌所迫而自杀,仅仅过了两年时间。回顾整个中国历史,前秦和东晋的实力对比堪称是南北力量对比中最为悬殊的。庞然大物般的前秦帝国突然崛起又瞬间灭亡,留给后人的思索是很深刻的。前秦帝国虽然庞大,但在它内部隐藏了许许多多的危机,当它迈出统一中国的步伐时,却没有想到自己已经踏入了灭亡的泥潭。    
  同样是内部隐患多多,西晋帝国为什么就能统一全国呢?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是不是所谓的“华夏正统”,也不全在于实力的对比,更不在于所谓的“民心向背”,回顾整个十六国时期,前秦帝国应当算是最清廉、最有活力、最得民心的国家之一,长安围城战时全城百姓都甘愿和苻坚共存亡就很能说明问题。总体上说,苻坚发动战争的指导思想一开始就有问题。苻坚所想的不过就是“化被昆山,垂芳千载”,而在一片反对声中,惟一支持他的慕容垂和姚苌都是标准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十六国时期最最狡猾的两根老油条。我们注意到苻坚这个人的思想也有些偏执,无论做什么事都全力以赴,不留后路(比如他支持王猛就全力支持,打击贵族就狠狠打击,对待手下是彻底的仁至义尽,要发慈悲就慈悲到底,决定南征就容不下任何反对意见等等)。这样一来,打了败仗以后部下就全体叛变,只有他当年狠狠打击的苻氏宗族还肯出手援助他。而苻坚所绝对信任的那些部下,却并没有几个绝对忠诚于他(淝水之战后,张蚝、吕光、慕容垂、姚苌等都先后独立,苻坚所搜罗的人才没有一个为他 “尽忠”不降的),这不能不说是苻坚这位一代伟人的巨大悲剧。    
  前秦帝国立国之初就已经被苻坚建立在泥沙之上了。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实权人物手头大都有一支惟其马首是瞻的骨干力量,而苻坚恰恰缺少这个东西。他为了树起王猛而毁掉了自己赖以起家的旧的绝对忠诚的骨干力量:氐族豪强,却没能培养出一支新的、绝对忠诚于他的骨干力量来代替。他有打破旧世界的魄力,却没有维系新世界的能力。苻坚经过淝水之战惨遭败绩之后,竟然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何打算,更不知道该去投靠谁。后来当他被围困于长安时,庞大的帝国竟然没有几个人肯出手援救苻坚这位对他们确实不错的君主(这个帝国可是拥有一百余万货真价实的军队),只有那些平时感激苻坚恩义的平民甘愿为其效死。正应了那句老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尽是读书人”。    
  淝水之战后,苻坚很快就被他绝对信任的慕容垂所叛,被他绝对信任的慕容昧所败,被他绝对信任的姚苌所杀。苻坚死的时候,姚苌手下的羌族“后秦将士皆为之哀恸。”伟人的魅力并不为民族间的矛盾和国家间的仇恨所淡化,在中国历史上,即便沦落到众叛亲离的境地却仍能让全体敌人为之流泪的君主,苻坚恐怕是惟一的一个。    
  苻坚死后,姚苌和继承前秦衣钵的苻坚的远房宗族苻登又打了七年的恶战。这场狐狸与刺猬间的精彩战争最终以姚苌病死、苻登战死而结束,姚苌的儿子姚兴接任后秦君主,公元417年,后秦政权灭亡于刘裕的北伐。    
  姚苌和苻登的七年恶战还为后世留下了几个名词,比如把主将的营地称为大营,据说就是从姚苌开始叫起的(《晋书姚苌传》中记载:时诸营既多,故号苌军为大营,大营之号自此始也。),不知是否准确(好像《三国志》里面就有了这个说法,但《三国志》里面只有一处)。    
  氐族在中国早已灭绝,湖北西部的土家族可能还有相对多些的氐族血统。一少部分羌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分布在今四川西部到青海东南部一带,但和转战中原的姚秦似乎并非一支。从他们的民族服饰上今人或多或少还能感受到当年那不平凡的历史吧。                         
鲜卑二:十六国的缩影——慕容垂     
  让我们继续前面的内容,回过头来再看看鲜卑慕容家族。    
  毫无疑问,慕容恪属于“天才级”的管理者,他治理下的前燕帝国曾是当时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候选人,即使是汉族百姓也渐渐忘记了偏安江南的华夏正统东晋帝国,转而把生机勃勃的前燕帝国当作和平的希望,这里就拿在同东晋军队作战中英勇战死的前燕帝国将领贾坚来做个例子。    
  贾坚是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