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天下 作者:高月(起点vip高积分2011.11.28完结)-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地兼并!”
“对!就是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导致兵制败坏,导致财政枯竭,若听之任之,迟早要导致大唐灭亡,崔太守明知其危害,还放纵权贵圈地,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帽,可是现在崔太守的官帽非但保不住,还将有罪于大唐,崔太守,莫要让将来史官撰写唐朝灭亡之根时,提到崔太守一笔,崔廉不廉,那可就遗臭万年了。”
李庆安的话重重地敲在崔廉的心中,他惶恐起身道:“我就是害怕于此,才来找李使君商量,求李使君给我指一条明路。”
第二百一十八章 杨钊折臂
长安庆王府,自从太子李亨被废后,庆王李琮就仿佛完全变了一个人,原来几乎关闭的招贤馆又重新开管扩大,他礼贤下士,关爱孤老,他乐善好施,勤于办学,做了二十几天贤王,他便迫不及待地找人编起了儿歌。
“大唐大,江山广,东宫空寂觅长王,木子李,西海玉,子孙兴旺靠本宗。”
这首儿歌中暗含着庆王李琮,他又找一个邋遢道士,许以重赏,让他把这儿歌传遍长安,不过李琮却不知道,负责给他打理田产的大管家习惯性地在宋州谷熟前圈了两万亩上田,却给他惹下了滔天大祸。
这天下午,御史中丞宋浑匆匆地来到庆王府,给他带来了足以致命的消息。河南道观察使李庆安和宋州太守崔廉联合上书,弹劾他庆王在宋州谷熟县强占土地两万亩,动用私刑、逼民造反,证据确凿,现已抓获庆王各地庄园调来的武装家丁五百三十人,李庆安在奏折中还同时弹劾庆王有拥私兵造反的嫌疑。
李琮被这个突来的消息打击得懵住了,这件事他竟丝毫不知,他只是让大管家随时帮他留意廉价土地,却没想到这个不知分寸的大管家竟在这个时候给他惹下了滔天大祸,偏偏还被李庆安抓住了把柄。
“宋中丞,这....这件事我丝毫不知,这下可如何是好?”
“殿下,现在李庆安的弹劾奏折已经到御史台,最迟明天就要交到圣上手中,形势危机,殿下快想想解救的办法吧!”
“明天!”
李琮惊得浑身发抖,他一把抓住宋浑,央求道:“宋中丞,你能不能压下奏折,千万不要送进宫中,恳求你帮我这个忙啊!”
宋浑摇头叹道:“我若能压下来,我现在就把奏折给你拿来了,李庆安是御史大夫,他的奏折是直送圣上,按理,我也无权查看,我也违规偷偷调看了一眼。殿下,此事我真的帮不了你,现在还有半天时间,殿下自己想办法吧!”
这时,旁边的李俅忽然问道:“宋中丞,我听说李庆安前天也同时弹劾了崔翘,现在有处理结果吗?”
“暂时还没有,不过我听说圣上震怒,连夜把杨国忠召进宫大骂,估计崔翘这次凶多吉少了。”
宋浑叹了一口气又道:“这次李庆安连连发难,明显是针对杨相国和庆王殿下,李林甫和张筠皆上书痛陈土地兼并的弊端,大有落井下石之意,我建议殿下速与杨相国共同商议对策,不要各自为阵,被李庆安各个击破。”
“李庆安!”李琮恨得咬牙切齿,“我一定要派人杀了此贼!”
旁边李俅大惊失色,连忙制止道:“父王千万不可!上次李庆安在汴州遇刺,圣上就怀疑是父王所为,虽然此事最后证据不足,不了了之。但圣上已经对父王起了疑心,若父王再派人去刺杀他,就坐实了罪名,那岂不是便宜了背后栽赃之人,现在父王千万不要冲动。”
“那你说该怎么办?”
庆王急得满头冷汗,道:“上次李庆安遇刺之事就被人栽赃,被父王大骂一顿,现在土地大案又起来,我这个东宫之位可就完蛋了。”
李俅沉思了片刻,便对宋浑躬身施礼道:“多谢宋中丞报信,请中丞无论如何把李庆安的奏折拖延到明日,我们父子必有重谢!”
宋浑知道他们父子有话商量不便让自己知道,便拱手道:“为殿下效劳是我的荣幸,希望殿下能想出良策,逢凶化吉,我会尽力相助!”
说完,他便告辞而去,李俅一直把他送出府门,再回到书房,李琮便急不可耐地问他道:“我儿是否已有良策?”
“父亲不要着急,请坐下再说。”
尽管李琮心急如焚,但儿子的冷静让他不得不忍住心中急火,坐了下来,李俅叹了口气道:“父亲首先要明白李庆安为什么这样强硬,他这样做的目的何在?”
李琮恨恨道:“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做,太子党已经覆灭,他这样做还有什么意义?报复我们吗?”
李俅摇了摇头,“这正是我想说的,太子党看似被清洗。实际上同情太子大有人在,尤其是世家和皇族,据孩儿听闻,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太子是无辜被废,巫盅之说很牵强,正是因为有很多人同情太子,所以李庆安才突然杀个回马枪,剑指杨国忠和父王,这样一来,他就成为太子党的英雄,成为太子党领袖,在朝中尽得人心,在民间广得赞誉,一箭双雕,这就是他的目的,父王明白了吗?”
李琮倒吸了口凉气,儿子这一解释,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李庆安竟这么有心机。
“可是,这和解决我的危机有什么关系?”
“大有关系!”
李俅笑道:“父王,既然我能想到这一点,圣上又怎会想不到?他会让李庆安如意算盘得逞吗?不会,崔翘的弹劾奏折是前天送进宫去的。圣上震怒,但到今天还没处理,父王不觉得奇怪吗?”
李琮凝神一想,确实是这样,父皇既然震怒,就应该立即处罚崔翘,但到现在还没有消息,确实奇怪,他连忙问道:“这是为何?”
“我在想,或许圣上已经感觉到亲王也会有问题出来,所以他在等。看孰重孰轻,然后再决定处罚谁。”
“你的意思是说,父皇会在我和崔翘之间选一人处罚吗?”
“没错!”李俅点了点头,“一定是这样,太子党初灭,圣上是绝不会让李庆安的反击过于猛烈,但不处罚又对天下民众交代不过去,所以他在等待,现在父王的问题出来了,就成了二选一的结果。”
“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我以为父王应该双管齐下,一是严厉处罚大管家,甚至将他处死,立刻派人去宋州退地善后,还要像棣王一样,在宋州大举赈灾,把影响降到最低,然后父王一定要赶到奏折之前进宫向父王请罪,其次就是在后面不妨再敲崔翘一棒,让他数罪并发。”
李琮真的有点佩服自己的儿子了,考虑问题竟滴水不漏,把这么一件危急的事情从容化解了,李琮的一颗心略略放下了,他又问道:“那不知崔翘还有什么把柄可抓?”
李俅微微一笑道:“父王忘了吗?崔翘升相国前,置别宅妇的罪名可还没有取消呢!”
........
宋浑从庆王府中出来,又急去找了杨国忠,他是杨国忠心腹,但也有一点儿私心,因此是先报庆王,再找杨国忠,杨国忠的朝房不在大明宫,而在皇城的吏部,按理,吏部尚书并不过问吏部的具体事务,只过问吏部的重大事件,更多是参与决策国事。
但杨国忠这个吏部尚书却与众不同,他无论大事小事,样样事情都要过问。小到县尉提升,大到尚书调动,都要经过他过目或批准后才能执行,他俨然就把吏部侍郎的权力夺走了,同样,在兵部也一样,大事小事都是他一把抓,这是他的风格,说得好听是事必躬亲,说得难听一点是揽权不放。
不过这几天杨国忠的日子着实不好过,他的左膀右臂之一,礼部尚书崔翘出了大麻烦,被李庆安弹劾纵容家人侵占土地,证据确凿,甚至连崔翘的亲笔信都抓到了,圣上盛怒之下召他入宫大骂一顿,责令他三天之内拿出崔翘的处理方案。
圣上明显是把麻烦推给了他,让他来处理这件事,他怎么处理?罢免崔翘,怎么可能,罢免了崔翘等于断他杨国忠一臂,他还没有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
杨国忠苦思了一夜,最后在他原来幕僚,兵部侍郎令狐飞的提示下,终于想到一策,贬崔翘为礼部侍郎,责其家人退还所侵占的土地,罚俸三年,并加罚米三万石用于赈灾,但保留了崔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这是令狐飞的策略,用超常的经济处罚替代职务处罚,看似严厉,却避重就轻,保留了最重要的相国之位,也让圣上可以对天下人交代,可谓最圆滑的处理方式。
但宋浑带来的一个消息却打乱了这一切,李庆安又把庆王弹劾了,一样的证据确凿,也就是说崔翘和庆王成了难兄难弟,至少杨国忠是这样认为,法不责众,李隆基不会重罚自己的儿子,而为此重罚崔翘显然不合理,李隆基为了保自己的儿子,自然不会重罚崔翘,他决定自己将崔翘的处罚有些重了,他立刻修改了崔翘的处罚,依然保留其礼部尚书一职,只是将其正三品的散官金紫光禄大夫降为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并免去其兼任的太子右庶子一职。
其实杨国忠的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李隆基对于土地兼并的态度从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几次下诏严禁土地兼并,却没有一条实质性的预防措施,最后竟不得不承认权贵们的土地兼并现状,只恳求权贵们以后不要再兼并土地。
在这种重利轻罚的思维下,长安权贵们哪个不拼命地扩大庄园,捞取土地,现在崔翘和庆王被弹劾,虽然有***反扑的因素,但李隆基真会因为土地兼并而处罚他们吗?
由于有庆王被扯出,杨国忠便将这件事看淡了,他认为没有必要为此事付出多大的代价,傍晚时分,杨国忠将崔翘的处理意见递进了宫中。
这一个多月李林甫表现得比较低调,在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被杨国忠夺走后,他的权力受到了极大地钳制,再加上他多年劳累积累,忽然心情低落,竟引发了他一场大病,在床榻上整整躺了二十天,病愈复出后,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虽然倍受打击,但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他一方面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让杨国忠再侵入,同时他低调隐忍,等待反击的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李庆安从宋州送来的弹劾奏折仿佛及时雨一般令李林甫喜不自胜,他在第一时间内便从王珙那里得到了李庆安奏折的全部内容,一个是崔翘,一个是庆王,庆王的弹劾涉及东宫之争,他暂时不想插手,但崔翘却关系到朝廷权力格局的变化,如果能把崔翘干下去,那相国就是六人,相国党、杨党、张党各占两人,三党便处于一种势力平衡之中,杨国忠扩张的势头由此被遏制住,如果他再联合张筠绞杀杨国忠,最后李隆基也不得不放弃杨国忠,崔翘被弹劾,这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黄昏时分,李林甫的马车停在了张筠的府门前,早有门房飞奔去禀报,片刻,张筠迎了出来,大笑道:“李相国,你自己说说,多少年没来我府上了?”
李林甫拱手笑道:“事务繁忙,莫说张尚书的府邸,我自己的别宅都已经几年未去了。”
“那今天怎么有闲暇来鄙府?”
“若张尚书不欢迎我,我这就走!”
“哪里!哪里!李相国的大驾,我请都请不来,今天既然来了,非要喝两杯不可。”
张筠亲热地挽住李林甫的胳膊,一挥手令下人道:“速去准备酒席!”
李林甫和张筠有说有笑走进了府邸,张筠一直将他请至贵宾客房,这里早已经摆了一桌酒席,李林甫也不推迟,直接坐入席中。
张筠拎着酒壶亲手给李林甫倒了一杯酒,笑道:“相国说老实话,今天怎么想到来我府上,是不是为李庆安弹劾奏折之事?”
张筠的坦率让李林甫有些意外,他端起酒杯眯眼笑道:“难道张尚书不关心吗?”
张筠点点头道:“我下午听说庆王也被弹劾了,我倒认为这是好事,好好处罚一下庆王,让宗室权贵收敛一下侵占土地,我是老户部了,大唐税赋收支一年比一年恶化,天宝元年有民户近九百万,现在估计最多只有六百万了,近一半的民户逃亡,这已经接近汉末的程度了,李相国,我大唐堪忧啊!”
“张尚书说得不错,我也是为此事来找张尚书,土地问题已日益严峻,军府十之八九逃亡,去年的上番已经被迫停止了,折冲府实际已名存实亡,原想训练彍骑替代府兵,但我听说,京城十二万彍骑也已基本上逃亡殆尽,若再不制止土地兼并,将来恐怕再无一兵一卒来保护你我家族,张尚书,你我既为权臣,责无旁贷啊!”
两人又喝了一杯酒,李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