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权市场解读-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是要实现市场独立运作,提高产权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和市场运行效益。提高市场化程度,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作用,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实现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的市场化,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客观要求。产权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载体,要发挥其独立的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就必须实现官办分离,解决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的问题,解决市场管理者既是出资人又是监管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身兼两职的问题,有效分离市场管理者的所有者职能与监管职能。
加快产权市场发展,加快实现产权市场向高级形态的转化,就需要通过创新组织形式,提高市场化程度,实现政企、政事、政资的分开,建立起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产权交易所,使政府职能转向通过制定有效规则,为市场参与者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形成公开、安全、高效运行的市场。
二是要统一监管制度,形成统一和高效的监管体系,造就产权市场的高效运行机制。从世界成熟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看,无论是政府管理体制,还是自律管理体制,乃至政府管理与自律管理相结合的体制,都十分强调对市场的集中统一监管,以提高监管效率。再从产权市场运行的实际情况看,尽管产权市场可以划分成许多不同的分市场或子市场,但各个分市场和子市场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从投资者、筹资者和中介机构运作的角度看,也是互相转化的。产权市场的统一性和一体性要求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高效的产权市场要求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以及市场的公正、公开和公平,而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是降低市场运作成本、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保证。
促进产权市场的发展,就必须切实解决部门化、分散化的管理体制,强化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依据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制定市场规则,对市场实行统一管理,维护市场秩序,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市场信息质量,增强市场的吸引力。
7创新发展:产权市场永恒的主题(27)
三是要主动创新,提高产权市场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创新是市场的生命力所在。高级形态的产权市场应该是一个具有主动创新能力的市场,应该是一个柔性、适应性市场。它能够随着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主动提升功能,拓展空间。
要加快提升产权市场能级,就应该考虑主动创新,在创新交易品种的同时,更要不断创新交易体制,以增强产权市场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3。 事业制:存在是合理但不见得最优
在我国,事业制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各类拨款,管理人员也多由政府官员转变而来。产权交易机构大都采用事业制的组织形式,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交易对象的特殊性,主要是服务于国有产权交易;二是当时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公经济也尚未形成规模。采用事业制形式,由政府主导交易,可以较为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也是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环境与条件的。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竞争日益加剧,实行事业制运作的弊端亦逐渐凸现:一方面,实行事业制存在着交易机构所有权与控制权过于集中,不能充分反映广泛的市场使用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所有权与交易权不分,不能使符合资金和交易标准的国内外机构均能进入交易系统,使资本市场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此外由政府主导交易,很难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委托代理问题也不可避免。
4。 产权交易机构的组织创新
产权市场是为各类产权有序流转提供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平台,创新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要降低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实现产权市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具有统一的市场组织、统一的交易规则和制度安排的交易平台。
在产权市场的创新发展过程中,产权交易机构的组织创新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借鉴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按照产权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产权交易机构可以考虑实行公司制的组织形式。一方面,公司制产权交易机构以盈利为目的,采用股份制形式,不要求股东是会员,也不要求会员是股东,交易机构的所有权与交易市场的进入权相分离。与事业制产权交易机构相比,公司制在市场竞争方面更加灵活、有效;在融资方面更有优势;公司的治理更趋成熟。另一方面,采取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能有效整合资源,避免单纯性整合带来的问题,减少来自多方的压力和阻力,发挥原有优势,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
六、走出国门-打造跨国并购的绿色通道
1。 全球经济一体化-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一种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对世界经济、各国各地区各企业的发展都产生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已经成为中国和中国企业不能回避的现实。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阵痛,让许多国家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更深刻的影响到了各国的政局稳定和长期发展战略。而2001年底开始的日元贬值,对人民币造成的压力是空前的,人民币的继续坚挺让中国付出了沉重代价。这也使我国尝到加入WTO和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滋味。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走强,人民币的稳中有升反而提高了人们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发生于一个或几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或其它事件会马上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很多国家现有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战略。原因何在?全球经济在走向一体化,每个国家的经济都越来越成为自由市场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这便给民族、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全球经济一体化始于20世纪后期,在21世纪延续,这是不可阻止的历史潮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也只应被视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进程的一部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世贸组织扫除了许多贸易障碍,并为跨国经济活动建立了不少共同的游戏规则,减少了不确定因素,并大量节约交易费用;第二,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信息的流通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明显缩短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不但极大地降低了贸易成本,更使许多以前不可能出现的投资活动变得十分平常。
7创新发展:产权市场永恒的主题(28)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商业资本的全球化,形成全球商品市场;第二阶段是借贷资本的全球化,形成全球借贷市场;第三阶段是二战以后,以跨国公司为中心的产业资本全球化,形成国际直接资本投资市场,并进一步带动了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国际化。而现代经济全球一体化化其实就是上述三种资本形态完备的全球化。
全球经济在走向一体化,每个国家的经济都越来越成为自由市场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这便给民族、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前,不应当是单纯如何“顺应”的问题,而是要以积极的姿态“参与”这个客观进程,变被动为主动,千方百计地“利用资本去消灭资本”,这才是我们的出路,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所在。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又有反面的消极作用。在看到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并敢于抓住这个机遇,使中国经济进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它带来的巨大挑战。
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度大大提高,这一方面意味着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获利机会增多,另一方面也使中国的国内市场成为各国企业纷纷抢占的制高点。
我国对外开放前后经济实力的天壤之别充分证明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已经日益与世界经济融合成一个整体,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度逐步提高。而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进程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准入程度将提高,但同时国内市场的全方位、大幅度开放也是大势所趋。面对国外无论在价格还是非价格方面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进口产品,国内企业可能要受到较大的冲击。
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大举实施兼并,这在提高中国企业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将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跨国公司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国内市场,进行直接投资,一方面给中国企业带来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遍布全球的外销渠道;另一方面在兼并国内企业后,外资将在国内形成生产能力,对国内原有的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将造成较大的冲击,引发国内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和重新组合,会对中国企业的出口造成更大的竞争压力。
三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促进中国的各类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产业结构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的不断产生和现代经济结构的不断变革。而现代经济结构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外生的,中国要建立现代经济结构,必须积极从外部引进;否则,单纯或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成功的。目前,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以及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速度大大提高,中国如果不积极从外部引进技术而只靠自己闭门造车,不仅难以缩小同先进国家的差距,而且还可能继续扩大,永远停留于落后状态。
四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金融机构的监督职能和预警机制尚未完善,很可能诱发国内金融风险。在金融国际化的浪潮中,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短期资本即“游资”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特点是投机性强,并以“光速”出入于各国的资本市场,在给各国带来巨大的资金供给的同时,也可能给各国的金融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7创新发展:产权市场永恒的主题(29)
五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给国内经济改革带来新的压力,使国内经济波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并对国内产业和市场将造成一定的冲击。
70年代末以来,中国一直在进行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改革的道路是漫长的,改革的过程是痛苦的。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20余年,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远没有完成,目前还遇到了许多深层次问题,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在这一阶段,改革的任务本来就已经很繁重,再按照国际规则来重塑经济体制,势必增加改革的困难。同时,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外来冲击也恶化了改革的外部环境,对改革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把中国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结为一体,通过封闭市场来保护国内产业的做法已不可能。在中国经济全方位融入全球经济的潮流中,中国企业与全球资源的整合成为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中国的经济要实现持续的增长、要保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遵循大规模的产业调整趋势,通过并购重组,遵循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则,与国际资本、国际市场联姻。
跨国并购浪潮正在中国拉开帷幕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跨国并购交易在国际直接投资流量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从1987年的52%上升到2000年的88%。跨国并购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通过跨国并购;使得各国大企业集团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和庞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及建立有效的研发试验中心,不断地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使自己在国际竞争中永远是胜利者。
跨国公司进行大规模的跨国并购是各种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如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