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849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849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就得考虑选址的问题了,动力和原料,燃料是一个需要同时考虑的问题,大城市附近的河流有限,适合建厂的地方更是有限的,实际,还得额外给当地的豪族留下一定的股份来兼顾他们的利益。杨改革心里盘算着,到现在,在那里建厂,怎么建厂,建厂的流程和规矩,才算是比较清晰。

    杨改革想明白了,精神已经回复本体,看着王承恩和孙元化呆呆的看着自己,笑问道:“发什么呆呢”

    王承恩和孙元化大冏,不是咱们发呆好不好,是皇帝您自己一个人“出神”了好不好。

    两个人冏冏的低下头。

    “对了,孙卿家,朕想了下,水力的大小决定了水泥厂的产量,水力和产量可能是直接挂钩的,选在何处建厂,至关重要,京城的这个水泥厂,你就自己先斟酌,看何处比较合适的,挑几处出来以供遴选,”杨改革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开始安排了。

    “臣领旨。”孙元化答应道,实际他已经在寻找适合的地方了,皇帝确实叫他寻找适合的地方建厂,当然,不是说让他寻找有水力的地方,现在建厂肯定要建在有水力的地方,范围已经大大缩小,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了。

    “嗯,水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水力等产量,朕想,可能还会要建一定程度的水力设施来蓄水,以增加水力,这个还可能和灌溉防洪等有关,这个,卿家可能还得给朕参谋参谋,可能这个蓄水的东西会是一个多功能的东西,要兼顾到很多功用”杨改革描述着自己心里想到的东西。

    “回禀陛下,这个问题,臣也考虑过,臣以为,若是灌溉和工厂水力修在一起,只怕会对工厂的产量有影响,到了少雨干旱时节,要保证灌溉用水,这工厂岂不是要停工?陛下,臣以为,应该还是以供给工厂水力为先,最多是兼顾一下灌溉,这几乎是很难多头兼顾的,到时候,必定会扯不清”孙元化说道。

    “嗯,有道理,这水力,确实受自然条件限制颇多,还不是一个很理想的动力来源,或许,得有一个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的动力才行啊!”杨改革感叹道。杨改革回想了一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好像没有自己遇到的这回事,没有工厂水力用水和灌溉用水不兼顾的麻烦,想想也是,中国搞工业,都是直接上的蒸汽机,当然没有自己如今这麻烦,那西方搞工业,好像倒是有这方面的记录。

    杨改革还是很怀念蒸汽机,这种东西,才是工业革命正真的标志,可如今,却还没有影子,要等到蒸汽机发明,完善,只怕还是要用很长一段时间水力的。

    “陛下说得是”孙元化回了句。

    “那卿家不妨试试看,看可有其他的动力来源,朕总觉得,天下水力总是有限度的,日后这各种厂子越来越多,水力越发的不够用,这总还是麻烦,总还得想其他办法的”杨改革想了想,还是干脆,给出蒸汽机埋一个引子得了。

    “臣领旨,陛下,臣也觉得是这个道理,我大明北方本就少水,加之所需灌溉之地众多,要想腾出水推动工厂机器,只怕没有那么多富裕的水,这建厂的地方,必定更加的受限,陛下要在京城附近建厂,这北京城附近的河流,也就是那么几条,无非就是永定河,榆河这两条,这两两河,每年都几乎有几个月是枯水期,只怕工厂是会受到影响的,如是南方,则好得多,倒是不似北方这么缺水,大江大河到处都是,随便找一处地方就可以建厂,也不怕缺水,也不用和别人争水,有的是用不完的水”孙元化也说道,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孙元化也没少思考,大明朝北方本的水本就没有南方充裕,要和田地灌溉争夺水源,这难度只怕是不小,北方的河流,每年总有那么几个月会进入枯水季,即便是所谓的大河,也不可能全年供水,要想全年供水,这水力工程,只怕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起码得把一条大河给拦腰截断。

    “卿家说得有道理,这方面,朕倒是没有考虑周详,我大明,总还是一个靠地吃饭的国度,种地,总还是在第一位,这个工厂要想和土地争水用,只怕难度不小啊!卿家可有什么办法?”杨改革又发觉,自己对工业化的进程,有些想得过于简单了,若自己身处南方,则没有这么多的麻烦,有的是充沛的水力资源供自己开发,可这北方,却是个大麻烦,自己的人在北方,工业基地也势必在北方,这可真的是个大麻烦。

    “陛下,供工厂的水力,还得靠上下游之间的落差,有落差,这水才有力,否则,即便是有水,也是无法驱动机器的,这两条河,臣也查看过,若是说比较理想的建厂地点,就是永定河的上游,西山那边了,在西山以上,永定河有较大的落差,可以有力的提供水力,西山那边也多是山地,无甚田地,也无需和他人争夺水源,再,那里也可以就地取材,有烧水泥的原料,还有煤,倒是一个适合建厂的地方”孙元化解释道。

    “哦,建在那里吗?卿家倒是查探得很清楚啊!”杨改革有些郁闷,又有些兴奋。

    “回禀陛下,此乃是臣职责所在。”孙元化说道,实际,当初皇帝让他寻建厂的地址,他就在寻找了,能提供原料和燃料,又要靠京城近,也就那么几个地方,再机上后来的水源因素,这水泥厂的厂址,几乎都不用想就能确定,除了那几个地方,还能有那里?条件比较苛刻,所以,很快就可以确定下来。

    “地图”杨改革喊了一声。孙元化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这么快就已经确定厂址了。

    王承恩连忙去准备。

    不多时,地图就已经挂了起来。

    “京城,西山”杨改革很快就找到了要找的地方。

    “可是这个位置?”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是的,大概就是这个地方了,此地离京城不算远,刚好在永定河边上,又刚好有原料,还有煤,正是一个理想的建厂地点”孙元化说道。

    “哦,看样子,厂子大概得建在这里了”杨改革点了点地图,没料到,厂址这么快就确定了。

    “是的,陛下,大致就在这个位置,算是一个天然的水泥厂厂址了”孙元化肯定的说道。

    “哦,这样啊!其他地方呢?就没有适合的地点了吗?”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不是没有,却没有这么适合的,一来离京城太远,一去一两百里地,实在太远,再则,即便是有原料,也没有水力,算来算去,也就这个地方适合”孙元化说道。

    “哦,朕明白了,对了,这个地方也会有枯水期的问题吧,该如何解决?”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也不是没有办法,若是想全年有水,少不得要修一座巨大的水坝,将一条大河拦腰截断,雨水充沛的时候蓄水,干旱季节放水,可保全年用水无虞,也可顺带保证灌溉”孙元化说道。

    杨改革听着孙元化说的,自己就打了个冷颤,这可越玩越大了,自己不过是想修个水泥厂,如今却还要先修个水库,这个可真的不是现在能玩得转的。

    “这就算了吧,朕觉得,要建这么大一个水库,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此事,就暂且不提了”杨改革决定还是不要把事情搞复杂了。

    孙元化把脑袋底下去了。

    “唉,看来,另求其他动力来源的事,卿家还是得提上日程啊!这个事,日后总还是一个麻烦事,到了少雨干旱季节,只怕工厂是要停工的”杨改革不得不做这种比较坏的推演,凡事都不能往好的地方想,只能往最坏的地方想,做最坏的打算。

    “陛下言之有理,臣领旨!”孙元化也是一头乱麻,另求其他动力来源?皇帝说得轻巧,天下间还有什么更廉价和持续的动力来源?。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749章 要求() 
和孙元化一席话,给杨改革的触动,是蛮多的,也提醒了杨改革。

    很多原本没太在意,或者说,无法在意的东西,如今变得重要和紧俏起来,一些东西的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一切还在静静的萌芽之中,一旦长大,必定是一颗参天大树,无法被撼动。

    和孙元化说话和聊天,一起研究问题和处理事情,虽然事情很难,但杨改革觉得很轻松,很舒服,没有憋屈感,也没有迟滞的感觉,即便是是事情再难,有得也是酣畅淋漓,按照杨改革最近这些日子得出的感悟,应该是大家都有一个逻辑的思维,而这种逻辑思维又是一脉相承的。这一点上,自己和孙元化是一致的,所以,聊天说话,处理问题的感觉,和其他大臣有着极大的差异,可以说不可同日而语。

    送走了孙元化,杨改革又想了很多,很多事都得安排了。

    “大伴,立刻召徐霞客进京!别让他在外面瞎转悠了”杨改革第一个要处理的就是对整个大明朝的地理进行勘探,如今这山川河流等等的价值逐渐的凸显出来,地理资源的重要性,和以前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应该乘早的进行勘探,测绘了。

    “徐,徐霞客”王承恩半响没回过神来,姓徐的官员倒是有不少,可宫里宫外,好像都没有徐霞客的这一号官员。

    “对,徐霞客,就是那个在邸报上写连载的那个”杨改革见王承恩一脸的迷糊,提醒道。

    “噢,奴婢明白了,明白了”稍稍得皇帝一提醒,王承恩立刻明白皇帝说得是谁了。这不就是那个天天给皇帝邮寄游记的那个吗?如今在大明朝,也算是大名鼎鼎了,倒是有不少人准备模仿这一位去四处旅游呢。见皇帝说得是这么一位,立刻笑着答应道。

    “叫他即刻进京,不可有任何推脱,朕有重要的事叫他做,比他四处旅游更重要,万万不可让他推脱了”杨改革又吩咐道,想到徐霞客有着推脱自己召唤的先例,杨改革不免又要多说几句。

    “奴婢明白,陛下放心,奴婢一定会把徐霞客召进京的,包准他不会溜走。”王承恩立刻笑着答应道,见皇帝如此严肃的说这个事,王承恩下了决心了,可再不会给徐霞客溜走的机会,实在不行,半拖半拉半强制也要把徐霞客拉倒京城来。

    “另外,把坤舆万国全图的原图拿来,朕要仔细瞧瞧”杨改革既然要测绘勘测地理,自然要找人,一个徐霞客肯定是不行的,还得其他人,那自然是不会忘记在中国地图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坤舆万国全图,杨改革准备按“按图索骥”,凭着这地图抓“方子”。

    “奴婢遵旨!”王承恩又是稍稍的迟疑了一下,才答应,平时皇帝可都是看得临摹本,可舍不得什么时候都拿原图来看,万一磨损了,那可是很大的损失。

    不一会,坤舆万国全图就拿来了。杨改革辨认了一下上面的字迹。很快找到了地图的作者,以及相关的名字。

    利玛度,这肯定是找不到的,已经去世了,如今只有汤若望了,再看看,还有李之藻的名字。

    李之藻这个名字,杨改革并不陌生,杨改革雇佣夷人舰队的事,还是他办的,和徐光启一样,算是西洋派在中国的代表,不过成就和影响却没徐光启高。

    杨改革看得直感叹,这明朝是天堂和地狱同时降临,这绝不是假话,在通向天堂的路上,也有不少人努力过。

    “大伴,南京兵部尚书李之藻”杨改革本想问问李之藻的情况,再把他召来,一同搞地图测绘,地质资源勘探,可话到嘴边,又没说出来。

    李之藻是南京兵部尚书,看上去南京那地方就是个养老的地方,可却也不是完全是这样,南京的户部,兵部还是有一定权力的。如今海上贸易也好,扩张也罢,都离不开水师,北京离南方实在太远,即便是遥控水师,也是很难的,实际上,随着海上扩张,南京兵部的地位和职权只怕还会不断上涨,李之藻这个兵部尚书虽然不是很重要,可也绝对不是没有作用,杨改革犯难了,到底要不要挪动这个人?

    “陛下可是问南京兵部尚书李之藻么?”王承恩询问道。

    “嗯,是的”杨改革皱着眉头答应了一句。

    “陛下,如果臣没有记错,李之藻乃是浙江仁和人,嘉靖四十四年生人,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王承恩便将这个人的来历背了出来,这个李之藻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也是部阁一级的人物,对于这种人的来历,混朝堂的都是要搞清楚的。

    杨改革又是一阵无力,别的不说,光是嘉靖这两个字,就让杨改革产生了气馁感,这皇帝都换了多少拨了啊!这李之藻是和徐光启差不多年月的人,这老的

    “嗯,朕知道了,也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