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乱世浮生 作者:帅彦 >

第16部分

乱世浮生 作者:帅彦-第16部分

小说: 乱世浮生 作者:帅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就个人而言,郑振铎在战争时期几无藏书之兴趣,当然更无藏书之馀裕,但于沪战失利之后,他又不能置民族文献于不顾,坐视民族文献流失海外,甚至流入敌手。为保存民族文化计,当学者名流纷纷西迁之时,郑振铎选择留在上海,竭尽全力抢救收购古书。在上海的头两年,郑振铎主要以个人的名义搜购一些珍贵古籍,以个人之力担负起拯救中华文化典籍的重任,对于自己所要面临的困难和艰辛,郑振铎说:〃以一人之力欲挽狂澜,诚哉其为愚公移山之业也!〃在浩如烟海的民族文献资料面前,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显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想必当时的郑振铎也会生发力不从心之感,其间艰辛亦可想像,正如郑振铎所言,〃精卫填海,中夜彷徨,每不知涕之何从〃! 
  尽管郑振铎有心〃以一人之力欲挽狂澜〃,但古籍价格昂贵且数量巨大,一介布衣的郑振铎自然会有势单力孤、力不从心之感。当是时,商务印书馆元老张菊生、光华大学校长张咏霓、暨南大学校长何柏丞、版本鉴定家收藏家张凤举四人,也因职位或任务关系留在上海。郑振铎和上述几位关心文献的人士,痛惜文献散失,每日聚商挽救办法。1940年1月,由郑振铎发起,五人联名给重庆教育部和中英庚子款管理董事会写信、发电报。他们痛陈江南文献遭劫的危急状态,指出其严重后果,强烈要求当局拨款予以抢救。后来重庆国民政府回电,虽然表示赞成〃创议在沪组织购书委员会,从事搜访遗佚,保存文献,以免落入敌手,流出海外〃,但同时又表示政府拨款抢救文献存在着许多现实困难,〃惟值此抗战时期,筹集巨款,深感不易。而汇划至沪,尤属困难。如由沪上热心文化有力人士共同发起一会,筹募款项,先行搜访,以协助政府目前力所不及,将来当由中央偿还本利,收归国有,未识尊见以为如何〃?重庆来电所述当是实情,但解决的办法又似有〃踢皮球〃之嫌。不过,在郑振铎等的力争下,重庆政府最终还是决定将庚款董事会拨给南京中央图书馆的一笔建筑费(约一百馀万元)先行挪用来抢救古籍,〃既足以保存文献,又使币尽其用〃。        
  1940年1月19日,张咏霓、郑振铎等在上海秘密成立〃文献保存同志会〃,并表示〃自今以后,江南文献,决不任其流落他去。有好书,有值得保存之书,我们必为国家保留之〃。〃文献保存同志会〃对外严格保密,只以私人或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涵芬楼名义购书。〃同志会〃的具体分工为:张凤举与郑振铎负责采访和收购,张菊生负责鉴定宋元善本,何柏丞、张咏霓则负责保管经费。〃同志会〃成立后,先后从当时许多有名的藏书楼购得大批善本,还通过北平、上海等地古籍书店联络了各方关系。郑振铎回忆此时自己的工作说:〃北自山西、平津,南至广东,西至汉口的许多古书与文献,没有一部重要的东西曾逃过我的注意。我所要买的东西决不会跑到他们那里去。〃〃文献保存同志会〃在保存文献上的工作得到了时人的高度评价。重庆徐森玉在致友人信中曾提及〃同志会〃的工作,他评价说:〃心专志一,手足胼胝,日无暇晷,确为人所不能,且操守坚正,一丝不苟,凡车船及联络等费,从未动用公款一钱。〃在前后不到两年时间里,郑振铎及〃同志会〃的同仁从敌伪和外国人手中夺回了不少堪称国宝的孤本和稀世珍本。如郑振铎曾抢救收购了一部《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这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戏曲总集,保存元明杂剧二百四十二种,其中一百多种是久湮的孤本。〃同志会〃的工作确实也让郑振铎足以自慰,用郑振铎自己的话说:〃在这两年里,我们创立了整个国家图书馆。虽然不能说应有尽有,但在质和量方面都是同样的惊人,连自己也不相信竟会有这么好的成绩。〃国民党南京中央图书馆馆长蒋复骢后来也评价〃同志会〃的工作说:〃现今台湾的中央图书馆的善本书库,几乎全是由这个同志会抢救收购的。〃 
  自〃文献保存同志会〃成立之日起,郑振铎除了在暨南大学授课外,所有课馀时间都投入抢救工作。他整日接待书商,常常为购书款的多少而与书商讨价还价,煞费苦心。每天收来之书,还要经他点查、登记、编目然后装箱运送。储藏本有专人,但他还要亲自检点。为了预防不测,对于重要的孤本珍本,他还设法录副,或影印或拍照晒印,工作相当繁重。对于此时期郑振铎的工作状态,我们可以从郑振铎给张咏霓的书信中一见端倪。从1940年1月至1941年12月,在前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郑振铎为购书事宜致张咏霓的信就达二百七十封之多,其中最多的一个月写有二十一封信。信中除谈及购书之事外,也时有郑振铎发自内心的感慨,从这些感慨中我们可以一定程度了解郑振铎从事这一工作时的内心状态,摘录两段如下: 
  我辈收书,不重外表,不重古董,亦不在饰架壮观,唯以实用及保存文化为主。……我辈之工作,完全唯国家、民族之文化着想,无私嗜,无偏心,故可得好书不少,……此愿如能在炮火中实现,则保存民族文化之功力,较黎洲、子晋、遵王更大矣!……然此半年来,心力已交瘁,所费时间尤多。先生所费心于此者亦已极多。但觉此事于国有利,故尚可敢言劳也。       
  ……   
  郑振铎小传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祖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   
  1917年考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五四运动爆发时,作为学生代表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1919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周刊,提倡社会改造。1921年与沈雁冰、叶绍钧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主编《文学旬刊》,主编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1923年接替茅盾主编《小说月报》。〃四·一二〃政变后,被迫远走欧洲。1928年底回国,在商务印书馆工作。1931年赴北平先后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在此期间参加主编了《文学》月刊和《文学季刊》。1935年底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中国文艺家协会成立,被选为理事。抗战爆发后,发起参与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了《救亡日报》,和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了《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选》等。抗战期间,特别注重民族文化遗产的保存和整理,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中,为保卫和抢救文学遗产做了许多默默无闻的工作。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1949年以后,郑振铎历任第一、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间研究会副主席等职。1958年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参考书目
    唐德刚著《胡适口述自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耿云志、欧阳哲生著《胡适书信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胡适著,沈卫威编《胡适日记》,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唐德刚著《胡适杂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龚济民、方仁念著《郭沫若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殷尘著《郭沫若归国秘记》,上海书店,1988   
  郭沫若著,黄淳浩编《郭沫若书信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阎焕东编著《郭沫若自叙:我的著作生活的回顾》,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李辉主编《冰心自述》,大象出版社,2005   
  范伯群编《冰心研究资料》,北京出版社,1984   
  肖凤著《冰心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   
  宋益乔著《梁实秋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梁文蔷著《梁实秋与程季淑:我的父亲母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老舍著《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阎焕东编著《老舍自叙:一个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报告》,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   
  舒乙著《我的父亲老舍》,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闻黎明著《闻一多传》,人民出版社,1992   
  谢泳著《清华三才子》,新华出版社,2005   
  梁培恕著《梁漱溟传:我生有涯愿无尽》,香港明窗出版有限公司,2001   
  汪东林著《梁漱溟问答录》,湖南出版社,1991   
  王子舟著《陈寅恪》,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蒋天枢著《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吴宓著,吴学昭整理注释《吴宓日记》,三联书店,1998   
  叶新著《近代学人轶事》,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黄延复著《清华的大师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丰一吟著《丰子恺传》,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丰子恺著,苑兴华编《丰子恺自叙》,团结出版社,1996   
  郑振铎著,陈福康整理《郑振铎日记全编》,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郑振铎著,郑尔康编《郑振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郑尔康著《我的父亲郑振铎》,团结出版社,2006 
(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