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明-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也好,他既然这么一说,正好有个台阶可以走了。
于是,一众文官,纷纷以此为借口告退。崇祯皇帝也是无奈,留着他们反正也憋不出一个屁来,就且看看周延儒有何事要单独奏对吧!
谁知,等文华殿内的文臣都走完之后,周延儒竟然还要宫女宦官也回避,真是到了彻底的单独奏对了。
他越是这样,崇祯皇帝就越是好奇。不知道大明首辅要说那贼人李自成的什么事,竟然选择如此做法?
带着这个疑问,等宫女宦官刚回避,崇祯皇帝就忍不住马上问道:“周卿,所奏何事?”
这个时候,周延儒已经恢复了正常。不过他表现得很认真,直视着崇祯皇帝的眼睛道:“陛下,对于眼下的局势,其实朝廷是有良策可解,只是这些良策都可以会遭受御史言官攻击,或难容后人,因此才没有人提议。臣有一策,可解此后顾之忧!”(未完待续。)
564 和抓阄类似
次日一早,崇祯皇帝在考虑再三之后,无奈接受了周延儒的建议,召开内阁辅臣、六部尚书、侍郎以及都御史以上级别的言官及六科给事中参与的朝会。
这次朝会上,崇祯皇帝没有让朝臣发言,直接让轮值太监曹化淳宣布目前朝局的种种困难,包括东南西北中所有的问题:祸乱中原的流贼,虎视京师的建虏,雄霸草原,探出爪子到榆林的叫天军,西北、西南的土司造反,广东、福建沿海的西夷和海盗之乱,江南的水涝,北方的旱灾等等。
把所有问题再次揭开之后,直接询问是否有能臣有办法替君分忧?
当然了,结果也不出崇祯皇帝的意料。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平时能说会道的文官没一个给力的,都当了庙里的泥菩萨。
于是,崇祯皇帝按照计划开始了第二步,向朝臣宣布道:“这些事情急需解决,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朕也不难为你们,再给你们一天的时间回去想……”
他一边说着一边注视着底下这些朝中基本上是最高的文官,没发现他们有一丝表情变化,知道这些都是老奸巨猾之辈,不得不接着继续道:“明日一早,每位卿必须交一份解决问题的奏章出来,可以不记名。到时候看诸位臣工所献之良策最多,朕就采用那种良策,其他人不得非议!”
一听这话,所有文臣都微微变了脸色,或拿眼瞅瞅崇祯皇帝,又或个别人若有所思地看向内阁首辅周延儒。
崇祯皇帝自己在说完之后站了起来,面无表情地宣布道:“今日朕累了,明日等着诸位臣工的良策。”
说完之后,一甩袖子。不再理殿内的所有文臣,罕见地不处理政务,直接转回后宫去了。
皇帝都走了,再留着也没什么意思,殿内的文臣们根据自个的关系,三三两两地也一边走一边讨论。很快也散了。
崇祯皇帝的这个法子,其实就是一些正确但不好说的政策,用了无记名方式投票解决,和崇祯皇帝用抓阄来决定内阁辅臣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真要说起来,如果所采取的政策到最后还是非常让人难堪的,最终承担的后果虽然是不记名,但崇祯皇帝却是逃不了的。只不过有一块遮羞布而已,多少心理能有点安慰。如果不是逼得无路可走,崇祯皇帝也不会考虑了一晚后就答应了周延儒的提议。
不说崇祯皇帝的话在京师引起了多少波澜。又有多少文官悄悄地互相串联通气,最终的结果在时间到了之后还是出来了。
对于大明天下如今的困难局势,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第一种是和建虏议和,尽量满足建虏的要求换回山海关,而后就可以腾出精锐的勤王军,到时候不管是中原的流贼,还是西北、西南的土司,或者是草原上的叫天军和海盗都有力量去对付。搞不好就能收拾破山河,重新回到天启年间的局势。再徐徐图中兴。
第二种是迁都金陵,把已经乱成一团的北方让给流贼、叫天军和建虏去祸害、去抢,而朝廷则在南方学勾践,卧薪尝胆,依据南方、特别是江南的繁华重振精锐之师,以渔翁之身坐收鹬蚌相争之利。必然也能中兴大明。
第三种则是招安战力最强,态度比较暧昧的叫天军,然后驱使叫天军从草原上去攻打辽东,最好和勤王军夹击山海关,如果有可能。一举光复辽东,解决大明最大的祸害,而后流贼、土司以及海盗都不是问题,很容易剿灭之。
当然,还有其他建议,只是个别人有提出,就忽略不计了。
而在以上三种建议中,第三种得票最高。不过这其实也不难猜,至少崇祯皇帝在估计了一天之后,也已得到这样的结论。
因为第一种建议里,任何人都能预测到,对于满足建虏交出山海关的代价将会非常大,大到朝廷很可能没法满足。因此虽然一些人有提出,但大部分人并没有考虑这条。
而第二种建议,则是因为地域的关系,那些出身北方的朝廷官员自然不会同意南迁。光是这些不投票,就不可能让这种建议得到多数票。
最后这第三种建议,崇祯皇帝在之前就有过这个想法了,只是被文官劝住了。如今对他来说,最多开一个口子,让那些造反的贼人有了榜样,以为闹大了后可以被招安得到高位和荣华富贵。
这种事情,其实也只是说说而已。还有那个反贼能做到像叫天军这样厉害的,崇祯皇帝是不会相信的。事实上,对于叫天军真这么厉害,他心中多少也还是有点怀疑的。
这第三种建议,其实比较顾忌的还是那些文官,就怕叫天军被招安后,和崇祯皇帝的通气中,把不该说的说了,以后就不好糊弄皇帝,搞不好能放出厂卫。
不过这事不是不能解决,只要处理得当,到时候就算叫天军那首领胡广真得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份子,那他也会成为厂卫的对头,自然不会乐意看到厂卫重新被崇祯皇帝用起来。
因此,就这么几个方案,最终以招安叫天军胜出。在商议过几天后,招抚使和底线的条件都有了定论。一道八百里加急的圣旨,经过内阁和六科给事中这种正常流程而非中旨的圣旨发往陕西固原的三边总督府。
当陈奇瑜接到圣旨时,大出他的意料之外。原本他打了那么个大败仗,虽然玩弄笔头,写得好像不是他的责任。但实际上,他作为三边总督,又确实是打了败仗,受处罚是肯定的。只是不知道这处罚是大是小而已,毕竟他在朝中也是有对手的。
但没想到,这次的圣旨中,只是让他以功补过,只要能招安叫天军,则他打败仗和丢城失地的责任可以不计较。
于是,不管是为自己的前途,还是为了大明王朝的未来,陈奇瑜不得不再次亲自北上。(未完待续。)
565 忙
不过还没等他到榆林,胡广就已经知道招安的事了。但他也没那闲心去管,随后就放脑后了。
因为招安这事,并不是叫天军主动,也不需要有什么招安。叫天军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推翻现阶段的明王朝,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朝代,由胡广自己能规划的朝代。
而且,眼下的胡广也很忙,正忙着打一次大而严峻的战役。就是如何安置投靠叫天军的百姓,如何让他们能活过这个冬天,看到美好的未来。
说句实话,叫天军虽然一直不缺吃,最近一次还围剿了八大晋商在张家口的所有财富,但这次的俘虏实在太多,光当初城内校场上就有将近五万。
还有城外的三、四万流贼和明军,也至少有一大半主动向榆林城投降,只为了有一口吃的。
在所有这些俘虏中,只有少部分是家里的顶梁柱,全指望着他过活的这些人,很遗憾地领了钱粮路费,千恩万谢地带着对叫天军的口碑离开了。
在接下来可以预见的未来,必然还会有很多活不下去的百姓,将会携家带口地往榆林而来。这些人,叫天军也是要安置的。
如此一来,就算叫天军从建虏、八大晋商以及一些土豪劣绅、贪官污吏身上抢来的物资再多,也禁不住如此消耗的。
当初打赢了明军后,胡广对大哥所说更为艰苦的战事,其实就是指这事。
不过幸好胡广在入关之前,对此就有过预估。而且目前叫天军的行政体系,也很容易把所有的力量用到一处。
在根据地内,口粮早已开始限制,就算有工分。也只能兑换一个人吃的量,不给多余,更不会给浪费。
去年开始试验的土豆种植,果然和这种农作物性喜冷的特性有关,有比较大的收获。今年的收成虽然指不上有大丰收,但超出普通的农作物产量却是没问题的。只是为了来年留出足够的种子。只能拿少部分出来食用。
相对土豆来说,番薯和玉米这些作物的产量就少得可怜了。但多少总是一个补充。胡广根据目前的情况能估算出来,只要熬过这个冬天,等到明年河套平原收获的时候,叫天军就能缓过来,且一年会比一年富裕。
此时的他,已经意识到,明末虽然是小冰河时期,天气比以往时候要冷。农作物的产量会低。但造成明末大规模的饿死,其实还是**。要是换在王朝之初,皇帝能干,官员用心,只要认真抗旱抗寒,那可能死那么多人!
眼下整个河套平原,包括前套、后套都已经成为叫天军的势力范围。不过前套那边暂时没打算怎么开发,因为要防着建虏大规模西征。
但就算只有后套平原可以开发。那也需要大量的人手,特别是善于耕种土地的汉人。从这一点来说。这次俘虏的人手和以后陆续会投靠叫天军的百姓,将极大地改善叫天军控制地盘的地广人稀问题。
事先有规划,还有水泥这利器,河套平原上早已是在轰轰烈烈地展开土地运动。主要是修建过冬房屋,兴修水利,开垦农田等等。
所有的这些活。全部都是叫天军官方,也就是在乌兰等人的指挥下,集中人力、物力,有计划的在实施中。
而在榆林城内,胡广一边要遥控草原上的事情。不断地针对各项事情的实施做出适当的调整,一边还要研究对未来攻占城池,或者说占领有产家庭比较多的地区时,该采取何种政策。
就这样的背景下,胡广又怎么可能去管招安的事。反正他们会来找自己,就让他们来找再说好了。
再说陈奇瑜为了自己的前途,路上倒也不敢耽搁,就怕叫天军趁胜大举进攻,占领更多的地方,到时候谈判就会变得很艰难。
一直紧赶慢赶地到了延安府,他才停留下来歇息,同时派出自己的亲信将领,即游击罗世勋先行去和叫天军接触。
在这等待的时间里,他也没闲着,需要应付延安府里为他接风的大小官员。毕竟他们是地头蛇,要想办成事情,少不了要用到他们。
功夫不负苦心人,还真被他了解到了更细一些有关叫天军的事情,至少大概知道了叫天军中最主要的几个首领姓名以及他们的出身和具体造反的原因等等。
对于陈奇瑜来说,叫天军的强悍他是领教过了,喊着替天行道,为天底下老百姓做主的事情,他更是知道。
眼下又知道了这些信息,他心中便有底了,不外乎又是一个梁山泊宋江而已。
宋江出身衙门小吏,沽名钓誉,以梁山泊军队待价而沽;叫天军最主要的首领胡广、胡宽兄弟,出身军户,也是同样沽名钓誉,也以强大的叫天军为后盾,招安要能成的话,还不是活脱脱一个宋江,连下场都是!
陈奇瑜正想得美,亲卫就报游击罗世勋回来了。他听得一愣,回来好像有点快,该不会是让他透露的朝廷招安条件,直接就让胡广两兄弟满足,都不用翻底牌了吧?
如此想着,他便连忙让亲卫带罗世勋到他书房密谈。
几乎是前后脚的时间,罗世勋就进门了。只是额头有汗,显然是急着赶回来,脸色也不是很好看,低头禀告道:“大人,那叫天军……叫天军……”
他重复了几次,好像犹豫不决该不该说得样子,让陈奇瑜很是着急,忍不住帮着他说道:“叫天军愿意接受招安了?”
“不是!”罗世勋听到总督接话,连忙回答道:“叫天军首领的意思,说他没空,要有什么想法,就让您自己去见他,免得来回折腾传话浪费时间。”
说到这里,他抬起头来补充道:“叫天军首领胡广说了,他保证大人的安全。”
陈奇瑜一听傻了,听罗世勋传达的意思,好像那胡广很是拿架子,该不会是想在谈判中取得有利态势吧?
不过这也太不靠谱了,这种招安,就算你这贼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