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历史小说] 大唐盗帅 作者:盗帅二代(起点vip2012.5.15完结)-第4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荷押解着松赞干布返回了逻些城。
为了炫耀唐军的威势,这场凯旋仪式,举办的格外隆重。
作为吐蕃的都城,城中所有的百姓都是向着吐蕃的。之所以没有反抗,只是因为没有那个实力,他们心中都在期盼着松赞干布能够取胜,重新夺回逻些。
杜荷要做的即是消灭吐蕃百姓所有的希望,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吐蕃灭了,已经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与其想着已经灭了的故国,不如好好的过自己的日子。
这种做法,如果搁在中原,那只会激发起百姓的敌忾之心,因为故国难忘,越是强迫,越适得其反。然吐蕃不一样,吐蕃是新生民族,有一半以上的百姓都是他国合并来的,剩下的一半,也有半数属于别的族群。他们都是因为被松赞干布灭了国,方才并入吐蕃,成为吐蕃百姓。
松赞干布在吐蕃施行仁政,百姓过上了好日子,皆服他、认可他。但他们对于吐蕃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却没有那股由衷的热爱,不会为之抛头颅,洒热血。
当然也不是没有激进份子,但这些人就如沧海中的水花,压根掀不起风浪,直接丢入大牢,即能平息事端。
“大将军……粮草刚刚已经送到,房将军与裴参军在外头求见……”
杜荷正为粮草一事担忧,他们随军带来的粮食已经吃尽了,现在用的是逻些城里的余粮。逻些的机构效仿长安,仓库分作军仓与民仓。军仓顾名思义,那是存放军事物资的地方,民仓自然就是为百姓准备的存粮仓库。
断粮了,杜荷总不能让将士饿着,也就打开了没有受到波及的民仓。数量不多,只能让唐军多维持五日的余粮。这些时日,他三次派出了使者催促,结果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此刻听到粮草抵达,悬着的心,也松了下来,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有稍稍怒意,沉声道:“请他们进来……”
足音响起,房遗爱与一位文雅英俊的青年走了进来。
“见过大总管……”两人一并行礼。
杜荷先对房遗爱点了点头,然后才将目光落在文雅英俊的青年身上,见他眉目清秀,俊美之中带着三分轩昂气度,神色微微有些错愕。即感于对方之年轻,也暗赞对方的风采。
不过面貌出纵,并不意味着能力也是一样,他转冷了语气道:“延误运粮期限,乃是兵家大忌,你延误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可知是何等大罪?”
裴行俭面不改色的道:“末将也知军规,但末将问心无愧,一切请大总管明断……”说着,他将自己晚到的缘由,自己的分析,意图详细说明。他只是说了自己减缓行军的缘由,并未说遇袭的事情。
遇袭事关重大,他决定等会单独提出来禀报。
杜荷听了大感讶异,想不到面前这位英俊青年竟然深藏不露,不由得道:“你叫什么名字?”
裴行俭不卑不亢的答道:“左屯卫仓曹参军裴行俭……”
裴行俭
杜荷一听这名字,心中了悟,原来是他……难怪有这番见识。
他点了点头道:“你做的很对,分析的也很有条理,可这不是借口,更不是理由。”如果裴行俭在断粮之前将粮食送到,杜荷会嘉奖他的谨慎,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已经断粮了。
谨慎是无法成为借口、理由的。
那怕裴行俭再怎么正确,都改变不了唐军险些断粮的事实。
这就是军法,只在乎结果,而不在乎过程,不容掺任何的沙子……
裴行俭这时亦端正心态,肃然道:“末将知错,甘愿受罚……不过在受罚之前,还有一事禀告。在来的路上,末将受到了敌人的袭击,若不是房将军及时赶到,后果不堪设想……”
杜荷这才意识到问题并不是如此简单,忙让裴行俭详细说明。
裴行俭道:“经过审问,末将得知袭击我粮队的乃是南诏军,南诏前不久发生了内乱。他们的新任国王是松赞干布的把兄弟,这一次带了五万左右的兵马来支援松赞干布。经过细察,末将发现是有人透露了我军的行军路线,以及详细情报。为防止他们还有别的伎俩,末将擅自改变了路线。”
杜荷此时此刻,哪里还不知事情的前因后果,这就是松赞干布的底牌:自己烧了他的粮食,他就让人断自己的粮道。他们没粮了,在自己的地盘,耗得起,可唐军一但无粮,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这便是松赞干布藏身与决胜谷的原因,决胜谷位于逻些的东北方向,能够随时随地截断唐军归途的战略要地。
想到这里,杜荷心底也生出一股惧意,这行军作战,果然容不得一点马虎。这一次如果不是裴行俭的军事才能,如果不是自己为防万一的多余之举,那真是危险了,就算他们灭了吐蕃,也将会陷入无比尴尬的局面。
“究竟是谁?”杜荷脸露寒光,话语中,充满了煞气。
“鲁强,一个小校,他已经招了,他的供词非常的奇怪。视乎收买他的人,并不是吐蕃密探,而是我们唐人,有很大的可能还是朝堂上的大人物……具体是谁,他不知道,只是在与跟他接触的那人互聊时,得到的一点点讯息,自己猜测的。末将也觉得他只是一个贪财的可耻小人,背后定还有真正的主事者……只是藏的隐秘,鲁强知道的也是不多。”
杜荷想不到还有这番内情,沉吟片刻道:“惩罚之事,暂且压下,裴参军,你立刻将前因后果写明,我派人押解鲁强回长安面圣,此事我们不好调查,就交给陛下吧。不管鲁强背后站着的是谁,一定不能让他们继续成为我大唐王朝的蛀虫。”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一次浑水之深,远在他的意料之外。只是以为那个幕后之人,是为了钱物才出卖大唐利益的国家蛀虫。
“你们下去吧,通知屋外的护卫,让他召集张亮、牛进达、辛獠儿等将即刻赶开开会。”杜荷固然对于内应之事,很是在意,但如今的他是三军统帅,他的任务是打仗,扫平一切反抗大唐的力量。那些琐碎的事情,已经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了。将情况告之李世民,让李世民派专人调查,才是最正确是选择。
不过一刻,张亮、牛进达、辛獠儿、刘兰、刘伯英等将先后到达。
他们已经知道粮草运达的消息,个个神情亢奋。如今松赞干布被擒,吐蕃已无有生力量,剩下的一些只是扫尾工作,将四面属于吐蕃,尚未被攻占的城池拿下,即能宣告全面胜利。
这些城池兵力最多的也不过两千,是完全抵挡不住唐军前进的步伐的。没有立刻行动,就是因为粮草的不足。
粮草运达,自当是出击之刻,攻破吐蕃的奇功,他们这伙人,人人有份。
杜荷并没有如他们所想,而是将裴行俭遇到的情况告诉了他们,当然他没有说内奸的事情,只是告诉了他们南诏对大唐亮出了刀子。
“岂有此理”性急的牛进达气急败坏的叫道:“区区蛮夷,也敢与我大唐为敌。不能就此罢休,我提议,立刻联名上书,将情况告之陛下,让陛下特许我们顺势讨伐南诏,让天下人知道与我大唐为敌的下场。”
如此提议,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来开会的诸将都有着至高的王朝荣誉感,眼中容不得这类敢对大唐动刀子的人物的存在。
杜荷对于诸将的提议不予否认,只是笑道:“信使一来一回,少说也要月余时间,白耗这一个月,可有意义?”他环视诸将,高声道:“陛下曾套用陈汤的话说过,犯我盛唐者,虽远必诛。我相信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态度,是一封战书,给那些敢与我大唐为敌的战书……战书都已经下了,我们哪能退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认为没有必要等什么命令,即时即刻即日,兵伐南诏国……”
第五十八章诱敌来战
第五十八章诱敌来战
三军在外,会有许许多多的未可知事态发生。这种事态,可大可小,严重的甚至能够颠覆三军。故而作为三军统帅,最忌讳的就是统兵在外,束手束脚。
这个道理许多皇帝、许多大臣都不了解,比起取得胜利,他们更怕的是大将在外,拥兵作乱。故而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朝代都会派太监或者文官等等一些不知兵的蠢蛋来做参军,来监视主帅。
这种行径,不但寒了大将的心,还成了一个紧箍咒,束缚住了大将的手脚。遇到一些不管事的监军那还好,万一遇上了历史上那些鼎鼎大名的监军,喜欢指手画脚的,那可就遭殃了。
就如玄宗时期的边令诚,他一个小小的宦官,就颠覆了唐朝高仙芝、封常清两员悍将,使得唐军大败。
这一点在初唐是完全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作为皇帝的李世民曾经也是一位军事统帅,对于军中事务,非常的了解,深知要想将军队发挥最大的力量,就必须给主帅相应的权力。
李世民海纳百川,敢于放权,因此初唐贞观一朝,在外领兵的元帅都挂以行军道大总管的称谓。有了这个称谓几乎就等于战区封王,战区内的大小事务,大总管都有权过问。只要战事需要,大总管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给予了在外大将绝对的自主权力。
这一点纵观整个华夏史也实属罕见,初唐时期,对外作战,战功彪炳,未逢一败,与此也不无关系。
杜荷身为大总管,三军听他命令是从,他若觉得需要,兵伐南诏国,是有这个权力对南诏用兵的。
不过这攻伐他国,兹事体大,一般大将不敢擅自做这个决定。
所以听杜荷下了这个命令,诸将都觉得不可思议。
杜荷笑道:“兵贵神速,现在的南诏王蒙难是有勇无谋的莽夫,能够称王,全赖松赞干布的帮助。他让我军意外杀败,以他的性格,十之八九会觉得纠结郁闷,想要重新找回面子。我们这个时候对南诏动兵,正好和了他的意愿。南诏那地方与吐蕃不同,吐蕃这里难的是气候,高原反应,南诏那里却是穷山恶水,他们大多都生活在山林中,民风彪悍,未经开化。想要在本土战胜他们,说容易很容易,说难却又万分的难,更胜吐蕃十倍。”
张亮、牛进达、辛獠儿等将先后愕然,不知何故。
牛进达是一头雾水,问道:“大总管,你也别卖关子了,就明说了吧”
张亮、辛獠儿、刘兰、刘伯英四将也一并称是。
这里也能看出了诸将对于杜荷态度之转变。
因为破吐蕃的战役,杜荷打的精彩非常,他们都认可了杜荷的能力,已经能够放下自己老将的架子,向杜荷求教了。
杜荷答道:“容易就是简单,南诏还未开化,蛮夷之国。兵卒固然勇悍,但却无利器助阵,连吐蕃也远远不如,更别说我大唐。他们的国王勇而无谋,在做的诸位都是能征善战之将,均要胜他一筹。据我所知,他们国内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天纵奇才。以我大唐的实力,想要胜南诏,真的不难。只是有些事情并不是靠实力说的算的,南诏穷山恶水,地广人稀,山林密布,作战时,只消往山里一钻,别说我们这点点兵马,就算聚齐百万大军,也无济于事。”
张亮、辛獠儿、刘兰、刘伯英等将,哪里还不明白杜荷的意思,心中了悟。
张亮笑道:“怕的不是南诏战,就怕南诏躲起来不战。现在南诏由无谋的蒙难统治,有战之心,此时出兵,正是因时制宜,绝佳的致胜机会。大总管决胜千里,末将佩服。”
其余诸将也相继抱拳,表示自己的佩服之心。
杜荷含笑点头,关于蒙难的一切,杜荷是通过审问南诏被擒将校以及吐蕃的大相得来的。
蒙难原来是大将军,南诏将校对于他们上司顶头的性格可以算是了若指掌,而吐蕃大相权掌吐蕃军政大事,对于同盟国国主的性格,细节部分,更是清楚。
现在这些人都是阶下之囚,杜荷从他们口中套取一些有用的情报,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当然,他们未必会老实的配合,可面对一些手段,想不配合,都不成。
故而尽管杜荷还未见过蒙难的面,可对于这个人却算的上是了若指掌。
也因对于蒙难的了解,杜荷才会决定仓促出兵:蒙难能当上一国之主,用杜荷的话来形容,只能说是奇迹。他没有半点的领袖气质,是合格的猛将,是合格的将军,但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
他不可能治理的好一个国家,现如今能够当上一国之主,时运还有松赞干布的支持,占据着绝大多数。现今松赞干布已成阶下囚,无法在支持蒙难,只凭蒙难是难以驾御一个国家的,最后的下场唯有一个,让人推翻。新的,更出色的国王取代他的位子。
杜荷没有忘记,南诏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一个窥视着大唐锦绣山河的贼子存在,将他们挽杀于襁褓之中,是限制他们发展的最佳方法。与其等到蒙难让人取而代之之后动兵,不如趁着蒙难在位欲与他们一较高下的时候,一战功成。
张亮、辛獠儿、刘兰、刘伯英诸将对于杜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