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皇帝分身 >

第104部分

明末皇帝分身-第104部分

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庞大的运输量,传统的官道,显得不堪使用。

    若是在天津和北京之间,修一条更坚实。更平坦的沥青官道,材料成本30万两,加上人工成本。预算可以控制在40万两。不但有利于此次的南迁运输,今后也更有利于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商品交易。

    葛沽获得的沥青,原是林深河的工厂加工而到。光靠林记蜡烛厂的沥青。恐怕是远远不能够满足300里长的官道重修。

    为此,肖图白与工部联合在天津成立“天津军械厂”,用以生产包括猛火油在内的军用产品。

    其中,石蜡卖给林记蜡烛厂,猛火油由皇家新军收购,沥青卖给工部用于修路。

    北京与天津之间,300里长的官道,需求沥青15万吨。而如此数量的沥青,至少要加工100万吨石油。

    沥青公路的需求,足以提供万人就业岗位以上。与此同时。大明的石油开采冶炼事业,也将进入崭新的阶段。

    后世的工业化经验是——“量变推动质变”。先堆砌工业规模,各大车间中,需要海量的技术工人,这些低端的技术工人。偶尔灵机一动,想出一点技术创新。整个工业体系,千千万万的技术工人,积累起来的技术创新,往往就非常可观了。

    明朝的石油化工业,此时的技术上。还是比较简陋,连煤油也不能加工出来。

    不过,肖图白相信,只要有条不紊的推动工业化,相关的技术,必然会快速的积累。能够制造石蜡的大明匠人,迟早也能够提炼出煤油。。。。。。。

    除了工业规模,带来的就业和创新的前景之外,加工100万吨石油,本身就已经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百多万吨的石油,成本价不过是100万两。而加工而成30万吨猛火油,价值已经超过百万两银子。此外生产出来的10多万吨的石蜡价值也是超过150万两白银。至于15万吨的沥青,价值15万两白银。…;

    猛火油自是军用,不但能够在战场上纵火,冬天用以取暖也是比煤炭廉价。而沥青的用于很明显——用以修建沥青道路。

    至于石蜡,明朝最主要的用途,自是用来制造蜡烛。这批蜡烛,肖图白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准备让林记蜡烛厂吃进。

    十万吨的石蜡,全部制造成蜡烛的话,林记恐怕是将会是全世界最大的蜡烛生产工厂了。哪怕是官营的蜡烛作坊的产量,也会显得微不足道。

    肖图白对林深河道:“石蜡可以赊给你,蜡烛生产出来,销售之后再付款。”

    林深河有点傻眼了,说道:“价值150万两的石蜡,至少要制造出10亿多根蜡烛,做出来后卖给谁呀?”

    肖图白骂道:“笨蛋,1只蜡烛最低的生产成本是多少?你不会降价抢夺市场吗?”

    “等等!”林深河询问自己家中的老匠人,用算盘苦算半晌道,“最好的状况,一只蜡烛的成本,可以压低到2。5文钱!”

    肖图白道:“你3文钱一根卖给商人,会没有市场?”

    国内市场中的蜡烛,普遍是10文钱~20文钱一根。如果晚上以蜡烛读书,一个时辰一根蜡烛,一晚便要消耗两三只蜡烛。能够常年消费蜡烛的,往往都是不缺钱的富户。普通的读书人,哪怕晚上也刻苦用功,往往也是用暗淡的油灯,而舍不得用蜡烛。

    而一只蜡烛降低到5文钱的市场价,普通家庭的读书人,也能够用得起蜡烛。通过降价,事实上也扩大的消费人群,进而扩大了市场规模。

    而且,除了国内市场可以销售之外,海外的市场同样可以开辟。比如,日本的市场上,也是有蜡烛需求的。

    此时,天津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不断升温,平均每月有十多艘朱印船,航向天津港口。而平均每艘船,大约要进购价值10万两以上的货物。日本的朱印船主,显然并不满足与天津的纺织品、瓷器、纸张之类高附加值的产品。多一项中国的蜡烛,多半也能够获得朱印船主们的青睐。

    3文钱一根蜡烛出厂价,林记公司依然能赚取0。5文钱的毛利润。每根蜡烛赚的少,但是若是10亿根蜡烛卖出去,那可就是50万两利润的大生意。

    林深河再次兴奋的口水直流,其妹林深叶连连扇他十多个巴掌,才将其扇醒。

    “妹妹,你为什么打我?”林深河显得有点微微恼怒。

    “笨蛋哥哥,还不感谢肖大人!”林深叶显得更为精明。

    “才不,他一定有大阴谋。。。。。。”林深河叫嚷道。

    “什么阴谋?”林深叶好奇道。

    林深河深深的看着自己的妹子,心中滴血道:“那个肖色狼,看上的一定是我可爱的妹子。”

    肖图白自是不知道林深河的想法,简单的与其签了一分供货合同。

    未来的一年内,天津军械厂加工原油的产品之一——石蜡将会批量供货给林记蜡烛厂。而林记蜡烛厂,此时拥有80名蜡烛工人,一天的产能是4万只蜡烛。相对于将来天文数字一般的石蜡供应,这样的产量还是不足的。

    为此,林记蜡烛厂准备将规模扩建到3000人以上,升级为大明王朝最大的蜡烛托拉斯。(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六六章 皮岛海战(一)

    天津军器厂的业务,虽是包括石油加工业,更包括火枪、火炮、火药在内的各种火器。这里面,国资委作为天津军器厂的主要出资方,而工部则提供合格的工匠和技术人才。

    明朝的武器制造来源比较繁杂,各地卫所、营镇皆设立军器局。

    其中隶属工部的南京军器局、北京军器局,规模最为庞大,生产的武器占据明军所使用武器的五成以上。

    工部旗下的北京军器局,就有两万多名专业打造各类兵器的工匠。可以说,工部称得上是17世纪世界最大的兵器制造机构。北京军器局下属的王恭厂,曾经有9000多名手艺最精湛的火器工匠,专门负责给大明朝制造枪炮。

    天启年间曾发生了一起“王恭厂大爆炸”事件,造成工部火器制造能力元气大伤。

    关于“王恭厂大爆”,史载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端午节第二天上午九点多钟,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发生的离奇爆炸,造成半径达750米、面积达2。25平方公里的爆炸范围及2万余人的巨大死伤。其中,数千人被冲击波掀上半空,砖石碎片甚至砸死皇宫中数千人,天启皇帝的太子,也因为火药爆炸而夭折。后人估算,王恭厂大爆炸的威力约为1至2万吨当量的tnt炸药,相当于广岛原子弹核爆的当量。

    从王恭厂大爆中,可见明朝后期工部的火器制造产能。何等的惊人。不过,同样是天启年间的那场爆炸,损失了工部的元气,使得工部至今未恢复火器生产的产能。而依靠朝廷拨款,工部的制造能力永无恢复全盛时期的可能,这也是刘遵宪同意与国资委合资的原因。

    作为国资委与工部首个合资经营的企业,天津军械厂是一个独立的企业编制。负责制造火枪、火炮、火箭、火药等等各种火器,与此同时,也从事石油化工业。从石油中提炼猛火油、石蜡、沥青等等产品。

    整个天津军械厂,实行股份制。

    国资委投资300万两资本,占据51%的股份。而工部则出1万名技术工人。占据49%的股份。

    作为一个企业,天津军械厂肯定是自负盈亏。与此同时,实行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制度。管理层和职工,基本工资并不是很高。但是订单完成顺利,以及研发项目有了新的进展,则能够获得绩效工资。

    刘遵宪闻言赞许道:“胜过工部体制多矣!”

    肖图白笑道:“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又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以利诱之。让员工能够通过努力,而获得更好的待遇。而残酷剥削,工匠无望通过努力获得更好的待遇,自是要懈怠。”

    刘遵宪闻言不由深思,大明朝廷的体制之。官员靠着俸禄,并不能够获得很高的待遇。因此,官员大多数损公肥私,在朝廷的公事上敷衍,而积极利用手中的权柄为其私人家族牟利。

    现如今,朝廷整个体制已经病入膏肓。绝大多数的官员,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非东林党,皆贪腐。少数的清官,也不过朝廷的遮羞布。

    当然,刘遵宪是温体仁的党羽。相比较东林党人的贪腐,温体仁一党相对比较清廉一些。毕竟,温体仁以身作则,刘遵宪之类,也皆是比较清廉。但是,温体仁一党的相对清廉,往往被东林党人攻击,认为其故意做出姿态,用以奉迎崇祯皇帝。…;

    “难啊!”刘遵宪不由的苦笑道。

    “国家弊病丛生,我辈当迎难而上。太平盛世的官员,只需能力平平即可,乱象丛生,拨乱反正,方显英雄本色!”肖图白笑道。

    刘遵宪心中不由一颤,道:“肖大人,说的是!”

    ————————

    明朝的翰林编修姜日广曾说:“建州之有东江也,犹人身之有蚤虱也。撮之则无处著手,听之则吮肤而不宁。”

    但是,东江镇设立以来,却是一代不如一代。最初,毛文龙时期核定东江镇编制是20万人,崇祯初年认为编制太大,核定为10万人。再后来,沈世魁担任总兵时期,东江镇兵员被核定为两万八千人。

    毛文龙时期,东江镇时常登陆辽西腹地,进行打游击战。而黄龙时期,也能够炮轰建州的军事重地,将辽西汉人引渡回明境。沈世魁时期,只能困守皮岛,还时刻要地方满清旅顺水师的袭击。

    最初,黄龙战败,旅顺失陷后,东江镇震动,沈世魁打算要放弃皮岛,西逃回大明腹地。岛上数十万军民闻讯,纷纷请求道:“老爷平日以大将处岛中,今日独自西归,吾属将奈何?俺等当先自杀!”

    沈世魁不得已,继续留在岛上,稳定人心。但是,自此之后,东江镇对于满清的牵制能力越来越低,反倒时常被满清的旅顺水师,截断了粮饷、补给。

    郑芝豹率领福建水师和天津海防水师的力量,以奉旨增援东江镇的名义,支援皮岛东江镇后。整个辽西的战争态势,开始有着巨大的改变。

    首先,郑芝豹的船队,带来的10万石粮食,大为缓解皮岛上的粮食危机。稳定了军心、民心。

    除此之外,交付给东江镇官兵5万套衣甲、军靴等等物资,让岛上军民,能够御寒。

    军器中,30门红衣大炮、以及400多门各类小炮、百虎齐奔箭300具、火铳6000杆、火药40万斤,毫无疑问让岛上的防御能力大增。

    还有30万两的银子,也被下拨到岛上,用以作为过年的一些饷银。

    郑芝豹拿着一封圣旨宣布后,说道:“沈总兵,这些物资由天津特区支援前线所拨出的款项。因为,获锦衣卫密保,鞑子今年年底和明年之间,可能会对朝鲜和皮岛动手。早点布置,做好准备。”

    沈世魁几乎有点哽咽道:“朝廷还是没有忘记岛上军民啊!”

    这些年,朝廷补给时断时续,加上满清经常偷袭截断海上补给船队,所以皮岛上20万军民的日子可想而知。

    哪怕是皮岛水师时常出海捕鱼,用以获取一些食物。但是,小小的皮岛上,除了官兵之外,更有20万难民。困守孤岛,食物来源有限。所以,皮岛上每天都要饿死几十人。。。。。。

    郑芝豹看着岛上的众人,面带菜色。一些儿童,甚至饿的像骷髅一般,不仅叹息道:“沈大人,岛上无法耕耘。加上海上补给困难,为何不将民众疏散回内地?”

    沈世魁苦笑道:“岛上能长途运输的大船,时常因为与鞑子作战而不断损毁。此时,岛上400料以上的大船,只有17艘。各类不堪作战的小船,也才有100来艘。一次性能运输千把人,还要担心鞑子海上偷袭。如果不是受困于此,岛上难民谁不想回到大明腹地?”

    郑芝豹默然,半晌后道:“沈大人,本官奉命来此。主要是伺机而动,干涉辽地的战局,不让鞑子轻易的攻皮岛和朝鲜。与此同时,也奉命疏散岛上的老弱妇孺。如果沈总兵信得过在下,我倒是可以尝试疏散一些老弱妇孺!”…;

    沈世魁迟疑道:“将岛上的老弱妇孺,迁移到哪里?”岛上的很多老弱,多是躲避鞑子的奴役,以及逃避辽西的战乱,才躲到皮岛上的。

    过去,将部分的皮岛难民,安置到关宁军下辖的辽东地区。

    但是,那边也是时常遭鞑子残酷屠杀、劫掠。东江镇的很多军民,也并不愿意迁到辽地。

    郑芝豹说道:“迁回天津这么样?”

    天津的繁华,可比江南普通的县镇。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