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唐朝当皇帝 >

第273部分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273部分

小说: 回到唐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恪任命陈其负责七杀是有原因的,毕竟,七杀的头领是以前的钱宁,他的武力之高也只有陈其能够降住,所以,让陈其统领七杀,七杀的头领才会服气,要是换成别人,估计会出现令不奉行的情况。

    再者,只要有陈其这个七杀的统领,以陈其的手段和实力,七杀之中的成员想背叛也要掂量一下自己是否逃得脱陈其的斩杀。

    当然,李恪贵为亲王,只要他出马,效果会被陈其的震慑还要好。不过李恪自己心里很清楚,七杀是他的私人武装,他不想直接介入其中,而陈其是最好的选择。

    “你们这次损失惨重,本王会任命陈其给你们组织进行人员补充,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训练新成员,扬州的事就先放一放吧!这段时间你将七杀组织中的人撤回长安!”李恪淡淡的说道,七杀成员是什么实力他很清楚,“唐”的暗卫能够一次性干掉十八名七杀成员,可见他们的实力有多强。

    所以,李恪觉得既然李世民给了他警告,那他暂时就先乖乖的撤出扬州为好,免得李世民发飙下令灭了他的七杀,那他也不敢说什么,到时候会得不偿失。

    “诺”七杀道。然后,见李恪没有什么名了,他便告辞离开了书房。

    “杨老,你觉得‘唐’为什么会阻止我们寻找宝藏呢?”

    李恪想了半天就想不出个究竟,他才会向杨恩问道,现在他肯定被七杀灭口的那一方人有可能是长孙无忌的手下,照这个分析,长孙无忌估计也不清楚宝藏的位置,他也想极力寻找宝藏。可是这样一来就让李恪疑惑了,那就是李世民清楚长孙无忌在寻找宝藏,为什么还会听之任之呢?这一系列的谜团有点复杂,搞得李恪现在脑子很乱,他开始显得有点迷茫。

    杨恩看了一眼李恪,见李恪脸色露出迷茫之色,便开导道,“殿下,宝藏之事娘娘是怎么跟你说的?”

    “母妃说只要本王什么时候有资格了,她就会什么时候告诉本王!”李恪回想起了杨妃当初跟他说的话。

    “那现在娘娘告诉了殿下吗?”杨恩问道。

    不过,李恪听杨恩这么一问,心里清楚了杨恩到底想说什么。自己现在被封为北王,统帅北府四道数十州大军,可谓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可聪慧之人都能看得出来这只是假象而已,自己现在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北王之王。

    所以,杨恩的想告诉李恪,他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知道宝藏的秘密。

    “多谢杨老的教诲!本王谨记在心!”李恪对杨恩说道,对杨妃身边的老人,那很尊重,即便杨恩是王府的总管,但他会是没有当杨恩的下人。

    “殿下也该休息了!”杨恩欣慰的点头道。

    “恩!”李恪应声道,杨恩见李恪在思考问题,他便不想打扰离开了书房。

    书房中很寂静,昏黄的烛光下,李恪眉头紧皱,他很清楚自己现在的位置,其实,说是李世民对他的宠爱,但何尝又不是一种放逐呢?北王,北镜之王,看似位居人臣,可是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特别是在长安城。

    没有了入住东宫的资格,没有了继承大统资格的皇子,即便能够独霸一方,但在长安城里那也是落入了下乘,根本不是能跟李泰和李承乾还有李治等皇子比拟的。

    “父皇,你到底在想什么啊”李恪叹息道,现在的情况已经偏离了历史,即便有很多地方符合历史记载,但局部地方已经被自己篡改,而且,历史记载关于长孙无忌的资料比较少,面对长孙无忌,李恪觉得自己还是很吃亏,还有就是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这种暧昧态度也让他摸不清头绪。

    所以,突然之间,李恪发现一切都乱了!现在,大唐的整个局势都乱了,他已经掌控不了了!

第415章 董伯任的出现() 
长安城,朝廷的局势已经复杂到让李恪有点头疼的地步!

    其中,长孙无忌的太子党和李泰的魏王党还没有出手,这才是李恪最为担心的问题。

    因为,李恪认为这次的封赏自己得到了这么大的好处,太子党和魏王党不会无动于衷,即便是自己失去了入主东宫的机会,但以长孙无忌和李泰的性格,自己是势力即将要退出出长安,退出大堂的政治中心,他们是绝对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好机会。

    但是,因为有李世民下令想封赏跟随他东征西讨的老将们,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长孙无忌和王珪等人,而核定老将们的功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可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所以,太子党和魏王党倒是还没有采取行动。

    在府中休息了两天,李恪已经清楚了他大婚的日子就是贞观四年的农历初六,现在宗正寺和礼部正在大力操办。而长安现在的局势他自己也搞不清头绪,他知道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已经不再长安了,也就放弃了趟这趟浑水的想法,天天除了在府中看书就是出城打猎。

    突利自从被册封为北平郡王之后李世民就奖励了他一座王府,离李恪的北王府不是很远,但这几天阿史那云也出奇的没有再找李恪。李恪想想也就明白了她的心思,这可能是突利遵照汉族婚姻习俗,不想让阿史那云在成婚之前再见李恪。

    但是,李恪觉得这样也好,没有了阿史那云跟随在自己身边,他倒是觉得自己能够随心所欲了!

    这一天李恪出城打猎收获颇丰,不过他要准备回城的时候突然想起了王方翼一家就在城外生活,便取消了回城的打散想去看看这名未来的名将。

    王中长之前就受李恪的命令调查过王方翼的住地,所以,李恪说要去看看王方翼,王中长便让鹰卫带路,李恪一行五十多人不多时便来到了王方翼加家。

    李恪清楚自从那天见面,事后王方翼肯定会猜测自己的身份。所以,这次他去王方翼家也没有刻意的掩饰自己的身份,同时李恪也不觉得他打猎累了去农家休息这也会引起长孙无忌的关注,他去的时候很光明正大,等到一行五十多人到王方翼家不足两百步的时候,李恪才下令王鹰卫等候,他在王中长和两名鹰卫是随行下来到了王家。

    居住在长安城外的王家只有四间草屋,李恪让王中长上前敲门的时候,出来开门的是一个小女孩,年纪大概只有五岁。她看到李恪一行,顿时愣住了不知所措。

    “小姑娘,你不用怕,我们只是路过你家,想进去喝完水!”李恪蹲下身子对小女孩说道,在确定了这是王方翼家之后,他很清楚眼前这个女孩就是王方翼的堂妹,可能就是李治被废除的王皇后。

    可是小女孩听完李恪的话后并没有开口说话,只是使劲的盯着李恪和王中长不语,这让李恪显得很尴尬。

    因为,四人当中除李恪外,王中长等三人都是甲胄在身,这是没有见过兵甲只是的王家小丫头所不能接受的。不过好在这个时候王方翼从屋中走了出来,这才化解了当年的一场尴尬。

    王方翼出了屋子,看到李恪一行,他先是一愣,随即立即上前施礼道,“仲翔参见汉王殿下!小妹无知还请殿下不要赎罪!”

    王方翼自称自己的字而不是草名,这是大唐的一种称呼,在唐宋之前,保百姓对上上官的不会自称草名,草名的称呼是自明清开始。因为,明清的等级制度很森严,官民的区别很大。

    “你不用多礼,本王今天打猎累了,想进去喝口水,你多心了!”李恪淡淡的说道。

    王方翼见李恪说话客气,丝毫没有皇子子弟的傲慢之态,心里顿时轻松了不少,他开口说道,“殿下请!”

    李恪走进了王家草堂,就看见王方翼的母亲王氏快步出来给李恪见礼,她已经从刚才王方翼和李恪的对话中听出了李恪的身份。

    而王家以前也是士族之家,所以,王氏对李恪的施礼很得体,说话也很得体。

    李恪这次来看看王方翼没什么目的,只能算是路过。所以,他对王家母子比较客气,只是询问了一下他们的生活情况和王方翼的学业问题。

    王氏都一一回答了李恪,而王方翼则是乖巧在站在王氏的身边。

    “王方翼,本王很好看你的将来,你们王家肯定会在你的手上复兴!”李恪对王方翼鼓励道,他的话说的很巧妙,说王方翼能复兴王家,这使王氏和王方翼都看不出他是刻意前来看王方翼。

    李恪和王氏聊了片刻,他决定离开,对于王方翼他没想过出手干预他。

    所以,他对王中长吩咐了一声,王中长转身离开。

    片刻,王中长回来的时候手里拿了一本书,这是李恪行军打仗的时候习惯翻阅的孙子兵法,里面还有他的心得体会和注解。他将书交给王方翼,说是算他在王家喝茶的茶钱。

    王氏本想拒绝李恪的馈赠,可是看到他递给王方翼的是一本兵书,而王方翼看到李恪递给他这本书的时候露出了欣喜的表情,王氏也就没有拒绝李恪的好意。

    出了王家,李恪便和王中长一行回了长安。

    但是,王家母子确实很吃惊。

    李恪时常出城打猎,这次他前来讨水喝,这点王家母子不怀疑。可当王方翼翻开李恪送给他的孙子兵法时,看到上面的注解和心得体会的时候,他就知道李恪送他这本书不是为了一杯茶水钱。再想到李恪跟他说的王家会在他的手上复兴,王方翼倒是理解了李恪话里的意思。

    他看着李恪离开是背影,屹立良久,沉默不语!

    王氏对自己的儿子的性格很清楚,她从自己儿子的神情已经看出了他今后的方向,只能叹息一声摇头不语。

    李恪回到北王府,就见杨恩急急忙忙的上前告诉他,说李恪的绘画老师董伯任已经来了长安城,现在就在前厅等他。

    李恪一听就急忙向前厅而来。

    董伯任是杨妃给李恪找的绘画老师,自李恪离开了长安去并州,董伯任就回了老家,这次李恪大婚,董伯任作为李恪的老师自然要前来祝贺他。

    李恪走进前厅的时候,就看见白发苍苍、有点疲惫的董伯任坐在椅子上喝茶,李恪清楚董伯任的性格,他这次一回到长安就来自己的府上拜见自己。

    董伯任看到李恪,急忙起身向李恪施礼,李恪快步上前阻止了董伯任,将他扶到椅子上,这才开口说道,“老师,你一路辛苦了。”

    “殿下,老夫能有什么辛苦的,能够参加殿下的大婚是老夫的福分啊!”董伯任说的时候脸色露出了满足的神情。

    李恪又问了一些董伯任的生活起居,董伯任都一一答复了李恪,李恪见董伯任显得很疲惫,就建议他住在北王府上,晚上在请教董伯任,董伯任自然应容。

    看到董伯任步履蹒跚的离开前厅,李恪对董伯任前来参加自己的大婚一点都不怀疑,可现在距离大婚还将军有二十天的时间,这就让他觉得董伯任在这个时候来长安肯定不光是前来参加自己的大婚这么简单。

    这样一想,李恪倒是很奇怪晚上跟董伯任的详谈。他觉得以董伯任经验和经历,这几天他和许敬宗等不明白和解释不清的问题没准董伯任会给他答案。

第416章 拨乱反正() 
晚上,董伯任就出现在了李恪的书房。

    两人想对而坐,李恪便对董伯任说道,“老师,最近长安的局势你怎么看?”

    “看似混乱,实则明朗啊!”董伯任慢条斯理的说道。

    “老师这话是什么何解啊?”李恪耐心的问道。

    “殿下,你是身在居中,才会觉得朝局比较混乱,要将自己看成局外人,你在分析就不会这么想了!”董伯任点出了李恪看待问题的局限。

    “请老师指教!”李恪诚恳的说道。

    “你觉得皇上让你永久的离开长安,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董伯任问道。

    “本王没想过!”李恪干脆的回答道。

    “现在,你和魏王李泰还有太子李承乾,你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个局面要是僵持下去,会对大唐的发展不利,皇上自然看到了这一点。”董伯任侃侃而谈道“所以,皇上让你出任北王,让你永久离开长安城没有他的旨意不能回长安,他只想是想破局而已。”

    “破局!”董伯任肯定的说道。

    李恪见董伯任说完这句话就不在继续向他解释,他便陷入了沉思。

    他和李泰和李承乾在朝堂上确实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李承乾自然有长孙无忌一系的人支持,而李泰自从拜了王珪为师之后就等收拢了前天子李建成的智囊人物,像王珪的两名只要韦挺和杜淹,他的势力也不能小觑,再想到自己身边的一系人马和军方中是实力,特别是跟李靖、李道宗还有李孝恭等的关系以及跟柴绍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