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第5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虎挠挠头,只是笑。
“对了,你怎么知道那里头粮食很多?”孙香主问道。
“俺姥娘就是那附近不远住着的,从去年开始,磐石堡就开始大量招募流民,上千口子总是有的。今年开始,又是招了好几千。磐石堡给这些人搭了房子,分了田地,可现在粮食还没下来呢,要是没有存着大量粮食,可是根本养不活这些人。”
“嗯。”孙香主点点头:“言之有理。”
“对了,还有一桩事!”
孙虎兴奋道:“原来磐石堡叫大石崮,只有一个早就废弃的石堡,不知道多少年都没人住了,周围地里都是大石头,也没人去那边种地开垦。但自从被那人给占了之后,把石堡收拾出来,听说里头现在拾掇的很干净整齐了,也能住人了。还招呼大伙儿把地里的石头都给起了出来,把土地给开垦了。谁都没想到,这里的土地‘肥’的不得了,再加上靠着河,能浇得上水,是以庄稼长势极好。别的地界儿庄稼都蔫蔫儿的,穗儿也小,也没多少分量,但是磐石堡周围的庄稼,却都长得极好,眼瞅着没多久,就又是一场大丰收。”
孙香主眼睛放出亮光:“这磐石堡多大,有多少地?”
“少说也有几千亩!怕是抢到四五千石粮食不在话下!”孙虎很肯定的说道。
“好!当真是好!”
孙香主兴奋的恨不能哈哈大笑,心中快意舒坦无比。
在这种四处饥荒,流民四起的局面中,粮食几乎是最重要的物资,甚至还要超过金银。因为这年头,有钱也未必买的的粮食,而有大量的粮食,几乎是短短时间之内就能聚拢起大量的人手。四五千石粮食,这是一笔极其巨大的财富!也是倚仗!“好,咱们就打磐石堡!”孙香主大手一挥,意气风发道。
!^!
第849章 八四八 得胜堡()
第689章 八四八 得胜堡
“义父,义父。”孙虎一看傻眼了,他还没说完呢,义父怎么这么着急,直接说这话了?
“怎么了?还有事儿?”孙香主一看,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
“孩儿,孩儿还有些话要说。”孙虎结结巴巴道:“那磐石堡中,也不是一点儿兵力都没有,可能,可能还有百十来个官兵镇守。”
他知道现在说这话可能会让孙香主不悦,但是他不敢不说。因为现在说,可能只是会被训斥一两句,但等到自己这边儿因为自己没有说这些话而遭遇了巨大伤亡之后,那自己只怕就要被杀头了。
他其实心里还是‘挺’清楚的。
“你他娘的怎么不早说?”孙香主先是一呆,然后便是暴跳如雷,大骂道。
他刚说了那般豪气干云的话,结果被自家的义子给当头来了一‘棒’,这一下子打的可是够狠,就跟被‘抽’了一个耳光也似,让他极没面子,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孙虎赶紧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脑袋撞在地上,怦然有声。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再说孙虎又是为了给自己出主意,也不好太过责难于他。他磕了几个头之后,孙香主便是让他起来。
“你确定里头只有百十人?”孙香主问道。
这一次孙虎不敢多说了,道:“孩儿确定。”
他其实也不确定,但却不敢再说,生怕触怒孙香主。反正在他看来,这个关碍不大。
孙香主不敢大意,又叫了许多人来,询问磐石堡的情况。董策在这块儿名气很大,不少人都知道他,没费多大工夫就问出了许多情报来。
孙香主坐了回去,开始思考该怎么着把磐石堡给拿下。
孙香主虽然狠毒‘阴’险,但却并不傻,今日白莲教众在攻打蓑衣渡时候的表现,让他很是失望,甚至大动肝火。
太弱了,实在是太弱了!
那两个站在墙头上不断‘射’箭,给己方带来了巨大伤亡的人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战后他还专‘门’问了蓑衣渡里的人这二位是什么来路。他本以为这两个人来头很大,结果却没想到,得到的回答是,这两人是从蓟镇退下来的老卒,专‘门’请来蓑衣渡当庄丁的教官的。
只是老卒而已,甚至连伍长都不是!
这一消息让孙香主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他之前从来没跟官兵正面打过‘交’道,也没怎么把官兵放在眼里,这次一战才知道,原来自己手底下这些人和官兵的差距如此巨大!当然,官兵并不都是这么‘精’锐,废物的也不少。但是听说,磐石堡那位董大人骁勇善战,治军有方,手底下都是一等一的‘精’锐。
只怕,最差都是跟这两位一般吧?
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消息可能就是,那董策,看来确实是带着‘精’锐家丁离开了。
最后,孙香主终于下了决定。
磐石堡,是肯定要打的,那些粮食,绝对不容放过。但是,这块儿骨头实在是太硬,放在最后打。这段时日,先打其他的地方,壮大自身再说!
之后半个月,孙香主带领白莲教教众四处出击,先后攻破数个大镇,甚至还一度围攻县城,只不过由于当地县令组织有度,调度有方,亲自上城墙,率领三班衙役及征集的民壮守御城池,白莲教一看事不可为,若是强打只怕要损失惨重,因此便退走。
白莲教席卷大同镇冀北兵备道,声威大震,整个大同镇都为之震动,大同镇总兵,大同巡抚,宣大总督,皆都上折子奏报朝廷。
而冀北兵备道的顶头上司大同巡抚,更是急急发文责令冀北兵备道刘若宰镇压白莲教,但论起消息的灵通程度来,他甚至还不如那些白莲逆匪。直到文书都发出去了,他才得到消息,原来冀北兵备道刘若宰早就离开驻地了。大同巡抚刚要勃然大怒,那报信儿的人借着来了一句,兵备道刘大人是身负皇命而去的……于是巡抚大人立刻就蔫儿了。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刘若宰那任务,有点儿秘密行动的意思,也不用通过他来办,为刘若宰为了保密,也就没告诉他。照理说来,刘若宰这是失了官场上的礼数规矩的,但偏偏巡抚大人就奈何他不得。
没办法,人家是身负皇命啊!
也是这巡抚大人心粗,当初朝廷的文书先发宣大总督,而后发给大同巡抚,但是他当时没在意,一看是宣大总督转给冀北兵备道的,看都没看,直接就让人传给刘若宰了。若是看了,那早就知道了。
没法子之下,巡抚大人只能再给别人发文下令镇压。但其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刘若宰是冀北兵备道,这里是他的地界儿,别的分巡道的军兵,是不能随意进入的,因为那是削了刘若宰的面子。虽然大同巡抚可以直接下令让邻近的那些分巡道比如说阳和兵备道的军兵前去,但他不愿意这么做。这样的话,刘若宰脸上须不好看。
换做以前,大同巡抚还不会这么顾忌刘若宰的面子,但得知刘若宰身负皇命去执行任务去了之后,他就对刘若宰上了心。皇帝能直接给一个五品的兵备道下令,让他做事,那别的不说,至少这位也是简在帝心的人物。
这等人物岂能得罪?
既然别的分巡道的军兵不好进去,那就只好用冀北兵备道内部的了,这就没什么问题了。
冀北兵备道内部佣兵最多,实力最雄厚的是谁?
黄琬。
冀北兵备道北东路参将,黄琬黄大人!
于是没过两日,巡抚大人的文书就递到了黄琬的案头。北东路参将的驻地是得胜堡,得胜堡是整个冀北道数得着的雄城大堡之一,要比寻常的军堡大得多,周长足足有三里四分,城墙的高度更是达到了三丈八尺。这还只是初建时候的数据,后来经过了两次扩建,规模就变得更大。初建之时为土堡,后来在万历二年,整个城池都被包了一层新皮,下面是石头,上面是大城砖,万历三十二年,又一次整修扩建。现下的得胜堡,几乎可以说是冀北道最雄伟,防御最强的一座城池。
!^!
第850章 八四九 黄琬的计策()
第690章 八四九 黄琬的计策
雄城巍然屹立,在得胜堡周围不远处,更有另外三座城堡,构成了一个相当强大的防御体系。以得胜堡为主,其它三座军堡为辅助,到了战时,一旦那座城池被围,其它几座便要互为奥援,‘逼’得围城之兵前后受敌,不得安生。
当然,城池是够雄伟了,设想也是很好的,但还得里头的人得力才成。
黄琬显然算不得什么得力的人手。
他手下的兵额将近三千,但实际上他麾下去掉家丁之外,只有七百余兵力而已,这些兵力用来镇守一座得胜堡都有些捉襟见肘,更别说在战时支援其它几座军堡了。
而且他手下的军兵战斗力也很是一般,这一点,看都能看出来。
‘春’末夏初的大同镇,风是暖暖的,吹在脸上温温热热的,很是舒坦,风不大,旗子也没有猎猎席卷,而是有些无‘精’打采的耷拉着旗面,偶尔才会动一下。这旗子,也正如城墙上站着的那些士兵一般,蔫儿得很,也是半死不活的。
白莲教起事的消息早就传过来了,因此城‘门’也关了,城墙上的守备也加强了,但下头的士兵却没人当回事儿,都觉得白莲教肯定不会攻打这里。那些逆贼,活腻歪了才会往这儿来!
是以虽然戳在城墙上,这些军兵却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或是低声聊天或是嬉笑怒骂,有的甚至直接寻了个比较隐秘的所在比如说躲在敌台上那‘门’硕大的千斤铜炮的后面开赌了。也没人管,因为这赌局直接是军官们开设的。
整个得胜堡,似乎都笼罩在一股暖洋洋,懒散散的气氛之中。
正在肆虐的白莲教,似乎离他们非常遥远。
得胜堡参将府,黄琬的府邸。
书房中,黄琬正自斜靠在墙边那张宽大的罗汉榻上,看着手中的文书。
他穿着一身皂‘色’的宽袍大袖,头发束着,斜‘插’着一根黄‘玉’簪子,仪态很是休闲。再加上他长的颇为秀气,瞧着根本不像是佣兵上千的大将,分明就是个儒雅文士。
罗汉榻是用上好的黄‘花’梨木制作的,不但用料考究,做工也很是‘精’美,一看便知价值不菲。但在这书房中,却算不上什么遮奢的用具。书房中的这些家具,从多宝架,罗汉榻到书桌,乃至于琴桌,胡凳,太师椅等等,都是上好的木材打造的,做工也没有差的,而且其中不少还是上了年岁的古董,表面的包浆很是漂亮。
书架上书很不少,四壁上挂着名家字画,琴台上还摆放着古琴,虽然集齐了这么多豪奢家具,但这书房并会给人一种堆砌奢侈物感觉,而是很典雅,让人觉得很舒服、
把那文书翻来覆去看了几遍,黄琬冷笑一声,低声自语道:“这会儿想到我了?我被那刘若宰如此欺辱,却还要给他擦屁股?凭什么?我不干!”
“你娘的,你去西边儿立大功去了,还把董策、白添福他们都带着,就是不带老子!嘿,后院儿失火了吧?哈哈,你当初走的时候,可曾想到有这一日?老子就是不管,就是座山观火,他们把冀北道给打的越烂越好,事情闹得越大越好,最好朝野皆知,天下震动!到时候我看看你姓刘的倒不倒霉!”
黄琬嘿嘿一笑,嘴角‘露’出一抹恶毒。
只是不出兵,总也要有个不出兵的借口,他当然不会直截了当的说,而是要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最好是那种谁也挑不出错儿来的。
想了一阵,黄琬眼睛一亮,坐起身来,下了罗汉榻,坐到书桌前,开始写文书。
明末天底下的武将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就不多他们大部分是让幕僚替自己写文书的。
明朝末年的武将,之所以被文官瞧不起,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官们认为他们粗鲁不文,其实这还真不算是太冤枉他们,因为明朝末年的武将,大部分确实都是没怎么读过书,有许多甚至连字都不认识。
不过并不包括那些出身将‘门’世家的武将。
他们家学渊源,也是从小读书的,学问也未必很差。
黄琬就是这种出身。
有书房的武将不少,书房里面摆了许多书的也不少,但真正会看的却不多。黄琬这书房中也有许多书,但他还真不是附庸风雅。黄琬世家出身,家中延请的师傅学识是极好的,黄琬也颇为聪明,书读得很好,他师傅曾说,若他去科举的话,中秀才不在话下,举人也未必拿不下来。这可算是很不容易了,要知道,大明朝这些读书人里头,一百个里头能有一个中举人的都算不错。
而且黄琬所学驳杂,甚至琴棋书画都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