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530部分

崇祯七年-第530部分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去大草滩,虽说不是千里之遥,但几百里地总是有的,以王武略的身份自然是可以坐马车去的,但他养尊处优惯了,连坐马车都嫌难受。

    而且,此去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王武略根本就不打算去,反正对他而言,无论是跟着去还是躲在这肃州卫城中,该是他的那一份功劳,他都能拿到。

    王武略、白贻清、刘若宰以及刘大器四个人凑在一起说了一阵,这是为了明确指挥权,白贻清叮嘱刘大器一切但听刘若宰吩咐。刘大器身为武将,自然只有唯唯应诺的份儿。把这件事解决了之后,白贻清和王武略便是告辞回城,等他们两人离开,刘若宰便向刘大器笑道:“咱们这就出发吧!”

    刘大器终归是地位太高,虽说现在归他统管指挥,但刘若宰用的还是商量的语气。他很清楚,在接下来只怕要很是借助刘大器的力量,此时对他客气点儿,也免得他以后故意阳奉‘阴’违拖后‘腿’。

    你现在对人家颐指气使不把别人当回事儿,惹得别人怀恨在心,可就别怪人家到时候给你拆台了。

    “是!”

    刘大器对刘若宰也表现的很恭敬,他郑重地应了一声,冲着自己的手下高声命令道:“出发!”

    刘若宰的手下和刘大器的手下汇合在一起,组成了一支规模超过两千人的庞大骑兵队伍,一路向着嘉峪关的方向进发。

    从肃州卫通往嘉峪关的官道上,也能看到不少的商队,他们的行程大致跟董策等人一样,都是先往嘉峪关,然后从嘉峪关继续往北,抵达‘蒙’古人的地盘,在那里做生意。

    尽管‘蒙’古人自己多少可以冶炼一些铁器,按产量却非常有限,因此,他们对大明生产的铁器有着非常大的需求,对盐巴也同样如此。

    这是一般的‘蒙’古牧民的需求,而那些高层的贵族们,他们的需求就更多了。金银‘玉’器,绫罗绸缎,甚至是漂亮的汉人舞姬,他们都很喜欢。

    这些‘蒙’古贵族还是很有钱的,哪怕他们没有多少现银,却还有数之不尽的牛羊马匹,无论是现银还是牛羊马匹,在汉家商人这里,都是可以用来‘交’换商品的。

    相对来说,甚至不少商人更愿意以物易物,用自己带来的奢侈品去换那些牛羊马匹,毕竟这些牛羊马匹运到国内之后,一转手,利润就极为的丰厚。

    尤其是那些马匹,更是会给他们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毕竟,在关内,马匹实在是太稀缺,价格非常高。

    一路前行,所见商队很是不少,说起来,从当初林丹汗逃到大草滩驻扎下来,到现在已经很有一段时间了。而商人们的嗅觉无疑是敏锐的,在大部分人得到消息之后还犹豫不决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先行者,人家早早的就去了大草滩,把自己的第一单生意给做成了,现在早就回来正在准备做第二单生意,再跑一次大草滩呢!

    那些从草原回来的人,带回来的东西,让其他商人为之垂涎,因此也就拉起商队,去往那个方向。

    董策甚至还看到了一支正在往回走,跟自己等人方向相反的商队,这个商队规模相当庞大,伙计足有上百人之多,除了那些空‘荡’‘荡’的大车之外,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商队中那数目极多的牛羊马匹。牛羊的数目只怕不下上千头,而马匹的数量也在一百往上数。

    现在关内的牛价非常之昂贵,董策对这个是深有体会的。如果那主事儿的商人有足够的耐心,不着急脱手的话,那么这些牲口卖上几万两银子也是不成问题的。

    看到这大批骑兵过来,那本来占据了几乎半条官道的商队赶紧让到一边去,伙计们驱赶着牛羊马匹,人喊马嘶之声不绝于耳,其中还夹杂着牛叫羊叫,‘弄’得烟尘弥天,一片喧闹。

    董策扫了一眼那些马匹,发现其中好马还真是不少,百余匹马中可堪作战马的,至少也有六成。

    他在心里叹了口气,想到自己磐石堡如今是何等之缺马,顿时恨不得把这些马匹都给买下来。在磐石堡周围那片地界儿,他现在是有钱都没处买。

    此次去大草滩,无论如何,也要‘弄’一些好马回来!董策心中暗暗道。

    又往前走了一阵,董策忽然听到一阵马蹄声传来,而后便是看到刘大器在几个亲兵的簇拥下向着自己这边过来。看到刘大器,董策便是一阵头疼,这位刘总兵过来不会又是要向自己打听什么内幕吧?

    只不过再怎么头疼也不能失了礼数,更别说,现在刘大器可是刘若宰要着重拉拢的人。

    “见过将军!”董策笑‘吟’‘吟’地拱手道。

    刘大器自然是不知道董策到底是怎么想的,他瞪了董策一眼:“还叫将军?叫刘老哥!”

    “我老刘说话算话,你昨日喝酒赢了我!我便认你这个兄弟!”

    董策一怔,而后赶紧改口,笑道:“刘老哥,是兄弟不会说话了!”

    “这才对嘛!”刘大器摆摆手,让那几个亲兵自去一边,然后策马跟董策并行。董策看他这样子便知道他是有话要与自己说,他也回头使了个眼‘色’,家丁们便是会意,放慢了马速。不多时,两人便是跟其他人拉开了有个十几米的距离,说一些话别人是不会听到了。

    “看到那些人了吗?”刘大器忽然指了指路边的那些牛羊马匹。

    董策不知道他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只是点点头:“瞧见了。”

    “这些马呀……”刘大器忽然叹了口气,声音略低了一些:“很快啊,这些马匹,就会变成闯贼的战马。”

    董策悚然一惊,一瞬间也不知道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儿,他只是低声道:“刘老哥,这话可不敢‘乱’说,万一传出去……”

    刘大器斜着眼看他,忽然轻笑一声:“你不说我不说,哪个能传出去?”

    董策默然。

    其实刘大器一说,他便知道,这事儿八成是真的。

    “咱们关内缺码,尤其是缺少合格的战马,这你是知道的。人家辛辛苦苦做生意,冒着被杀的危险,为的什么?不就是赚钱吗?自然是,谁出的价钱高,他们就卖给谁。试问现在,比闯贼更有钱的,有几个人?”

    “他们连破城池,劫掠无数,自然是能拿出大笔大笔金银的。朝廷不可能出这个价钱,别人更不可能出这个价儿。我便跟你‘交’个底儿吧!闯贼那些战马,八成都是从咱们肃州卫这边过去的。这事儿不少人知道,但你和刘大人肯定不知道。他们这么做,也是无可厚非。”刘大器叹了口气,道:“说实话,换我我也这么做,毕竟,咱们是为了赚钱。总不成把辛辛苦苦买回来的战马,都献给朝廷,哪怕献给朝廷,朝廷又能给什么好处?”

第799章 七九八 嘉峪关() 
他说这话的时候,满脸凶横,哪有在那些文官们面前唯唯诺诺时候样子。

    董策又是沉默,他也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原来郭汝磐身边那些骑兵,都是靠着从这里流入的战马组建的。不过正如刘大器所言,这事儿也怪不了别人,要怪只怪朝廷没钱,只怪朝廷监管不严。

    “算了,算了,不说这些破事儿了,说起来便让人心烦!”

    刘大器摆摆手,便把这个话题撇到一边儿,跟董策说一些轻松的事儿。他就在西北边陲,对这里的风俗民情、山川、地势等等,都是了如指掌,而且这人其实说话颇为风趣,听他说话倒也是很有意思。

    两人边走边说,一路行来,也是变的熟稔许多。

    傍晚时分,队伍抵达嘉峪关。这还是走的慢了点,若是快马加鞭的话,中午时分就能到。

    早就得到了消息,嘉峪关游击将军种大梁率兵出城迎接。

    种大梁大约四十岁上下,长得不高,身材干瘦,面皮还有些发黄,看着有点儿病蔫蔫的样子。那一身铁甲穿在他身上,显得空空‘荡’‘荡’,就跟套在一根木棍上似的。

    此人虽然其貌不扬,但实际上却是战功卓著,自担任嘉峪关游击将军以来,大小战不下十次,杀敌甚重,在这甘肃镇中也是数得上的响当当的将领。

    种大梁先向刘若宰见礼,而后又向刘大器行礼。刘大器把董策等人向他介绍了一番,而后拉着种大梁,冲董策笑道:“你别看这厮病蔫蔫儿的,实际上厉害的紧。他乃是肃州卫武学世家出身,家学渊源,一身功夫全在手上。你看看他这双手!”

    说着,刘大器指了指种大梁那一双生满老茧,骨节粗大的大手,他比划了一下,道:“他一掌下去,这么厚的一块青砖,都能给拍的四分五裂。”

    董策笑道:“那岂不是大开碑手?”

    刘大器先是一愣,而后便是鼓掌大笑:“不错,不错!这名字起的好,董老弟,你真不愧是读过书的,就是不一样!这名字起的,当真是威武霸气!哈哈,大开碑手!好,老种,以后你这家传绝学就叫大开碑手了吧!”

    “好!”种大梁也很喜欢这个名字,笑着点了点头:“以前一直也没个正儿八经的名字,董大人给起的这名字,好听,又威武,我是极喜欢的。”

    寒暄一番之后,大伙儿便是入城。众人也终于见识到了这座万里长城上数得着的雄关的风采。

    在前世,董策曾经去过嘉峪关。看着这熟悉的景‘色’,董策忽然喟然一叹,心下有些黯然,一转眼,便是数百年啊!

    其实,嘉峪关的关城面积并不是很大,毕竟是一座防御‘性’的军事堡垒,又不是什么大城。种大梁手下有约‘摸’九百人左右的兵力,其中有骑兵二百,其他的则都是步卒。除了这九百人之外,他还有五十人左右的家丁。

    虽说嘉峪关城内面积不是很大,但容纳城内本来的士卒加上刘若宰带来的这两千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大早,刘若宰便是率人又一次出发。只不过,这一次队伍规模更大了一些,种大梁带着手下骑兵及家丁加入了进来。他把嘉峪关的防务‘交’给了手下的副将,那副将跟随他多年,也是英勇善战,颇有谋略,‘交’给他,是可以放心的。

    出嘉峪关一路向北。

    走着走着,董策便是发现了不同。

    刚出嘉峪关的时候,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乱’石戈壁,而望北走了一段距离,慢慢的竟然出现了稀稀落落的草地。不过这些草并不密集,颜‘色’也是有点发黄,并不是那种很健康的绿‘色’,而且长得很矮,近乎是趴在地面上的。

    但是,出现了青草,就代表着周围肯定是有水源的!就算在地表看不出来,在地下也肯定有。

    越往前走,董策便越是惊诧。草地的面积更大了,而且由之前一块儿一块儿的变成现在连成一片。青草更加的茂盛茁壮,甚至偶尔还能看到一条清澈的小溪,向着西北方向流去。

    刘大器向董策道:“这些小溪,最终都会汇入西弱水。”

    董策暗暗记住了这个名字,想来,就是因为有这么一条河流及其支流的滋润,才会养育出这片‘肥’美丰饶的草原。只不过他是从来没听说过这条河的,想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河逐渐干涸消失了。

    又往前走了一段,就已经完全是一派草原风光了。大草原一望无际,这一片无穷的绿‘色’,似乎一直蔓延到天边,草原之上,时不时能瞧见一群黄羊快速的跑过。

    又往前走了一阵儿,偶尔便能瞧见一两个赶着羊群牛群的牧民。

    这些牧民瞧见大队的明军官兵,都是吓得惊慌失‘色’,赶紧驱赶着自家的牲畜离开,也不知道是不是报儿信去了。

    刘大器请示刘若宰应该怎么办,要不要对这些牧民动手?刘若宰只是摆摆手没说话,但他的意思显然就是:不管他们,且由他们去。

    又往前走了几里之后,便瞧见草原上出现了不少帐篷,这些帐篷之间相互离得并不远,总数量并不多,也就是几十帐,估计人口也就一百出头,显然这里是某一个小部族的聚居地。

    刚才碰到的那些惊慌失措带着自家牲口离开的牧民,便都在这里。

    他们这会儿,正在收拾家当,不少帐篷已经被拆掉放在了勒勒车上,董策瞧见这一幕,嘴角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这些人,反应的还真快,这是准备要逃了吗?

    其实完全没这个必要,董策他们这次过来主要目的又不是杀人,怎么可能一上来就喊打喊杀?那样岂不是完全失去了和解的可能?

    只不过董策虽然这么想,这些牧民们可不知道呀!

    他们瞧见了汉人的大批骑兵,第一个反应就是:他们要来围剿咱们!咱们既然打不过,那就必须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