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418部分

崇祯七年-第418部分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服气是么?”

    董策脸‘色’一沉:“你们可知道,纪长运的哥哥是谁?”

    不待众人回答,他便是道:“是纪!冀北道粮草通判,纪!”

    “冀北道有多少兵马?管辖多少军堡?多少百姓?这么大的地盘儿,纪一手长官粮草军械银饷之供应,打理的井井有条,从未出过什么‘乱’子。纪长运从小跟着他哥哥,也学了不少,固然是不如纪的,但依我看来,管好咱们一个磐石堡,那还是没问题的。我让纪长运先回去,跟着他哥哥学本事去了,加以培养,岂能不堪用?”

    “不服气是吧?来,你们里头谁觉得自己能做得好的,站出来,只要你出来,本官就任命你为军需处主事!如何?”

    一听董策这么说,大伙儿都都有些心虚了。他们还真没做过这个,从来未曾经手的事,哪里敢保证一定能做好?万一出了岔子,瞧大人的意思,可是没好果子

    吃。

    “这不就结了!”

    董策道:“军需处编制,十名司房,二十名书吏,杂役二百。军需处主事,纪长运,正八品,月俸八两。”军需处下辖的这些司,都算是大司,事务多,活计重,自然就需要更多的人手,是以每个司都是配给了一个司房,两个书吏。至于杂役,则是不同了,比如说兽医司,可能不需要杂役,书吏和司房就兼了。但有的司,比如军粮司,就需要大量的杂役来干活儿,说不定得有几十号杂役。众人听得都是眼红不已,别的不说,光说手底下这么多人,就是何等样的威风?

第591章 五九零 我不给你,你不能拿!() 
一个团体内部,出现这种情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时候,就须得上位者施展手腕来进行调节了。

    董策是调节了,但是他也可以预见到,只怕纪长运回来之后,难免要是受到其它人的为难,要做事也未必很容易。

    不过这是管不了的,只能看他自己的能力。

    “府库设仓大使一人,仓副使一人。仓大使,苏大成,正八品,月俸十两。仓副使,刘大库,从八品,月俸八两。”

    说完这个,董策的目光落在了石进和周仲脸上。

    其他人都说过了,唯独漏下了他们俩。

    “石进,磐石堡军‘操’守官,正七品,月俸十五两。”

    “周仲,磐石堡军副‘操’守,从七品,月俸十三两。”

    “以后本官不在只是,你二人便是军中主管,负责日常训练‘操’演,行军打仗时候的具体指挥等等。石进为主,周仲为副,有什么事儿,你们两个商量着办,莫要辜负本官的期望。”

    石进二人对视一眼,齐齐站起,单膝跪地:“末将遵命!”

    他们两个心里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权限先是被削弱了不少,以后就只管行军打仗和日常‘操’练了,其它的都‘插’不上手。但是紧接着,却又是得了一个正七品的官位,月俸银子这般高,也只能说是喜忧参半了。

    这正是董策管用的打一大‘棒’给一甜枣的法子,这么做也是为了分散军中权力,省的石进两人把军中权力尽数抓在手中,长此以往,成尾大不掉之势,若是到时候自己都指挥不动,那岂不是不妙。

    如此,在座诸位除了霍青桐之外,都已经有了具体的职司。至于霍青桐,大伙儿都知道她大致扮演的是个临时的角‘色’,比如说有个什么事儿,人手不够用了,大人便差她前去办事,办完了,差事也就卸下来,并不长久保留。

    “你们这些主事,都直属本官,有什么事儿,直接前来言语就是。你们下属各司司房书吏的任命,以及军中军官之任命,都须得本官来决定,可明白了?”

    “是,属下明白!”

    众人齐声道。

    这就是董策再给自己规定权限了具体的事务我不干涉,但人事权和最终决定权,是一定要抓在手中的。

    上位者无须事无巨细,只要抓住最关键的就行了。

    这一次,很有一批民事官员转为了军事,因为董策感觉过去把民事这一块儿给分的太细了,放的人手太多。而与之正相反的,军事这边反而人手就要少很多,事务也很笼统,没有细分,只是石进周仲以及自己三个人笼统的管着。这样做平时还没什么事儿,一旦真要打仗了,必然就要出‘乱’子。

    现在这个时候,还是要一切以军队优先的,之前自己的做法,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

    董策轻轻敲了敲椅子扶手,瞧着众人,忽然一笑:“大伙儿各自的差事,也都知道了,咱们都细分下去了。有什么不明白的,待会儿可以留下来问我。在这儿,本官还有几句话要说,说与诸位听。”

    众人耳朵都是竖了起来,眼睛看着董策。

    董策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沉声道:“诸位的月俸,本官给你们定下的,不是十两就是八两,一年下来,也就是一百两左右。实话实说,这些钱,可不少了吧?诸位的情况,本官也都知道,有几个还是光棍儿一根,便是家中人口最多的,也不过是七八人而已。除了月俸之外,你们每位每个月还有三石粮食的供给,直接去府库里领就是了。一年下来,就是三十六石,可够吃了吧?”

    “这些银子,便是净剩,在咱们磐石堡这地儿,说实话,你有钱也没处‘花’去,就算是要买些日常的‘肉’类,衣物,乃至于是首饰等等,怕是这些银子也足够支用了。”

    “更别说,住的宅子,也都是现成的,不需自己再去购置。”

    “之前一年就那么几两银子,日子都能过下来,没道理现在就过不下去了。”

    “说这么多,根本就一句话:别贪墨!谁也不准贪墨!你缺钱了,直接来跟本官说,没问题,可以提月俸,也可以在给你们的正常月俸之外,再给一份养廉银子,几十两上百两都不是不成!但是!千万别贪污!”

    董策目光变得凶狠起来:“本官的眼睛可是一直瞧着的,丑话现在这儿撂下,想要什么都可以提,但是本官不给你的,你不能‘私’自拿!若是让本官发现了,那可是要剁手的!”

    他的声音冷厉:“到时候,可别怪本官不讲情面!都明白么?”

    “属下明白!”

    众人心中都是凛然,齐声应道。

    “第二件事。”董策脸上的冷酷之‘色’逐渐褪去,笑道:“诸位当也知道,咱们大明朝,文尊武卑,别的地儿我管不着,但是在咱们磐石堡,这套可行不通!”

    “咱们这儿,一切以军队为主,都有的事,都要围绕着壮大军队来做。谁敢阳奉‘阴’违,本官可是饶不了他!”

    其实这话不用他说,大伙儿也都能感觉的出来,说白了,磐石堡还是一座军称,军队还是大人的根本。无论是招募流民还是垦荒种地,其实都是为了军队的壮大。现如今董策不过就是给说开了而已。

    “还有,方才李贵问了,要建立这些衙‘门’,要招募那许多人手,从哪里招去?再说了,现下磐石堡算得上是正儿八经百姓的,可就剩下那些‘妇’人了,剩下的,要么是从了军,要么是去了工坊或是库房,就算是那些衙‘门’建立了,又去管谁?”

    “这个问题,问得好。本官现在就给你们答案。”

    “现如今,已经是快三月了。”董策忽然说了一句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借着便是话锋一转道:“冬日里太冷,流民是不多的,但是往往每年开‘春’之后,都是流民大量出现的一个时间。家中所剩无几的粮食都已经在冬季被消耗,又没到打粮食的时候,只好逃荒。所以!”

    董策拔高了音调:“咱们磐石堡,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流民招募了。”

    “你们瞧瞧看看,咱们磐石堡周围这大片的‘肥’田沃土,才开垦了多少?不足一成!剩下的那些都弃置了,岂不是可惜?招募流民,垦荒种地,方才是正理。去年咱们就招了几千,一来是经验不足,生怕招的多了反而处岔子,二来则是粮食不够,招的多了也养不活。”

    “但是现在不同了。咱们去年招了那些流民,安顿处置,总也算是井井有条,并无手忙脚‘乱’之处。至于粮食方面,只要是熬到了今年的麦秋,就能征上大批的粮食来,到时候便再也不用‘操’心粮食不够了。所以这一次,招募流民的规模会极大。”

    董策伸出三根手指头:“此次,暂定为三万!”

    “到

    时候别说是你们需要的那些人手了,便是再多一些也是毫无问题!另外,新的流民招募完毕之后,还要扩大磐石堡军的规模。”

    “三万!”众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儿,这个数目可是很不小了,要知道,晋北有不少的县治,全县人口加起来也不过就是三两万人而已!而现在磐石堡也才几千人,这就相当于是人口规模一下子扩大了十倍以上!这可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如此多的流民,需要多少粮食?多少衣物?多少住处?

第592章 五九一 问计() 
如此种种,庞大繁复,一旦有所处置不当的,立刻就要酿成‘乱’子!

    “这件事儿,李贵、张寒,你们两个来负责。这是咱们磐石堡这一段时间最大的事儿,你们要调动人手,调动银子,调动粮食,都随你们,本官只有一个要求!五月之前,这件事儿就得完成!”

    “等他们五月来了,种‘玉’米的话,正好入冬前还能收一季,虽说‘玉’米打不下太多粮食,但好赖也是个补充。”

    “是,属下遵命!”

    李贵和张寒起身郑重道。

    他们心里都有些沉甸甸的,这么大的一件事儿挑起来,肩膀上的担子可是够重。而且这件事儿办好了,则磐石堡实力大增,若是办不好,指不定下场如何。

    不过能给董策指定来负责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肯定和认可,一想到此等大事可以跻身其间,让他们神‘色’间也是有些兴奋。

    李贵问道:“大人,现在就能着手去做了么?”

    “三日之内,给本官拿出一个章程来,如何去做,要‘抽’调哪些人手,需要什么东西,有何提前准备,都要说清楚了。而后就立刻着手去办。”

    说到此处,今日会议差不多也就该结束了。

    众人纷纷告辞散去,董策瞧着他们的身影,嘴角微微扯出一个弧度。

    今日可说是解决了许多一直以来都困扰他的问题,也让他心里松宽了不少。至于今日说的一些可能犯忌讳的话,董策倒是不担心。

    大明朝到了崇祯年间,对于民间的监管,实际上已经是到了一个非常薄弱的程度。曾经横行天下的锦衣缇骑,被崇祯帝约束的厉害,现在只在京师附近活动,其它地界儿根本就瞧不见。自己说的那些话,能传出去才是怪了。

    至于告密董策既然敢说,那就说明这些人都是信得过的,而且利益关联已经是如此紧密,如果告密,那纯粹就是找死。

    ……

    送走了众人,眼见天‘色’也不早了,董策便准备回去休息。

    前世的他,早就习惯了熬夜,现代人大致都是如此,熬

    夜的多,休息时间正常的少,尽管明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但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却是已经习惯了早睡早起。

    这时,王通却是过来了,他脚步匆匆,显得颇为的急切。”

    “大人。”王通本能的四下里看了看,压低了声音唤了一声。

    “瞧你。”董策笑道:“这是在自家府中,何必这般小心,鬼鬼祟祟的,跟做贼也似。”

    王通有些尴尬,笑道:“大人教训的是。”

    董策哈哈一笑:“说吧,何事?”

    “镇河堡有人来了,说是奉了兵备道刘大人的手书。”王通赶紧道。

    “兵备道刘大人派来的?”董策脸上那副优哉游哉的表情瞬间消失不见,豁然站起:“走,带我去。”

    刘若宰派来的人,磐石堡这边自然是不敢怠慢的,不过晚上城‘门’关闭,却是不能轻易打开的,被说是刘若宰派的人了,就算是刘若宰自己来也不成。这里是边城,就尤其要注意这个,因此那信使还给关在城‘门’之外。

    董策叫来白墨给自己披上大氅,吩咐王通道:“带十五个家丁,着甲,弓箭兵器都带上,上马随我出城。”

    “是!”

    王通没有多说,应了一声便下去准备了。

    家丁队的效率素来很高,等到董策穿好衣服,来到府‘门’口的时候,十五个家丁并王通已经等在‘门’外了。

    董策跨上马,紧了紧大氅,手举起又重重落下:“出发!”

    十几骑簇拥着他,向着南城‘门’的方向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