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崇祯七年 >

第412部分

崇祯七年-第412部分

小说: 崇祯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纯金马鞭一个,重五斤八两,上镶珠宝‘玉’石,虽为武人用具,却亦可用作他途,略好出手,估价两千四百两。”

    “金条四十根,根重六十两,共计二千四百两。这物件儿,算不得古董,得当金子卖。估价三万六千两。”

    最后便是那副战甲,那把宝刀。

    “战甲一副宝刀一把,极不好出手,估价……”青云子顿了顿:“纹银五百两。”

    他看了众人一眼,忽然道:“实不相瞒,各位,老夫想要拿这把刀和这副甲,还有些用处。这一点,老夫并不相瞒。只是这两件儿东西,实在不好出手,价值更低了些,老夫若是把其当成两件儿的话,未免赔的太大,是以只能把战甲宝刀看做一件儿。若是一件儿,老夫就拿了,若是两件儿,那便算了。”

    他也没遮掩,很是坦诚的便说了出来,直言自己想要这两件儿,但如果这两件儿算作两件的话,自己损失太大,只能算做一件儿。

    众人一听,各自想了想,便都是同意了。

    一来是清云子有威望,也坦诚,他既然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大伙儿都愿意给他这个面子。

    二来则是,这样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他们实际所得,会更多一些。

    如果他们不同意的话,青云子固然是会因为不愿意被战甲和宝刀占了两个名额而拿不到这两件儿东西,但是这两件儿东西可就剩下了,他拿走的会是比这两件儿值

    钱得多的别的物件儿,那就相当于除开青云子拿走的东西之外,剩下的东西的总价值降低了,那么各人分到的自然也就少了。

    他们同意,是两下都有益处的事情。还有一桩,这战甲宝刀实在难以出货。青云子笑呵呵的谢过,便让张麻子把那宝刀和战甲拿个大包袱裹好。

第581章 五八零 选择() 
而从随葬品到变现,也是需要一个可长可短的过程的。

    接着便是分赃。

    当然是青云子先选。

    青云子扫了众人一眼,心下暗暗算计。

    这一次选,是要有讲究的,首先,太贵重并且好出手的东西不能选,你把又值钱又好出手的东西都拿走了,让别人怎么活?拢共就是这些。

    战甲和宝刀算作一件儿,已经选了,还剩下两个名额。

    而且之前还有协议,里面若是有现金现银,则他可以拿两成。银制马鞍金制马鞭都不能算作是现金现银的,不过那四十根金条是,他能分八根,也就是四百八十两黄金,七千二百两白银。

    这是直接就可以使用的。

    青云子沉‘吟’片刻,终于选定。

    他指了指那铜簋和金虎,道:“老夫选这两样儿。”

    他这话说出来,曾文信等人都是不由得舒了一口大气。

    按照之前的协议的话,青云子想选什么就能选什么,理论上讲,他是完全可以把价值最高的‘花’珠冠和价值次高且极易出货的铜簋都给选中的。不过若真是那样的话,剩下的人能捞到的好处,也就要大大减少。

    得亏是他没选那‘花’珠冠。

    其实青云子的顾虑也是在此,若是真把‘花’珠冠和铜簋拿走,引得众人不满,说句实在话,最后引发内讧都不是不可能。就算是这次不内讧,那以后呢,谁还愿意听自己调派?自己还能指挥得了谁?

    为长远计,那一件儿最值钱的,是不能拿的。

    选这两件儿,也是有讲究。

    首先这件儿铜簋,既是古董,也是仿制的周朝的古董,这玩意儿文化价值极高,是很雅致珍贵的东西,无论是自己把玩还是送人,都是极好的选择。青云子满腹经纶,博览群书,骨子里也有些读书人的风雅之气,是想着把这玩意儿当成自己藏品,日日把玩的。

    而且这铜簋只要是想出手,那是很容易,多少风雅之士都是喜欢这个的。另外,青云子有信心将其卖出一个格外高的价钱来

    他认识不少冤大头。

    不过现在青云子手头有金,不缺银子。

    第二件金虎,则纯粹就是因为这是除了‘花’珠冠和铜簋之外价值最高的东西,没能选了‘花’珠冠,青云子至少得补偿一下自己。

    而且这玩意儿,就算是出不了货,熔铸了当成金子也是价格不菲的。

    “休承兄。”

    青云子冲着曾文信拱拱手:“烦请你拨给老夫一匹骡子,一个大些的皮袋可成?”

    “这话说得。”

    曾文信哈哈笑道:“这都是小事儿,自然使得。”

    而后扬声道:“许胜,许胜。”

    其它的伙计都在地面上,而许胜是格外受曾文信信任的,因此得以留在下面,不过也只能停在转角的所在,以防谈话被他给听了。若不是高声喊的话,只怕他是听不到的。

    脚步声喋喋,许胜快步过来:“东家。”

    “你带青云师叔上去,给青云师叔一匹上好的健骡,一个结实点儿的皮袋。”

    “是。”许胜赶紧应了。

    “如此多谢。”青云子站起身来,拱拱手道:“诸位,诸位,老夫还有要事在身,此间事了,这便和小徒一起去了,告辞,告辞。”

    说着便是拱手告辞。

    众人也都理解,毕竟分赃完毕,就已经没事儿了,谁愿意在这墓‘穴’之中多呆?

    也是纷纷起身相送。

    “各位留步,留步。”青云子呵呵笑道:“日后总有见面的时候。”

    曾文信笑道:“那是,咱们还指望着青云师叔带着咱们发财呢!”

    众人都是笑,这话说得倒是实在。

    自然是一番寒暄,青云子二人便即腰间拴着绳子,被从墓‘穴’里拉了出来。

    且不说留在下面分赃的众人,青云子二人上了地面,只见外面已经是天‘色’漆黑,满天星斗。

    两人都是大口大口的呼吸着冰冷的空气。张麻子抬头看着天空,只觉得天空如此高远,他从未感觉到,能存活在这天地之间,竟是如

    此的幸运。

    不知不觉,已是在墓‘穴’中呆了超过半日,在地下呆的久了,只觉得心里压抑的紧,似乎‘胸’口都有些憋气烦闷。

    便是青云子这等老手都不例外。

    两人喘匀了气儿,许胜也拉了一匹健骡过来,上面驮着一个不小的皮袋,里面鼓鼓囊囊的。

    “东家吩咐的健骡,给您送来了。”许胜指了指上头那鼓囊囊的包袱:“里头装了不少东西,都是本地产的土布,咱们这儿的土布结实耐用,远近闻名的,不少行商都爱贩卖这个。您那几件儿物事若是不大,便塞到布里去,一来是防着磕着碰着,二来是若是遇上那等拦路设卡子的军爷,别给他们查出来。”

    青云子暗赞曾文信会选人,这许胜心思当真是极为缜密的,思虑的如此周全。

    “如此便多谢过了。”青云子笑道。

    张麻子在一边瞧着,暗暗记下,心道如此也是学了一招儿。

    那些金条体积小,自然是随身带着,装在暗兜里面的。铜簋和金虎则是塞到了那一堆土布里面,而战甲和宝刀,却是塞进了两人来时就准备的兜囊里头。如此就算路上被人盘问,查出这战甲宝刀来,也可以拿出董策的手条,言道这位大人酷爱甲胄战刀,我二人是奉命出去寻找采买的。

    当也可以过关。

    两个人,三匹骡子,三个不小的袋子,陈旧土气的穿着,看上去跟一般赶远路的行商没什么区别。

    两人出了山神庙,借着星光往前而去。

    张麻子问道:“师父,咱们去哪儿?回宣府的大宅?”

    “不去了。”青云子沉‘吟’片刻,指了指西边儿:“走,咱们去见董大人,有些话,得说明白喽。”

    (这些关于盗墓的章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是不可能滴……完颜银术可的墓‘穴’在哪儿,资料查不到,我也不知道。而且这些盗墓的讲究,很多也是我自己臆造出来的,所以万万不可当真。不过也有许多东西是事实,是史书有载或者有实物存世的,比如说金朝墓‘穴’的规格,比如说那些随葬品……我姑妄说之,诸位看官姑妄听之。毕竟,这是一个平行空间中的故事。)…………

第582章 五八一 好时节() 
晋北普降暴雨,大雨如注,自然不会遗漏磐石堡这一处。

    那一日,暴雨整整下了将近一个白天,四野茫茫一片,天地间似乎只充盈着无边无际的雨和那雨水落下的哗哗声响。

    雨水落下的那一刻,无论是城外的百姓还是城里的兵丁、官员,都是一片欢腾。

    好雨知时节啊!

    这一场雨,来的当真是及时。

    ‘操’练自然无法继续进行,磐石堡大营的新兵们也难得的得到了一天的休假,都窝在营房里听着雨声睡大觉。

    倒也是滋润。

    雨水浇灌了大地,干渴了好几个月的土地充分的吸收了水分,磐石堡外面的泥土路一片泥泞,地里出现了一个个的水洼。

    由于大雨,甘河和水河的水量都是暴涨,而随着雨水的到来,河面上本就已经所剩无几的冰层,更是融化的厉害,河流中央部位的冰层,已经是消融的差不多了,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塌陷。

    这一场大雨过后,天地间都是一片清新。

    第二天,董策传下命令,着令士卒们放假两日,并且特意申明,这是‘春’耕假。此乃第一次,之后还会不定期放假,以方便士卒们回家耕地种田。

    新兵们家中都是有田地的,而大雨过后,土地松软,现下乃是农历二月多了,换做是后世的阳历的话,现在已经快到四月了,也正当‘春’耕时节。

    在这一段时间内,最不敢耽搁的,便是农时。

    民以食为天,而磐石堡之所以能够屹立的根本,便是能够给百姓提供足够的粮食,能够给百姓分给足够的土地,如此百姓们才能够安心当兵纳粮。一旦今年粮食歉收或者是颗粒无收,那磐石堡现在的这一切,都会像是建造在沙滩上的城堡,海水涌过之后,便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是董策绝对不不能容忍的。

    所以‘春’耕,在磐石堡乃是绝对的大事。

    而且就算是不放假,也没法子训练,磐石堡的校场虽然夯的极为结实,但终归是土的,并没有铺上砖石,一场瓢泼大雨下来,大校场早就变成

    了泥场,虽然不像是一般的土地那样被泡的软绵稀烂,但一脚下去,也是能带起点儿泥儿来。

    这会儿磐石堡当初设计时候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四下里都有下水道,最后在城外汇聚,排入一条细细的小溪之中,不过这条小溪最终不是流入甘河或是水河,而是排入到董官渠尽头的那个大湾里头。

    因为这大湾同时也是畜牧养殖司里头的养殖场,里头养了不少鱼虾,而这个年代哪里有什么化学污染,工业污染了?基本上所有的垃圾都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倒入下水道,顺着流入到这大湾之中,正好充当里面鱼虾的食物。

    现在大校场里头的水基本上已经被排干了,‘露’出了地面。

    若是不再使用,把水排干,晒上一两日,自然就能恢复旧观。

    但若是还训练,几百人几百双大脚四处‘乱’踩,怕是这校场就要被踩烂了,想恢复也‘挺’难。

    钱一川又一次回了家,不过这一次,没有扛着那硕大的粮包。郑氏正自拿着一柄锄头在‘门’口挖沟,她手底下很利索,没多一会儿便是挖出一条约莫三尺长,小小的沟渠来,连通院子内外,院子里面的积水顿时便倾泻而出,顺着‘门’前的斜坡往下流出来。

    本来这院子地势‘挺’高,按理说排水方便,但问题是,当初刚盖房子的时候,都觉得这天气这么旱,旱了多少年了,就算是下雨也下不了几滴,还挖排水沟干啥?

    结果没想到昨日这么一场大雨,院子里没法儿排水,积水几达一尺!

    今日一大早,郑氏便赶紧过来排水了。

    听到身后传来的脚步声,她转过头来,瞧见是钱一川,顿时是满脸的惊喜:“你咋回来了?”

    “放假了,这不是下大雨么,下了雨‘春’耕最合适不过。董老爷开恩,放假一天,让咱们回来耕地。”钱一川笑道。

    “真的?”郑氏大喜,笑道:“我还正在这儿发愁呢,眼瞅刚下了大雨,正是耕地的时节,你也回不来,这可咋办?我一个人可忙活不过来。你回来了,就好说了。”

    钱一川走上前去,雨后的地面,还是非常泥泞,他‘裤’子的下半截早就已经是布满了泥点子,军中发的厚棉鞋也被泥水给浸湿了,这会儿一步一脚烂泥,走的很是费劲儿。郑氏瞧着就心疼

    ,赶紧道:“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